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稳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新时期如何稳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红星区委党校黑龙江伊春153035

摘要:本文立足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详细阐述了各类文化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加强党的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水平提供积极参考。

关键词:党的建设软实力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潮流。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历史、纵览全球、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适时而全面地部署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党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主体,把握十八大精神,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重任,以文化建设引领党建工作新局面,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增强党的建设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身份的重要标识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在国家自身的进步和国际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核心作用,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2O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取决于其文化的魅力、国内政治和社会价值观的吸力,以及其外交政策的风格与实质”文化是软实力的主体要素,昭示着软实力的力量和作用。一个民族,只有当文化显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层面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文化的品格和魅力,才能进入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因此,促进党建工作持续稳步向前发展,并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重任

近代中华民族饱受文化落后的悲苦,现在也未能尽享全球化带来的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增强,但较之于硬实力而言,文化软实力还存在重视不够、起步较晚等问题,当发达国家依据国际竞争中旧有秩序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将“三片”(薯片、芯片和影片)输入进来,其所附属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中的个别分子失去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贬损、对西方文化的膜拜、对理想信念的疏离,往往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面对快速变迁的国内外环境,从世界潮流所趋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稳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赢得世界话语主导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又一重任。

二、在传承中发展,用先进文化武装全党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新文化孕育的结果,又以一支新型的文化力量,使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之一新理论是旗帜,掌握科学的理论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或理论,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理论成果,闪耀着科学的光辉,体现着人类崇高的价值观、逻辑性和发展趋势,其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的成长壮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并转化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说服力”和“引导力”,成为型塑个体、凝聚人心、强化共识、激励斗志、滋养心灵的文化力量。

如今,党走过了90多年的辉煌历程,拥有6O余年丰富的执政经验,正在领导13亿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身处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巨大的成就与纷纷凸现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困难与希望同在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决定于我们党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关键在于党执政能力增量的发展和执政效能质化的提升因此,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以获取克服困难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国,文化可以多样,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否则就是历史的倒退当年的苏东巨变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原因即是明证。因此,加强党的建设首要就是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凝聚力量。

三、挖掘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传统文化是我们难以拒绝的文化遗产,传统犹如血脉,可以更新但不可以割舍。一个民族若文化失根,将会导致精神的困惑:一个政党如若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滋养,也会变得异常脆弱。”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建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与融合共生。诚然,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中有人治、尊卑、官本位等与现代执政理念相悖离的成分,但传统文化推崇仁义、追求和谐、突出民本、强调官德、倡导勤政、鼓励务实的思想,则具有普遍而恒久的传承价值,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中国元素。而氤氲其中的天人合一、仁爱信义的价值理想,则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化解西方现代化进程困境的深层智慧

若干腐败案件表明,一些党员干部由于道德修养、精神境界不够,个性张扬、性格乖张,理想信念一旦动摇,则无底线可守,贪腐之速、堕落之深,往往令人瞠目结舌。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以敬畏之心,加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阐发,汲取精要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则是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故具备扎实的优秀传统文化功底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备的修养。

四、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经历并依然经历着由文明古国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型领导这样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要求党自身不断学习、贯彻和发展现代执政理念,以在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再到长期稳定的执政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些在过往岁月_和特殊年代行之有效的自上而下垂直型权力运行方式必将在新的环境中与时俱进,向着上下互动、彼此型塑的治理理念转变。其问,必定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关注的思想,系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故又称为终极关怀。其旨在弘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潜能,强调每个人在自由平等生活的同时,负有对人、对社会、对自然不可推卸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的哲学“以人为本”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构建富含人文精神的执政理念,就要以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从国家尊严、民族尊严到个人尊严的全面提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和民众的生活境遇,尊重民情民意和民众的首创精神,真正做到喜忧关乎百姓,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先进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国家软硬实力的同步同进。

参考文献:

[1]邱晓云.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J].人民论坛.2013(33)

标签:;  ;  ;  

新时期如何稳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