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原音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韵,中原,入声,太和,音韵学,声韵,正音。
中原音韵论文文献综述
张竹梅[1](2019)在《试论曲韵“入声独立”与“入派叁声”之异同——以《曲韵骊珠》质直韵与《中原音韵》齐微韵之比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曲韵骊珠》质直韵字基本上皆为《中原音韵》齐微韵字。质直韵阴声类入声韵字的北叶音字为齐微韵上声韵字,阴声类的入声韵字及其反切下字为齐微韵的入作上声韵字。质直韵阳声类入声韵字的北叶音字则一般为齐微韵去声、平声(阳)韵字,阳声类入声韵字及其反切下字则一般也相应地为齐微韵"入作去声"或"入作平声"韵字。《曲韵骊珠》质直韵字与《中原音韵》齐微韵字之对应明晰一致,一如《曲韵骊珠》屋读韵、恤律韵与《中原音韵》鱼模韵之对应。相较而言,《曲韵骊珠》入声独立设韵,较《中原音韵》"次本韵后""入派叁声"之设置,则更便于南曲演唱制韵之使用。(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万营[2](2019)在《姚燮旧藏明钞本《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今均存钤"钱谷手抄"印章的钞本,或称其为"钱谷钞本",此实是伪印,但属明钞本则无疑问。这两种钞本在清代经过顾菊庭、赵烈文及姚燮、姚承舆祖孙递藏,姚燮为着名曲论家,故可称之为姚燮旧藏本。此二书从姚家散出后,经过"万古青山只么青"收藏,从书坊出售时,前后半部被相互错装,又分别经孙家溎与郑振铎收藏,今分藏于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中原音韵》钞本的底本可能早于《啸馀谱》本,带有瞿藏本、讷菴本向《啸馀谱》本、《四库全书》本演进的痕迹。而《太和正音谱》钞本与内阁文库藏明刊本、《北雅》同作叁卷,接近《太和正音谱》早期传本的面貌,它应是以阁本或与阁本同系统的早期传本为底本钞録而成的。(本文来源于《戏曲与俗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瑜瑜[3](2019)在《寻真问美,楷则初成——《中原音韵》对创造戏曲之美的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任中敏先生为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之《作词十法》进行疏证,他在序言中说:"周氏兹作,盖以一书而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览者更未可以浅量之矣。"[1]《中原音韵》作为一部韵书,不仅是一部规范声韵的论着,更是一部探寻和总结曲作美学特性、创作规律、创作规范的论着。《中原音韵》还有一点值得关注之处,这是一部"元人之说元曲"(任中敏语)的论着。"宋之词、元之曲,都属创始,而又专精。事之创始而又专精者,对于其事之见解,乃(本文来源于《剧作家》期刊2019年04期)
边朔[4](2019)在《《蒙古字韵》、《古今韵会举要》与《中原音韵》反映的元代语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字韵》、《古今韵会举要》与《中原音韵》在元代韵书乃至整个韵书史中都是极具地位与价值的。它们对于研究元代及前后的语音特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这叁本韵书中存在联系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细致的研究。本文利用前人对于叁本韵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研究,对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本文主要分五个章节对叁本韵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分为四小节。简要介绍了叁本韵书的成书背景与各自的编排体例,加之各韵书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此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入声,分为五小节。利用《蒙古字韵》与《古今韵会举要》的字表分别列出两本韵书关于入声的表格,再与《中原音韵》及其他文献资料一起来观察入声在当时的韵尾性质。我们认为,《蒙古字韵》与《古今韵会举要》在内容上表现出入声尾已相混,但还保留已趋于弱化的喉塞尾,而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入声在实际口语中并无反映,直到《中原音韵》时期,才体现出元朝实际语音中的入声已完全消亡。第叁章为声母,分为四小节。这里的声母研究指的是对于叁本韵书中有争议的“影”“晓”“匣”“疑”“喻”“鱼”“幺”“合”这八类声母的分合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梳理。总体来说,我们认为《蒙古字韵》与《古今韵会举要》两本书表现出幺母与影母、匣母与合母、喻母与鱼母都分别表示了细音与洪音。其次,影母与幺母即为中古的影母。匣母与合母、晓母之间互有纠缠,匣母与晓母相混体现出匣母字开始清化。疑母包含了开口一、叁等的中古疑母字与一部分本属喻母的云母字,喻母包含了全部的以母字,而鱼母包含了喻母的另一部分云母字。而《中原音韵》除了还保留某些疑母字以及区别了某些云、以母字以外,“晓”“匣”“影”与剩下的“喻”“疑”这几类声母的韵字都已变为零声母并合并。第四章为对《蒙古字韵》中某些韵字的异常排列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分为七小节。这几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共同点在于所包含的韵字异常排列都并非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蒙古字韵》在编纂的过程中所吸取的一些时音的特征。第五章为结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结论,第二部分是本研究存在的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不足。另外,在文章最后有一个附录。附录分两个部分,一是笔者在制作《古今韵会举要》的字表之时所发现的书中的一些编排错误;二是笔者制作的《古今韵会举要》的字表。