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体系论文_姜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隔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系,支座,组合,结构,摩擦,液体,地震波。

隔震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姜洋[1](2019)在《基础隔震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的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传统的工程抗震模式方法有时不能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耗能减震技术开辟了抗震加固的新途径。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耗能减震技术,在国内也已开始尝试使用。本文的在一栋框架剪力墙建筑上设置基础隔震支座。研究隔震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的剪减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10期)

李飞燕,吴应雄[2](2019)在《带抗风支座的组合隔震体系隔震层布置优化及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荷载较大地区的隔震结构设计存在隔震效果、抗风设计和隔震层位移受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增设抗风支座协同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体系,利用抗风支座变刚度工作机理解决设计难题。介绍了新型钢板抗风支座的构造,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将隔震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归纳为比非隔震时降低半度、一度和一度半叁个档次,建立叁种对比隔震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从而进行隔震层布置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增设新型钢板抗风支座可以同时满足隔震效果、抗风承载力和隔震层位移受控的要求;提出隔震支座的水平承载力宜接近风载下隔震层水平剪力标准值,从而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状态的建议;抗风支座设计应重点验算抗剪强度要求;抗风支座数值模拟和静载抗剪试验结果表明,其在正常使用和小震下提供抗剪承载力,中震下破坏退出工作,保证结构隔震效果。(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9期)

钟玉成,曾倬,张晖[3](2019)在《某住院楼基础组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合隔震技术的应用,能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的优势,达到最佳的隔震效果。对此,以上海某医院一住院楼为研究对象,将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组合成6类隔震体系。将这6类隔震体系进行弹塑性时程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隔震体系下的水平向减震系数、隔震支座最大位移、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抗风承载力验算计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隔震体系相对单隔震支座体系有更好的隔震性能;铅芯橡胶支座对隔震层位移的减小效果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4期)

陈海彬,韩流涛,武立伟,葛楠[4](2019)在《变摩擦系数FPS支座隔震体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变摩擦系数FPS隔震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求解程序。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变摩擦系数的FPS效果使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变得复杂。其减震效果近似与较高摩擦系数方案的效果相近,与较低摩擦系数方案的减震效果相比劣化明显。当滑块由低摩擦系数区向高摩擦系数区过渡时,体系动力反应存在明显的"鞭梢效应",加速度也有明显的放大现象。建议不采用变系数FPS摩擦摆隔震支座,而采用较低的常摩擦系数方案。(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正楠,陈兴冲,张永亮,丁明波,张熙胤[5](2019)在《FVD与FPB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液体黏滞阻尼器(FVD)与摩擦摆支座(FPB)组合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应用效果,以一联(50+8×100+5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场地地震安评报告提供的50年超越概率为2%的叁条人工模拟地震波,开展单独及组合使用液体黏滞阻尼器和摩擦摆支座的大跨长联梁桥减隔震研究,从能量耗散的角度揭示液体黏滞阻尼器与摩擦摆支座组合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联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大跨长联梁桥仅使用黏滞阻尼器,其长周期特性激发黏滞阻尼器充分发挥耗能,但无法避免对固定墩的地震损伤;仅使用摩擦摆支座隔震在纵(横)向强震下会引起支座位移超限;摩擦摆支座与黏滞阻尼器组合的减震机理为摩擦摆支座提供墩梁间的弱连接,激发墩梁间的相对速度,促进黏滞阻尼器(速度型)充分发挥阻尼耗能作用。另外,组合减震方案中摩擦摆支座为辅助耗能装置,黏滞阻尼器为主要耗能装置,且主控梁体位移;相比仅使用摩擦摆支座隔震,由于黏滞阻尼器激发的阻尼力增强了墩梁间约束,这种组合减隔震可能使结构输入能量增加,从而导致地震反应加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忠铁,范萍萍,杜永峰,程选生,高忠虎[6](2019)在《地震波参数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影响研究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波参数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影响,选取集集地震中16条地震波作为输入,采用单自由度体系对基础隔震体系进行数值分析,主要分析地震波参数中卓越周期、平均周期、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和断层距及地震波幅值对其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中卓越周期、平均周期、断层距和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及地震波幅值对其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影响明显,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幅值下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对其减震效果的影响最显着,可以作为评价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的主要指标。远场地震波和普通近场地震波下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减震率增大,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减震率基本稳定,减震效果较好;脉冲型近场地震波作用下其减震效果最差;试验分析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育智[7](2019)在《隔震体系对摇摆自复位高墩工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摇摆自复位高墩的隔震性能,将铅芯橡胶支座及液体黏滞阻尼器与摇摆自复位高墩进行组合形成了2种不同的隔震体系。以2种不同强度下的3条地震动作为输入,采用OpenSEES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各隔震体系的地震动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墩身最大剪力、墩身最大弯矩、墩顶最大位移和主梁最大位移的隔震指标及最大墩梁相对位移绝对值的对比发现:墩梁固结条件下在桥台与主梁间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体系2和墩、梁间设置铅芯橡胶支座且在桥台与主梁间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体系3分别适合作为软土场地和硬土场地上修建的摇摆自复位高墩的隔震体系。(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1期)

