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摄食量论文_袁泉,吕巍巍,唐卫红,岳蒙蒙,周文宗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摄食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律,石斑鱼,泥鳅,动物,乌贼,幼苗,食量。

日摄食量论文文献综述

袁泉,吕巍巍,唐卫红,岳蒙蒙,周文宗[1](2018)在《大鳞副泥鳅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科学投喂策略,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模拟实验,通过72 h的观察,探讨了不同体质量和不同性别大鳞副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属于典型的夜间摄食类型,一天中有2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集中在04:00—05:00和20:00—21:00。大鳞副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着相关性。小规格雌、雄群体均具有最大的日摄食量,且雌性群体的日摄食量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显着降低。15℃条件下,大鳞副泥鳅群体的日摄食量占群体总体质量的2.2%~4.8%,个体的日摄食量约占个体体质量的3.0%。建议大鳞副泥鳅的投饲频率为一天2次,以体质量的3%~5%进行饲料投喂,最佳投饵驯化时间集中在6:00—7:00和18:00—19:00。(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运邦,王永明,蒲宗旺,刘天凤,唐瑞[2](2017)在《台湾泥鳅仔鱼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台湾泥鳅15日龄仔鱼在自然光照、持续光照、黑暗条件下的昼夜摄食节律、日摄食量.结果显示:自然光照、持续光照下,15日龄的台湾泥鳅仔鱼在9:00-18:00有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黑暗组在9:00-21:00摄食强度为自然光照组同期强度的48.6%.持续光照下,在9:00-18:00的摄食强度与自然光照条件下无明显差异,但在6:00和21:00摄食强度较自然光照下强;持续光照下日摄食量高于自然光照下10.66%;持续黑暗条件下日摄食量为自然光照的53.62%.台湾泥鳅15日龄仔鱼属于白天摄食类型,依靠视觉、感觉器官摄食,其摄食强度受光照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徐海洪,蔡文飞,周淑进,涂华艺,陈道海[3](2012)在《拟目乌贼幼体日摄食量及其对体重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拟目乌贼幼体的日摄食量和日增重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盐度、pH等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下,10~15d的拟目乌贼幼体平均日摄食虾苗(体长0.5mm)的条数分别是8、11、12、13、78、83条,在这种摄食量下,拟目乌贼幼体的日增重率分别为6.8%、5.68%、6.44%、8.81%、12.5%。其胴长、体重的生长符合S型曲线生长规律。(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12年04期)

周立斌,李永华,张海发,刘付永忠[4](2008)在《黄鳍东方鲀仔鱼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黄鳍东方鲀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于2006年4月中旬通过对孵化12日龄的黄鳍东方鲀仔鱼投喂褶皱臂尾轮虫,并用解剖镜检轮虫咀嚼器的方法连续2天观察仔鱼的摄食率、摄食强度及日摄食量,分析黄鳍东方鲀仔鱼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和持续光照组,两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98个/尾和108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65.8%和55.4%。对照组在17:30到19:30出现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18:00到20:00出现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光照组摄食强度小幅度增加,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10.2%;综上所述,黄鳍东方鲀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白天摄食而偏于黄昏。仔鱼的摄食与光照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可能其内在节律要强于对光照的依赖。(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8-11-01)

李建军,杨笑波,魏社林,黄韧[5](2008)在《裸项栉鰕虎鱼仔鱼日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裸项栉鰕虎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为种苗培育提供技术依据。以孵化7 d的裸项栉鰕虎鱼仔鱼为研究对象,设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叁组,各组每隔2 h取样15尾仔鱼,检查并计算每尾仔鱼胃中的轮虫数,结果表明叁组的轮虫日摄食量分别为36.5个/尾、70.7个/尾和1.5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88.0%,67.6%和74.4%;对照组和持续光照组在傍晚(18:00)出现摄食高峰;黑暗组在正午(12:00)出现一个摄食峰;持续光照组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93.9%,而黑暗组仅为对照组的4.1%,另外,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属白天摄食类型,光照对仔鱼摄食影响显着,仔鱼饲育的光照持续时间可比自然白昼延长4 h,投饵主要应在有光时进行。(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牛纪锋[6](2007)在《几种饲料对斜带石斑鱼鱼种生长和日摄食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带鱼、大头鱼(鳙鱼)、小杂鱼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研究斜带石斑鱼鱼种对不同种类饵料摄食量的差异,并通过测定相对增重率、成活率以及肝体比来评价几种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几种天然饵料中,斜带石斑鱼鱼种对带鱼的摄食量最大,而对大头鱼的摄食量相对较少。以相对增重率、成活率以及肝体比等指标来评价饲料的效果,人工饲料和带鱼组及小杂鱼组之间相比无显着差异,证明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投喂人工饲料是可行的,为开发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07年04期)

