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优质护理实施效果。方法针对从医院中选取的86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施护理后效果。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肺癌;术后护理;优质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highqualitynursinginthenursingcareofpatientswithlungcancerafteroperation.Analysisofresearchmethodsfor86casesoflungcancerwereselectedfromthehospital,accordingtothedifferentnursingmethodswere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of46patientswithroutinecare,thestudygroupofhighqualitynursingin40cases,thecomparisonofdifferentmethodsofnursingeffectanalysis.Resultsthestudyshowedthatthetwogroupsofpatients'qualityoflifescores,complicationsandnursingsatisfactionrate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highqualitynursingcareinpatientswithlungcancer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reducethesymptoms,improvethelevelofnursingservice.
Keywords:lungcancer;postoperativecare;qualitycare
临床认为,彻底根治肺癌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手术实施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以及导致患者形体发生变化,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传统的护理概念已经开始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本次研究中,给予收治的肺癌患者实施优质患者,护理效果令人满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6例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入院后均经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60±1.3)岁,TNM分期:Ⅰ期38例,Ⅱ期48例,肿瘤平均直径为3.46cm,病变位置:左侧20例,右侧26例;组织学分型:腺鳞癌18例,腺癌17例,鳞癌11例。研究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8±1.2)岁,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肿瘤平均直径为3.60cm,病变位置:左侧20例,右侧20例;组织学分型:腺鳞癌12例,腺癌15例,鳞癌13例。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等检查均显示为正常,资料近1个月均未接受过化疗治疗,KPS评分大于70分,生命体征平稳,无其他慢性疾病。
1.3方法给予对照组外科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1.3.1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护理人员的排班制度,白天集中实施护理工作,夜间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将时间划分为三班,具体的时间划分为8:00~15:00,15:00~22:00,22:00~8:00,之后每组的护理人员依次轮换排班,并根据早晚工作量而考虑增加帮班;给予患者实施持续动态观察以及整体护理,减少医护人员的交接,针对护理过程中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并叮嘱医护人员每天必须去病房巡查,抽查医护质量,找出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1.3.2无缝隙护理严格针对疾病、日常护理服务制定标准流程,保证整个护理过程完全无缝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及时告知患者具体的护理过程以及治疗方案,做到护理治疗的透明化,加强ICU护理人员的重症监护、做好必要的应急处理、沟通交流,实施专业技术无缝隙。针对不同病种、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做到心理干预的无缝隙。
1.3.3责任制护理分工责任制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分工制度,由护士长总体负责,实施小组分工责任制,根据该科室的具体实际情况,将病区划分为三个小组,每组成员为1名责任护士长以及4~5名护理人员。挑选的责任组长一般为高年资护师,并规定每个护理人员负责3~5个患者,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2]、基础护理、出院后随访等,保证责任到人。责任组长的职责为管理本组所有患者,并全程监督以及指导护理小组成员。
1.4术后生命体征、体位、疼痛的护理要点
1.4.1监测生命体征:安置术后回病室的患者:搬动患者时动作轻稳,注意保护头部及各引流管和输液管道。术后2~3小时内,每15分钟监测1次生命体征。待脉搏和血压稳定后改为30分钟至1小时测量1次。注意有无呼吸窘迫的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术后24~36小时,血压常会有波动,需严密观察。若血压持续下降,应考虑是否为心脏疾病、出血、疼痛、组织缺氧或循环血量不足所造成。
1.4.2给予合适体位:麻醉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吸入而窒息或并发吸入性肺炎。血压稳定后,采用半坐卧位。肺叶切除者,可采用平卧或左右侧卧位。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者,应避免手术侧卧位,尽量选择健侧卧位,以促进患侧肺组织扩张。全肺切除者,应避免过度侧卧,可采取1/4侧卧位,以预防纵膈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有血痰或支气管瘘者,应取患侧卧位。避免采用头低足高仰卧位,以防因横隔上升而妨碍通气。若有休克现象可抬高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
1.4.3控制疼痛:当患者主诉疼痛时,一方面,要相信患者有关疼痛的主诉,全面评估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使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影响患者表达疼痛的因素,如种族、文化、性别、年龄等,对患者有关疼痛的描述及行为表现应如实记录。一般非肠道给药应在给药后15~30min,口服给药应在服药后1h开始评估疼痛缓解的程度及镇痛的持续时间。另一方面,合理控制疼痛。1)药物止痛,遵医嘱按时给药。在观察药物镇痛效果同时要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使用阿片类药物后出现的便秘,预防方法是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按时给缓泻剂,便秘严重时需口服或直肠给予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浓缩汁或高渗性药物;2)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经皮肤点刺激等;3)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如松弛术、引导想象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必要时请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进行治疗;4)促进舒适,如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
1.5术后休息活动与饮食营养、胸腔引流、预防感染的护理要点
