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战略研究

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战略研究

张巍[1]2003年在《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公路高速客运是高速公路的必然产物。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高速客运发展及特点,指出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客运车辆,以一流的服务实现旅客安全、快捷、舒适地到达目的地的现代化的公路客运服务形式,是未来我国高速客运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建设情况、公路客运市场分析及发展高速客运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陕西省发展高速客运的条件已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

徐杨[2]2011年在《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叁大省份之一,简称“黔”和“贵”,省会为贵阳市。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是西南地区通往珠江叁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十年,是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最快的十年。按照《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贵州将在2030年之前建成“6横7纵8联”的高速公路网,总规模达6800多公里。此外,贵阳、遵义、六盘水、都匀、毕节五个贵州城市被纳入国家级枢纽节点建设,预计2020年前可建设完成。随着贵州省经济持续增长,全社会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也均呈持续平稳增长势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进行战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MPA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的学习,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本文结合贵州省省情,针对贵州省经济发展、公路运输发展及旅客出行需求的实际,就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本文对影响贵州高速公路客运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输枢纽建设及综合交通等内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还眼于贵州道路运输发展情况,将关注的焦点从单纯的高速公路客运发展情况转到外部综合因素上来,在总结“十一五”的基础上,系统考虑了贵州省道路运输“十二五”的发展,对未来远景及长期目标进行了展望,力求更好完成近期目标,从注重日常管理、常规管理转向未来的发展管理和危机管理。通过对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对未来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在六个备选模式中进行战略选择,提出推进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的一些措施意见和政策指导,希望为能进一步促进贵州高速公路客运更好的发展做出努力。

孙飞[3]2013年在《基于交通战略的西安都市圈研究》文中提出都市圈一般是指由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以及与中心城市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有一体化倾向的周边中小城市与地区组成的圈层结构。交通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交通系统的具体贯彻和体现,通过对系统发展历史的总结,找出发展方向,使得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相互配合,支持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强规划对未来的适应性。本论文以交通战略的观点来研究西安都市圈,以西安都市圈为范畴来规划交通战略,以交通战略为立足点来分析西安都市圈,以西安都市圈的需求来设计西安都市圈的城市内部交通、城际交通和对外交通,最后以交通战略为基础对西安都市圈进行规划。在第一章绪论中,详细介绍了都市圈交通战略的特点,以及其与其他交通战略的异同之处。第二章主要为西安都市圈相关内容的研究,从发展机遇、比较优势、遇到的问题叁个方面入手,阐述西安都市圈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第叁章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提出了利用优势、减少弱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几种战略;从空间要素、时间要素、流量要素、引力场强要素四个方面,得出西安都市的圈层结构;采用双层结构对西安都市圈内交通进行分析。第四章指出西安都市圈交通总体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战略目标。第五章描述交通战略与都市圈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指出西安都市圈发展的总体要求:区域一体化,市场导向,提升发展水平。本篇论文对于西安都市圈今后在经济、社会、协调的工作上具有先导性的作用,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把握西安都市圈发展的趋势,从而制定出适度超前的交通建设战略,为西安都市圈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郝琦[4]2014年在《公路班线客运市场结构与规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集约型转变。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先导行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品质改善的重要保障条件。陕西处于内陆腹地,以陆上运输为主,公路运输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但是现阶段陕西省公路客运发展模式、客运企业规模及规制机制等存在诸多问题。提高客运市场集约化程度,改善现有市场结构成为陕西道路客运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市场结构理论为主体,对陕西省客运市场结构、规制进行研究。本文从市场结构相关理论概述入手,提出了班线市场的概念。以客运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为出发点,对陕西客运市场结构做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客运市场整体属于低集中度结构,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对线路市场进行定量研究,得出结论:大部线路结构属于寡占型;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市场结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参考目前陕西省进出客运市场相关制度和政策,本文进行了客运市场的规制研究。最后参考国内外客运市场发展历程和经验,结合目前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方面、理论方面、技术方面的建议。

赵现伟[5]2010年在《陕西省公路客运需求分析及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关中经济一体化”政策的实施,陕西省的交通运输行业又一次掀起了建设的高潮,尤其是公路交通行业,在整个综合运输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陕西省公路运输面临着运输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为解决公路运输行业的“瓶颈”问题,使得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体现应有的功能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公路客运需求进行分析,对陕西省公路客运量进行预测显得迫在眉睫。公路客运量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制定营运计划,配置线路运力,调度车辆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是在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公路客运需求的产生机理、形成特性和分类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构建了需求生成原理模型;在分析了近几年来陕西省公路客运数据的基础上,从客运量、出行目的和客运交通方式3个角度客观阐述了陕西省公路客运的基本状况,重点剖析了陕西省公路客运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来源性因素和影响性因素;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个方面概述了常见的客运量预测方法,重点类比了Delphi法、交叉概率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法等,结合陕西省公路客运的特点和本文的实际需要,选择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技术作为本文的预测方法;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寻各因素与客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对陕西省2009~2016年公路客运量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验证了该预测方法模型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最后,在公路客运量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公路运输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发展纲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如何应对在此种客运量发展趋势状况的5种措施。

