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变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逆变,脉冲,极性,电路,逆变器,变频器,功率。
逆变桥论文文献综述
敖俊辉[1](2019)在《基于IGBT功率模块的叁相逆变桥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球汽车数量稳步增加,然而燃油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缓解这一难题。现阶段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的能量密度低,电池组和电驱动系统一般占整车质量的40%以上,要实现电动汽车轻量化,提高其功率密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叁相逆变桥及其驱动系统是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变换核心部件。功率模块形式逆变桥因组装技术工艺要求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功率模块尺寸外形已定,提高功率变换核心部件的功率密度需要从优化驱动系统、提高空间利用率及节省散热空间等方面入手。因此,本文以基于功率模块的叁相逆变桥及其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叁相逆变桥及其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将功率模块的散热器及驱动系统散热器进行集成设计。模块损耗的准确计算是散热设计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基于功率模块的参数和运行工况,对模块损耗进行详细的计算,为选取器件和后续设计提供依据。其次,针对驱动系统中的辅助供电单元展开了优化设计,设计了辐助供电单元分体式结构,实现了良好散热并提高了空间与部件利用率。最后对功率模块、驱动系统及其集成散热系统进行了重新布局,并利用热仿真软件FLOTHERM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了散热板形状的优化与空间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最后,本文依上述设计组装样机,搭建了实验台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设计一致,验证了所设计的电机控制器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郑再余,江加辉,陈道炼[2](2019)在《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反激式并网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反激式并网逆变器,该电路拓扑由一个反激型直流变换器和一个极性反转桥级联构成。首先深入分析了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工作模式和稳态关系等关键内容。然后设计并研制成功的500VA 80~110V DC/220 V50Hz AC逆变器样机,其具有结构简洁、成本低、变换效率高、输出波形质量高等优点。最后验证了该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石昊彦,江加辉,陈道炼[3](2018)在《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隔离Buck-Boost型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了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隔离Buck-Boost型逆变器,并对这种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小信号模型、系统控制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获得了重要结论。该电路拓扑是由双向隔离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和极性反转逆变桥级联构成,具有前馈、PI和重复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输出波形质量。设计并研制的500 VA110 VDC/220 V50 HzAC逆变器样机,具有成本低、准单级功率变换、输出波形质量高、带载能力强、变换效率高和可靠性高等优良性能。(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李秋梅[4](2017)在《基于可控硅BT151的逆变桥电路模块以及可靠关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硅BT151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在交流调压器的调压、建材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玻璃厂自动配料系统对电子秤给料机的控制等许多系统中大都采用可控硅控制。但是可控硅的可靠关断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该文介绍一种采用可控硅BT151作为主要器件来实现直流电到大功率方波电流信号的转变模块,并对其可靠关断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赵鑫[5](2016)在《SFC逆变桥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SFC静止变频器逆变桥部分晶闸管组驱动触发电路的设计。首先简介了SFC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由整流桥的工作状况及两组桥合作工作的状况,从而提出驱动逆变桥存在要与整流桥同步触发的问题。而后利用分立元件搭建了一个简易驱动电路,并使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验证了其有效性,进而给出装置应用的集成电路驱动电路,最后给出触发脉冲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抽水蓄能》期刊2016年03期)
邵燕秋,邵宜祥,王小红,杨合民,简优宗[6](2016)在《静止变频起动器中逆变桥晶闸管换相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止变频起动器(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SFC)是专门用于大型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起动装置。本文基于燃气轮机组静止变频启动系统,对逆变桥晶闸管的脉冲换相和自然换相这两种换相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两种换相方法的理论可行性,最后在动模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动模实验验证。该换相方法原理简单,操作可行。(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吴健颖,周伟松,赵前哲[7](2016)在《单逆变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数字化逆变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齿轮等具有凹凸结构的金属工件的感应加热淬火中,同步双频感应加热具有加热均匀、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单逆变桥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电路结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逆变控制系统,实现了数字锁相环、数字化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模块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并在MOSFET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对开环电路和闭环电路分别进行试验,验证了逆变数字化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周国明,王建平[8](2016)在《逆变桥缓冲电路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力鱼雷动力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利用功率器件组成逆变桥进行逆变电路的设计,而功率器件在开通、关断瞬间会承受较大的电流变化率、电压变化率以及电压电流尖峰,这些工作参数如果超出器件的安全工作区,将会导致器件损坏,因此需要设置缓冲电路。首先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例分析了功率器件的开关工作过程,比较了不同结构缓冲电路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推导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电阻电容二极管(RCD)放电阻止型缓冲电路对关断浪涌电压抑制能力强、开关损耗低,可以作为大功率、高频电力电子系统设计的优选方案。(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赵鑫[9](2015)在《SFC逆变桥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SFC静止变频器的逆变桥部分的晶闸管组驱动触发电路的设计。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SFC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由整流桥的工作状况述及两组桥合作工作的状况,从而提出驱动逆变桥存在要与整流桥同步触发的问题。利用分立元件搭建一个简易驱动电路,并使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验证其有效性,进而给出装置应用的集成电路驱动电路,最后给出触发脉冲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5》期刊2015-11-19)
朱忠尼,宋庆国,徐起[10](2015)在《带集成耦合电感的混合逆变桥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的DC/DC变换器并联时不能改善单个变换器的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初级加储能回路和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变换器交错控制及次级耦合电感集成技术,实现了电源的并联和逆变器超前桥臂零电压开通和滞后桥臂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功能.首先分析了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然后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正确性.该技术特别适合超前桥臂采用MOS、滞后桥臂采用IGBT组成的混合变换器.(本文来源于《空军预警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逆变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一种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反激式并网逆变器,该电路拓扑由一个反激型直流变换器和一个极性反转桥级联构成。首先深入分析了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工作模式和稳态关系等关键内容。然后设计并研制成功的500VA 80~110V DC/220 V50Hz AC逆变器样机,其具有结构简洁、成本低、变换效率高、输出波形质量高等优点。最后验证了该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变桥论文参考文献
[1].敖俊辉.基于IGBT功率模块的叁相逆变桥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郑再余,江加辉,陈道炼.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反激式并网逆变器[J].电气技术.2019
[3].石昊彦,江加辉,陈道炼.具有极性反转逆变桥的隔离Buck-Boost型逆变器[J].通信电源技术.2018
[4].李秋梅.基于可控硅BT151的逆变桥电路模块以及可靠关断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5].赵鑫.SFC逆变桥驱动电路设计[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6
[6].邵燕秋,邵宜祥,王小红,杨合民,简优宗.静止变频起动器中逆变桥晶闸管换相方式的研究[J].电气技术.2016
[7].吴健颖,周伟松,赵前哲.单逆变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数字化逆变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6
[8].周国明,王建平.逆变桥缓冲电路的优化设计[J].鱼雷技术.2016
[9].赵鑫.SFC逆变桥驱动电路设计[C].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5.2015
[10].朱忠尼,宋庆国,徐起.带集成耦合电感的混合逆变桥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