1.5.1休息活动与饮食营养:术后应保证身心休息,合理营养。根据患者病情及体力,适当活动,保证每天睡眠7~8小时,促进机体免疫力增强。术后早期,可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做深呼吸运动、四肢主动活动、自行翻身和坐起、足趾和距小腿关节的伸屈运动等。对痰多者帮助叩击拍背、指导其做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促进手臂和肩关节的运动,预防术侧胸壁肌肉粘连。向患者解释早日下床活动的重要性,督促其根据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
术后饮食的恢复视手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进食高蛋白(合并肝性脑病除外)、富含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食欲差的患者可劝导少量多餐,保证每日充分饮水。当患者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时,应由静脉供给充足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早期提供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1.5.2维持胸腔引流通畅: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进行护理。密观引流液量、色和性状,当引流液出多量血液时(每小时100~200毫升),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全肺切除术后所置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者胸腔内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膈移位。一般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引流液,维持气管、纵膈于中间位置。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100毫升,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膈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同时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预防肺部感染、出血、肺水肿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1.5.3术后预防感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指导,如患者在术前应练习床上排便,深呼吸、咳痰练习及肢体活动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黏稠度及气味,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体位引流、雾化、吸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切口的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注意切口的温度、湿度,同时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1.6心理与社会支持护理要点
当肺癌患者怀疑(或已知)自己患有肺癌时会引起强大的身心应激,心理应对的结果对疾病本身可产生明显的正性或负性的影响,因此护士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可通过各种途径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与社会支持和帮助。
首先,亲近患者,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的责任是了解其哀伤过程,针对不同时期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重要的是充分理解患者的言行,设身处地的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不加批判。
其次,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树立信心。根据患者本人的意愿,决定是否要将癌事告知本人。如需告知,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场合逐渐告知患者患癌真相。让患者正视现实,调整情绪,投入与癌抗争的状态。
最后,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抗癌挑战。①保持积极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②提供更多资源,如友好访视,介绍抗癌协会,提供有关抗癌的资料及活动等信息;③切实帮助患者安排好日常的生活、休息、饮食和活动等。
1.7观察指标观察统计患者的肺不张、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以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根据SF-36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36个项目内容,3个维度,具体内容包括: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情感职能;根据护理工作管理标准,并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满意衡量标准。
1.8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6.5软件包处理分析,并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统计表明,研究组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各项评分分别为(79.8±3.3)、(76.5±4.5)、(77.5±4.2)、(80.3±4.6)、(78.3±5.5)、(75.7±4.3)、(78.6±3.2)、(79.3±3.5),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分别为(74.6±4.6)、(73.5±4.3)、(73.3±4.4)、(75.5±4.7)、(72.6±5.6)、(72.4±4.2)、(73.2±5.3)、(74.5±5.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护理质量满意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率为80.3%,并发症发生20例(43.5%),分别为呼吸衰竭3例、肺不张肺部感染4例、心律失常13例,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4.0%,并发症发生5例(12.5%),分别为呼吸衰竭2例、肺不张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癌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疾病,当前临床用于治疗的方法多样,最行之有效的是手术治疗。但经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严重,术后极易并发多种并发症[2]。优质护理是集中治疗、心理咨询、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责任包干制度,通过人力资源优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要求;无缝隙全程护理有利于保证护理的完整以及连贯,有利于明确护理中漏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责任包干制护理,鼓励每位护理人员参与到治疗以及护理中,明确规定具体的职责,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感[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祁秀艳.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和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224-225.
[2]张玉芬,付立萍,马俊英.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和睡眠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8):2852-2853.
[3]陈桂兰.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18):2790-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