牛强[6]2017年在《高速铁路客运对道路班线客运影响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道路班线客运一直是我国客运市场的主力,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更是强化了这一态势,各地道路班线客运企业曾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繁荣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自2010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速度加快以来,城际列车特别是高速铁路列车的不断开行给道路班线客运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道路班线客运所占市场份额明显下降。道路客运发展问题成为当下道路班线客运经营者和行业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管理学、运输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为依据,采用统计学等多种计量工具,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实证分析高速铁路客运对道路班线客运的影响入手,探讨道路班线客运的发展策略,旨在明确道路班线客运发展路径。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接着分析了高速铁路客运与道路班线客运的发展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二者在经营环境、技术经济特征、客流特征及其需求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其次分析了高速铁路客运对道路班线客运的影响因素,并以西安市为例,对高速铁路客运对道路班线客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适应合作型、转型规避型、组织变革型、技术创新型以及政府施策型五方面提出了道路班线客运发展的相关策略。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客运发展对道路班线客运经营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与高速铁路客运相比,道路班线客运有劣势,也有优势,因此应该扬长避短,加强与高速铁路客运之间的合作,正视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形势,从多方面多角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实现道路班线客运的可持续发展。

张红书[7]2000年在《陕西道路高速客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了道路高速客运的基本特征、系统结构及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国外道路高速客运迅速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近年来道路高速客运的发展情况,并着重针对陕西道路交通及客运发展在全国滞后的现状,研究了发展陕西道路高速客运,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市场准入规范、站点规划与建设、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市场竞争以及法制化建设等;同时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提出了促进陕西道路高速客运发展的政策建议,如适度引进外资、积极利用证券市场融资、进一步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

杜晓凯[8]2003年在《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公路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关系看,首先明确了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的基本理论——边际效应理论和TOWS适应性分析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而后,提出了适应性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最后结合陕西省的公路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适应性分析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银龙[9]2014年在《陕西省道路智能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文中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保有量和交通量急剧增长,随之带来了诸多交通问题,如:交通愈加拥堵、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尾气污染严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一个全新的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进入了我们的生活。ITS的目的是全方位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效率以及服务品质,通过交通需求的指引和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地利用时间、空间等各方面交通资源,对人、车、路叁者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而且ITS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到多个领域,为了确保ITS内容的完整性、逻辑的缜密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它的构架需要完整的理论方法进行指导,从而为其系统标准的制定、框架设计以及规划提供基础。首先,本文对ITS及ITS框架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分析了ITS的相关功能及效益,同时对典型的几种应用系统进行介绍。其次,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ITS体系研究分析,结合国内趋势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区ITS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依据。第叁,总结性地阐述了ITS体系框架的概念,以及其开发的两种方法,即基于国家框架的开发方法和一般开发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地区ITS项目实施方法,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地区中的子区域进行分类,并对项目实施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分阶段实施法。最后,通过对陕西省道路交通发展概况、陕西省道路ITS发展概况进行ITS体系设计基础分析,得出现阶段陕西道路ITS的用户服务需求,并绘制了其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图,以及通过对城市的分类,设计了陕西省近十年的道路ITS项目分区、分阶段实施规划,提出了道路ITS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彭辉[10]2006年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由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网络设备、载运工具、客货流和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是支持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系统。建立在五种运输方式运输系统基础上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依据运输发展需要和运输生产过程组织的特点逐步形成的,它强调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立足于国家对运输资源在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立足于完善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服务,立足于各运输方式间旅客运输实现“零距离换乘”,货物运输实现“无缝中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系统运行支撑体系之一的交通运输系统也日益错综复杂,其突出表现是运输需求更加瞬息万变,运输市场的供给需求矛盾更加激烈,运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容量大大扩展,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能力提高的同时,又付出了大量的投资和代价,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加剧,运输资源占有越来越庞大,系统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同时受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建设满足需要和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交通运输部门和顾客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无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发展及相关问题,已成为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重点。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分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本文全篇是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性研究,目的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经济学原理、交通运输工程学方法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审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和发展,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在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若干专题进行研究。 首先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界定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及演化,阐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关系,研究比较了不同运输方式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并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第二,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关系,从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论述综合交通运输资源的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理论;研究了运输通道形成发展及特征。第叁,对综合交通运输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一般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战略研究[D]. 张巍. 长安大学. 2003

[2]. 贵州省高速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研究[D]. 徐杨.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3]. 基于交通战略的西安都市圈研究[D]. 孙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 公路班线客运市场结构与规制研究[D]. 郝琦. 长安大学. 2014

[5]. 陕西省公路客运需求分析及预测研究[D]. 赵现伟. 长安大学. 2010

[6]. 高速铁路客运对道路班线客运影响实证分析[D]. 牛强. 长安大学. 2017

[7]. 陕西道路高速客运发展研究[D]. 张红书. 长安大学. 2000

[8]. 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研究[D]. 杜晓凯. 长安大学. 2003

[9]. 陕西省道路智能交通体系规划研究[D]. 银龙. 长安大学. 2014

[10].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D]. 彭辉. 长安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陕西省公路高速客运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