孟强[8](2019)在《基于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摩擦摆隔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界应对地震的方式,从传统的“硬抗”抗震,发展到现在的隔震。所谓的隔震是利用装置将上部结构和与下部基础分隔,使结构的固有振动周期延长,从而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目前,最常见的隔离地震的设备分为两种:机构隔震和材料隔震。机构隔震装置以摩擦摆为代表,通过竖向力产生的切向分力来为其提供自复位能力;材料隔震装置以橡胶支座为代表,通过橡胶材料的特性吸收地震能量,达到隔离地震的效果。目前关于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研究应用,大多以桥梁和城市建筑为主,对村镇房屋的隔震研究相对较少,但是村镇房屋一旦发生地震,鉴于村镇道路交通不便利,救援困难性太大,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本文在普通钢制摩擦摆的基础上,利用纤维混凝土的高抗压,耐抗拉,易成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摩擦摆隔震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进行摩擦摆性能试验的装置,并在自制装置上对普通钢制摩擦单摆进行拟静力试验探究。(2)选取了钢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这叁种纤维,每种纤维按照不同掺量制作试块进行抗压性能试验,通过对叁种纤维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对比,选定玄武岩纤维作为制作纤维混凝土摩擦摆的掺入纤维,并确定出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最佳纤维掺量。(3)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摩擦摆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施加不同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加载频率,分析了纤维混凝土制摩擦摆的滞回性能,按照模拟结果确定了试验用纤维混凝土摩擦摆的几何尺寸。(4)加工模具制作模板,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摩擦摆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对本次试验结果与钢制摩擦摆试验结果的对比以及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制摩擦摆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和较好的耗能性能。(5)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五层楼房进行隔震模拟,将纤维混凝土摩擦摆应用到该结构中,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摩擦摆支座的该五层楼房具有显着的隔震效果。通过文中提出的以纤维混凝土材料代替钢材制作的纤维混凝土摩擦摆,在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的同时,还拥有较低的造价,为以后乡镇建筑隔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谢鹏飞[9](2019)在《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楼面反应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楼面反应谱是设备抗震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目前的楼面反应谱主要针对非隔震结构,若直接对隔震结构中的设备采用非隔震结构的楼面反应谱进行分析,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原因是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与非隔震结构不同,使得隔震层参数、设备参数乃至场地特性等因素,对楼面反应谱的影响与非隔震结构不同。此外,已有的研究大都是将隔震结构等效为线弹性,未考虑隔震结构和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隔震结构是非线性结构,又多用于变电站、医院、实验楼等对使用功能有较高要求的建筑,这些建筑里通常会放置大量设备,导致设备与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不能忽略,因此,本文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耦合,建立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楼面反应谱,由此给出基于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的设备抗震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建立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SIMULINK动力分析模型,选取2栋实际的隔震结构,求得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均值谱作为楼面反应谱,讨论了设备动力特性、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建筑场地和设备放置位置对楼面反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隔震结构-设备的耦合效应仅与设备的动力参数有关,设备与所在楼层的质量比超过1%或设备阻尼比较大时,宜考虑设备-结构的耦合作用,而隔震层参数、场地特性、设备所在位置等因素对隔震结构-设备的耦合效应无影响;随隔震层屈服后刚度和屈服力的减小,楼面谱的谱值减小,谱峰值对应的设备周期增大,特别是第二谱峰值对应的设备周期;场地类别会影响楼面谱的谱值,其中Ⅰ类场地最小,而Ⅲ类场地最大;设备不同位置对隔震结构的楼面谱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2)以隔震结构楼面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特点,建立具有双谱峰的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楼面设计反应谱进行分段标定,通过正交试验统计,分析出楼面设计反应谱中各控制参数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拟合出各参数的计算公式,并与实际楼面反应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谱形还是谱值,本文拟合的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均与实际谱较接近,说明本文建立的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较为合理。