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病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萎病,病原菌,病毒,形态学,马铃薯,特征,黑穗病。
致病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兰,郭华伟,李梦菡,廖杨文科,李鑫[1](2019)在《一种茶枝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采自建德市大同镇茶园茶枝的致病菌为镰刀菌Fusariumincarnatum与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鉴定并报道F.incarnatum为茶树致病菌。龙井43和中茶108离体叶片及茎秆用于两种病原菌致病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F.incarnatum对龙井43嫩叶及茎秆具有较强侵染力,是造成该茶枝茎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并且可能与C. fructicola共同侵染茶树叶片。因此,在今后茶树病害识别与防控方面需要密切关注。(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迟云化[2](2019)在《贵州省烟草主产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划分及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最大植物RNA病毒种类之一,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辣椒、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给农作物造成产量损失。基于PVY与马铃薯抗性基因的识别关系可区分为:PVY~O、PVY~C、PVY~Z、PVY~N、PVY~E,其中PVY~N可引起烟草叶脉坏死。根据PVY基因组内是否存在重组分为非重组型和重组型分离物。近期新发现的PVY分离物大都属于重组型,暗示PVY种群由最初的PVY~O、PVY~N等非重组型分离物转变为重组型分离物。本研究对贵州省烟草主产区疑似病毒病侵染的样品进行血清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了解侵染贵州省烟草的主要病毒种群结构,发现PVY重组株系PVY~(NTN-NW)成为田间发病的优势株系。通过分析不同嵌合体病毒移动和积累水平变化及在不同寄主上侵染性,明确了影响PVY的致病性的相关区域。具体结果如下:(1)鉴定了危害贵州省烟草的病毒种类。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贵州省烟草样品混样中病毒的种类,结果发现危害贵州省烟草的病毒种类有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野生番茄花叶病毒(WTMV)、辣椒环斑病毒(ChiRSV)5种,其中尤以PVY、TVBMV危害严重。(2)分析危害贵州烟草PVY分离物的株系情况。利用血清学方法对贵州烟草主产区采集的35个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PVY检出率为57.1%。将PVY阳性样品接种普通烟,发现6个分离物仅表现花叶症状,14个分离物表现坏死和花叶症状。基于P1/HCpro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20个分离物中,6个分离物与N株系代表性分离物N-605|X97895聚集在P1HC-II组,6个分离物与O株系代表性分离物O-139|U09509共同聚集在P1HC-III组,其余8个分离物与SYR-II-2-8|AB461451等重组型分离物聚集在一组;基于CP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全部分离物与ShX14|KJ634024、O_Z|EF026074等分离物聚集在一起。重组分析发现8个分离物在P1编码区域存在重组事件。结合PVY基因组结构分析,明确危害贵州省烟草的PVY主要包含重组株系PVY~(NTN-NW)及非重组株系PVY~O,且重组株系PVY~(NTN-NW)为田间发病的优势株系。(3)PVY基因组的2480 nt-5852 nt参与症状形成和病毒积累。通过分段扩增和同源重组的方法,将侵染性克隆PVY~N605、分离物PVY~O和PVY~(SYRII)相应基因组替换pCamPVY~(SYRI)-GFP侵染性克隆相应区域,获得嵌合体PVY-A(NONN)、pCamPVY~(SYRII)-GFP、PVY-B(NOOO)和PVY-C(NNNO)。接种上述嵌合体到本氏烟,发现PVY-C(NNNO)与PVY~N605-GFP发病症状严重程度相似,二者的病毒积累水平相似且显着高于其它嵌合体。分析嵌合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生物学症状发现,PVY基因组2480nt-5852nt序列(编码P3中间区域及C端区域、6K1、CI、6K2、VPg N端区域的蛋白)与症状严重程度和病毒积累水平有关。接种后第七天PVY~(SYRII)-GFP在系统叶片积累水平提高,显着高于PVY-A(NONN)和PVY~(SYRI)-GFP。比较pCamPVY~(SYRII)-GFP与pCamPVY~(SYRI)-GFP序列差异仅存在于5’UTR、P1、HCpro、P3的N端,表明该区域序列具有增强病毒积累水平的能力。(4)PVY基因组2480nt-5852nt是决定PVY侵染辣椒的关键区域。将含有PVY不同嵌合体的本氏烟系统发病叶片,通过机械摩擦接种马铃薯品种Shepody、Favorita和Desiree,发现上述PVY嵌合体均能系统侵染马铃薯。同样通过机械摩擦接种辣椒品种特大牛角王和台湾特大948牛角,发现PVY~(SYRI)-GFP、PVY-A(NONN)、PVY~(SYRII-)GFP能够系统侵染,而PVY~N605-GFP、PVY-C(NNNO)不能系统侵染辣椒。比较PVY不同嵌合体的基因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发现PVY基因组2480nt-5852nt(编码P3中间区域及C端区域、6K1、CI、6K2、VPg N端的蛋白)是决定PVY能否系统侵染辣椒的关键区域。(5)PVY基因组5’端编码区与病毒移动、积累有关。