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距离影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确放疗,靶区勾画,轮廓相似性,Dice系数
距离影像论文文献综述
何奕松,蒋家良,余行,傅玉川[1](2019)在《影像分割中Dice系数和Hausdorff距离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影像分割技术中Dice系数和Hausdorff距离的评价效果,分析这两种相似性系数之间的联系,并设计相应的类型加以进一步论述。方法:采用Dice系数和Hausdorff距离对两种轮廓相似度进行评估。设计18个(9对)从临床靶区中抽象出的轮廓,计算并比较这两类相似性系数。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总结出3种不同类型情况:(1)图像符合度好;(2)图像整体符合度好,但存在一小部分符合度差;(3)图像轮廓符合度差。结论:仅靠Dice系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是不完善的,应在此基础上增加Hausdorff距离的筛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说明轮廓之间的符合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方龙,刘佳郡[2](2019)在《跨感官感知的负向空间——试析影像与声音的隐喻距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如同奶油的香味总是从烤面包中散发出来一样,声音一直都被视为视觉的陪伴,似阴影一般被视觉所仆役。录音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把声音与视觉分开,使声音得以获得一种独立的物质性,而时间线软件扩展了这一"自由",使得原始录音的速度、次序、音色可以随意改变,并与各种影像巧妙组合。这种重新组合最开始应用于电影拟音当中以"还原"现实的声音,后来被应用于影像空间的扩展,主(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3期)
张宁[3](2019)在《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医学影像检索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X射线成像、B超成像、CT成像、MRI成像等医学影像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这些医学影像在临床、教学、科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库存储大量的病例,这些病例可供医生参考、比较,对医生正确识别病情起到辅助作用,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如何有效的存储,并高效的提取对医生分析有益的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难点问题。因而研究高效、准确的医学图像检索方法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传统的基于文本的医学图像检索技术,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针对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技术中医学图像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度量两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来提高医学图像检索的准确性。首先,本文从医学图像特点和相似性度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医学图像检索过程中,医学图像受成像模式影响,大多数图像都是灰度图像。分析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医生对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因此,本文对医学图像进行纹理特征提取。距离度量方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在不同的距离度量中,本文采用在计算原理上优于欧式距离而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Hausdorff距离进行相似性度量。其次,选择合适的纹理特征描述医学图像内容,通过融合纹理特征提高描述医学图像内容的能力。本文重点研究Hausdorff距离融合纹理特征的医学图像检索方法,以提高医学图像检索的准确性。构建并实现基于Hausdorff距离串行融合纹理特征的医学图像检索方法,此方法分别提取脑部MRI医学影像和肺部CT医学影像的Tamura纹理特征和小波纹理特征,将得到的纹理特征串行融合成一个新的特征向量,采用Hausdorff距离对新的特征向量进行相似性度量,并验证这种检索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医学图像融合纹理特征的方法进行研究,构建并实现基于Hausdorff距离等权重相加纹理特征的医学图像检索方法,使用Hausdorff距离分别计算Tamura纹理特征和小波纹理特征的相似性,按照1:1的权重值对相似性距离进行等权重相加,得到的结果作为总的相似性距离。在等权重相加纹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权重相加纹理特征的医学图像检索方法,采用回声状态网络(ESN)训练医学图像,设定不同图像的权重值。最后,将得到的权重值分配给对应的纹理特征,所获取的值作为总的相似性距离结果,并验证两种检索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ausdorff距离进行医学图像检索具有更好的检索性能,采用自适应权重相加纹理特征的方法进行医学图像检索能显着提高检索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章俊彪,周寄文,乔立超,竺平,杨柏霖[4](2018)在《MRI影像特征与肿瘤距离测量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文献,阐述直肠癌的MRI影像分期,壁外血管侵犯和环周切缘累及的MRI影像特征,以及肿瘤远端边缘距肛管直肠环/肛缘距离的测量。结果在T2WI序列图像中,T1期表现为等信号肿瘤组织取代正常黏膜下层,未侵及固有肌层;T2期表现为固有肌层内见肿瘤信号,但肿瘤没有侵及高信号的直肠系膜脂肪;T3期表现为肿瘤突破固有肌层,侵犯高信号的直肠系膜脂肪;T4期表现为肿瘤侵犯邻近结构或器官。