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刘志宏[1]2003年在《汪曾祺审美追求论》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名在新时期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汪曾祺的独特不仅仅因为他通过情节的淡化、“风俗画”般的民俗风情的生动描述等创作技巧对他自己所理解的真实、和谐的文体观念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更因为他以极其开放的胸襟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学理论加以创造性的利用和发挥,是对中国文坛的创作方式的颇有意义的丰富。同时,汪曾祺通过对叙述视角的独特选择、叙述速度特别是被吸收为描写的停顿的精到运用,真正地让他自己的“散文化小说”再次从现代文学理论角度得到了论证。回顾汪曾祺的审美追求之路不难发现,无论是其曲折的生平经历,来自传统思想的熏陶,前辈学人的濡染还是现实文化氛围影响等等,都使得汪曾祺强化了他自己别具一格的表现几近生活真实、阐释世界的方法,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认知世界的观念或方法作了一次有力的反拨。

冯晓燕[2]2008年在《汪曾祺小说的诗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意在探讨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叙事模式和思想内涵——对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以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首先分析西南联大这所抗战时期的特殊大学对汪曾祺现代意识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汪曾祺小说从创作理念到实践的超前性和独特价值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先导意义。受中外文化思想资源的影响,汪曾祺小说体现出众多特有的文化现象,其中意象叙事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意象叙事在表现生活本质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淡化情节而注重小说叙事的“情调”模式,来体现汪曾祺小说独特的诗学特征。同时注意到汪曾祺小说自身主体的开放性,分析现代小说不再是作为一个封闭的个体全由作者创造,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完成的,进而总结出汪曾祺小说的“空白艺术”和“同构”叙述模式。同时汪曾祺的小说将时间内化于特定的空间内,空间作为小说文本的结构元素在文章中得以凸显,表现出其特有的时空叙述方式。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分析汪曾祺小说在文学观念和思想情感中体现出的审美现代性的诗学追求。通过以上叁方面叙述体现汪曾祺小说诗学的基本特征。

曾春燕[3]2008年在《对“和谐美”的追求——论汪曾祺八十年代小说的主题》文中认为汪曾祺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追求和谐的审美风格。在内容上,一方面体现为弘扬人情美、人性美,生存与诗意的统一和相融;另一方面体现为对人性恶的温和消解。这些小说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性",体现其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

胡新华, 马小慧[4]2019年在《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教育意蕴》文中指出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声誉的作家,他所教授的写作课程具有创作与教学相得益彰的特点,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写作教学理念别出心裁。他认为写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技术性方面,创作者对文字的掌控能力是写作关键;而在艺术性方面,则要追求表现爱与美的审美趣味,崇尚平淡朴素、接近生活、返璞归真的审美倾向。此外,沈从文否定写作指南类书籍对写作的指导作用,重视写作实践与经验,提倡在写作教学中采用“下水”作文及大量练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具体创作中积累写作经验。它们共同体现出沈从文教学中从文学创作思想到写作教学思想迁移的特点,同时揭示了作家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D]. 刘志宏. 苏州大学. 2003

[2]. 汪曾祺小说的诗学特征[D]. 冯晓燕. 兰州大学. 2008

[3]. 对“和谐美”的追求——论汪曾祺八十年代小说的主题[J]. 曾春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 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思想及其教育意蕴[J]. 胡新华, 马小慧.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标签:;  ;  ;  ;  ;  ;  

汪曾祺审美追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