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的合成及应用

PNP的合成及应用

张德锁[1]2013年在《超支化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对纺织品的改性研究》文中指出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丰富的末端官能团、近似球形的叁维立体结构、内部大量空腔、高溶解性、低粘度、高反应活性等物理、化学特征,在涂料工业、流变学改性剂、纳米技术、超分子化学、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学及电学材料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内部的空腔结构,利用其作为模板可以有效控制制备纳米材料。本研究以二乙烯叁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缩聚法合成制备了端基为氨基的超支化聚酰胺HB-PA,并在HB-PA的合成制备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丁二酸酐,使得HB-PA支链间发生交联,制备了具有叁维网络结构的改性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PNP。利用HB-PA和PNP在溶液中控制制备了纳米银和纳米ZnO,比较研究了两者对控制纳米材料粒径大小和稳定性的作用。同时,将超支化聚合物控制制备纳米材料的特性与纺织品的功能化整理相结合,利用控制制备的纳米银和纳米ZnO整理织物,以赋予织物优异的抗菌、抗紫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B-PA控制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稳定性较差,所制备的纳米银在放置7h后就发生了团聚变色现象。而利用PNP控制制备的纳米银,不仅可以控制纳米银的大小,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所制备的纳米银。通过调节氨基和银离子的摩尔比为1:1和5:1,分别在水溶液中制得了平均粒径为13.23nm和4.34nm的纳米银,其放置6个月后平均粒径变为18.83nm和8.99nm,无变色和沉淀现象。各种表征手段证明所制得的纳米银为具有较好结晶性的单质银纳米颗粒,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ppm。以HB-PA和PNP做为保护剂和分散剂,在乙醇溶液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ZnO,实验表明HB-PA和PNP可以有效控制纳米ZnO的粒径,所制备的纳米ZnO粒径分别为3.84nm和1.89nm,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放置一个月后无明显变化。而在无聚合物条件下制备的纳米ZnO粒径为5.60nm,放置一周后即变浑浊并沉淀。通过调节反应中碱试剂的量,制备了不同粒径大小,具有从深蓝色到黄色荧光颜色的纳米ZnO溶液。由于HB-PA和PNP中均含有大量的氨基,其在水溶液中质子化后显碱性,利用其作为碱试剂可与Zn(NO3)2在水溶液中直接反应制备纳米ZnO。在反应中HB-PA和PNP不仅作为反应试剂直接参加反应,而且作为保护和控制性聚合物对纳米ZnO的生成起控制作用,以制备具有一定粒径大小和稳定性的纳米ZnO水溶液。同制备纳米银相似,PNP能够控制生成更小的纳米ZnO,在最优条件下HB-PA可以控制制备100nm左右的纳米ZnO,而PNP能够控制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9nm的纳米ZnO,并且在水溶液中保持一周以上的稳定性。制备得到的纳米ZnO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优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利用PNP对真丝织物进行纳米银抗菌整理,比较研究了浸渍法和汽蒸原位生成法整理真丝织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原位生成法整理能够获得更高的纳米银含量,且整理后纳米银具有更好的牢度。整理的真丝织物纤维表面均匀分布了粒径大约为50nm左右的纳米颗粒,XPS测试表明其为单质纳米银。当整理液中Ag+浓度仅为0.05mM时,整理的真丝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就分别达到了99.87%和99.52%,且此时织物的白度仅从90.47下降到86.49,影响不大,30次洗涤后其抑菌率仍能保持在98%以上。利用HB-PA或PNP和Zn(NO3)2为原料在棉织物上原位生成沉积纳米ZnO整理棉织物,通过优化整理工艺得到了不同纳米ZnO含量的棉织物,整理棉织物的UPF值从几十到一百多不等。经原位生成沉积纳米ZnO整理的棉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紫外线防护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99%左右,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只有在其ZnO含量达到一定值时才能达到90%以上。原位生成沉积纳米ZnO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洗牢度,经30次洗涤后其UPF值能够保持在30左右。利用微波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纳米ZnO整理到棉织物中,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整理出具有不同ZnO含量和UPF值的棉织物。其具有较原位生成沉积法纳米ZnO整理的棉织物好的耐洗牢度,30次洗涤后其UPF值从99.65下降到37.45。另外,通过微波法可一步原位生成纳米Ag-ZnO复合整理棉织物,经纳米Ag-ZnO复合整理的棉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能达到99.99%。

