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戎文慧[1]2004年在《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长期以仿制为主,与欧美制药企业相比,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与水平非常落后。建立新药自主研发体系,加快新药向创新战略转移己成为我国医药科技的重要任务。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新药研发工作的支持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课题以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新药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专家调查法,了解研发人员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以及对新药研发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对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建设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调查。采用文献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情报学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新药研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相比尚存在显着差异,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从信息资源的类型、覆盖范围、运作方式、数据规模、产品质量、使用率及用户服务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根据国内外对比研究结果及问卷调查分析,提出了我国新药研发信息的开发策略。根据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对国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类与评价,并按照新药研究开发的程序,形成了一套实用的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利用工具。

曲凤宏[2]2006年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普遍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演变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因此,建立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选择。医药产业既是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特殊产业,又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医药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医药产业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性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框架下,医药产业应当成为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而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全国医药产业发展和该产业在全国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是以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是这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这些理论在医药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首先对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作了简要回顾和追踪,包括创新理论的渊源、提出及其发展,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现有创新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创新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的发展,本文重点回顾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指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开创了研究多个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新局面,并将创新提高到决定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其次,本文以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美、日、德等国家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加以总结,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同时分析了创新系统理论对于构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可供借鉴的思想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再次,在上述理论和现实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体现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以及创新机构之间如医药企业与医药大学、医药科研机构的互动关系,而且这种互动是一种按照实际需求建立起来的非永久性的协作。还有医药创新资源和管理系统,其中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才、创新资金、专利、知识与信息,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创新人才是创新之本,也突出了它的中心位置。再次,本文提出设计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战略目标:在创新模式上,能实现新药研究由“仿”向“创”的转变;在创新的动力机制上,能建立和完善新药研发的协调和投入两大主体机制;在创新组织上,能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构建和完善强有力的国家创新药物研发实体;在创新的支撑层次上,能实现新药研发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建设;在创新内容上,能实现知识、技术、人才、体制和管理五大创新目标。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措施与方法,包括:充分发挥政府在医药创新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大力挖掘科技潜力,提高医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我国医药科技信息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价体系;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标准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内涵建设,激活我国医药企业创新的能量和健全医药市场机制等。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医药产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曹湘博[3]2011年在《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体系建设中,信息支持是体系建设的基础[1]。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产业的高度专利依赖性和专利药品发达国家的高度垄断性,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是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医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我国目前生物药品品种较少,大部分都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以仿制外国药品为主。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对100多个成员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这将给我国生物制药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外生物医药专利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因此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比较,专利信息分析相关性较强,研究更具代表性、更有价值。可以说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专利信息利用的过程,因为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流程中,其高技术含量的显着特征主要体现在叁点:其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非常之广泛;其二,多个学科领域交叉明显,关系复杂;其叁需要的信息往往是每个学科最前沿的,要求有很高的前沿科技含量。而从事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的人员不可能具备所需的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储备,同其他科技文献资源相比较,专利信息资源是最为满足以上叁点要求的信息资源。可见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对专利信息分析的需求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需要专利信息分析支持的流程环节多,需要分析的专利信息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较多,而且专利信息分析的难度较大。而目前我国的专利信息服务大多还停留在检索层面,对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开展很少,而且多为被动服务,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持的力度相对不足,因此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高质量专利服务,可以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这一研究中涉及两个研究领域:医药信息利用与技术创新管理,这两个领域都有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将两者相互结合。