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根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蕨类植物,叶分解,细根分解,养分释放
细根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杨术芳,豆鹏鹏,王红娟,王芳,杨光蓉[1](2019)在《缙云山亚热带森林林下常见蕨类叶与细根分解碳氮磷释放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着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着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着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着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着;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着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着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着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着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王晓荣,牛红玉,曾立雄,雷蕾,潘磊[2](2019)在《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细根分解与养分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直径≤2 mm)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之一,其寿命短、代谢活性高,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了解不同营林措施对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对于合理开展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叁峡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飞播林为对象,设置未择伐(NC)、除灌(SC)、伐除非马尾松(NPMC)和伐除优势马尾松(DPMC)等营林措施,在处理3年后,利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相同初始基质质量的马尾松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经过1年的分解,不同营林措施明显改变了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而对马尾松细根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细根分解速率与各环境因子间均无显着相关性。在分解过程中,各营林措施的细根C残留率逐渐降低,表现为DPMC>SC>NC>NPMC。N呈现先逐渐累积后释放的状态,P呈现释放-累积-释放的状态,且抚育择伐显着降低了P释放速率。短期来看,不同营林措施造成的林内环境因素变化不足以成为影响马尾松细根分解的主导因素,细根初始基质质量仍是影响细根分解的决定性因素。抚育择伐提高了细根C释放速率,降低了N和P元素的释放速率。(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温璐宁,张红光,孙涛,张子嘉,昝鹏[3](2019)在《不同土壤深度落叶松细根分解及N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分解受根序和土壤深度的潜在影响。使用根序法分根,将落叶松Larix gmelini根系分为两类:一级根、二级根为一类(1—2级根),即低级根;叁级根和四级跟为另一类(3—4级根),即高级根。采用埋袋法对落叶松低级根和高级根在不同土壤深度(0—10、10—20 cm和20—30 cm)进行了为期862 d的分解实验,探讨不同根序细根分解规律,养分释放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2级根的分解速率比3—4级分解速率慢,这种规律同时存在于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在空间上,低级根和高级根的分解速率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级根的降低趋势更明显。随着分解时间的进行,各个土层之间的分解率在低级根之间差异更大。细根分解过程中,落叶松不同根序养分的释放特征不同。N释放速率总体上随细根根序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孟敏,景航,姚旭,王国梁,刘国彬[4](2019)在《氮添加对油松细根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细根分解过程中酶活性对氮(N)添加的响应特征,有助于阐明N添加影响细根分解的潜在机制,可为全球范围内大气N沉降持续增加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分解袋法,研究油松不同径级细根(径级:0~0. 5 mm、> 0. 5~1. 0 mm和> 1. 0~2. 0 mm)分解过程中酶活性对N添加(0、3、6和9 g/(m~2·a)分别对应N0、N3、N6和N9)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细根在300 d的分解过程中,纤维二糖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后期又有增加趋势,碱性磷酸酶和半乳糖苷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在分解中期时最高。N添加显着影响纤维二糖酶和半乳糖苷酶活性(P <0. 05),但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着。N3促进0~0. 5 mm和> 0. 5~1. 0 mm细根纤维二糖酶活性,N9促进> 1. 0~2. 0 mm细根纤维二糖酶活性。N添加抑制0~0. 5 mm细根半乳糖苷酶活性,N9抑制> 0. 5~1. 0 mm和> 1. 0~2. 0 mm细根半乳糖苷酶活性。在不同的分解时期,N添加对酶活性的影响会因为酶种类以及细根径级而有所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分解时各种酶不仅具有单独作用,同时也存在共性关系。3种酶活性与细根C、N、P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和N与P质量比呈显着负相关。不同种类酶活性与细根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为一致,而与温度和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N添加对分解酶活性有促进、抑制等多种作用,并且存在N添加与分解时间、细根径级之间的交互作用,使酶活性对N添加的响应有所不同。N添加能够通过提高养分含量促进细根酶解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对各种类酶的作用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顾伟平[5](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和草原主要植物种细根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N)沉降正在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显着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细根的分解过程,细根分解是养分归还给土壤的主要途径。研究N沉降对细根分解的影响,有利于阐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氮沉降持续增加的响应机制。