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审计理论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本质,水污染。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若彤[1](2018)在《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的。1971年,比蒙斯(F. A. Beams)发表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 T. Ma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也在《会计学月刊》发表,从而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2001年3月,中国正式成立"绿色会计委员会",同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又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这是学会的第七个专业委员(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8年12期)
田蒙,蒙刘静[2](2014)在《基于环境变化下的审计理论结构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是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我们在评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多元立体的逻辑起点,同时力求探索出一种新的审计理论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4年06期)
唐洋,何琪[3](2013)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文章从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本质出发,提出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及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本质、主体、客体、目标、程序、方式和报告等理论。(本文来源于《新会计》期刊2013年05期)
黄溶冰[4](2012)在《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时期的审计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审计外部环境影响着审计的供给与需求。本文针对我国国情,以开展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审计本质出发构建了环境审计的理论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审计的本质、职能、目标、内容、模式、报告等要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环境审计的理论结构,讨论了加强节我国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保障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2年05期)
邓小军[5](2011)在《调适性结构理论与IT环境下审计风险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判断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学者们至今尚未从信息技术角度对审计风险判断作出合理解释。本文基于技术社会学调适性结构理论(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AST),提出应从技术因素、组织因素、技术与组织互构因素叁方面揭示IT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IT环境下审计风险判断的基本框架。借助这一基本框架,对IT环境下被审单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判断方法进行改进、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1年04期)
李兆东,鄢璐[6](2010)在《化工石化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8年审计署被明确赋予环境审计的职能后,先后开展了对部分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进行了环境审计的有益探索。这期间,因环境审计实务的需要,涉及环境审计的本质、职能、目标、主体、对象、假设、原则、准则、(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部审计》期刊2010年04期)
赵娟[7](2009)在《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为系统深入研究环境审计提供一个参考。本文将要素归纳为环境审计环境、本质、概念、目标、假设、原则、准则、程序和方法、报告、主体和客体等部分。在所有要素中,环境审计环境是该结构的逻辑起点,其他要素在其统驭下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最后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4期)
朱萍,刘志军[8](2009)在《构建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审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得到彰显。构建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是环境审计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审计理论结构起点众多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和比较,把环境审计本质确定为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合乎逻辑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下旬刊)》期刊2009年02期)
康大林,孙翠[9](2009)在《不变的本质与变化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审计理论结构框架众说纷纭,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什么?本文吸取现有理论的精华,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的新设想。(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09年04期)
王炳华[10](2007)在《审计环境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一个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问题众说纷纭,一直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观点,根据此前若干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选择与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许多不恰当之处。笔者认为,审计理论结构应该是审计环境型。据此,笔者在分析学术界关于审计环境与审计理论结构关系的观点的基础上,综述审计环境起点论,并在审计理论结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完整性的以审计环境为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期刊2007年09期)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是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我们在评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多元立体的逻辑起点,同时力求探索出一种新的审计理论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若彤.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综述[J].商业故事.2018
[2].田蒙,蒙刘静.基于环境变化下的审计理论结构新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3].唐洋,何琪.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J].新会计.2013
[4].黄溶冰.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
[5].邓小军.调适性结构理论与IT环境下审计风险判断[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6].李兆东,鄢璐.化工石化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结构[J].中国内部审计.2010
[7].赵娟.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探析[J].科技信息.2009
[8].朱萍,刘志军.构建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设想[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
[9].康大林,孙翠.不变的本质与变化的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新论[J].现代商业.2009
[10].王炳华.审计环境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一个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