本文研究旨在通过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实践过程,探讨建立一种专业化的生物医药专利信息分析服务模式,这种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是:将专利分析与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流程优化管理有机结合,通过将生物医药信息服务与管理学两个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相互融合,从一种多学科理论方法结合新的角度探讨建立一种新型的专利分析与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结合的模式,在验证这一新的模式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为提高医药专利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论文由八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对专利信息需求特点基础上,分别从医药信息研究和技术创新管理两个领域,回顾和介绍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背景,由此明确了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确立了本文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依据,对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对专利信息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其次,对管理学领域与技术创新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第叁部分,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和其技术创新流程的核心环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到生物医药对专利信息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为达到建立一种专利信息服务的和专业化模式的目的,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必须满足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对风险控制和流程管理的要求。第四部分,结合已有的常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体系与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管理特点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体系。由于这个指标体系结合了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风险源相关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项,因此相对现有的专利信息分析指标来说更体现了本研究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创新专利需求紧密相关的特点。第五部分,建立生物医药企业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并验证其有效性。首先,以前一部分研究得到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参与者的需求调查结果,提供专利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服务提供前后的调查数据,评价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专利信息分析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干预,可以帮助创新人员控制创新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对于不同类别的风险其干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干预前后流程优化可控系数统计分析,以及对干预前后系数差数据分析都可以看出,专利信息分析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这种促进作用与专利信息分析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的干预作用是成正相关的,这说明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控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与整个创新流程的优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两个方面,这两种管理学的手段共同应用,并且通过专利信息支持起作用,是本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得以验证的有效模式。第六部分,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将专利信息分析服务结合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管理的模式的确立原则、组成、框架。第七部分,同时通过对以上模式的深入分析,从信息利用角度,给出对信息服务机构提高专利信息服务效率的建议。第八部分,结论及展望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同时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逄立艳[4]2003年在《生物医药信息咨询策略及相关信息资源研究》文中提出生物医药信息咨询是以生物医药信息资源为基础,运用信息研究的方法对生物医药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研究,提供建议性研究报告,供决策者参考。生物医药信息咨询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是提高决策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论文系统调研了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和医药信息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阐明了生物医药信息咨询在相关行业中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国内目前从事医药信息咨询服务的相关机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医学情报研究机构从事生物医药信息咨询服务的切入点和方向。论文对生物医药领域内的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讨,在参考国家制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范例以及国内外众多医药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生物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信息调研框架体系,并就生物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论文对生物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期刊、图书、网络和数据库等)进行调研和分析,为医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本课题的研究对医学情报研究机构走向市场、拓展新的信息服务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对开展生物医药信息咨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长青[5]2009年在《长江叁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的世界正处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联系紧密、交流频繁的时代。要素流动,经济跨国,贸易往来,科研合作,技术转移,政治对话,文化融合,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集聚整合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这个大趋势中一个主要的、显着的表现形式,对其它趋势产生着重大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的范式也开始从线性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变。这样的转变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制药产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被应用到新药研发之后,全球制药产业价值链参与者之间关系的网络化趋势变得更加明显。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制药产业巨大的市场和高利润,制药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制药产业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产业,创新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药物开发主要还处于低水平复制和仿制阶段,制药产业创新水平仍然落后。与此同时,由于看好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廉价的医药创新资源,外资研发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对我国的“本土研发”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如何推动我国制药产业从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中实现突破,提高制药产业的创新水平,提升制药产业的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江叁角洲地区是我国制药产业最大的聚集区,该区域内已出现了若干初级阶段的制药产业集群。本文从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以长叁角地区制药产业集群为出发点,探索如何促进目前在国内相对较为发达的长叁角地区制药产业率先实现形成成熟的制药产业集群,并通过相关举措推动长叁角地区制药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以提高该地区制药产业的创新水平,进而带动我国整个制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升级。本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第2章为相关理论的梳理。第3章是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博弈分析,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博弈模型,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了博弈分析。第4章则运用网络组织理论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机制以及实现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路径。第5章分析了制药产业研发特征以及制药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变动,以及全球及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态势等制药产业的相关产业背景。在此基础上,在第6章,对长叁角制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初步形成了长叁角地区制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分析的思路,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长叁角大型制药企业的分支机构网络以及创新活动网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长叁角地区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第7章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长叁角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若干对策建议。第8章为本文的基本结论及对未来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展望。

