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操纵子论文_邢万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糖操纵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糖,基因,蛋白,质粒,色氨酸,相容性,遗传学。

乳糖操纵子论文文献综述

邢万金[1](2019)在《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与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机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乳糖操纵子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分解代谢乳糖的一簇基因,其基因组成与表达调控方式是最早被阐明的基因结构与调控机制,因而成为微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专业课程讲解基因调控机制的经典教学案例和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备受师生们的重视。该知识点虽然结论简单,记忆容易,但由于触及生命结构与功能的核心机制,内涵丰富,逻辑深奥,理解困难。教师要充分发挥该教学案例的效果并非易事,需要深入了解乳糖操纵子的基因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别是科学家揭秘这些奥秘的科学背景和思维过程。本文通过回溯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发现和表达模式解析的历程,追随J. Monod和F. Jacob等前辈名家的脚印,聆听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习他们的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结合乳糖操纵子的DNA序列,深入分析和理解乳糖操纵子表达的若干奇特现象的原因,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发挥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经典案例的教学价值。(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9年06期)

李崇奇[2](2017)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以乳糖操纵子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生物化学理论内容抽象、难学,但生物化学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该文以乳糖操纵子教学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08期)

伍平平[3](2011)在《乳糖操纵子中的单分子随机动力学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现代单分子观测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家已经可以通过跟踪细胞中单个蛋白质分子的动力学行为,进而探索由单分子随机涨落所引起的显型转换现象。本文结合近期关于乳糖操纵子的部分实验数据,提出了一个随机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的重现单分子实验中所观测到的现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一定的诱导物浓度下,确定性正反馈机制与随机单分子涨落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细胞内部透性酶浓度呈现双峰分布的现象。DNA分子和抑制子蛋白的随机结合与解离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这种双峰显型的相互转换,同时这种随机性也会明显的增大细胞内部透性酶产生双稳所需的外部诱导物浓度范围。相反,如果缺少了这种单分子的随机结合与解离现象,仅剩下正反馈发挥作用,其产生双稳所需的外部诱导物浓度范围会非常狭窄。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即使在没有正反馈机制的情况下,单纯的单分子随机涨落也能促使透性酶的分布形成双峰,但这种随机结合与解离的动力学必须非常的缓慢,因此观察到显型的转换需要等极长的时间,并不符合实际生物系统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如果该单分子涨落非常快速,那么随机现象将被平均掉,从而退化为与之相对应的确定性模型。因此,在实际情况中,细胞往往同时像乳糖操纵子一样同时拥有确定性正反馈机制与较为合适的单分子随机涨落速率。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引起随机显型转换的临界诱导物浓度,发现在亚稳态时间尺度上,随机临界值会与确定性临界值产生显着的偏离。此外,当我们还研究了当最大转录活性增加或减少到某种程度时,无论是随机动力学模型还是与之对应的确定性动力学模型中的双稳现象都将变得模糊,乃至消失。(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5-27)

翟亚峰,束刚,王松波,江青艳[4](2010)在《乳糖操纵子介导的半乳糖苷酶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的乳糖操纵子可以在哺乳动物中调控基因的表达,修饰阻抑物基因和操纵基因可调控阻抑物诱导能力及其对操纵基因的亲和力,更好的适应高等动物的内环境。半乳糖苷酶对乳糖操纵子系统有正向调控作用,利用乳糖操纵子在转基因动物中可诱导性调控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能有效的提高转基因动物利用半乳糖苷、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以下从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功能、乳糖阻抑物功能活性的基因调控、操纵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哺乳动物的应用现状四个方面,结合半乳糖苷酶的生理功能和其在转基因动物中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对乳糖操纵子介导的半乳糖苷酶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高翼之[5](2007)在《生命之妙,在于调控——“乳糖操纵子模型”诠释了基因调控下的“生命协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谁都知道,弹钢琴一定要十个指头交替动作,才有可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钢琴曲;管弦乐队一定要各种乐器按照乐谱此起彼落,才有可能演绎出博大深邃的交响乐。假如十个指头同时按下琴键,或者所有乐器都“各吹各的调”,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细胞中的基因决定着细胞的一切(本文来源于《生命世界》期刊2007年02期)

刘本举,李新梅[6](2006)在《乳糖操纵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乳糖操纵子的基本结构、结构基因群、启动子、操纵基因、调控基因和终止子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并介绍了乳糖操纵子通过阻遏蛋白的负性调控和通过CAP的正性调控的过程和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06年12期)

李铮[7](2006)在《色氨酸和乳糖操纵子表达调控的数学描述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色氨酸操纵子和乳糖操纵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新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稳态的优化模型,并利用间接优化法对色氨酸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利用网络分析法对乳糖操纵子系统进行分析。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在已有的色氨酸操纵子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用于描述色氨酸操纵子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它不仅考虑了阻遏、弱化以及反馈抑制作用对转录的影响,而且考虑了表达阻遏蛋白的基因和表达关键酶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色氨酸外排的影响。阻遏作用和弱化作用是色氨酸操纵子基因调控的两种主要形式,阻遏蛋白的表达直接影响到阻遏作用的强度。本文对表达阻遏蛋白的基因和表达合成色氨酸关键酶的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考察了比生长速率对色氨酸生物合成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色氨酸合成过程所涉及到的mRNA、酶等的动态行为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分析,通过S-系统方程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研究了系统的鲁棒性,并对色氨酸生产进行了优化。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乳糖操纵子模型,包含代谢物阻遏、诱导物外排、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别乳糖的合成和降解,以及细胞的生长。通过对乳糖操纵子的S-系统模型的理论分析和网络分析,对乳糖操纵子系统影响较为重大的基因、mRNA和酶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分析,从生物网络水平上分析了葡萄糖效应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2)

