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水过滤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水,滤池,滤膜,生物,水质,系统,流砂。
污水过滤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卫佳,李思倩,王新宇,边靖,吴镝[1](2019)在《曝气生物滤池及活性砂过滤系统用于污水厂升级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秦皇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CAST工艺,为了将出水水质由一级B提高至一级A排放标准,升级改造工程在已建工艺流程后增加了曝气生物滤池(BAF池)及活性砂过滤系统以强化脱氮除磷以及去除SS等污染物。由于对进水缺乏管控,导致污水厂总进水水质经常有超标的情况。实际运行数据表明,污水在经过二级生物处理(CAST)后,出水COD可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BAF池的设置对TP的去除效果一般,但对SS、NH_3-N、TN去除效果较好;后续在活性砂过滤工艺进行加药强化处理,可进一步保障TP、SS的去除,从而最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6期)
杜亚南[2](2016)在《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水环境的保护,但小城镇污水处理率仍不及30%,对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运行简单等特点于一身,广泛应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但传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具有占地面积大、易堵塞等缺点。本试验采用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通过试验,研究该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为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并分析反冲洗对系统运行稳定性影响。首先研究了冬季和春季系统挂膜启动的速度,结果表明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冬季(平均温度6.8℃)挂膜需要30天,春季(平均温度16.7℃)需要19天,可以使COD去除率达到60%左右,NH_4~+-N去除率达到40%左右。通过调整不同运行参数,研究了水力负荷(0.7、1.0、1.4m3/(m2.d))、曝气量(1.2、1.8、2.4m3/h)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运行温度为21~30℃之间,水力负荷为0.7m3/(m2.d)时处理效果最佳,COD和NH_4~+-N去除率达到82%和90%。曝气量为1.8m3/h时处理效果最佳,COD、NH_4~+-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90%、82%。通过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的连续运行,发现系统易出现系统堵塞、生物膜老化现象,因此需要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进行反冲洗,但不适宜的反冲洗条件会对系统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次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反冲洗采取以气冲为主,小流量水冲排出污泥的反冲洗方式;选取气冲强度分别为14L/(m2·s)和7L/(m2·s);选取反冲洗时间为1min、2min、4min、6min;选取反冲洗周期为4d、8d;分析对比不同反冲洗条件下系统运行稳定性受到的影响。在不同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时间对系统运行影响不一,相同反冲洗强度下,在4天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时间的增加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影响增大;在8天反冲洗周期内,不同反冲洗时间后处理效率不同,规律性不强,主要与试验周期增长和进水水质变复杂有关。反冲洗强度增大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更大,在4天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强度为7L/(m2·s)时的COD去除率比反冲洗强度为14L/(m2·s)时高7%左右,NH_4~+-N去除率几乎一致;在8天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强度为7L/(m2·s)时的COD去除率比反冲洗强度为14L/(m2·s)时高7%左右,NH_4~+-N去除率高3%左右。反冲洗周期对系统运行稳定性影响较小,相同反冲洗强度、反冲洗时间条件下,不同反冲洗周期,COD、NH_4~+-N去除率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左魁昌[3](2016)在《基于过滤型阴极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污水深度净化与脱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一种能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将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污水处理及能源回收技术。然而,传统的BES却具有污水处理效果不充分、产电品位低和难以回收等不足。在本研究中,针对传统BES污水处理效果不充分的问题,制备了导电过滤膜,并将其作为过滤型空气阴极与BES耦合强化污水处理;针对BES产电品位低、难以回收等问题,构建了树脂填充型微生物脱盐电池(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MDC),利用BES产电驱动水脱盐。在此基础上,发明并构建了模块化过滤型阴极MDC,实现了对污水的深度净化和自驱动脱盐。制备了导电过滤活性炭膜与氮掺杂碳纳米管膜,两者均具有较小的孔径(<0.6μm)、较高的孔隙率(>43.4%)和比表面积(>32.2 m2/g)以及良好的氧气还原催化活性。将导电过滤膜与BES耦合形成过滤型阴极BES,试验结果表明过滤型BES具有比非过滤型BES更高的产电和污染物去除性能,提高过滤流速能够促进阴极传质及阴阳极间的离子迁移速率,增加阴极面积及层数能够提高BES的产电性能,高电流下长期运行有利于BES阴极膜污染的控制。构建的树脂填充型MDC具有比传统MDC更高的脱盐速率及更低的欧姆内阻,并且对多种阴离子具有比多种阳离子更好的脱盐效果。进一步构建了10 L级堆迭式树脂填充型MDC装置,用于处理模拟二沉池出水,脱盐率达到了96.3%,最终淡水电导率仅为42μS/cm,达到了一级反渗透出水的水平。脱盐过程中的淡水产率为96%,浓水产率仅为4%,浓水盐分浓缩率达到666.3%。基于导电过滤膜构建了模块化过滤型阴极MDC。污水依次进入阳极、过滤型阴极、中间脱盐膜堆,最终获得脱盐水。将该技术用于处理实际城市污水,获得的淡水产率达到了82.2%,淡水脱盐率达到了98.7%,COD去除率达到了97.2%,总氮去除率达到了97.7%;浓水产率仅为17.8%,且几乎回收了所有的盐分、总磷以及74.1%的总氮,可以被用来进一步浓缩提取有用物质。该技术成功耦合膜过滤和MDC,实现了污水同步深度净化和自驱动脱盐。(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6-01)