但是,在全球大气N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土壤有效N增加如何影响森林不同根序细根和草原细根分解的过程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温带森林和草原主要植物种细根为研究对象,森林树种细根按根序法,草原细根按径级法,以施氮和对照处理为基础,通过分解袋方法,分别研究了氮沉降对温带森林草原各4个物种细根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树种不同根序之间分解速率具有显着差异(P<0.01)。4个树种细根分解速率普遍显示为高级[3+4]根大于低级[1+2]根。其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高级根和低级根的分解系数ka值分别为0.56和0.5,落叶松(Larix gmelinix(Rupr.)Kuzen.)的细根分解系数ka值分别为0.59和0.51,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的细根 ka 值分别为 0.62 和 0.58,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的细根ka值分别为0.69和0.56。模拟氮沉降背景下,土壤有效氮增加显着影响了细根分解速率。利用渐近线衰减模型对细根分解过程进行模拟揭示,除水曲柳外,外源氮添加对高级[3+4]根的分解初期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0.01)。其中红松细根在施氮与对照处理下分解系数ka值分别为0.65和0.56;落叶松的细根ka值分别为0.69和0.59;白桦的细根ka值分别为0.78和0.69。然而,氮添加对低级[1+2]根的初期阶段分解速率没有显着影响(P=0.29)。在分解后期,当分解系数ka值趋近于零时,低级[1+2]根和高级[3+4]根的质量残留率A值普遍呈现出施氮大于对照,并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氮沉降促进了森林细根初期的分解速率,而抑制了后期分解速率。在分解实验进行两年后发现,氮添加普遍促进微生物纤维素降解酶((β-1,4-葡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内切纤维素酶)的活性,但是却降低了木质素分解酶(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此,细根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是解释氮添加导致细根分解后期分解速率降低的重要机制。然而,基于草原4个优势物种细根分解的研究发现,氮添加普遍促进了细根分解速率。其中细叶葱(Alli tenuissimum L.)在施氮与对照处理下的分解系数k值分别为1.219 和 0.932;大针茅(Stip grandis P.Smirn.)的细根 k 值分别为 0.966 和 0.892;刺穗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细根 k 值分别为 0.575 和 0.457;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的细根k值分别为0.568和0.404。氮添加对草原细根分解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0.01)。(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路颖,李坤,倪瑞强,梁强,李传荣[6](2018)在《泰山4种优势造林树种细根分解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理解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该研究以泰山4种主要优势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及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16SrDNAV4–V5区扩增产物进行双端测序,分析了4种树种细根分解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4种植物细根分解速率差异显着,阔叶树种分解速率显着高于针叶树种,表现为刺槐>麻栎>油松>赤松。(2)4个树种细菌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观测到的物种数、Ace指数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之间差异显着,且阔叶树种刺槐和麻栎显着低于针叶树种赤松和油松。4种细根分解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极显着差异。细根初始碳(C)含量、木质素:氮(N)和C:N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3)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在5%以上的优势类群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且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在4个树种之间差异显着,特别是阔叶树种变形菌门显着高于针叶树种。在纲水平上,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不明放线菌纲、鞘脂杆菌纲为主要的优势纲,其中α-变形菌纲、不明放线菌纲在4个树种之间差异显着。(4)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优势门和纲相对丰度受到凋落物初始化学性质的影响,特别是变形菌门和α-变形菌纲;变形菌门和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与细根分解速率显着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也显示,细根初始N、磷(P)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胡凯,王微,陶建平[7](2019)在《细根对中亚热带森林几种优势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进入凋落物层生长的细根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通过分解袋控制实验,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细根对中亚热带森林中四川山矾、薯豆、香樟和马尾松等4种优势树种单一及其混合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入分解袋中生长的活根生物量因凋落叶性质不同差异极显着(P <0.001),其中薯豆分解袋中的细根在生长高峰期时生物量最大(131.5 mg/袋).凋落物质量和细根存在与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分解过程产生显着影响.经过270 d的分解,生长进入分解袋中的细根能一定程度加速凋落叶分解,其中细根对薯豆凋落叶质量损失的相对贡献率最大(57.78%),而对马尾松的贡献率最小(6%),凋落叶初始C/N值显着影响细根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的相对贡献率.同一类型凋落叶在两种根处理条件下,凋落叶表面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有根处理能显着提高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数量,且细根的存在及其吸收作用对3种阔叶树种凋落叶的混合分解产生协同效应.本研究表明进入凋落物层生长的细根生物量与凋落叶初始质量相关,细根通过改变凋落叶表面分解者的群落结构与数量,并且主动调控其生长的养分需求从而加速分解.(图4表7参35)(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顾伟平,刘瑞鹏,李兴欢,孙涛,张子嘉[8](2018)在《四个典型温带树种不同根序细根分解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和养分的主要输入途径,但目前人们对于影响细根分解的主要因素和细根分解模式的了解仍然很少。该研究采用根序划分等级方法,将红松(Pinuskoraiensis)、落叶松(Larix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白桦(Betulaplatyphylla)细根组分前四级根划分为两个等级:一级和二级根混合为低级根,叁级和四级根混合为高级根。