黄国庆[8](2003)在《DNA改组和筛选获得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超级阻遏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操纵子系统已经成为理解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模型。Ptac启动子是研究基因表达最常用的启动子之一,在Ptac启动子基础上建立的表达系统受lac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调控。阻遏蛋白不能完全阻遏外源基因的表达,会产生本底水平泄漏。而外源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泄漏表达对宿主生长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因此必须严紧控制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通过DNA改组技术对野生型lacI基因进行突变重组,即经过野生型lacI基因PCR扩增,DNaseⅠ降解,Primerless PCR,Primer PCR;得到大量的突变lacI基因,从中筛选得到超级阻遏蛋白突变基因。 在pYPX4062质粒(GenBank No,AY178451)的基础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YF6683,pYPX4062质粒是带有双抗性(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抗性)的原核广宿主载体(Broad-host-range vector),该质粒带有两个原核表达单元。载体上的一个基因表达单元是由原核P_L强启动子控制的lacZ基因表达单元,另一个是由原核庆大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GmP)控制的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r)表达单元,以上两个表达单元的终止子都是λ噬菌体的T1T2终止子。在pYF6683质粒上,由带laeI结合位点的tac启动子替换了pYPX4062表达载体中的P_L启动子,同时lacI基因替代了pYPX4062表达载体中的Gm~r基因。将得到的突变lacI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YF6683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SacI酶切,回收载体和片段,进行连接反应,连接物电击转化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库,库容量5~8×10~6个转化子。根据转化子lacZ基因表达活性,用X-gal作为筛选显色剂,通过两轮蓝白筛选,获得了四个乳糖操纵子超级阻遏蛋白突变基因。在没有诱导物IPTG时,超级阻遏蛋白能够完全阻遏重组转化子中lacZ基因的表达,而存在诱导物IPTG时,重组转化子中lacZ基因能够大量表达。 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和野生型lacI基因比较,四个突变lacI基因2W7、3W1、5W12和5W16发生了碱基改变,同时引起相应氨基酸的变化。氨基酸突变位点A43V位于阻遏蛋白氨基末端,是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的结合区;S93L、S102N、G315S、Q180R、M249I、I283T均位于阻遏蛋白核心区,即阻遏蛋白和IPTG结合区。与已经报道lacI突变子的氨基酸突变位点比较表明:2W7(A43V)和3W1(S93L)是新发现的IPTG诱导型超级阻遏蛋白突变子;5W12(S102N,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3 1 55)和5w16(Q18oR,M2491,xZs3T)则发生T两个以上氨基酸位点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突变氨基酸位点都处在四聚体阻遏蛋白晶体结构表面,推测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引起了阻遏蛋白构象变化,从而产生完全阻遏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6-01)

单嘉量,顾秀英,徐泓[9](1990)在《E.Coli乳糖操纵子模型动力学行为的逻辑代数表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把 E.Coli 乳糖操纵子模型中阻抑过程与阻抑解除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类比为“开关”的基础上,将乳糖操纵子模型变换为它的逻辑代数表达式。并将该逻辑代数表达式与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物原型中的阻抑与阻抑解除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所建立的逻辑代数表达式与生物原型之间输入与输出是严格等价的。(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0年04期)

韦韬,J.praszkier,J.pittard[10](1989)在《重组代表IncFIB,K,U,Y,Z质粒群携带半乳糖操纵子的微型质粒》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把代表 IncF1B,K,U,Y,Z 质粒群的复制子(rep)和非相容性(inc)位点同半乳糖(Gal)操纵子重组成六个微型Gal 标准 inc 群代表质粒(mini-gal),以Gal 发酵作为这些质粒的表型标记。还介绍一种简捷的采用 mini-gal 质粒进行质粒 inc分群的试验方法和检测 mini-gal 质粒稳定性的试验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1989年01期)

乳糖操纵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生物化学理论内容抽象、难学,但生物化学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该文以乳糖操纵子教学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糖操纵子论文参考文献

[1].邢万金.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与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解析[J].遗传.2019

[2].李崇奇.高校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以乳糖操纵子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

[3].伍平平.乳糖操纵子中的单分子随机动力学及其功能分析[D].复旦大学.2011

[4].翟亚峰,束刚,王松波,江青艳.乳糖操纵子介导的半乳糖苷酶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

[5].高翼之.生命之妙,在于调控——“乳糖操纵子模型”诠释了基因调控下的“生命协奏曲”[J].生命世界.2007

[6].刘本举,李新梅.乳糖操纵子[J].中学生物学.2006

[7].李铮.色氨酸和乳糖操纵子表达调控的数学描述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

[8].黄国庆.DNA改组和筛选获得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超级阻遏蛋白[D].浙江大学.2003

[9].单嘉量,顾秀英,徐泓.E.Coli乳糖操纵子模型动力学行为的逻辑代数表达式[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10].韦韬,J.praszkier,J.pittard.重组代表IncFIB,K,U,Y,Z质粒群携带半乳糖操纵子的微型质粒[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9

论文知识图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示意图乳糖操纵子示意图Lactose operon-图L-1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3) 乳糖操纵子介导的半乳糖苷酶在...乳糖操纵子结构1 乳糖操纵子结构和诱导机制图

标签:;  ;  ;  ;  ;  ;  ;  

乳糖操纵子论文_邢万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