窦午红[2]2016年在《阻燃功能化蒙脱土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聚乙烯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蒙脱土作为一种无卤、低烟、价格低廉且综合性能优异的层状阻燃纳米协效剂,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然而这类纳米粒子在使用时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较差,且阻燃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开发制备新型的阻燃功能化蒙脱土纳米粒子并应用于聚合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二氯磷酸苯酯和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集P、N、Si阻燃元素于一体的阻燃剂——苯氧基-双-(叁乙氧基硅丙基)磷酰胺(BTSP)。利用FTIR、1H NMR及31P NMR对阻燃剂BTSP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考察反应溶剂、温度、时间、投料比和缚酸剂条件,确定了BTSP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通过热重测试(TGA)研究表明,BTSP的初始分解温度为150℃,600℃残炭为14.6%。将上述阻燃剂BTSP及实验室合成的阻燃剂双-(二苯基磷基)-叁乙氧基硅丙基磷酰胺(PNP)对钠基蒙脱土进行表面及层间改性,制备了两种体系的阻燃功能化蒙脱土纳米粒子MMT-BTSP、MMT-PNP。利用FTIR、XRD及TEM对改性蒙脱土的结构进行研究,表明阻燃剂BTSP、PNP成功插层改性到蒙脱土层间;通过考察投料比、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条件,确定了两种改性蒙脱土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通过热重测试表明MMT-BTSP及MMT-PNP在800℃残炭可分别达84.9%、83.6%,略低于钠基蒙脱土(89.3%),但初始分解温度得到较大提高。将MMT-BTSP、MMT-PNP应用于聚乙烯醇(PVA),制备两种PVA/阻燃功能化MMT纳米复合材料PVA/MMT-BTSP及PVA/MMT-PNP。利用XRD研究了PVA/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明PVA分子链插层到蒙脱土层间;热重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的加入可使复合材料700℃残炭显着提高,说明PVA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微型量热及氧指数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的加入显着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容值HRC、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提高了氧指数LOI,说明PVA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改善,但因添加量少导致PVA阻燃性能提升不显着;透光性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光透过率,但仍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改性蒙脱土可使P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显着提高,断裂伸长率显着下降。将双羟基磷氮型阻燃剂N,N′-双(2-羟乙基)磷酸二乙酯(DEPA)与改性蒙脱土复配,制备了两种协效阻燃PVA/阻燃功能化MMT纳米复合材料PVA/DEPA/MMT-BTSP、PVA/DEPA/MMT-PNP。热重测试结果表明,DEPA与MMT可协同促进PVA基体成炭,提高其热稳定性;MCC及LOI测试表明,DEPA与MMT可形成协效阻燃体系,使PVA复合材料的LOI达26.0%以上,显着提高PVA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EPA的加入使PVA/DEPA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而PVA/DEPA/MMT纳米复合材料较PVA/DEPA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MMT对聚合物基体具有增强作用。

钱国珠[3]2007年在《银纳米粒子对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催化还原性能研究及功能性粒子的合成与应用》文中指出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它们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介电限域效应等,使它们在传感器、催化、纳米器件、光学开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纳米催化剂在合成氨、环境保护、水处理、光纤和机械工业等领域具有较强应用价值。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表面结构、几何学特点和电子特性使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金属纳米粒子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以金属纳米粒子为电子传输媒介,电子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由还原剂传递到氧化剂,且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粒子和氧化物之间的电势差密切相关。电势差越大,催化反应速率越高。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纳米物质组成的纳米功能材料,由于可集合各物质的独特性质已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药物传递、过高温处理、磁共振对比增强、细胞和脱氧核糖核酸分散及基因克隆等,而金、银纳米粒子在催化领域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在电催化和生物电催化方面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因此,若能把金、银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与磁性纳米粒子的磁性质综合利用,将有利于拓宽研究领域,创造更具效益的功能材料。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不同尺寸,粒径均匀的银纳米粒子;并以此为催化剂,通过还原剂和电化学驱动两种方式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制备核壳结构的金包裹四氧化叁铁和银包裹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本论文的工作有以下叁个方面:1.银纳米粒子制备:化学还原法合成银纳米粒子,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制备了稳定、单分散、粒径均匀的不同尺寸银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2.银纳米粒子催化还原硝基化合物: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对硝基苯胺、对硝基苯酚等硝基化合物为氧化剂,银纳米粒子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反应过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现场跟踪;;研究了氧化剂自身性质、反应机理以及银纳米粒子浓度、粒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3.具有核壳结构的金、银包裹四氧化叁铁功能粒子的合成:采用共沉积法合成了磁性四氧化叁铁粒子,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金、银纳米粒子,以巯基硅烷为桥梁连接四氧化叁铁和金、银纳米粒子,通过多步还原合成核壳结构的金包裹四氧化叁铁和银包裹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1)制得的不同粒径银纳米粒子为球型,粒径均匀、分散性和稳定性能良好。(2)银纳米粒子能够催化还原多种硝基化合物。银纳米粒子对对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胺催化还原的实质是硝基化合物吸附于银纳米粒子表面,通过银纳米粒子的电子传输媒介作用,实现了电子从还原剂向氧化剂的转移。催化还原反应受氧化剂自身性质、催化剂浓度和粒径影响,亲电子性氧化剂较亲核性氧化剂更易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催化剂浓度越高,粒径越小,反应速度越大。(3)制得了核壳结构的功能性金、银包裹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通过TEM、XRD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这两种化合物,并验证了这两种粒子对两种硝基化合物的催化还原性能。

