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继振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前湖完小276700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柔”性管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如何实现“刚”、“柔”并济,孕育良好的班集体呢?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班级管理时刻处在若干矛盾的交织中,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充分注重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一、无微不至,以爱动其心
实现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的渴求是每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由此不难看出,心理沟通的最好方法便是“爱”。教师只有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乐曲。只有触动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心,才能对老师的教诲产生认可和顺从,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表现为知识传授上的无私奉献,又表现为生活上的关心爱护,更表现为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记得去年暑假后,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创新实验班,班内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加上他们多数是从幼儿园直接进入一年级,比之普通一年级,平均年龄小一岁。做学生的规矩,对他们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无论课上课下,便时时有“小公主”、“小皇帝”的意识出来作祟。针对以上种种特殊情况,我时刻以宽容、细微的爱心来包容他们:在生活上,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呵护,让他们体会到慈母般的温暖;在学习上,给他们帮助,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两个学期下来,我和这群孩子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二、潜移默化,以情导其行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教师应对学生开诚布公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应避免师生间的相互猜疑、相互排斥乃至相互敌视,为班级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情导其行的目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使尖子生去掉“自傲”、“后进生”去掉“自卑”。当学生感到学校可爱、教师可亲时,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其行动便能依教育者的意志为准则了。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师生间心灵相融,班级管理工作便会一帆风顺,良好的班集体也会自然而成。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非常注意用自己的情激学生的情,借学生的情引学生的行。例如:在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同学们为此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为我们自己喝彩”。会上,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从“小胜”开始,逐步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活力,为自己喝彩鼓掌。同时,这次班会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理解信任,活动中求发展
素质教育三要义中指出:“让学生全面地发展,且生动活泼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不仅仅是学习,而且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因此,如果对学生的教育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必将难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而生动活泼地发展,也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多元化、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得以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
去年我接手的一年级创新实验班,学生平均年龄只有6岁,事事、时时、处处都要依赖老师,自己却成了地道的父母官、“法官”。怎样与他们沟通呢?能不能也像高年级那样把权利下放给孩子们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冒昧的尝试——让学生们争当“小老师”。对孩子们来说,这可是个新鲜事,他们纷纷举手“应聘”。无奈之下,我只得把他们全部招聘为“小老师”,每天一个轮流“执政”,具体负责提醒同学们课前两分钟入静,兼班长喊“起立”,负责开锁教室,处理同学间的“民事纠纷”。六岁多的“小老师”们走马上任了。教室门上的钥匙挂在了脖子上,他们成了班里的“全权大使”,有了露一手的机会,自觉身价倍增,样子天真、自信、神气。他们行使权力,也动了真格的。在此期间,向老师告状的明显减少了,原来他们都到“小老师”那儿去倾诉苦衷了。出乎意料的是,那些琐碎繁杂的事情,孩子们竟也能处理得公正合理。难能可贵的是,在活动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好像忽然长大了许多,从心理上和老师贴近了,班级管理也顺手多了。接下来我又开展了其他的活动,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今天我当值日生”等,发自内心的理解信任使学生的身心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小朋友到一年级小同学的“角色转变”,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正在慢慢形成。
综上所述,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必要条件。师生间只有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班级里的每个成员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对教师产生崇敬感和亲切感,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良好的班集体才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