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思维报告论文-刘婷婷

有声思维报告论文-刘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声思维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声思维,刺激性回忆,语言学习,混合研究方法

有声思维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婷[1](2019)在《混合方法中的有声思维与刺激性回忆——基于Language Learning外刊文献中的口头报告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声思维和刺激性回忆作为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分析对象已被融入应用语言学混合研究当中,其在混合设计中作为质化分析对象的情况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虽然我们可以像分析语篇那样对口头报告的内容进行质化分析,但其可被量化的特征也尤为突出。在混合设计中,同步报告与量化分析、追溯报告与质化分析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其在实验方法中,作为质化分析数据的情况更多。在口头报告仅用于质化分析的文献中,口头报告体现出了更强的传统内省数据的特征,并多被设计为混合研究中唯一或核心的质化分析对象。在口头报告仅用于量化分析的文献中,口头报告是两种或多种量化数据采集方式之中的一种。在口头报告用于混合设计时,质化分析往往只起到了解释或补充的作用,而口头报告构成的是核心或重要的量化数据来源,更多地体现出其在量化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婷婷,李姣姣[2](2018)在《高中生英语元认知阅读策略实证研究——基于调查问卷和有声思维报告数据的混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在閲读英语材料时的元认知意识和閲读策略的使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元认知閲读策略使用上,不同閲读水平的被试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高分组更经常地使用全局、解决问题和支持策略,而低分组在"其他策略",即"自我激励"和"情绪调节"的使用上更为频繁。研究结果为解决高中生英语閲读困难和改善英语教师的閲读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论坛(2019 NO.3 总第13期)》期刊2018-06-23)

李二静[3](2018)在《《二语研究中有声思维法的争议》第一、二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研究中有声思维法的争议》(The Think-Aloud Controversy Second Languag)Research一书围绕有声思维法的使用及其效度等相关问题展开,系统阐述了有声思维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采用有声思维作为研究方法的语言研究者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参考。全书共六章,语言为英语。本书是学术专着,宗旨在于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和主张。笔者对第一、二章进行翻译,并基于此次英汉翻译实践完成该翻译报告。本报告将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该书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确定该书的翻译原则,力求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突出其学术着作的特色。并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学术类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提高学术文本的翻译质量提供帮助。本翻译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实践背景描述,对任务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任务目标、任务性质及其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这次实践的完成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具体内容涉及职责定位、翻译工具、平行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质量控制和应急预案、术语表的制定、文本翻译、译文润色以及译后事项;第叁部分是翻译实践中应用到的翻译理论描述,简要介绍为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采用的翻译理论,并对该翻译理论对解决该类文本翻译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第四部分中,笔者选取该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并结合在所采用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用于指导后续的翻译实践;第五部分是翻译实践总结,译者获得的启示和经验教训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是参考文献和附录,附录包括项目翻译源文本、译文本及术语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邓丽娜[4](2007)在《翻译内在过程的有声思维报告法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过程研究,是研究翻译活动中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方面,即外在过程与内在过程:外在过程表现为翻译机械层面和程序层面,以译员接受翻译任务为始,以完成译文为终;内在过程由大脑从外在过程的某一结合点引发,它由信息的认知处理构成,在物质方面表现为译文(文军,2006:249)。翻译过程研究主要是研究翻译的内在过程,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有声思维报告法(Think/Thinking-Aloud Protocol),即在翻译研究实验中,让受试者用言语表述他们在创作目标文本时脑海中所思考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以揭示译者大脑这个“黑匣子”里的全部思维过程。传统翻译研究注重翻译结果研究,没有充分重视翻译内在过程的研究,从而导致以往研究存在以下几项不足:(1)大多数的研究属规定性研究,而非描述性研究;只注重对翻译结果的研究,而缺乏对译者思维的描述;(2)虽有较多的翻译理论,却没有科学地解读译者的内在翻译过程;(3)缺少将翻译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4)目前虽已有学者对有声思维报告法(TAP)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未给出全面、系统的实验设计,对影响实验的诸多变量和该实验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还不够充分和透彻;(5)对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翻译单位与译者自身双语水平、文化知识、翻译能力等之间的关联研究不够明确,在翻译述要和不同的翻译方式对翻译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有声思维报告法来探索翻译的内在过程。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内部过程可以通过实验对象的口头报告得以显现。这一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以描写性,客观性,过程性为导向,将译者的翻译思维过程语言化,并对翻译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忠实的纪录、描写和分析,进而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本文系统、翔实地对有声思维报告法进行了介绍,说明,论证和批评。它首先回顾了有声思维报告法的历史,指出有声思维法源自美国学者Ericsson和Simon在上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里提出的实验标准和操作方法;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对其在操作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本文提出,可利用对话式方法对传统的独白式有声思维报告法进行补充,并在实验后采用诸如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其作用效果进行复核等。接着该论文做出了实验设计,对其实验操作及有关事项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和解释,进而提出了假设理论和揭示了翻译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变量。通过对这些主要变量的逐一分析,本文发现需要对这些变量,尤其是其中几对辩证变量予以控制,以确保最高实验效度。接着文章还对该方法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做出评论,给出了一定建议,并做出个案研究,依据实验对假设理论进行了论证,最后对实验结果和结论做出了总结。虽然有些学者仍对该方法持怀疑态度,然而近年众多研究者的实验一再证明,有声思维报告法仍不失为研究翻译内在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有声思维报告法,重点考察、比较了受试者在英汉一汉英翻译中的行为表现,在翻译策略与翻译单位使用上的差异,协同翻译与单独翻译之间的互补性,并探讨了译者的知识和经验与其翻译水平的相互关系。研究证明,有声思维报告法研究对于揭示翻译内在过程的本质,改善翻译教学方法,培训口笔译人才等具有实践性意义。目前该研究方法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它还与其他一些学科相互关联,对实验有关条件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因而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广泛地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12-01)

