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论文摘要

为研究南岭—武夷交汇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和共转换点(CCP)叠加两种方法获取了研究区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及24个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和Moho面起伏形态,揭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地壳结构及泊松比变化特征,给出了南岭和武夷之间一条莫霍凸起带的高分辨图像.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31.2km,泊松比平均值为0.23,总体呈现薄地壳、低泊松比的特点.地壳厚度从西北往东南由厚变薄,与区域地壳伸展特征相一致.(2)在韶关—赣州—吉安—南昌一线存在条带状薄地壳结构,平均值为28km,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对应的泊松比值略微升高.推测地壳减薄带的形成可能与来自南海方向的地幔热流上涌有关.(3)江南造山带的泊松比整体偏低,存在两处平均值小于0.21的区域.华夏地块内地壳厚度与泊松比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表示随着地壳厚度的增大,铁镁质的下地壳厚度在整个地壳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减小.

论文目录

  • 0引言
  • 1数据和方法
  •   1.1数据来源
  •   1.2 P波接收函数的提取
  •   1.3 H-κ叠加基本原理
  •   1.4 H-κ结果分析
  •   1.5共转换点叠加
  • 2分析与讨论
  •   2.1地壳厚度
  •   2.2泊松比
  • 3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韩如冰,李秋生,徐义贤,张洪双,陈昊,郎超,吴庆宇,王晓冉

    关键词: 叠加方法,地壳结构,泊松比,地幔热流,江南造山带,华夏地块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

    单位: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滁州市地震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092,41774113),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DD20179354,12120114067701),国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302,2016YFC0600201)联合资助

    分类号: P631.4

    页码: 2477-2489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6225K

    下载量: 160

    相关论文文献

    • [1].负泊松比功能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进展[J]. 毛纺科技 2020(06)
    • [2].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对负泊松比材料的促进[J]. 汽车文摘 2020(07)
    • [3].钢筋混凝土的负泊松比设计及其常规力学性能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0(05)
    • [4].负泊松比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进展[J]. 力学学报 2019(03)
    • [5].砂岩泊松比函数的提出及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17(01)
    • [6].负泊松比纺织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 产业用纺织品 2017(06)
    • [7].具有负泊松比材料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6(01)
    • [8].负泊松比针织结构及其应用[J]. 纺织导报 2015(07)
    • [9].负泊松比圆弧曲线蜂窝芯结构的力学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10].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J]. 力学进展 2011(03)
    • [11].基于经编网眼结构的负泊松比织物设计[J]. 纺织学报 2016(02)
    • [12].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 2014(02)
    • [13].负泊松比蜂窝动态压溃行为的有限元模拟[J]. 机械强度 2016(06)
    • [14].分层梯变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6(04)
    • [15].原状海洋土动泊松比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S1)
    • [16].岩体负泊松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08(10)
    • [17].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织物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 纺织学报 2015(08)
    • [18].复合材料泊松比随疲劳衰减理论分析[J]. 河南科技 2019(05)
    • [19].零泊松比蜂窝芯等效弹性模量研究[J]. 材料工程 2013(12)
    • [20].天津浅部地层的泊松比特征初步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4(01)
    • [21].二维负刚度负泊松比超材料及其力学性能[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20(08)
    • [22].一种低孔隙率材料负泊松比性能测试实验研究[J]. 实验室科学 2019(03)
    • [23].负泊松比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18(04)
    • [24].基于二维不同尺寸旋转刚性单元的负泊松比研究[J]. 力学季刊 2014(02)
    • [25].负泊松比材料的发展与探究[J]. 科技与创新 2019(05)
    • [26].负泊松比蜂窝芯非线性等效弹性模量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11)
    • [27].华南地壳及壳幔过渡带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地质 2019(04)
    • [28].接收函数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壳泊松比变化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J]. 中国地震 2019(03)
    • [29].泊松比取值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 公路与汽运 2012(06)
    • [30].华北东部地区地壳泊松比异常及其成因[J]. 地学前缘 2011(03)

    标签:;  ;  ;  ;  ;  ;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