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分光论文_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分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相移,琼斯,偏振光,电介质,缺陷,激光。

偏振分光论文文献综述

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1](2019)在《金属-电介质复合材料中非局域效应诱导的偏振分光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具有强非局域效应的金属-电介质多层膜结构提出了叁种偏振分光器.当多层膜结构的平均介电常数为零时,横电偏振电磁波对应的等频率曲线为一很小的圆,而横磁偏振电磁波对应的等频率曲线则为两支抛物线,这是由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非局域效应引起的.利用该多层膜结构在不同偏振电磁波下等频率曲线表现出巨大差异这一特性,提出了叁种偏振分光器,其中包含厚度远小于波长的超薄偏振分光器.这些结果有望在偏振选择吸收体以及集成光子器件中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金豹,王明慧,耿浩,史成浡,刘海伟[2](2018)在《偏振分光棱镜带宽扩展设计与制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薄膜偏振分光棱镜是现代光电显示、光电测试、光电信息传输等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但是,常规的光学薄膜偏振分光棱镜存在光坯化学稳定性差、偏振分光带宽窄、应用角度小等工艺难点。通过深入研究布儒斯特角偏振分光原理与干涉截止滤光片膜系偏振分离效应,使两种设计方法进行结合扩展了偏振分光棱镜的偏振分光带宽,在化学稳定性好的德国肖特光学玻璃BK7光坯上,制备了P偏振光0.44~0.64μm,Tave≥95%,Rave≤5%,S偏振光0.44~0.64μm,Tave≤5%,Rave≥95%的偏振分光膜。这种结构的光学薄膜可以在不同材料光学玻璃光坯上设计优化出宽带宽、大角度、高偏振消光比的偏振分光棱镜,为偏振分光棱镜的设计与加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制备方案。(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张嘉成[3](2018)在《基于消偏振分光棱镜的同步相移干涉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移干涉术是一种具有超高精度的光学相位测量技术,传统的时域相移干涉仪由于其不稳定性已逐渐被同步相移干涉仪取代,同步相移干涉仪能瞬间采集多幅相移干涉图像,正因这种实时性,其抗环境干扰能力大大提高。然而,一次采集多幅干涉图会导致相机视场的利用率降低,而两步相移同步干涉仪只需记录两幅干涉图,从而提高了相机视场的利用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消偏振分光棱镜的两步相移同步干涉系统,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偏振光的琼斯矩阵,推导了偏振相移所需的偏振片与1/4波片的琼斯矩阵,并分析了偏振相移干涉的原理。其次,设计了一种使用偏振相移技术的两步相移同步干涉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再从干涉、分光、相移与图像采集四个部分给出具体的设计思路。干涉部分采用了泰曼-格林型干涉结构,使用一个消偏振分光棱镜替代传统的泰曼-格林同步相移干涉系统中的两个1/4波片,消偏振分光棱镜对偏振态很不敏感,保持物光与参考光偏振态不变,从而保证了偏振相移干涉所需的两束正交偏振光。分光部分采用了消偏振分光棱镜与反射镜组合的结构,该结构分光比一致,比起高质量的光栅,其性价比高。根据设计的结构搭建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同时采集到了两幅相移量为π/2的相移干涉图像,此图像条纹对比度好,且条纹存在明显的相移。最后,研究了四种相位提取算法以及两种相位解包裹算法,通过仿真及实验对这几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利用本文设计的系统对平面元件表面进行多次测试,相位解包后得到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015λ,证明了本文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春萌,江伦,曹海帅,姜会林[4](2017)在《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系统高效偏振分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为实现多信号光束的高效隔离,对系统中的收发分光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采用了并不常用的偏振分光方式可有效减少系统波长数量。通过实验发现使用普通偏振分光棱镜的系统隔离度较低,约为-57.27d B,为此对普通棱镜进行了改进,将其非工作面削成斜角,使杂散光偏出接收探测器视场,得到异形分光棱镜,通过实验验证偏振隔离度为-64.1d B,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美萱,董连和,张雷,冷雁冰[5](2016)在《新型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纤通信中,为了在不改变调制波长范围的基础上仍能实现更多数据通道的波分复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用于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扩容以及提高光信号的信噪比。在该分光器上蒸镀了两种新设计的膜系,一层是窄带滤光膜,另一层是偏振分光膜。采用TFCalc软件仿真,设计结果中窄带滤光膜的带宽约为0.4nm,偏振分光膜在1 530~1 560nm范围内对p光的通透性能优于99.8%。基于以上膜系设计在BK7光学玻璃上实际制备两组膜系,实验采用Agilent 8164-A型光波测量系统对经过膜后的光进行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窄带滤光膜的实际带宽优于0.4nm,增益平坦度小于-0.05dB,相比现有常见的0.8nm滤光膜具有更窄的带宽,可以实现在调制波长范围不变的条件下增大波分复用的数据通道总量。偏振滤光膜的实际p光透光率为99.6%,相比仿真值略低,但仍优于设计要求,相比传统分光器的光信号强度保留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信噪比。综上所述,该分光器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12期)