刁天喜[6]2007年在《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问题探讨》文中认为技术创新是医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创新战略统领制药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思路和原则。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战略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主要研究了如下问题:制药技术创新中的理论问题和基本概念界定;全球制药技术创新环境的演变、现状与趋势;制药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技术创新模式与策略;我国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及创新战略选择的思路和原则。主要研究结论是:新药产出率呈下降趋势,新药研发突破尚等时日;新药研发费用增加成为制约新药开发效率的瓶颈因素,药品价格控制以及鼓励通用名药品的竞争减少对创新的激励作用,专利保护、数据保护促进制药的创新。各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创新的战略以提高创新的效率,我国制药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模仿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制药企业的主要模式,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路径,制药核心技术唯有立足自主创新。我国制药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中要以改进技术为逻辑起点。化学、生物制药技术创新战略在全局上以模仿创新为切入点,重视局部技术环节的突破。中药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战略模式重点。

林江[7]2005年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民族特性来看,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不仅是对汉族人使用的中医药的开发和经营,而且包括对藏药、蒙药和瑶药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的开发和经营。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以“中医药”的大概念来统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医药,以“中药”来统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药物。 我国的中药产业基本定位是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和中药知识产业为动力的大中药产业,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对象。目前,我国中药工业和商业企业虽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以中药材专业化生产为特点的中药农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作为以科研、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知识产业则刚刚兴起。另外,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需求,研究开发中医药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保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与器械等,也有望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本文是从民族经济学的视野,研究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中医药学的产业化发展问题。本文的选题意义是: 其一,中医药的现代化开发关系到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脱贫致富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问题。2004年2月29日来自《中国青年报》(警惕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享有率仅有12%,而且多是商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险。“因病致贫、返贫”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即使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在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也占60%以上。据调查,我国农村每年因常见和重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400多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中50%左右为因病致穷或因病返贫。当前,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费用高昂,如果不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体系,农民就越难以承受,就越贫困。这就是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农村市场,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要达到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文明和生态、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二,加入WTO以后,我国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巨大的传统医药市场。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是我国“入世”后可以取得药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攻方向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绩效表现不够理想,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弱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科技化发展的速度缓慢,增长乏力。这一状况如不能得到迅速改善,不仅我国在国际现代植物药市场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将面临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份额不断地被蚕食的困境。 其叁,开展传统医药产业化的研究,是人类医疗模式由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的需要,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由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的禀赋决定的,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医药产业正处在由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方式转换的过渡之中。之所以说过渡是因为它的规模还不够大,标准尚不完整,规范化程度也不高。要真正实现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通过简要考证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形成和传播的历史,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对于开拓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介绍了笔者对于建立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体系的思路。第二章在对中医药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及推进战略。第叁章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对我国初具规模的中医药产业结构体系作了分析,并进行了与整个医药行业的比较,明确了己取得的成绩与尚存在的不足。第四章对我国传统医药的供需状况、市场培育策略与市场管理模式作出探讨。第五章按照经济发育的不同层面,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传统医药开发利用状况作了介绍,以冀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第六章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医药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并根据西部地区的传统医药发育基础对西部地区传统医药产业运作模式作出探讨。第七章对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判断,结合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实践,对中医药产业国际经营理论进行研究。第八章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最大的现代中药企业—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在传统中药现代化诸方面走在了全国同行前列、创下单一品种销售额超过10亿元纪录的天津天士力集团作了介绍。第九章根据文献资料,以同仁堂为标杆,分析了创建于明、清两代的目前尚在经营的中药老字号企业经久不衰的经验。 本文力求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主要论点观点有所创新: ①本文从民族经济学提供的独特的“民族”视角,而不局限于“民族区域”的空间范围,根据翔实的史实,钩稽了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在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荟萃中形成、在交流中发展的轨迹;围绕着整个传统医药体系的创新思路,分别探讨了传统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投资重点、实施步骤及成功案例。认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医药理论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传统医药的开发与营销不仅仅是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也是文化的开发与营销。 ②中

吴海霞[8]2007年在《新药研发项目的决策风险研究》文中认为在医药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任何工作的成功管理都与决策行为的科学合理性密不可分,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也不排除在外。在新药研发活动中,无论是项目选择、调研论证还是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决策是否有科学的依据,决策正确与否,都决定了其他各类风险的产生及其后果的危害程度。正如决策学派所倡导的“管理就是决策”,对于新药研发的组织管理者而言,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在新药研发项目的各个重要环节做出决策。可以说,新药研发活动中的各个关键环节,特别是新药项目的立项阶段,都离不开决策行为,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合理性对新药研发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对医药企业新药研发项目的决策风险研究是必要而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基于新药研发项目的特点,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对新药研发项目决策风险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新药研发前期的立项决策阶段。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其次,对决策、风险以及决策风险等概念作了界定,对决策、决策风险等相关理论作了回顾,阐述了我国新药研发项目的决策现状;第叁,对新药研发项目的流程、决策内容、决策特点、决策程序等作了介绍;第四,对项目决策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作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识别了影响我国新药研发项目决策的风险因素,重点从决策行为学的角度阐明了决策风险出现的原因;最后,根据前文所识别的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并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运用决策行为学相关理论,心理学与组织理论相结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新药研发项目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新药研发项目的决策风险做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识别影响我国新药研发项目决策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医药企业及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戎文慧, 王松俊, 刘爱国[9]2004年在《新药研发与药学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近年申报的新化学药品中 ,仿制药和修改剂型药物占了将近 97% ;在中药市场 ,日本、韩国与欧美叁大国际中药市场的贸易总值约 1 70亿美元 ,而我国中药出口额为 5 .1 4亿美元 ,仅占国际中药贸易总额的 3%。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后 ,我国修改了《

赵晓宇[10]2007年在《药物研发相关的专利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药品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医药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其中,药品的专利保护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专利不但是药物研发不可或缺的保障措施和激励因素,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广泛的科技和法律信息,是药物研发的有力助手。本论文针对我国制药企业缺乏有效利用专利为药物研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分析归纳法、专利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从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各国药品专利政策入手,阐明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背景,之后对国外制药企业利用专利进行药物研发的各种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随后介绍了专利信息的分析方法,并借助我国药品专利统计分析的实例,详细说明了药品专利信息分析及其结果用于指导药物研发的具体方法。论文最后对我国制药企业专利利用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制药企业如何做好专利工作为药物研发服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D]. 戎文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4

[2]. 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 曲凤宏. 沈阳药科大学. 2006

[3]. 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曹湘博. 吉林大学. 2011

[4]. 生物医药信息咨询策略及相关信息资源研究[D]. 逄立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3

[5]. 长江叁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 孙长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 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问题探讨[D]. 刁天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

[7].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林江.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8]. 新药研发项目的决策风险研究[D]. 吴海霞. 沈阳药科大学. 2007

[9]. 新药研发与药学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 戎文慧, 王松俊, 刘爱国.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

[10]. 药物研发相关的专利策略研究[D]. 赵晓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新药研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