转移淋巴结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在T2WI序列图像中呈混杂信号。在T1WI序列图像上,直肠壁外血管内可见肿瘤信号,并伴有血管不规则迂曲和扩张。在T2WI序列图像上,存在转移淋巴结、壁外血管侵犯及残留肿瘤距低信号直肠系膜筋膜在1 mm以内者,预示环周切缘阳性。在T2WI序列图像上,高信号的黏膜下层与等信号肿瘤连接处为肿瘤远端边缘,等信号耻骨直肠肌顶端为肛管直肠环的顶点,等信号外括约肌皮下部的最低点为肛缘。结论 MRI检查可为直肠癌的术前分期、肿瘤高度的测量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治。(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建明,史文中,邵攀[5](2018)在《自适应距离和模糊拓扑优化的模糊聚类SAR影像变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糊聚类算法的不足,结合差分影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距离(adaptive distance)和模糊拓扑(fuzzy topology)理论的SAR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框架(FATCD)。FATCD首先基于自适应距离公式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计算方法,优化了聚类过程中像元隶属度的计算公式,提高了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准确程度;而后利用模糊拓扑理论改进传统去模糊化方式最大隶属度原则,从而增强了去模糊化过程。借助这两点,FATCD提高了模糊聚类变化检测的性能。两组真实SAR影像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Oleeviya,Joseph,Lavanya,Kalikivayi,Sajeev,Cherian,Jacob,Venkataramana,Kalikivayi[6](2018)在《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光学参数和视力疲劳症状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NPC)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30例青年。每人每天叁次分别在特定距离和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并连续叁天进行观察,每一距离使用相同视频,相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屏幕大小。使用K-multimedia player 3D播放器。观看3D影响后立即记录立体视觉、调节幅度、调节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症状等相关变量。分别使用TNO测量视功能,RAF尺测量调节幅度和集合近点,棱镜杆测量近隐斜视,封闭式问卷调查视力疲劳症状的发生情况。用描述性统计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定性数据采用卡方检测。结果:在40 cm,3 m和6 m处调节幅度分别减少了0.66 D,1.12 D和1.44 D,集合近点显着降低了0.63 cm,0.93 cm和1.23 cm,近隐斜视分别增加了0.87,2.74和2.2棱镜度。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试者在每一距离处都出现眼周疼痛,头痛和刺激等反应。在家庭环境中,头痛、盗汗、疲劳、刺激和恶心等症状会显着增加,此外,通过使用笔记本电脑观看3D可能会引起头痛和盗汗等相关不适症状。结论:观看3D前后、在叁种不同距离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显着不同。在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力疲劳为主要症状。(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陈晓飞,周晟,曹红霞,李清花,汪新柱[7](2016)在《数字X线摄影焦点至探测器距离与体表入射剂量及影像质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焦点至探测器距离(FFD)与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去除滤线栅,采用自动曝光(AEC)模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细节低对比度分析体模(CDRAD 2.0)进行DR摄影,管电压分别为70kV、90kV;通过手动调节,设定16个不同的FFD,在100~250cm范围内以10cm递增。记录曝光指数(EI),采用X线剂量仪测量体表入射剂量(ESD)和管电流,计算影像质量因子倒数(IQF_(in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管电压70kV时,FFD与管电流呈高度正相关(r_1=0.993,P<0.05);FFD与EI呈中度正相关(r_2=0.649,P<0.05);FFD与ESD呈高度负相关(r_3=-0.935,P<0.05);FFD与IQF_(inv)呈中度度负相关(r_4=-0.699,P<0.05)。管电压90kV时,FFD与管电流呈高度正相关(r_5=0.985,P<0.05);FFD与EI无相关性(r_6=-0.206,P>0.05);FFD与ESD呈高度负相关(r_7=-0.968,P<0.05);FFD与IQF_(inv)呈中度负相关(r_8=-0.628,P<0.05)。r_1与r_5、r_3与r_7、r_4与r_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EC模式下DR摄影,随着FFD自100~250cm范围内增加,可降低辐射剂量,但影像细节低对比度会略有降低,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诊断要求进行FFD参数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张怡然,陈锐,张文婷,贺叁维,何青青[8](2016)在《非等权距离改进的FCM多波段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地理世界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多元系统,其间的众多的自然和半自然现象很难明确地划分为某种类别,在遥感影像中表现为混合像元的问题。因此,更符合遥感影像中地物特点的模糊聚类方法成为目前遥感分类领域的一个热点,用于有效解决混合像元分类的问题。但是,传统的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缺乏先验信息以及随机确定初始聚类中心等导致了分类结果精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FCM算法,通过提取训练区并以训练区的光谱特性为基础改进FCM算法,以确定聚类中心,并实现各波段的非等权输入。最后以具有典型土地覆被状态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局部TM影像为例进行分类,研究表明,改进的FCM方法的分类精度显着高于经典的FCM算法,同时与传统硬划分方法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ISODAT相比亦有显着优势;在效率方面,由于改进的FCM算法未采用自迭代方式,因此与经典的FCM算法相比,亦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6年04期)