本文对于叁本韵书的几个大问题的研究是基于书中所表现出来的语音特征而穷尽式地进行探究的,从而给出了关于入声与其他声母性质的看法,而对《古今韵会举要》所制作的字表则期望能够为以后更深刻地做相关研究而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芷萱[5](2019)在《《中原音韵》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德清《中原音韵》在中国曲学史和音韵学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原音韵》研究自上世纪初即已陆续展开。学界对《中原音韵》的曲学研究工作主要有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对《中原音韵》音韵学方面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在"语音基础""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仍存争议。文章对《中原音韵》的曲学和音韵学研究作简要述评,并就《中原音韵》曲学研究提出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刘俊一[6](2019)在《金代诸宫调的半入声和《中原音韵》的入派叁声》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声具有双重性质,一是有塞音韵尾,二是调值短促。《董西厢》塞音韵尾消失,短调保留,叫做半入声。《王西厢》半入声初步分化为叁种调型。《中原音韵》入派叁声,入声消失。入声消失的原因是语言密切接触。(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陈林超[7](2018)在《《中原音韵》“务头”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戏曲理论家周德清创作的《中原音韵》,是我国第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着,在"作词十法"中,周德清提出了"务头"这一学术名词,用来指曲中最动听之处。后世戏曲理论家对此都试图进行过阐释,研究方向和结论也各有千秋。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评述可以梳理清楚关于"务头"的各种研究成果,得出其具有文学性和音乐性双重属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4期)
李仲慧[8](2018)在《从《中原音韵》看豫剧《穆桂英挂帅》的用韵——兼谈河南方言的古音留存》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戏曲是地方文化和地域方言的重要载体,文章选择豫剧《穆桂英挂帅》为文本,对照《中原音韵》,分析豫剧的用韵情况及河南方言的古音留存问题。(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20期)
金有景[9](2018)在《论《中原音韵》韵谱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元曲创作的着作,由韵谱和"正语作词起例"组成。《中原音韵》对此后的戏曲创作有重要影响,对研究元代的汉语语音也有重要价值。关于《中原音韵》韵谱的性质,学者们多认为是同音字表。经研究发现,《中原音韵》的韵谱只是广义上的押韵字典,不是同音字表。如果我们把《中原音韵》的韵谱看成同音字表,那么就会给《中原音韵》音系研究带来困扰。(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杜俊平,郑伟[10](2018)在《《中原音韵》庚青、东钟两韵并收字与宋元以来南方官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音韵》的部分字在庚青、东钟两韵并收,反映的是中古曾梗摄喉牙音合口字和唇音字所发生的音变:??>u?/P__,(i)u??>(i)u?/K__,其音变性质是词汇扩散式的竞争性音变,音变条件是钝音性的声母或介音对后接主元音的圆唇化影响。根据音韵史文献和现代方言两方面的资料,曾梗摄字的??>u?音变可以追溯至宋元以后的南方官话,而现代南方官话(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及南方非官话方言的文读层都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早期南方官话的音韵特点。(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中原音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今均存钤"钱谷手抄"印章的钞本,或称其为"钱谷钞本",此实是伪印,但属明钞本则无疑问。这两种钞本在清代经过顾菊庭、赵烈文及姚燮、姚承舆祖孙递藏,姚燮为着名曲论家,故可称之为姚燮旧藏本。此二书从姚家散出后,经过"万古青山只么青"收藏,从书坊出售时,前后半部被相互错装,又分别经孙家溎与郑振铎收藏,今分藏于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中原音韵》钞本的底本可能早于《啸馀谱》本,带有瞿藏本、讷菴本向《啸馀谱》本、《四库全书》本演进的痕迹。而《太和正音谱》钞本与内阁文库藏明刊本、《北雅》同作叁卷,接近《太和正音谱》早期传本的面貌,它应是以阁本或与阁本同系统的早期传本为底本钞録而成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原音韵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竹梅.试论曲韵“入声独立”与“入派叁声”之异同——以《曲韵骊珠》质直韵与《中原音韵》齐微韵之比较为例[J].语言研究.2019
[2].李万营.姚燮旧藏明钞本《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考[J].戏曲与俗文学研究.2019
[3].王瑜瑜.寻真问美,楷则初成——《中原音韵》对创造戏曲之美的理论探讨[J].剧作家.2019
[4].边朔.《蒙古字韵》、《古今韵会举要》与《中原音韵》反映的元代语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张芷萱.《中原音韵》研究述评[J].中华文化论坛.2019
[6].刘俊一.金代诸宫调的半入声和《中原音韵》的入派叁声[J].汉字文化.2019
[7].陈林超.《中原音韵》“务头”研究评述[J].文教资料.2018
[8].李仲慧.从《中原音韵》看豫剧《穆桂英挂帅》的用韵——兼谈河南方言的古音留存[J].汉字文化.2018
[9].金有景.论《中原音韵》韵谱的性质[J].中州大学学报.2018
[10].杜俊平,郑伟.《中原音韵》庚青、东钟两韵并收字与宋元以来南方官话[J].语言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