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微粒论文_王晓丹,孙石,张志正,杨松,唐昕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细微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粒,粒度,燃料,超细,柴油机,柴油,高压。

超细微粒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丹,孙石,张志正,杨松,唐昕彤[1](2019)在《燃料着火性及挥发性对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组分调和柴油时的颗粒物排放特性,通过将直馏柴油、加氢柴油及煤油等调和组分按不同比例进行配比调节燃料的着火性及挥发性,制取了不同理化特性的试验燃料,试验研究柴油燃料理化特性对超细颗粒物数量、成分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揭示燃料着火性及挥发性对颗粒物生成及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燃料着火性或改善挥发性能够降低粒径较大的积聚态微粒数量,但会使小粒径的核态微粒数量增加,且颗粒中DS比例降低,SOF比例升高。同时,随燃料十六烷值降低,排气中大尺寸团簇状颗粒物数量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Seyed,Ali,NIKNAM,Masoud,SABERI,Jules,KOUAM,Ramin,HASHEMI,Victor,SONGMENE[2](2019)在《旋切钛基复合材料(Ti-MMC)的超细微粒粉尘排放(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基复合材料(Ti-MMC)具有优异的特性和相容性,有望取代已广泛应用的商用钛和高温合金。尽管Ti-MMC具有优越的性能,但因生产成本高、工件基体的刚性和存在的磨料陶瓷颗粒等因素,被归类为加工性能差的极难切削材料。采用润滑方法加工Ti-MMCs的工艺参数很少被研究。考虑到可切削性能,选择了超细粒(UFPs)和细颗粒(FPs),研究了影响粉尘排放的因素。根据实验观察,无论使用哪种类型涂层,较高的流量水平会导致较少的超细粉,但没有观察到对细颗粒的显着影响。在类似的切削条件下,使用无涂层刀片时会排放较高水平的细颗粒。此外,切削速度对超细粉没有显着影响,但对细的颗粒有显着的影响,且与插入类型无关。(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刘炯烨,洪海龙,靳添添,竺宁,韩利民[3](2018)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法制备姜黄素超细微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技术制备药物的超细微粒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课题,SEDS技术不仅可以制备无溶剂残留的超细微粒,还可以提亲脂类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本文选用姜黄素粉末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姜黄素晶体,利用SEDS法探索了溶剂种类和压力对超细化微粒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粒径分布计算软件,对姜黄素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测定。最后,通过SEDS方法在丙酮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压力为8 MPa下成功制备了树枝状和棒状的超细微粒,最小粒径为2.46μm。(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付林,商超群,马君,张传健,臧晓[4](2018)在《Cu_2GeS_3衍生超细纳米微粒作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锗基硫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具有潜在的吸引力,但相关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Cu_2GeS_3(PCGS)的储钠性能,发现通过单次嵌锂/脱锂循环获得超细纳米微粒铜锗硫(NCGS)是一种改善其储钠性能的有效策略.嵌锂/脱锂过程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含锂固态电解质相界面膜,并提高材料的嵌钠动力学.因此,与PCGS相比,NCGS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都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8年09期)

刘霞[5](2018)在《便携传感器让大气中超细微粒无所遁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刘霞)大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检测首次有了低成本便携式利器。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制备了基于纳米光纤阵列的全光传感器,新传感器的单颗粒粒径分辨率首次达到10纳米。颗粒物的高灵敏(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3-01)

