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战国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战国策,史记,左传,游士,机锋,语言,艺术。
战国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耿昊[1](2019)在《《战国策》成书过程中非游士因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策》故事在游士创作、流传和刘向编校中书之间存在一个编辑、整理的过程。对此,以往研究更关注《战国策》与游士之间的关联,忽视了其他可能性。《战国策》与游士资料不同,《战国策》的成书不是几种战国游士资料的简单合并。战国故事的编辑、整理包括私人和官方两个层面。《战国纵横家书》表明在游士以外,有一些人做过战国故事的编辑、整理工作。汉初诸侯王的收书活动具有官方性质,尤以淮南王刘安与《战国策》关系密切,刘向所见《修书》应即来自淮南地区。此外,武帝时的图书分类和编录,也为刘向编校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9年04期)
武龙飞[2](2019)在《从《战国策》看说服艺术的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际交往中,让别人改变想法和要求,接受自己的想法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说服艺术在人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战国策》作为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高超语言艺术的着作,展现了纵横家们能言善辩的高超语言能力。书中展示的说服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文采。《战国策》的出现,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分析《战国策》中丰富的说服艺术场景,我们可以感受那些论辩者的风采,学习他们的说服艺术中的方法和技巧。虽然当代社会与古代的人际关系已经有很大不同,但是《战国策》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仍然能够给今天的人际传播技巧带来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8期)
卫倩倩[3](2019)在《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策》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作,战国时期烽烟四起,各诸侯国都想一统天下,这时涌现出大批的谋士,不仅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综合实力,山川形式,还拥有叁寸不烂之舌,这些谋士善于揣度人心,在战国时期都是各国有名的人物,通过灵活有力的辩论说辞来折服对方,从而为自己的国家创造名利。这篇着作在当时意义非凡,包括迄今为止都是人们学习语言技巧的楷模。本文就《战国策》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当时的背景,剖析其中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利用其中说话的技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李雪莲[4](2019)在《论《战国策》派对希腊神话的重述、仿写与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希腊神话为《战国策》派的"尚力政治""尚力人生观""大战国时代"等观念提供了丰富的说辞和希腊文化的思想支持,以何永佶、林同济为代表,对希腊神话的赞美和引征是《战国策》派学人较为显着的言论特色。这一特点既显示了他们以希腊文化资源作为其思想主张之理论支撑的用意,又包含了以希腊文化映照中国文化在应对现实民族危机能力上的缺点与弱点的目的。由此,《战国策》派撷取希腊文化的偏向十分明显,这也是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关心国族存亡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子之深重的危机意识与强烈的焦虑感所导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侯梦琰[5](2019)在《《史记》与《战国策》的人物形象差异研究——以《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樗里子和甘茂在《战国策》中都是单一的谋臣策士形象,但是在《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中他们的人物形象却十分饱满,其中樗里子的形象更具传奇神秘色彩,甘茂的形象也更加温情忠义。这种历史人物的形象差异与《战国策》和《史记》不同的史料选择观念以及不同的叙事方式有关。在以上具体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体悟到司马迁求真务实的史学态度和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郝玲君[6](2019)在《《战国策》寓言专题阅读——学习文言文,从寓言故事学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战国策》无疑是瑰宝上的明珠。寓言是《战国策》的特征性文本。阅读书中寓言,学习古人借动物来说理,借他人来说理的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47期)
单博平[7](2019)在《《战国策》的语言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汇编,它的记言斑驳绚丽,记事曲折动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战国策》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语言艺术更是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立足文本,尽可能还原《战国策》的文学背景,从修辞手法、寓言使用、大量辩辞和人物语言中梳理出作品自身文学语言和创作技巧的个性,归纳其宏观的语言世界是极有必要的。本文包括绪论和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近年来《战国策》在语言方面的研究有研究对象由大趋小和由单书研究趋向比较研究的趋势,但不少论述却是浮光掠影,不够深入。本课题则是将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理清作品自身的文学语言和创作技巧,呈现出这部经典着作独有的个性特征和文学风范。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战国策》的作者问题、成书背景和版本流传概况。在现有史料的支撑下定位出作者归属,宏观论述了战国的谈辩风气并理清两大版本系统的发展状态。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战国策》的修辞和寓言。从修辞学角度将《战国策》所使用的七种主要修辞手法进行全面论述,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分类论述《战国策》的寓言,并同《庄子》对比突出务实的特点。第叁章主要论述了《战国策》的人物语言。从睿智犀利的人物论辩和人物语言推动叙事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孟子》对比,突出实用主义特点。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战国策》的语言风格。深入分析文本,阐述语言风格兼具刚健美和婉曲美的表现及成因。第五章研究《战国策》的语言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将《战国策》同汉赋等散文、《史记》等史传、《叁国演义》等小说进行对比,分析《战国策》的语言艺术在后世的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靳文娟[8](2019)在《《左传》与《战国策》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传》作为先秦时代的一部珍贵典籍,不仅为我们再现了春秋社会旌旗摇曳背后的刀光剑影,同时不着痕迹的为我们刻画了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天子、诸侯、贵胄、权臣以及文武之士无疑是作者记述的要点,但那些活跃在时间长河中的女人,或见识高远,或口蜜腹剑,或借以谋权,也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作者从自己特定的文化立场出发,将历史厚重的帷幕缓缓拉开,让那一个个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女性在这个舞台上莺歌燕语。