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德,功能,法治,能动性,道德教育,技术,网络。
道德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夏辉[1](2019)在《试论礼仪道德教化功能的内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避免礼仪教育成为依赖权力运行的规训教育,就需要塑造礼仪践行的内在动力与机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活礼仪教育在道德教化中情感唤起、人格化、促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机制。(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3期)
孙枝俏[2](2019)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自律的独特功能与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虚拟社会正在改变现代民众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在给网民带来便捷、愉悦和机遇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网瘾、网络色情等问题,乃至网络黑客、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问题。诸如此类网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网民主体的道德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一些不能自制自律的网民在网络世界可以信马由缰、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网络虚拟社会的双刃性,也会导致网民主体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的分裂,人性恶的一面可能会被放大,个人的道德感也会弱化。所以,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需要加强和倡导广大网民的道德自律,通过道德自律来促成网民的道德他律,网络道德自律与他律的紧密结合,使得社会发展进程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状态。相对于他律手段,网络道德自律的调控效果更为稳定和持久,是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率的规范约束机制。因此,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和应用日益普及的当下,发挥道德自律的独特功能,强化网民主体的道德自律,积极培养适应网络社会交往的自律意识,显得尤为现实和急迫。(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栾文飞[3](2019)在《新媒体视域下的道德叙事与德育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兴起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意识、语言特点、学习生活、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传统德育工作因重灌输轻实践、过于教条化、泛理论化,收效甚微。道德叙事贴近现实生活,能广泛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探讨在微信、微博等迅速发展的新媒体视域下将道德叙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旨在发挥道德叙事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优势,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贠兆恒,李建清[4](2019)在《技术调节视角下的人工物道德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中介理论认为技术对人的感知和行为发挥着调节作用。维贝克在道德物化思想中进一步提出,技术人工物作为道德能动者,能够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从伦理实践进路来看,技术人工物的引导功能侧重于主体性的"个人-德性",有助于个人德性的塑造和养成;而规范功能侧重于主体间的"社会-秩序",强调社会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规范。尽管技术人工物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仍需理性对待其在伦理实践中的局限性。总之,道德物化从"后人类主义"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伦理实践进路。(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胡瑞[5](2019)在《探析我国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道德教育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儿童品德的活动过程,它致力于对儿童品德及人格素质的培养。家庭场域在儿童由自然人转变为道德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孝亲教育、礼让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是我国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品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30期)
金丽[6](2019)在《践行素质教育,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程。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全面的形成,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制方面进行教学,顺应新课标改革的人才要求,奠定每个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基础。(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1期)
余涌[7](2019)在《论道德的保护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规范体系,除具有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描述功能、评判功能和教育功能外,还应包含保护功能。对社会共同体不同道德主体的平等保护是道德的基本和重要功能之一。道德的保护功能在作为道德规范的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正确理解和认识道德的保护功能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9期)
袁良清[8](2019)在《如何发挥英语学科道德教育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应该发挥英语学科道德教育功能。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还需要充分了解(本文来源于《中学生英语》期刊2019年34期)
张君[9](2019)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功能研究——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专门课程,对于中小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思维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园管理、学生行为引导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功能。本文以校园欺凌防范为例,就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防范校园欺凌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增强其实践功能所有启发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7期)
吉海荣,周海青[10](2019)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解读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有效提升小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材关注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反思生活,并超越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过更美好的生活。对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有利于教师科学把握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现代教学》期刊2019年Z4期)
道德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虚拟社会正在改变现代民众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在给网民带来便捷、愉悦和机遇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网瘾、网络色情等问题,乃至网络黑客、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问题。诸如此类网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网民主体的道德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一些不能自制自律的网民在网络世界可以信马由缰、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网络虚拟社会的双刃性,也会导致网民主体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的分裂,人性恶的一面可能会被放大,个人的道德感也会弱化。所以,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需要加强和倡导广大网民的道德自律,通过道德自律来促成网民的道德他律,网络道德自律与他律的紧密结合,使得社会发展进程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状态。相对于他律手段,网络道德自律的调控效果更为稳定和持久,是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率的规范约束机制。因此,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和应用日益普及的当下,发挥道德自律的独特功能,强化网民主体的道德自律,积极培养适应网络社会交往的自律意识,显得尤为现实和急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夏辉.试论礼仪道德教化功能的内在机制[J].新西部.2019
[2].孙枝俏.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自律的独特功能与实现路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
[3].栾文飞.新媒体视域下的道德叙事与德育功能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4].贠兆恒,李建清.技术调节视角下的人工物道德功能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5].胡瑞.探析我国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功能[J].科技资讯.2019
[6].金丽.践行素质教育,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功能[J].才智.2019
[7].余涌.论道德的保护功能[J].哲学动态.2019
[8].袁良清.如何发挥英语学科道德教育功能[J].中学生英语.2019
[9].张君.《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功能研究——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例[J].作家天地.2019
[10].吉海荣,周海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功能初探[J].现代教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