林哲纬,萧大智[6](2017)在《台湾北部都会地区细悬浮及超细悬浮微粒物理特性之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车流发达的地区,交通排放源为细悬浮微粒、超细悬浮微粒和黑碳的主要贡献者,这对于都市环境的影响,主要会降低城市的空气品质和冲击人体的健康,然而现今对于环境连续监测的缺乏,导致探讨微粒变化和特性时,增加其不确定性。所以本研究中,选择位于高车流量地区进行道路边的连续监测,以锥形元件震荡微量天平(TEOM,R&P 1400a)、奈米微粒表面积监测仪(NSAM,TSI 3550)、扫描式电移动度粒径分析仪(SMPS,TSI 3936)、气胶吸光仪(Magee,AE-31 or AE-33)作为交通源的量测,透过即时的监测系统,了解环境中微粒浓度与特性的变化,同时以气象塔和影像录影,纪录环境温、湿度变化、风速和风向的分布及交通量的估算,微粒的量测包含质量浓度、表面积浓度、数目浓度、粒径分布和黑碳浓度,将微粒的结果做整合和分析,了解都市环境中微粒的浓度变化和特性。监测的结果中风向和交通量是影响污染物的主要因素,季节风向上的变化,影响不同的交通排放源,而交通量在不同时间下,对于污染物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夏季的风向变化复杂,包含了远交通源和近交通源的影响,冬季风向较明确,主要受近交通源的影响较高,因而污染物的浓度呈现为夏低冬高的结果。对于交通量而言,冬季期间的污染物浓度较明显随交通量的变化,其中工作日早晚的尖峰期间,黑碳浓度、数目浓度和肺部沉积表面积可观察明显的峰值。黑碳作为交通污染物的指标物,在尖峰期黑碳和PM_(2.5)的比值上,能达到15%以上。微粒的数目约15000~20000#/cm3,肺部沉积表面积约80~95μm2/cm3。微粒的构型上,藉由NSAM和SMPS表面积浓度的结果,不规则构型的微粒在交通尖峰期有显着的提升,也意味着环境中微粒本身多半以非球型的型态存在。对于微粒密度而言,尖峰期间不规则微粒本身结构较为松散,环境微粒的有效密度较低。不同来源的微粒,几何平均粒径有明显的差异,在近交通源中微粒的粒径较小,且新鲜排放的微粒具有较高的不规则性,对于远交通源而言,微粒的粒径较大不规则性低,显示夏季传输的过程中微粒有老化的可能。来自不同交通源的影响,比起浓度而言,微粒的特性可显示微粒在环境中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9-06)

赖晁伟,杨礼豪,杨锡贤,王琳麒,卢昭晖[7](2017)在《使用不同气体混合燃料下重型柴油引擎尾气中超细微粒之数量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系在使用不同气体混合燃料下,探讨重型柴油引擎尾气具挥发性与非挥发性超细微粒(ultrafine particle,<100 nm)之数量浓度与粒径分布特性。受测之操作条件包括不同油品、尾气处理设备及引擎负载。其中油品包括生质气柴油混合燃料、氢气柴油混合燃料与天然气柴油混合燃料,而引擎负载则使用动力进行引擎运转模式之模拟,其中包括低负载与高负载等两种欧洲稳态循环。采样系统使用旋转盘热稀释系统进行引擎尾气之稀释与热调节,经该系统处理后之尾气使用扫描式电移动度分径仪与凝结核计数器(SMPS+C),量测引擎尾气中具挥发性与非挥发性微粒之数量浓度与粒径分布特性。结果显示,具挥发性与非挥发性微粒数量浓度随引擎负载增加而减少;众数粒径波峰随引擎负载增加而增大,且此趋势不受油品种类影响。此外,相较于使用纯柴油之引擎尾气,无论何种引擎负载之具挥发性与非挥发性微粒数量浓度,气体燃料的使用均造成两者数量浓度增多。最后,无论是何种油品,滤烟器之使用均对非挥发性微粒数量有99%以上之减量效率,且不改变粒径分布。但是滤烟器对使用天然气柴油混合燃料或氢气柴油混合燃料所产生之具挥发性微粒数量减量有例外现象,尤其是氢气柴油混合燃料;粒径分布显示其引擎废尾气通过滤烟器后有凝核微粒生成之现象,导致减量效率变差。本研究成果预期将有助于了解重型柴油引擎使用气体混合燃料下之尾气排放特性,进一步作为改善尾气后处理设备之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9-06)

赵宝国,洪海龙,索全伶,韩利民[8](2016)在《SEDS法制备苯甲磺酸妥舒沙星超细微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技术对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进行了超细化研究,考察了四种操作参数即操作压力(8MPa~16MPa)、操作温度(307K~323K)、进样速率(1ml/min~5ml/min)、溶液浓度(6g/L~14g/L)对超细微粒粒度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对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别测定了药物超细处理前后的溶出度。结果表明,利用SEDS法对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进行超细化处理后,可以有效改变其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本文来源于《技术与教育》期刊2016年04期)