(3)基于已建立的隔震结构楼面设计反应谱,给出隔震结构中设备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给出方法进行设备抗震设计,与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相比,误差约15%。(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尹志勇,孙海峰,景立平,徐琨鹏,李纵横[10](2019)在《农居工程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垫层具有取材方便、造价低、施工简便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在农居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地基砂垫层隔震技术,通过制作农村房屋结构模型,进行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与无隔震体系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的隔震性能。基于结构加速度反应、结构位移反应和结构应变反应叁个方面,对比分析无隔震试验和地基砂垫层隔震试验的结果,研究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层间位移反应和应变反应,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输入地震动的量级是影响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隔震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隔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荷载较大地区的隔震结构设计存在隔震效果、抗风设计和隔震层位移受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增设抗风支座协同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体系,利用抗风支座变刚度工作机理解决设计难题。介绍了新型钢板抗风支座的构造,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将隔震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归纳为比非隔震时降低半度、一度和一度半叁个档次,建立叁种对比隔震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从而进行隔震层布置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增设新型钢板抗风支座可以同时满足隔震效果、抗风承载力和隔震层位移受控的要求;提出隔震支座的水平承载力宜接近风载下隔震层水平剪力标准值,从而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状态的建议;抗风支座设计应重点验算抗剪强度要求;抗风支座数值模拟和静载抗剪试验结果表明,其在正常使用和小震下提供抗剪承载力,中震下破坏退出工作,保证结构隔震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震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姜洋.基础隔震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的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水泥.2019

[2].李飞燕,吴应雄.带抗风支座的组合隔震体系隔震层布置优化及试验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3].钟玉成,曾倬,张晖.某住院楼基础组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9

[4].陈海彬,韩流涛,武立伟,葛楠.变摩擦系数FPS支座隔震体系效果分析[J].建筑科学.2019

[5].刘正楠,陈兴冲,张永亮,丁明波,张熙胤.FVD与FPB在大跨长联减隔震体系梁桥中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6].吴忠铁,范萍萍,杜永峰,程选生,高忠虎.地震波参数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影响研究与试验验证[J].土木工程学报.2019

[7].张育智.隔震体系对摇摆自复位高墩工作性能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9

[8].孟强.基于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摩擦摆隔震体系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9].谢鹏飞.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楼面反应谱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10].尹志勇,孙海峰,景立平,徐琨鹏,李纵横.农居工程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柱网定位平面图模型示意图隔震结构模型图电液伺服压剪加载系统隔震支座单向受力试验正立面图平扭加力装置实物

标签:;  ;  ;  ;  ;  ;  ;  

隔震体系论文_姜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