PVY~(SYRI)型分离物CN:GZ23:16和pCamPVY~(SYRI)-GFP侵染性克隆在基因组的5’端序列上存在差异,将CN:GZ23:16分离物的5’端序列(5’UTR、P1、HCpro、P3的N端)替换pCamPVY~(SYRI)-GFP侵染性克隆中相应区域,获得嵌合体pCamPVY~(SYRI-5N)-GFP。将上述分离物接种本氏烟,发现二者在浸润叶片荧光强度、病毒积累水平、病毒移动速度均低于PVY~N605-GFP。嵌合体PVY~(SYRI-5N)-GFP在病毒细胞间移动、系统移动速度快于PVY~(SYRI)-GFP,且表现明显矮化症状,表明PVY基因组5’端编码区参与病毒移动、积累及症状形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健[3](2019)在《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侵染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可引起严重花叶、皱缩、果实畸形等症状,给葫芦科作物的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建立准确的ZYMV检测体系和种植抗病品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制备了ZYMV外壳蛋白特异性抗血清,分析了危害山东葫芦科作物的ZYMV分离物的分类地位,构建了ZYMV侵染性克隆并研究了HCpro WxxxG基序在ZYM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筛选了抗ZYMV的葫芦科作物品种,为有效防治ZYMV提供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ZYMV CP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利用ZYMV特异性引物扩增CP基因编码序列,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HISTEV上。通过对宿主菌种类、IPTG诱导时间及浓度等因素进行筛选,获得最佳表达条件:Rosetta菌株,利用0.2 mmol·L~(-1) IPTG诱导4 h。通过原核表达方法成功诱导表达出37 kDa左右的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长耳兔获得效价为1:32768的ZYMV CP特异性抗血清。与RT-PCR对比发现,制备的抗血清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利用该抗血清对西葫芦(绿源冬宝)和甜瓜(火银瓜)种子检测发现,种子带毒率分别为39.8%、15.1%,幼苗带毒率为2.56%和5.13%,对种子进行热处理可有效降低幼苗带毒率。(2)ZYMV两个山东分离物(CN:Cm:17、CN:Lc:17)全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及分析。在山东泰安采集到的有明显黄花叶症状的丝瓜和南瓜样品中检测到ZYMV,利用RT-PCR和5′末端序列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两个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CN:Cm:17(南瓜分离物)和CN:Lc:17(丝瓜分离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N:Cm:17和CN:Lc:17基因组除Poly(A)尾巴外分别含有9,593和9,591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编码一个含3 080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多聚蛋白氨基酸水平上,CN:Cm:17与CN:Lc:17一致率为96.7%,与NCBI数据库中48个ZYMV分离物一致率分别为90.3%~97.8%、90.5%~98.4%。重组分析发现,CN:Lc:17分离物内具有显着重组事件,为KR:KR-PA:05和CN:Cm:17两个分离物的重组体。基于多聚蛋白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聚类结果显示分组与分离物的地理起源存在密切相关性,中国分离物分别聚集在A-V和A-VI亚组。(3)ZYMV CN:Cm:17分离物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CN:Cm:17全基因组克隆到含35S启动子的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35S上,命名为pCamZYMV。将含有pCamZYMV的利用农杆菌浸润接种到西葫芦(Cucurbita pepo)、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等寄主上,接种14天后表现与野生型ZYMV类似症状,侵染效率为100%,表明构建的pCamZYMV具有较好的侵染性。将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序列插入到pCamZYMV侵染性克隆NIb和CP之间,获得pCamZYMV-GFP。将其通过农杆菌浸润方法接种西葫芦、南瓜,5天后接种叶上可观察到绿色荧光,14天后系统叶片表现花叶症状,并在发病部位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4)WxxxG保守基序影响ZYMV致病力并参与HCpro抑制RNA沉默功能。在pCamZYMV-GFP侵染性克隆的HCpro编码区域WxxxG基序保守位点引入突变,获得单突变体W207A、G211A及双突变体WG。将突变体接种至西葫芦品种绿源冬宝发现,突变W_(207)位点或WG位点均减轻症状,显着降低病毒积累水平;突变G_(211)位点对病毒症状和积累水平无明显影响。RNA沉默试验分析发现,突变W_(207)位点对HCpro抑制RNA沉默能力无明显影响,但突变G_(211)位点能够显着降低ZYMV HCpro抑制RNA沉默能力。(5)40个葫芦科品种对ZYMV的抗性鉴定。