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特点论文_古力切木·艾麦尔,陈静燕,黄姿,何若洁,姚晓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生理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理,神经,障碍,综合征,平山,肯尼迪,延髓。

电生理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古力切木·艾麦尔,陈静燕,黄姿,何若洁,姚晓黎[1](2019)在《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临床与电生理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至2017年我院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且在我院肌电图室完成常规肌电图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伴神经源性损害且诊断为非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结果共收集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患者110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者为10例,其中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且为非炎性肌病者4例。上述4例患者分别为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中央轴空病、1例包涵体肌病及1例Welander型远端型肌病;肌电图均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同时伴或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少数非炎性肌病患者肌电图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不能作为诊断肌肉疾病的单独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石佳琦,朱延梅[2](2019)在《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特点及伴发其他睡眠障碍的总结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的生理特点。对患者电生理特点及伴发其他睡眠障碍总结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发作性睡病的患者30例。患者临床表现、多导睡眠监测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结果均符合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收集患者的临床、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结果,研究分析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各自的临床及脑电生理特点。结果 1、在本组发作性睡病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男女比例为3:1。2、本组患者除了发作性睡病外还合并其它多种睡眠障碍:其中13例合并OSAS,3例合并周期性腿动、2例同时合并OSAS及周期性腿动3、其中28例患者存在REM期睡眠比例减少,REM期睡眠潜伏期延长。30例患者均存在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时间延长,睡眠结构紊乱,1期睡眠比例增多的情况。结论本组病例中,发作性睡病以男性患者多见,同时合并其它睡眠障碍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比例较大。患者可同时伴发多种睡眠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赵秀鹤,杨夏鑫,纪坤乾,孟明珠,王晓棠[3](2019)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规律,以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017.7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57例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癫痫首发年龄的关系。结果 57例MELAS患者中,癫痫发作患者47例(82.5%),首发年龄为6~60岁,首发(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刘学伍,韩涛,苏磊,臧轲君,杨雪[4](2019)在《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的电生理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肌阵挛性小脑性协调障碍(dyssynergia cerebellaris myoclonica)是以肌阵挛、癫痫、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Ramsay-Hunt于1921年首次报道,故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胞中多有发病,但也有散发病例。近年来对于肌阵挛性小脑性协(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李宏伟,周瑞玲,陈名峰,谢之,陈昂[5](2019)在《神经电生理特点对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特点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2例平山病患者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结果 12例患者SCV和SNAP波幅均在正常范围;DML延长者尺神经2例(16.7%)、正中神经1例(8.3%);CMAP波幅降低者尺神经7例(58.3%)、正中神经3例(25.0%);F波尺神经出现率异常11例(91.6%),潜伏期延长4例(33.3%),正中神经出现率异常8例(66.6%),潜伏期延长3例(25%);11例患者针极肌电图示双上肢肌肉均有神经源性损害,12例患者所检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6期)

石佳琦[6](2019)在《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特点及伴发其他睡眠障碍的总结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东北睡眠工作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手册》期刊2019-08-23)

陈培琼,周瑞玲,谢忞之,李宏伟,陈昂[7](2019)在《5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电生理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5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1.4±13.8)岁,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肢体近端和延髓支配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束颤,伴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感觉障碍和内分泌代谢异常。血清肌酸激酶均升高。肌电图呈慢性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伴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等感觉神经损害的表现。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次数42~49次。结论肯尼迪病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基因检测为确诊的金标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更主要的在于预防并发症。(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林际岚,林枫,陈鸿宾[8](2019)在《不同BMI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的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2~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TS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MI分为A组(BMI 24<kg/m2组,20例)、B组(BMI 24~28kg/m2组,23例)及C组(BMI>28kg/m2组,17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者神经电生理情况。比较3组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差值。结果 3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800、9.694,P<0.01)。B、C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低于A组,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差值高于A组(P<0.01、P<0.05)。C组第3指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低于B组,第4指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差值高于B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CTS的理想手段;BMI与CTS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以预测CTS患者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蛇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铁英,常明则,张格娟,殷艳玲,李嫚[9](2019)在《16例非外伤性桡神经病损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外伤性桡神经病损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肌电图室16例桡神经病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非外伤性桡神经病损分析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结果桡浅神经病损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手背桡侧区麻木,以桡浅神经SNAP诱发的波幅降低为主,传导速度为正常下限。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处病损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手背桡侧麻木、垂腕及垂指,桡神经运动传导在桡神经沟上下存在传导阻滞。1例为后骨间神经病损,临床表现为垂指重于垂腕,无感觉障碍,桡神经运动神经诱发波幅明显减弱。结论桡神经是上肢最大的一条神经,其损害在肌电图室并不少见,非外伤性损害以桡浅神经病损最为多见,其次为桡神经沟处,多由于桡神经长时间受压所致。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外,神经电生理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不仅可以确定损害部位,还可以判断损害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6期)