利用埋袋法对东北地区4个树种不同根序细根进行连续4年的分解实验,并对其分解速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红松低级根和高级根分解系数分别为0.342和0.461,落叶松依次分别为0.304和0.436,水曲柳分别为0.450和0.555,白桦为0.441和0.579。4个树种均显示低级根分解速率较慢,而高级根分解速率较快。实验表明,根系分解系数与酸不溶性物质(AUF)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均具有显着相关性。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低级根含有较多的AUF,很难被分解,以及含有较少的TNC,为分解者提供能量较少。(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任立宁,刘世荣,蔡春菊,王一,吴溪玭[9](2018)在《川南地区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细根分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竹林与其林下植被细根单独和混合分解特征,探讨竹林细根与其林下植被细根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为毛竹林林下植被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四川长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与林下植被芒箕(Dicranopteris pedata)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试验周期为1年。结果表明(1)毛竹和芒箕细根初始化学组分有着明显差异,碳(C)含量、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毛竹显着高于芒箕(P<0.05),而氮(N)含量、磷(P)含量和氮磷比(N/P)均芒箕高于毛竹(P<0.05)。(2)毛竹和芒箕细根分解系数(k)分别为0.66±0.04和0.42±0.41,毛竹细根分解速率显着高于芒箕;土壤温度与分解速率呈显着正相关,是影响细根分解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3)毛竹和芒箕细根碳(C)、氮(N)、磷(P)养分释放均表现为净释放,毛竹细根碳(C)释放速率高于芒箕,但细根氮(N)和磷(P)释放率均低于芒箕。(4)混合分解的实测值和期望值对比结果表明毛竹和芒箕细根混合对分解速率和磷(P)元素的释放没有显着影响,但显着促进了碳(C)元素的释放,抑制了分解初期氮(N)元素的释放。毛竹与林下植被芒箕单独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均表现不同;细根混合分解速率无显着混合效应,但养分释放的混合效应表现出不同阶段性和不同方向(正或负),说明林下植被通过影响细根养分释放而影响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谢雨彤,简保磊,李贤伟,黄卫国,郑志高[10](2018)在《低效柏木林窗改造模式下香椿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分解是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征,以川中丘陵区林窗改造补植阔叶树种5年生香椿人工林(Toon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埋袋法测定细根在50 m~2(L1)、10 0 m~2(L2)和150 m~2(L3)林窗内1年的分解速率,同时探讨细根分解自身养分释放动态.结果显示,香椿细根在前90 d分解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细根分解速率减缓,在分解365 d后,L1、L2和L3内香椿细根分解残留率分别为75.4 4%、73.92%和72.07%.香椿细根分解速率L3>L2>L1.并且在3种不同大小林窗内香椿1-3级、4级和5级细根1年的分解过程中碳、磷和钾浓度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氮、钙和镁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综上表明,林窗式改造对香椿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随林窗面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细根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根(直径≤2 mm)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之一,其寿命短、代谢活性高,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了解不同营林措施对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对于合理开展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叁峡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飞播林为对象,设置未择伐(NC)、除灌(SC)、伐除非马尾松(NPMC)和伐除优势马尾松(DPMC)等营林措施,在处理3年后,利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相同初始基质质量的马尾松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经过1年的分解,不同营林措施明显改变了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而对马尾松细根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细根分解速率与各环境因子间均无显着相关性。在分解过程中,各营林措施的细根C残留率逐渐降低,表现为DPMC>SC>NC>NPMC。N呈现先逐渐累积后释放的状态,P呈现释放-累积-释放的状态,且抚育择伐显着降低了P释放速率。短期来看,不同营林措施造成的林内环境因素变化不足以成为影响马尾松细根分解的主导因素,细根初始基质质量仍是影响细根分解的决定性因素。抚育择伐提高了细根C释放速率,降低了N和P元素的释放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根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杨术芳,豆鹏鹏,王红娟,王芳,杨光蓉.缙云山亚热带森林林下常见蕨类叶与细根分解碳氮磷释放动态[J].科学通报.2019
[2].王晓荣,牛红玉,曾立雄,雷蕾,潘磊.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细根分解与养分释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3].温璐宁,张红光,孙涛,张子嘉,昝鹏.不同土壤深度落叶松细根分解及N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9
[4].孟敏,景航,姚旭,王国梁,刘国彬.氮添加对油松细根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5].顾伟平.模拟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和草原主要植物种细根分解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9
[6].路颖,李坤,倪瑞强,梁强,李传荣.泰山4种优势造林树种细根分解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8
[7].胡凯,王微,陶建平.细根对中亚热带森林几种优势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8].顾伟平,刘瑞鹏,李兴欢,孙涛,张子嘉.四个典型温带树种不同根序细根分解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18
[9].任立宁,刘世荣,蔡春菊,王一,吴溪玭.川南地区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细根分解特征[J].生态学报.2018
[10].谢雨彤,简保磊,李贤伟,黄卫国,郑志高.低效柏木林窗改造模式下香椿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