结果发现,精选唐山秋瓜和青丰长瓠子瓜为高抗品种;雪峰小玉五号和金福为抗病品种;津研四号、中农28号、耐热王中王、泰国中绿丝瓜、蟋蟀牌肉多多、高抗巨龙、盈克二号、浙蒲6号和佳丽蒲瓜9个为中抗品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刘睿,杨湛端,沈万宽,樊丽娜,吴嘉云[4](2018)在《广西甘蔗黑穗病病菌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参考台湾所用的鉴别品种,采用鉴别寄主法对从广西甘蔗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18个甘蔗黑穗病病菌菌株,分别接种F134,NCo310,NCo376和ROC22 4个甘蔗品种,开展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甘蔗的致病力存在显着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甘蔗的致病力也不同,广西蔗区甘蔗黑穗病病菌的致病力出现了变异;生理小种2是广西蔗区的优势小种,次要优势小种与生理小种1接近,但有明显区别,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新致病力的菌株。这表明,在今后的甘蔗黑穗病防控工作中,除了继续加强监测该菌的致病力变异动态之外,还需要加强不同蔗区间甘蔗调种的检疫工作,防止蔗种转播病菌。(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11期)
朱鹤,徐敏,王子胜[5](2018)在《辽宁棉区黄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辽宁省主要棉区采集黄萎病病株进行分离,得到SY-1、SY-2、SY-3等3个黄萎病病菌菌株。用强致病力菌种V991作对照,进行菌落形态观察试验、产孢特征试验、致病力鉴定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菌种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菌落形态和产孢特性与对照基本一致,但致病力较弱。提出育种中应当注意从2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计划推广地区开展中高世代的选育,二是在相应地区收集典型菌株,建立和改造棉花黄萎病病圃,才能提高育种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宋双,姜彩鸽,王国珍,吕苗苗,张怡[6](2018)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株的致病力,以不同抗性的3个葡萄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叶盘接种法,对采自贺兰山东麓地区的40份葡萄霜霉病菌株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40份葡萄霜霉病菌株均有致病性,不同寄主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在0.00~41.50。经病情指数聚类分析,将40份酿酒葡萄品种分为3类,其中抗病性较强的品种13个,占32.50%;抗病性中等的品种22个,占55.00%;感病品种5个,占12.5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鉴别寄主的反应不同,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侵染能力、致病力也不同。可见,贺兰山东麓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6期)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程保平[7](2018)在《宛氏拟青霉与球孢白僵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病力,为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没法比较研究了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估计了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宛氏拟青霉WS-11在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spores/m L时,累计死亡率达到90.67%,球孢白僵菌QB-28则达到97.33%。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中Hosmer-Lemeshow方法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在接种后9 d,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的LC50分别为7.57×10~6 spores/m L和8.39×105 spores/m L;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spores/m L时,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LT50分别为2.50 d和1.93 d。【结论】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均有较好的致病力,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质,其中球孢白僵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高于宛氏拟青霉,致死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黄津津,姚婷,王友升[8](2018)在《10株葡萄源丝状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真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菌株814~#为茎点霉(Phoma sp.),菌株815~#为刺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菌株880~#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794~#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菌株797~#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株798~#为大蒜盲种葡萄孢(Botrytis porri),菌株811~#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90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eichhorniae),菌株903~#为芬芳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和菌株1397~#为脉孢菌(Neurospora terricola),其中A.aculeatus、A.japonicus、C.fructicola、A.eichhorniae、F.redolens和N.terricola未见在葡萄上分离到的报道。