孙莎[10](2019)在《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电生理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评估Tinel试验、Phalen试验对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2.分析Tinel与Phalen试验与神经电生理的关系;3.单纯腕管综合征患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筛选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期间根据临床表现、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针极肌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纯腕管综合征(CTS)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DCS)的患者及与CTS及DCS存在相似症状的对照组的患者共234例。将234例患者分为叁组,CTS组69例,DCS组45例,对照组1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Tinel试验与Phalen试验结果、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参数,包括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电位波幅(SNAP),运动传导速度(MCV)、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近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pCMAP)波幅以及远端复合肌肉的动作电位波幅(dCMAP)。1.分析比较CTS组、DC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2.分析比较CTS组、DCS组与对照组的Tinel和Phalen试验的结果;3.分析比较诊断为腕管综合征(CTS与DCS)患者的Tinel和Phalen试验结果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4.比较CTS组与DCS组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并绘制箱式图,观察分布情况。应用Excel,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行x列表的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TS、DCS与对照组患者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患者,分别为(71.0%对29.0%,68.9%对31.1%,62.5%对37.5%)。CTS组、DCS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DC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S组、DCS组与对照组叁组间Tinel试验与Phalen试验的阳性标志最常见于CTS的患者(88.9%对80.2%),其次为DCS患者(80.3%对77.3%)。CTS组、DCS组分别与对照组Tinel与Phalen试验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S组与DCS组之间的Tinel与Phalen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腕管综合征患者(CTS和DCS)Tinel试验与Phalen试验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5.0%,78.9%),但特异性较低(69.1%,66.2%)。Tinel试验/Phalen试验并联的结果显示腕管综合征组(CTS和DCS)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0.4%。3.腕管综合征(CTS与DCS)患者Phalen试验结果与SCV_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_2、DML、dCMAP、MCV、pCMAP与Phalen试验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管综合征(CTS与DCS)患者Tinel试验的结果SCV_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_2、DML、dCMAP、MCV、pCMAP与Tinel试验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CTS组与DCS组的SCV_2、SNAP_2、MCV、DML、dCMAP、pC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S患者的SCV_2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39.40(6.20);DCS组的SCV_2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34.80(10.50)。CTS组SNAP_2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9.60(7.90);DCS组SNAP_2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5.15(6.40)。CTS组的MCV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54.80(6.90),DCS组的MCV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52.90(9.42)。CTS组DML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7.10(2.20),DCS组DML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7.80(1.23)。CTS组dCMAP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13.30(7.90),DCS组dCMAP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10.45(5.25)。CTS组pCMAP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12.90(5.90),DCS组pCMAP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9.10(4.35)。分别绘制箱式图可见SCV_2、SNAP_2及DML叁项指标在两组的分布区间差异较明显,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CTS与DCS的鉴别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1.CTS组、DCS组与对照组(存在相似症状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相似;2.Tinel试验与Phalen试验联合可用于腕管综合征的初步筛查;3.从神经电生理角度,DCS患者比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受损程度重,支持双卡压机制。(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电生理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的生理特点。对患者电生理特点及伴发其他睡眠障碍总结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发作性睡病的患者30例。患者临床表现、多导睡眠监测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结果均符合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收集患者的临床、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结果,研究分析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各自的临床及脑电生理特点。结果 1、在本组发作性睡病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男女比例为3:1。2、本组患者除了发作性睡病外还合并其它多种睡眠障碍:其中13例合并OSAS,3例合并周期性腿动、2例同时合并OSAS及周期性腿动3、其中28例患者存在REM期睡眠比例减少,REM期睡眠潜伏期延长。30例患者均存在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时间延长,睡眠结构紊乱,1期睡眠比例增多的情况。结论本组病例中,发作性睡病以男性患者多见,同时合并其它睡眠障碍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比例较大。患者可同时伴发多种睡眠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生理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古力切木·艾麦尔,陈静燕,黄姿,何若洁,姚晓黎.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临床与电生理特点[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2].石佳琦,朱延梅.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特点及伴发其他睡眠障碍的总结与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赵秀鹤,杨夏鑫,纪坤乾,孟明珠,王晓棠.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4].刘学伍,韩涛,苏磊,臧轲君,杨雪.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的电生理特点[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5].李宏伟,周瑞玲,陈名峰,谢之,陈昂.神经电生理特点对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石佳琦.发作性睡病患者电生理特点及伴发其他睡眠障碍的总结与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东北睡眠工作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手册.2019

[7].陈培琼,周瑞玲,谢忞之,李宏伟,陈昂.5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电生理特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8].林际岚,林枫,陈鸿宾.不同BMI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J].蛇志.2019

[9].张铁英,常明则,张格娟,殷艳玲,李嫚.16例非外伤性桡神经病损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10].孙莎.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电生理特点研究[D].延安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预激旁路的电生理特点浅层主要神经元的电生理特点(A...微电极记录针道的信号不同神经核团具...星形神经元的定位、形态及电生理特点醋酸格拉默对EAN运动神经传导的电生钠通道的电生理特点

标签:;  ;  ;  ;  ;  ;  ;  

电生理特点论文_古力切木·艾麦尔,陈静燕,黄姿,何若洁,姚晓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