孙万臣,刘高,郭亮,杜家坤,肖森林[9](2016)在《微粒捕集器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超细微粒捕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不同转速及燃料种类下带催化剂涂层的微粒捕集器(DPF)安装前后的微粒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PDF对于不同粒径超细微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石化柴油和生物柴油(BTL)时,DPF安装前后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均呈双峰结构;DPF对微粒的捕集效率与发动机的转速及粒度分布特征相关,其对核态及超细微粒的捕集效果较好;中、小负荷工况下,DPF对超细微粒的捕集效率均达75%以上,随转速、负荷增加,对不同模态微粒的捕集效率降低,同时高捕集效率所对应的微粒粒径减小;与石化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BTL时排气微粒中核态微粒所占比例较大,DPF具有较高的微粒捕集效率,尤其在大负荷工况下捕集效率明显高于石化柴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孙万臣,杜家坤,郭亮,肖森林,范鲁艳[10](2015)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及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汽油掺入比例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使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改善了燃料的挥发性,有助于加快油气混合,增大预混合燃烧量,显着降低排气烟度,但会导致NO_x排放增加,在较大负荷工况下更为明显。引入适当的废气再循环,可同时降低NO_x和微粒排放。随着汽油掺入比例的增加,燃烧持续期缩短,有利于改善燃烧定容性,配合EGR、喷油参数等燃烧边界条件的控制,合理匹配燃烧相位,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但过大的汽油掺入比例易导致燃料着火性变差,滞燃期延长,燃烧相位过于推迟,热效率有所降低。使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时,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中核态微粒与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峰值均向小粒径方向移动。随着负荷的增加,预混合燃烧量减少,汽油掺入比例对微粒排放浓度的影响加大。在中等负荷工况下,汽油掺入比例在40%以上的混合燃料能够有效降低积聚态微粒浓度。(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1)》期刊2015-10-27)

超细微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钛基复合材料(Ti-MMC)具有优异的特性和相容性,有望取代已广泛应用的商用钛和高温合金。尽管Ti-MMC具有优越的性能,但因生产成本高、工件基体的刚性和存在的磨料陶瓷颗粒等因素,被归类为加工性能差的极难切削材料。采用润滑方法加工Ti-MMCs的工艺参数很少被研究。考虑到可切削性能,选择了超细粒(UFPs)和细颗粒(FPs),研究了影响粉尘排放的因素。根据实验观察,无论使用哪种类型涂层,较高的流量水平会导致较少的超细粉,但没有观察到对细颗粒的显着影响。在类似的切削条件下,使用无涂层刀片时会排放较高水平的细颗粒。此外,切削速度对超细粉没有显着影响,但对细的颗粒有显着的影响,且与插入类型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细微粒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丹,孙石,张志正,杨松,唐昕彤.燃料着火性及挥发性对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2].Seyed,Ali,NIKNAM,Masoud,SABERI,Jules,KOUAM,Ramin,HASHEMI,Victor,SONGMENE.旋切钛基复合材料(Ti-MMC)的超细微粒粉尘排放(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3].刘炯烨,洪海龙,靳添添,竺宁,韩利民.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法制备姜黄素超细微粒[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4].付林,商超群,马君,张传健,臧晓.Cu_2GeS_3衍生超细纳米微粒作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8

[5].刘霞.便携传感器让大气中超细微粒无所遁形[N].科技日报.2018

[6].林哲纬,萧大智.台湾北部都会地区细悬浮及超细悬浮微粒物理特性之季节变化[C].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7].赖晁伟,杨礼豪,杨锡贤,王琳麒,卢昭晖.使用不同气体混合燃料下重型柴油引擎尾气中超细微粒之数量排放特性[C].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赵宝国,洪海龙,索全伶,韩利民.SEDS法制备苯甲磺酸妥舒沙星超细微粒的研究[J].技术与教育.2016

[9].孙万臣,刘高,郭亮,杜家坤,肖森林.微粒捕集器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超细微粒捕集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10].孙万臣,杜家坤,郭亮,肖森林,范鲁艳.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及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C].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1).2015

论文知识图

电气石晶体的热负极和热正极Fie.1.3A...不同粒径微粒沉降速率基本粒子尺寸随转速及空燃比的变化规...氟碳处理超细微粒灭火剂扫描电...为Hb-SDS-Ag聚合物超细微粒的TEM...V-Ti-O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上的邻...

标签:;  ;  ;  ;  ;  ;  ;  

超细微粒论文_王晓丹,孙石,张志正,杨松,唐昕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