将10株丝状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葡萄、圣女果、苹果和梨果实上,B.cinerea、A.japonicus、A.aculeatus、T.roseum、B.porri、C.fructicola、A.eichhorniae和F.redolens均可使4种果实发病,其中B.cinerea、A.japonicus、B.porri和F.redolens致病力较强;而Phoma sp.和N.terricola只能使葡萄和圣女果发病。(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斌,郭霞,张眉,姜珊珊,辛志梅[9](2018)在《鲁西南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山东小麦茎基腐病害主要致病菌组成及其致病力,于2016年在山东省聊城、德州、临沂市共7个地点采集了具有典型茎基腐症状的病株并对其主要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结果共分离到45株病原真菌,其中有22株为镰孢菌,分别属于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和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以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分离频率最高,占所有镰孢菌株的68.18%;其余菌株属于链格孢菌(Alternariaspp.)。对22株镰孢菌进行小麦苗期致病力及重分离率测定发现,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的致病力明显强于禾谷镰孢菌和亚洲镰孢菌,后两者的致病力相差不大;3种病原菌的重分离率均大于40%,病原菌测序鉴定结果与接种病原菌一致。(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社增,周洪友,鹿秀云,年冠臻,郭庆港[10](2018)在《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2016年,对我国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山西、宁夏和云南7省(自治区) 53县市245块马铃薯种植田黄萎病的发生、病样采集和病原分离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病原菌分类地位,并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主要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6省(自治区)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山西和宁夏属于马铃薯黄萎病病区,云南省属于无病区;(2)引起我国马铃薯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两种,占比分别为75.5%和24.5%,大丽轮枝菌为相对优势病原菌种类;(3)根据病原菌种类可将我国北方6省(自治区)病田划分为大丽轮枝菌病田、黑白轮枝菌病田及两菌混生病田。其中甘肃为大丽轮枝菌病田,宁夏为混生病田,山西为大丽轮枝菌病田和混生病田,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3种病田均存在。两菌混生病田中各类病原菌属于单独侵染致病。(4)聚类分析表明来自甘肃、河北和内蒙古3省(自治区)马铃薯的8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马铃薯上的致病力至少可以分为3个聚类组,相应菌株的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均值聚类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相应可分为强、中、弱3个致病力类型,并确定了相应95%置信区间,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在3省(自治区)供试病原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1.74%和10.34%。(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致病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最大植物RNA病毒种类之一,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辣椒、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给农作物造成产量损失。基于PVY与马铃薯抗性基因的识别关系可区分为:PVY~O、PVY~C、PVY~Z、PVY~N、PVY~E,其中PVY~N可引起烟草叶脉坏死。根据PVY基因组内是否存在重组分为非重组型和重组型分离物。近期新发现的PVY分离物大都属于重组型,暗示PVY种群由最初的PVY~O、PVY~N等非重组型分离物转变为重组型分离物。本研究对贵州省烟草主产区疑似病毒病侵染的样品进行血清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了解侵染贵州省烟草的主要病毒种群结构,发现PVY重组株系PVY~(NTN-NW)成为田间发病的优势株系。通过分析不同嵌合体病毒移动和积累水平变化及在不同寄主上侵染性,明确了影响PVY的致病性的相关区域。