靳浩,廖明生[9](2016)在《基于频谱偏移方法改进SAR影像距离分辨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将两次或多次测量的影像频谱迭加,从而获得更宽的距离向信号带宽,由此提高斜距分辨率。从频谱偏移原理出发,利用两次测量数据的干涉结果,将两次测量数据的频谱进行偏移对准,从而合成为一个具有更大带宽的影像数据,进而提高距离向分辨率。实验证明,通过对两次测量数据进行频谱合成,得到了更高斜距分辨率的影像。一般情况下,基线越大,合成后影像带宽越大,分辨率改善效果越好。理论上,在极限基线下,最大可以获得相当于原始影像两倍带宽的合成影像。多幅SAR影像合成在改进距离向分辨率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固定散射目标和旁瓣,对影像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6年02期)
章欣欣,栾海军,潘火平[10](2015)在《一种基于多波段距离加权的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方法及其在洪水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技术可以从不同分辨率特征的传感器中,通过融合算法提取各自的高分辨率信息,生成双高甚至多高的融合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加权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近红、红、绿3个波段计算得到NDVI和NDWI值,用于提取MODIS影像的地物变化特征。结合单幅Landsat 7影像获得了不同变化区域重采样后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对STARFM原算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可适应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即针对季节性变化区域,采用STARFM方法进行融合;对于地物类别变化区域,则采用距离加权法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具有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融合影像。实验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分别选取了2000年和2002年两年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基于多波段距离加权的融合结果同真实影像间的相关系数为0.86~0.89,优于STARFM算法(0.81~0.83)。此外,通过融合得到的多维高分辨率数据有利于丰富现有的遥感数据影像信息,可进一步应用于洪水监测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距离影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同奶油的香味总是从烤面包中散发出来一样,声音一直都被视为视觉的陪伴,似阴影一般被视觉所仆役。录音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把声音与视觉分开,使声音得以获得一种独立的物质性,而时间线软件扩展了这一"自由",使得原始录音的速度、次序、音色可以随意改变,并与各种影像巧妙组合。这种重新组合最开始应用于电影拟音当中以"还原"现实的声音,后来被应用于影像空间的扩展,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距离影像论文参考文献
[1].何奕松,蒋家良,余行,傅玉川.影像分割中Dice系数和Hausdorff距离的比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方龙,刘佳郡.跨感官感知的负向空间——试析影像与声音的隐喻距离[J].电影评介.2019
[3].张宁.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医学影像检索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4].章俊彪,周寄文,乔立超,竺平,杨柏霖.MRI影像特征与肿瘤距离测量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
[5].王建明,史文中,邵攀.自适应距离和模糊拓扑优化的模糊聚类SAR影像变化检测[J].测绘学报.2018
[6].Oleeviya,Joseph,Lavanya,Kalikivayi,Sajeev,Cherian,Jacob,Venkataramana,Kalikivayi.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光学参数和视力疲劳症状分析(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8
[7].陈晓飞,周晟,曹红霞,李清花,汪新柱.数字X线摄影焦点至探测器距离与体表入射剂量及影像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
[8].张怡然,陈锐,张文婷,贺叁维,何青青.非等权距离改进的FCM多波段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算法[J].测绘地理信息.2016
[9].靳浩,廖明生.基于频谱偏移方法改进SAR影像距离分辨率[J].测绘地理信息.2016
[10].章欣欣,栾海军,潘火平.一种基于多波段距离加权的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方法及其在洪水监测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