唐占一[4](2015)在《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处理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与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集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特点于一身,广泛应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但随着人们对污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污水土地处理效率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与处理要求。本试验提出了“上升流布水+土地好氧+土地生物过滤”新型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概念,通过试验,研究了该系统对城镇市政污水的处理效果与运行特征,为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中试研究在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进行。首先在低温与中温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系统挂膜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5~8℃)条件下,系统挂膜启动时间为30天左右,中温(12~19℃)条件下启动时间为20天左右。对系统进行生物相观察发现,随着水流方向有机物浓度的降低,生物膜颜色逐渐变浅,生物膜厚度逐渐变薄,微生物种类沿水流方向变多,微生物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组成完整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保障了反应器稳定运行。通过调整不同运行参数,研究了温度、混凝预处理、COD容积负荷、曝气量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30℃、COD容积负荷为0.14~0.21 kg COD/(m3滤料·d)、曝气量为1.8m3/h时,系统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为92%左右,出水COD稳定在50mg/L以下,氨氮去除率为95%左右,出水氨氮稳定在5mg/L以下。其中原水经混凝预处理后可明显延长系统反冲洗周期,提高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试验中研究了系统的最佳反冲洗条件,结果表明,系统在反冲洗周期为10天左右、反冲洗方式为气—气+水—水、反冲洗持续时间9min、气洗强度1.2 L/(m2·s)、水洗强度1.0 L/(m2·s)的条件下,对系统的反冲洗效果最好,反冲洗后系统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恢复速度最快,运行最为稳定。试验还以系统反冲洗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混凝剂对系统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FeCl3、PAC、PFS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0mg/L、900 mg/L、1200 mg/L、500 mg/L,且在各自最佳投加量条件下,PAC处理效果最好。试验研究了组合混凝剂对系统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及pH如下:氯化铁为1500mg/L,CPAM为120mg/L,污泥pH为7;PAC为1500mg/L,CPAM为150mg/L,污泥pH为8;PFS为390mg/L,CPAM为180mg/L,污泥pH为7。(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王尧[5](2015)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连续流砂过滤系统的发展、机理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污水厂提标改造工作的深入,连续流砂过滤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对连续流砂过滤器的发展进行了说明。在系统运行机理上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给出了运行中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更好的优化系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文还对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说明,为最优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31)
张黎[6](2015)在《深度污水过滤系统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括了深度污水处理系统过滤工艺运行情况,包括内部结构形式、处理水质情况等。并对现有过滤工艺存在的过滤器截留能力差、反冲洗易憋压、过滤精度较低等问题导致过滤后水质变差提出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高天宇[7](2014)在《污水处理系统过滤罐反冲洗方法研究与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叁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油井采出液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为保持合适的油藏能量及采油速度,注水驱油是油田开发的必要措施。然而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原油产量的高低,甚至对油田的后续开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滤罐的反冲洗的效果则直接影响着外输污水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反冲洗方式入手,经过现场试验寻求最佳的反冲洗参数,保证外输污水水质的合格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裴亮,梁晶,周翀[8](2014)在《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析了该工艺处理过程中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时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季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T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3%、88.2%、75.9%、59.3%和74.1%;在土壤过滤系统内,沿着水流的水平方向,各物质去除率逐渐增大。采用该技术处理后,排水中TN、TP的浓度较高,用于灌溉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节省淡水资源。(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苏艳芝[9](2013)在《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充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一种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方式改善小城镇的水环境。传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净化效果好,生态环境效益显着,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城镇等缺乏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系统的地区。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好氧型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有效克服了传统工艺因缺少充氧系统导致复氧效果差,内部缺氧环境使脱氮效果不理想,生物膜更新慢,易堵塞等缺陷,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其充氧设备的构造、气液两相的运动特点等与传统曝气设备不同,因此需要对新型工艺中的曝气充氧技术做进一步研宄。本课题模拟好氧型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工艺中的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曝气方式进行充氧试验,分别研宄了A、B两种曝气器在清水条件下,无填料和有碎石填料时氧的转移规律和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曝气量、水深以及水温等条件,研宄孔口分布、空气流速、深宽比和温度对充氧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空气在水中停留时间、氧总转移系数、充氧能力和氧转移效率四个指标,得出曝气设备的最佳运行参数,为该充氧技术在小城镇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空气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随曝气量增大而减小,随深宽比(水深与曝气设备有效宽度的比值)增大而增大。