罗敬,刘东,徐沛拓,白剑,刘崇[6](2016)在《基于偏振分光棱镜的高精度偏振分光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普通偏振分光棱镜(PBS)消光比低、偏振串扰等不足,提出一种由PBS和偏振片构成的高精度偏振分光系统。在PBS的反射通道和透射通道插入偏振片,并调整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以便最大程度地抑制偏振串扰。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一致表明,该偏振分光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偏振分光。实验测得,当入射光强度比为-47.5dB时,普通PBS的偏振分光误差为57.3%,添加了偏振片的偏振分光系统的偏振分光误差为14.3%;而当入射光强度比为47.8dB时,普通PBS的偏振分光误差为15.5%,添加了偏振片的偏振分光系统的偏振分光误差为8.6%。提出的偏振分光系统简单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偏振光学系统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6年12期)

谢凌云,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程鑫彬,王占山[7](2015)在《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缺陷的损伤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1064nm HfO_2/SiO_2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缺陷的激光损伤,设计长波通偏振分光膜,对偏振片中的人工节瘤缺陷的损伤阈值进行测试,并用FTDT模拟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缺陷的电场增强,验证了电场增强对偏振片中节瘤缺陷的激光损伤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2-16)

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程鑫彬,鲍刚华,焦宏飞,王占山[8](2015)在《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的激光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1 064 nm Hf O2/Si O2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的损伤特性。为了研究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缺陷种子源粒径大小与损伤阈值之间的关系,在熔石英基板上植入了尺寸和密度可控的单分散性的Si O2小球,并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熔石英基板上制备了1 064 nm Hf O2/Si O2偏振分光膜。为了便于损伤测试,节瘤缺陷密度控制在20~40 mm2左右,并采取旋涂的措施防止了Si O2小球团聚的现象。为了获得人工节瘤损伤能量的统计值,用脉宽为10 ns的1 064 nm脉冲激光进行了光栅扫描式损伤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缺陷的损伤阈值随着种子源粒径的增大而单调下降。(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08期)

宋卢军,刘智,方韩韩,倪小龙,刘艺[9](2015)在《基于液晶光调制器的可控偏振分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光信号的可调分光,设计一个动态可控分光器。利用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建立可控偏振分光器系统。根据琼斯矩阵理论推导出光传输矩阵,得出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分光比和液晶驱动电压的关系表达式。入射线偏光经过液晶后,其偏振态随液晶驱动电压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不同偏振态的光束经过偏振分光棱镜后,光束将会被分为光强大小随之变化的两束光,从而实现入射光的可调分光。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液晶的阈值电压与饱和电压之间能实现分光比为0~25之间连续可调分光。此装置对入射光为偏振光能进行精确分光,其分光效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李晨阳,杨健,张霄,齐孟超,郭雷[10](2015)在《基于偏振分光棱镜的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沙蚁复眼敏感机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偏振分光棱镜的偏振导航传感器,以偏振分光棱镜取代原有偏振片,以数字光电芯片取代原有光电二极管.本文描述了偏振导航传感器的测量模型,阐述了偏振导航传感器的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传感器进行了暗场标定及室外测量.实现结果表明,基于偏振分光棱镜的偏振导航传感器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天空中大气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及显示,有效的消除了偏振导航传感器的正交误差,具有高精度、小体积、易扩展等优点,可以满足仿生偏振导航系统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5)论文集》期刊2015-07-31)

偏振分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薄膜偏振分光棱镜是现代光电显示、光电测试、光电信息传输等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但是,常规的光学薄膜偏振分光棱镜存在光坯化学稳定性差、偏振分光带宽窄、应用角度小等工艺难点。通过深入研究布儒斯特角偏振分光原理与干涉截止滤光片膜系偏振分离效应,使两种设计方法进行结合扩展了偏振分光棱镜的偏振分光带宽,在化学稳定性好的德国肖特光学玻璃BK7光坯上,制备了P偏振光0.44~0.64μm,Tave≥95%,Rave≤5%,S偏振光0.44~0.64μm,Tave≤5%,Rave≥95%的偏振分光膜。这种结构的光学薄膜可以在不同材料光学玻璃光坯上设计优化出宽带宽、大角度、高偏振消光比的偏振分光棱镜,为偏振分光棱镜的设计与加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制备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分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金属-电介质复合材料中非局域效应诱导的偏振分光器(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2].张金豹,王明慧,耿浩,史成浡,刘海伟.偏振分光棱镜带宽扩展设计与制备技术[J].光电技术应用.2018

[3].张嘉成.基于消偏振分光棱镜的同步相移干涉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4].王春萌,江伦,曹海帅,姜会林.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系统高效偏振分光技术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李美萱,董连和,张雷,冷雁冰.新型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6].罗敬,刘东,徐沛拓,白剑,刘崇.基于偏振分光棱镜的高精度偏振分光系统[J].中国激光.2016

[7].谢凌云,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程鑫彬,王占山.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缺陷的损伤研[C].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8].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程鑫彬,鲍刚华,焦宏飞,王占山.偏振分光膜中节瘤的激光损伤特性[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9].宋卢军,刘智,方韩韩,倪小龙,刘艺.基于液晶光调制器的可控偏振分光技术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李晨阳,杨健,张霄,齐孟超,郭雷.基于偏振分光棱镜的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设计[C].第26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5)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装置示意图转动目标二维频谱测量扫描点阵图傅里叶变换图像处理实验结果五核异金属簇的结构示意和其变温磁化...配合物手性结构示意图和其磁手性圆二...纳米线阵列的反射率谱测量和吸收边...

标签:;  ;  ;  ;  ;  ;  ;  

偏振分光论文_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