具体结果如下:(1)鉴定了危害贵州省烟草的病毒种类。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贵州省烟草样品混样中病毒的种类,结果发现危害贵州省烟草的病毒种类有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野生番茄花叶病毒(WTMV)、辣椒环斑病毒(ChiRSV)5种,其中尤以PVY、TVBMV危害严重。(2)分析危害贵州烟草PVY分离物的株系情况。利用血清学方法对贵州烟草主产区采集的35个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PVY检出率为57.1%。将PVY阳性样品接种普通烟,发现6个分离物仅表现花叶症状,14个分离物表现坏死和花叶症状。基于P1/HCpro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20个分离物中,6个分离物与N株系代表性分离物N-605|X97895聚集在P1HC-II组,6个分离物与O株系代表性分离物O-139|U09509共同聚集在P1HC-III组,其余8个分离物与SYR-II-2-8|AB461451等重组型分离物聚集在一组;基于CP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全部分离物与ShX14|KJ634024、O_Z|EF026074等分离物聚集在一起。重组分析发现8个分离物在P1编码区域存在重组事件。结合PVY基因组结构分析,明确危害贵州省烟草的PVY主要包含重组株系PVY~(NTN-NW)及非重组株系PVY~O,且重组株系PVY~(NTN-NW)为田间发病的优势株系。(3)PVY基因组的2480 nt-5852 nt参与症状形成和病毒积累。通过分段扩增和同源重组的方法,将侵染性克隆PVY~N605、分离物PVY~O和PVY~(SYRII)相应基因组替换pCamPVY~(SYRI)-GFP侵染性克隆相应区域,获得嵌合体PVY-A(NONN)、pCamPVY~(SYRII)-GFP、PVY-B(NOOO)和PVY-C(NNNO)。接种上述嵌合体到本氏烟,发现PVY-C(NNNO)与PVY~N605-GFP发病症状严重程度相似,二者的病毒积累水平相似且显着高于其它嵌合体。分析嵌合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生物学症状发现,PVY基因组2480nt-5852nt序列(编码P3中间区域及C端区域、6K1、CI、6K2、VPg N端区域的蛋白)与症状严重程度和病毒积累水平有关。接种后第七天PVY~(SYRII)-GFP在系统叶片积累水平提高,显着高于PVY-A(NONN)和PVY~(SYRI)-GFP。比较pCamPVY~(SYRII)-GFP与pCamPVY~(SYRI)-GFP序列差异仅存在于5’UTR、P1、HCpro、P3的N端,表明该区域序列具有增强病毒积累水平的能力。(4)PVY基因组2480nt-5852nt是决定PVY侵染辣椒的关键区域。将含有PVY不同嵌合体的本氏烟系统发病叶片,通过机械摩擦接种马铃薯品种Shepody、Favorita和Desiree,发现上述PVY嵌合体均能系统侵染马铃薯。同样通过机械摩擦接种辣椒品种特大牛角王和台湾特大948牛角,发现PVY~(SYRI)-GFP、PVY-A(NONN)、PVY~(SYRII-)GFP能够系统侵染,而PVY~N605-GFP、PVY-C(NNNO)不能系统侵染辣椒。比较PVY不同嵌合体的基因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发现PVY基因组2480nt-5852nt(编码P3中间区域及C端区域、6K1、CI、6K2、VPg N端的蛋白)是决定PVY能否系统侵染辣椒的关键区域。(5)PVY基因组5’端编码区与病毒移动、积累有关。PVY~(SYRI)型分离物CN:GZ23:16和pCamPVY~(SYRI)-GFP侵染性克隆在基因组的5’端序列上存在差异,将CN:GZ23:16分离物的5’端序列(5’UTR、P1、HCpro、P3的N端)替换pCamPVY~(SYRI)-GFP侵染性克隆中相应区域,获得嵌合体pCamPVY~(SYRI-5N)-GFP。将上述分离物接种本氏烟,发现二者在浸润叶片荧光强度、病毒积累水平、病毒移动速度均低于PVY~N605-GFP。嵌合体PVY~(SYRI-5N)-GFP在病毒细胞间移动、系统移动速度快于PVY~(SYRI)-GFP,且表现明显矮化症状,表明PVY基因组5’端编码区参与病毒移动、积累及症状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病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兰,郭华伟,李梦菡,廖杨文科,李鑫.一种茶枝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茶叶科学.2019
[2].迟云化.贵州省烟草主产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划分及致病力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王健.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
[4].刘睿,杨湛端,沈万宽,樊丽娜,吴嘉云.广西甘蔗黑穗病病菌致病力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8
[5].朱鹤,徐敏,王子胜.辽宁棉区黄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6].宋双,姜彩鸽,王国珍,吕苗苗,张怡.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析[J].北方园艺.2018
[7].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程保平.宛氏拟青霉与球孢白僵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8
[8].黄津津,姚婷,王友升.10株葡萄源丝状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8
[9].吴斌,郭霞,张眉,姜珊珊,辛志梅.鲁西南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
[10].李社增,周洪友,鹿秀云,年冠臻,郭庆港.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