《战国策》作为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折射出战国时代的波诡云谲,是了解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依据,以其辩丽恣肆的语言,波澜起伏的情节,记载了战国纵横家的政治生活及外交策略,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女性群像,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虽然着墨不多,但有鲜明形象的将近二十人,不仅描写了上层贵族,同时也将史笔触及到了平民女子,作者将她们从幕后拉至台前,在特定的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时代的烙印。本文以《左传》与《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绪论部分主要是从文献的角度梳理了前人对两书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第一章通过对两书女性形象进行分类,以期对女性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第二章透过女性人物的视角,以点带面,探讨从春秋到战国的时代变迁;第叁章反思混乱社会下女性命运的形成;第四章分析两书女性的塑造手法及其审美观照,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两书女性形象的刻画方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硕果[9](2019)在《《战国策》策士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策士对颠覆诈伪手段的鼓吹使得《战国策》自古便被斥为“伪书邪说”,策士群体对儒道正统意识形态的消解又给战国文化带来了新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学者开始更多的以知识分子的身份重新审视策士群体,以期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照深入了解战国文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战国策士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战国策》中策士语言、形象、思想等背后深藏的文化意蕴,以期获得对战国策士文化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实现历史和现实间的对接与思考。绪论对“策士”这一称谓进行了界定,并对策士群体的形成背景进行了论述。第一章以《战国策》中策士群体语言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机锋”和“言势”艺术进行了解构,通过研究策士“机锋”艺术的缘起和其“对抗”“评骘”两方面的表现机制来揭露策士机锋语言背后的时代文化;从“言势”这一角度出发探究策士语言风格特点,并通过探究策士富赡宏肆的审美语言对赋体文学的影响,以期从策士语言文学中获得可以借鉴的审美经验。第二章按照行为尺度和价值标准将战国策士分为“纵横之士”“文士”“义士”叁大类型,通过对其形象的探究来挖掘策士身上所展露的人性弱点,同时探究身处“道统”和“政统”双重选择之下的策士的精神困境,从策士的人生选择及价值追求来挖掘策士形象背后的悲剧意蕴。第叁章在前两章的研究基础上,对战国策士“制奇”“顺时”“事功”的审美思想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战国时代精神的总体认知,通过对战国策士群体本身所具备的审美思维的探析达成对策士文化的全面认识,同时对策士以“力”达“利”的绝对功利主义价值观和权谋倾覆的压诈手段进行批判,以历史和现实的对接来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孔云云[10](2019)在《刺客形象在史传文学中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刺客作为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在先秦时期的政治斗争中作为刺杀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在《左传》《战国策》中都出现了刺客的身影,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左传》《战国策》中出现的刺客行迹加以整理,作《刺客列传》。本文从刺客概述、《左传》《战国策》中刺客形象塑造、《史记》中刺客形象塑造的独特性、《史记》刺客形象塑造的文化价值及影响四方面进行探究。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刺客的概念并与游侠的概念进行辨析,介绍先秦时代刺客产生的时代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四起,兼并战争日益加剧,在激烈的斗争中为谋权篡位,争夺权力各诸侯国君主及权臣开始派遣刺客除掉政敌,刺客开始活跃。探究刺客刺杀活动的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如暗中进行、选择合适地点、采用便携武器等。第二章中分析《左传》《战国策》中的刺客形象塑造,对《左传》《战国策》出现的典型的刺客进行研究,探讨《左传》《战国策》中塑造刺客形象的特点,同时比较分析《左传》与《战国策》中出现及塑造刺客形象的不同。《左传》因受到体例的限制,侧重于叙事,在刺客形象塑造方面受到束缚,《战国策》在因在写人方面取得进步,更加侧重于写人,刺客形象塑造基本成型。第叁章中探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刺客形象塑造的独特性。司马迁在先进历史观的影响下,在吸收《左传》与《战国策》中刺客素材的基础上,融入了他个人思想情感及经历,对刺客形象进行了重塑,司马迁在重塑过程中增加了对刺客背景、思想、行为与精神方面的展现,也为塑造形象采用了细节描写、将人物性格置于矛盾中展现性格、心理描写、对比烘托、个性化的语言等艺术手法。第四章主要是分析《史记》中刺客塑造的文化价值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文化价值表现在刺客形象展现出尚信、重义、尚勇、徇名侠的精神内涵、复仇文化及悲剧性形象的价值等方面,刺客形象的塑造及刺客的刺杀活动的故事情节以及所展现的精神对后世的小说、诗歌、戏剧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战国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人际交往中,让别人改变想法和要求,接受自己的想法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说服艺术在人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战国策》作为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高超语言艺术的着作,展现了纵横家们能言善辩的高超语言能力。书中展示的说服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文采。《战国策》的出现,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分析《战国策》中丰富的说服艺术场景,我们可以感受那些论辩者的风采,学习他们的说服艺术中的方法和技巧。虽然当代社会与古代的人际关系已经有很大不同,但是《战国策》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仍然能够给今天的人际传播技巧带来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国策论文参考文献
[1].赵耿昊.《战国策》成书过程中非游士因素考[J].科学经济社会.2019
[2].武龙飞.从《战国策》看说服艺术的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9
[3].卫倩倩.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J].青年文学家.2019
[4].李雪莲.论《战国策》派对希腊神话的重述、仿写与阐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侯梦琰.《史记》与《战国策》的人物形象差异研究——以《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为中心[J].陇东学院学报.2019
[6].郝玲君.《战国策》寓言专题阅读——学习文言文,从寓言故事学起[J].考试周刊.2019
[7].单博平.《战国策》的语言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靳文娟.《左传》与《战国策》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9].王硕果.《战国策》策士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孔云云.刺客形象在史传文学中的塑造[D].陕西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