张海发,刘晓春,林浩然,刘付永忠,王云新[7](2004)在《斜带石斑鱼仔鱼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各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142个/尾、156个/尾和4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91.3%,80.5%和71.7%。对照组在正午(14:00)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下午(16:00~18:00)出现明显的摄食小高峰;黑暗组则未出现明显的摄食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暗组在白天的群摄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光照组摄食强度小幅度增加,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09.9%;而黑暗组摄食强度则明显下降,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33.1%。综上所述,斜带石斑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的摄食与光照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郭学武,张晓凌,万瑞景,姜言伟,唐启升[8](2004)在《根据野外调查资料评估鱼类的日摄食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常规调查和河口定置网取样资料 ,将调查期间同一鱼种各取样时刻的消化道 (或胃 )内含物量视为发生在 2 4小时内的同一样本空间的不同事件 ,根据消化道内含物的变动确定鱼类的不摄食时段以计算排空率。为定量早期幼鱼及消化系统复杂的鱼类消化道内含物重量 ,建立了空消化道重 (EDW ) -体长(BL) -体重 (BW )经验关系式 ,即EDW =α BWBLβ+δ。应用Eggers模型或Elliott Persson模型对日摄食量进行评估。研究获得以下鱼类的日摄食量 (约占体重百分比 ) :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幼鱼 ,蓝点马鲛 (Scomberomorusniphonius,16 0 1± 1 96cm ,3 0 95± 12 3 2 g ,n =159) 13 5%、黄鲫 (Setipinnataty ,7 2 6± 1 99cm ,2 89±4 0 8g ,n =2 3 9) 15%、小黄鱼 (Pseudosciaenapolyactis ,6 84± 1 41cm ,6 94± 4 0 7g ,n =2 72 ) 13 5% ,斑(Konosiruspunctatus ,9 49± 0 91cm ,10 0 8± 3 2 8g ,n =10 7) 110 % ;河口定置网所获早期幼鱼 ,斑 (1 77± 0 2 1cm ,0 0 4± 0 0 2g ,n =50 5) 40 % ,黄鳍刺虎鱼 (Acanthogobiusflavimanus ,1 82± 0 16cm ,0 0 6±0 0 1g ,n =93 0 ) 15%(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海发,王宏东,王云新,刘付永忠,黄国光[9](2003)在《红鳍东方鲀仔鱼轮虫日摄食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红鳍东方鲀仔鱼对轮虫的摄食量和昼夜摄食规律,我们对孵化16天的仔鱼进行轮虫日摄食量的试验。结果表明,16日龄的仔鱼,平均全长7.015mm,轮虫日摄食量为360个/尾,昼夜比例为79.0%和21.0%,在9:00到11:00及17:00到19:00出现摄食高峰。(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期刊2003年02期)

蔡永久[10](2001)在《应重视日摄食量变化对动物营养需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要重视日摄食量变化对动物营养需求的影响呢 ?生产实践中技术人员总希望所配制的饲料 ,能刚好满足饲养动物的营养需求 ,而饲料厂商总希望为饲养动物提供的饲料 ,具有最好的利用效率。但事实上我们提供动物营养成分的需求一般不能像对人那样以绝对日需要量计算(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01年19期)

日摄食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测定了台湾泥鳅15日龄仔鱼在自然光照、持续光照、黑暗条件下的昼夜摄食节律、日摄食量.结果显示:自然光照、持续光照下,15日龄的台湾泥鳅仔鱼在9:00-18:00有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黑暗组在9:00-21:00摄食强度为自然光照组同期强度的48.6%.持续光照下,在9:00-18:00的摄食强度与自然光照条件下无明显差异,但在6:00和21:00摄食强度较自然光照下强;持续光照下日摄食量高于自然光照下10.66%;持续黑暗条件下日摄食量为自然光照的53.62%.台湾泥鳅15日龄仔鱼属于白天摄食类型,依靠视觉、感觉器官摄食,其摄食强度受光照影响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摄食量论文参考文献

[1].袁泉,吕巍巍,唐卫红,岳蒙蒙,周文宗.大鳞副泥鳅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8

[2].张运邦,王永明,蒲宗旺,刘天凤,唐瑞.台湾泥鳅仔鱼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3].徐海洪,蔡文飞,周淑进,涂华艺,陈道海.拟目乌贼幼体日摄食量及其对体重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2

[4].周立斌,李永华,张海发,刘付永忠.黄鳍东方鲀仔鱼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的研究[C].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8

[5].李建军,杨笑波,魏社林,黄韧.裸项栉鰕虎鱼仔鱼日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8

[6].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牛纪锋.几种饲料对斜带石斑鱼鱼种生长和日摄食量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7

[7].张海发,刘晓春,林浩然,刘付永忠,王云新.斜带石斑鱼仔鱼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J].水产学报.2004

[8].郭学武,张晓凌,万瑞景,姜言伟,唐启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评估鱼类的日摄食量[J].动物学报.2004

[9].张海发,王宏东,王云新,刘付永忠,黄国光.红鳍东方鲀仔鱼轮虫日摄食量的研究[J].水产科技.2003

[10].蔡永久.应重视日摄食量变化对动物营养需求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1

论文知识图

黄喉拟水龟不同季节的日摄食量各组大鼠日摄食量第15天在自然条件下轮虫在不同浓度的小球藻...2 小鼠日摄食量变化图黄喉拟水龟不同季节的日摄食量在黑暗条件下轮虫在不同浓度的小球藻...

标签:;  ;  ;  ;  ;  ;  ;  

日摄食量论文_袁泉,吕巍巍,唐卫红,岳蒙蒙,周文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