在2.833~12m/h范围内,随着孔口空气流速的增大,氧总转移系数和充氧能力都呈递增趋势,但并非与空气流速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以曝气量9m~3/h为拐点,增加趋势趋于缓慢;无填料时,氧转移效率呈现先降低,然后以曝气量9m~3/h为拐点略有升高后再次降低的趋势,加入碎石填料后,曝气器A、B的氧转移效率随孔口空气流速的增大分别以曝气量6m~3/h、9m~3/h为顶点先升高后降低。在0.75~1.25(水深1.5~2.5m)范围内,随着深宽比增加,氧总转移系数递减,而充氧能力和氧转移效率逐渐增大。在4.0~25.2°C范围内,随着水温增加,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值不断降低,氧总转移系数逐渐增大;以水温12°C为顶点,充氧能力和氧转移效率都随水温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此外,碎石填料具有阻挡和剪切、破碎气泡的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考察孔口气速对曝气设备充氧性能影响时试验数据显示,有碎石填料时曝气器A、B的充氧能力No相对于无填料时的增幅分别为71.8%~165.2%>43.2%~168.6%,氧转移效率E相对增幅分别为73.0%~166.6%、44.1%~169.5%;研宄深宽比对曝气设备充氧性能影响时试验表明,有碎石填料时曝气器A、B的No值相对于无填料时的增幅分别为150.5%~177.9%、162.5%~208.5%,E值相对增幅分别为151.1%~177.8%、162.3%~207.0%。由试验得到该曝气设备运行条件的最佳参数:在曝气量9m~3/h,深宽比1.25(水深2.5m),水温11~13°C条件下,选择曝气器B进行曝气充氧,能得到较高的氧总转移系数、充氧能力和氧转移效率。(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岑瑗瑗[10](2013)在《胜坨油田污水过滤系统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胜坨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油田注水量及注水要求越来越高,而注水水质的好坏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油田水处理中,污水过滤是最终单元,也是最重要的单元。本文研究了胜利采油厂滤罐现场运行参数,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3年09期)
污水过滤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水环境的保护,但小城镇污水处理率仍不及30%,对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运行简单等特点于一身,广泛应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但传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具有占地面积大、易堵塞等缺点。本试验采用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通过试验,研究该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为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并分析反冲洗对系统运行稳定性影响。首先研究了冬季和春季系统挂膜启动的速度,结果表明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冬季(平均温度6.8℃)挂膜需要30天,春季(平均温度16.7℃)需要19天,可以使COD去除率达到60%左右,NH_4~+-N去除率达到40%左右。通过调整不同运行参数,研究了水力负荷(0.7、1.0、1.4m3/(m2.d))、曝气量(1.2、1.8、2.4m3/h)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运行温度为21~30℃之间,水力负荷为0.7m3/(m2.d)时处理效果最佳,COD和NH_4~+-N去除率达到82%和90%。曝气量为1.8m3/h时处理效果最佳,COD、NH_4~+-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90%、82%。通过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的连续运行,发现系统易出现系统堵塞、生物膜老化现象,因此需要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进行反冲洗,但不适宜的反冲洗条件会对系统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次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反冲洗采取以气冲为主,小流量水冲排出污泥的反冲洗方式;选取气冲强度分别为14L/(m2·s)和7L/(m2·s);选取反冲洗时间为1min、2min、4min、6min;选取反冲洗周期为4d、8d;分析对比不同反冲洗条件下系统运行稳定性受到的影响。在不同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时间对系统运行影响不一,相同反冲洗强度下,在4天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时间的增加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影响增大;在8天反冲洗周期内,不同反冲洗时间后处理效率不同,规律性不强,主要与试验周期增长和进水水质变复杂有关。反冲洗强度增大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更大,在4天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强度为7L/(m2·s)时的COD去除率比反冲洗强度为14L/(m2·s)时高7%左右,NH_4~+-N去除率几乎一致;在8天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强度为7L/(m2·s)时的COD去除率比反冲洗强度为14L/(m2·s)时高7%左右,NH_4~+-N去除率高3%左右。反冲洗周期对系统运行稳定性影响较小,相同反冲洗强度、反冲洗时间条件下,不同反冲洗周期,COD、NH_4~+-N去除率变化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水过滤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卫佳,李思倩,王新宇,边靖,吴镝.曝气生物滤池及活性砂过滤系统用于污水厂升级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9
[2].杜亚南.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3].左魁昌.基于过滤型阴极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污水深度净化与脱盐[D].清华大学.2016
[4].唐占一.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处理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5].王尧.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连续流砂过滤系统的发展、机理及优化[C].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2015
[6].张黎.深度污水过滤系统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J].石化技术.2015
[7].高天宇.污水处理系统过滤罐反冲洗方法研究与效果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
[8].裴亮,梁晶,周翀.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
[9].苏艳芝.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充氧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10].岑瑗瑗.胜坨油田污水过滤系统技术优化[J].电子世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