陈静[5](2007)在《基于有声思维报告的大学生写作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类号:U DC:学号:405101604349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有声思维报告的大学生写作过程研究AVPA一BasedStudyo(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7-06-11)

周亚莉[6](2006)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译学研究,侧重于产品研究,忽略了过程研究。然而,没有过程研究的翻译学是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惟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可探究翻译的“黑匣子”之谜。本研究以二十名中国大学翻译专业二、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心理学“有声思维”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并对收集到的TAPs语料进行编码,以提取包含在受试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最后,再结合问卷与访谈,对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过程中受试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统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获取关于翻译策略的数量、频率和分布的相关数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就本研究中的中国被试而言,Kiraly于1997年提出的德国学生在德英互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里,“回译”和“中断翻译,再重新开始”这两种策略根本没有使用。其余十八种策略多少都有使用。此外,本研究又发现中国学生易于使用的六种策略:“内部选择”;“延迟尝试”;“初步解决问题”;“自行修改”;“读原文片段”及“读原文全文”。2.在这二十四种策略里,中国学生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易于使用两种策略:“监控目的语的准确性”和“自行修改”;而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易于使用的五种策略是:“接受内部解决”;“发现问题”;“汉英词典查询”;“做出直觉判断”;“释义原文片段”。3.翻译产品的分数随着翻译任务(英译汉或汉译英)的改变和被试年级的变化而变化。被试的英译汉成绩优于汉译英成绩。被试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的多寡与其对原语和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在翻译培训中获得的翻译经验有关。4.就翻译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而言,被试在翻译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深思熟虑期)、第叁阶段(豁然开朗期)大量使用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第一阶段(理解准备期)策略较少;在翻译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检查评价期)几乎没有策略使用。二、四年纪被试在翻译过程中的第二、四阶段,策略使用具有显着性差异。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此项研究的意义,并对所做的研究主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在对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特点。第叁部分指出了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基础及相关术语的界定。第四部分主要陈述本项研究的实验设计,包括目的、研究问题、、实验方法、被试、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及实验过程。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第六部分则得出该项研究的结论。翻译过程研究是一个有前途的领域,前景很鼓舞人。但是它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研究者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1)

火敬[7](2004)在《外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对外语写作的影响:对20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有声思维报告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在外语(英语)写作过程中,一语(汉语)思维的作用及其对外语作文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实验方法获取数据。研究对象是二十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 本文从客观角度出发,展示了一语思维在外语写作中所起的多重作用,不拘泥于一语对外语作文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王文宇在2000年提出的一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均成立。这些作用包括:审查写作任务,产生思想,产生文本,过程控制以及情绪控制, 2.在英语水平不同时,一语(汉语)思维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写作过程中的量(在英语和汉语思维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与作文成绩负相关,确切地说,与“转换”,“从句”以及“语法”方面的得分负相关。 3.当英语水平相近时,产生思想和产生文本活动中的一语思维量越多,英语作文的成绩就会越高。并且,使用一语从语言角度修改作文会增加提高作文成绩的机会。 4.一语思维的量随着英语学习者在大学中的年级的增高而减少。 5.在外语写作过程中,学习者同时操两种语言,而大多数学习者更频繁地使用一语解决诸如产生和组织思想一类的认知问题。 全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份对所做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此项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在对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指出本项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特点。第叁部分指出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中有语言迁移理论,二语写作过程理论以及有声思维实验方法的理论。第四部分主要陈述本项研究的实验设计,包括假设,目的,被试,实验工具及实验过程。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分析同样重要。第六部分得出该项研究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有声思维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我国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在閲读英语材料时的元认知意识和閲读策略的使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元认知閲读策略使用上,不同閲读水平的被试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高分组更经常地使用全局、解决问题和支持策略,而低分组在"其他策略",即"自我激励"和"情绪调节"的使用上更为频繁。研究结果为解决高中生英语閲读困难和改善英语教师的閲读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声思维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1].刘婷婷.混合方法中的有声思维与刺激性回忆——基于LanguageLearning外刊文献中的口头报告数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刘婷婷,李姣姣.高中生英语元认知阅读策略实证研究——基于调查问卷和有声思维报告数据的混合研究[C].东北亚外语论坛(2019NO.3总第13期).2018

[3].李二静.《二语研究中有声思维法的争议》第一、二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邓丽娜.翻译内在过程的有声思维报告法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陈静.基于有声思维报告的大学生写作过程研究[D].南昌大学.2007

[6].周亚莉.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6

[7].火敬.外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对外语写作的影响:对20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有声思维报告的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有声思维报告论文-刘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