熊宽宽[4]2016年在《磷氮金属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环保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开发新型无卤阻燃剂以及通过协效提高传统无卤阻燃剂的阻燃效率正成为未来阻燃的发展趋势。本论文针对化学膨胀型阻燃剂与无机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等协效阻燃出现的优缺点,设计合成了具有磷、氮、硅阻燃元素的有机金属阻燃剂,并应用于阻燃棉织物及环氧树脂研究。本文以二苯基氯化磷、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六水合氯化镍、1,2-乙二硫醇为主要原料和合成了磷-氮有机金属阻燃剂中间体N-(二苯基膦基)-1,1-二苯基-N-[3-(叁乙氧基甲硅烷)丙基]膦氮配体(PNP)、N-(二苯基膦基)-1,1-二苯基-N-[3-(叁乙氧基甲硅烷)丙基]二氯化镍(PNP-NC)以及磷-氮有机金属阻燃剂N-(二苯基膦基)-1,1-二苯基-N-[3-(叁乙氧基甲硅烷)丙基]乙硫醇镍(PNP-NS),使用FTIR、1H NMR及31P NMR对PNP、PNP-NC、PNP-N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水平实验优化了PNP以及PNPNS的合成工艺条件。并使用热重分析(TGA)对PNP、PNP-NC、PNP-NS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NP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适合棉织物的焙烘、固化以及环氧树脂的固化工艺;PNP-NS由于金属镍的催化成炭作用,具备优异的成炭能力。其次,本文对经PNP和PNP-NS阻燃整理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对经PNP和PNP-NS阻燃棉织物在热分解行为、阻燃性能、燃烧性能以及残炭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增重率为22.7±0.1 wt%时,经PNP阻燃整理棉织物与经PNP-NS阻燃整理棉织物相比,从LOI测试以及MCC测试来看,前者的阻燃性能以及燃烧性能均低于后者,且着火温度前者也低于后者,这与TG测试的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变化一致。这些都表明,经PNP-NS阻燃整理棉织物的表现更为优异。从残炭的SEM测试结果可知,前者燃烧过程中纤维产生的气体膨胀产生的膨胀型气泡明显多于后者,表明后者的炭层更加坚实致密,从Raman的测试结果可知,后者残炭的微晶尺寸更小。第叁,本文使用阻燃剂PNP和PNP-NS对环氧树脂进行了阻燃改性,对经PNP和PNP-NS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的热分解行为、阻燃性能、燃烧性能以及残炭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经PNP阻燃改性环氧树脂与经PNP-NS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相比,阻燃剂添加量为5 wt%时后者的初始分解温度低于前者,后者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出现提前且最大分解速率降低的趋势,后者在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总热释放THR与未经阻燃的环氧树脂相比下降的幅度更大,且其最大热释放速率对应的温度与前者相比出现了10°C左右的提前,这可能是由于金属镍的引入能够促进阻燃环氧树脂热分解过程中成炭从而显着降低环氧树脂燃烧过程中可燃性气体的释放速率以及释放总量。从残炭的SEM可知,经PNP阻燃改性环氧树脂与经PNP-NS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相比,后者炭层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屏障以防止外界环境与阻燃基材之间进行热与氧交换。从Raman的测试结果可知,后者形成的炭层具有尺寸更小的微晶结构的炭,这样的炭层在燃烧过程中的阻燃效率更高。结合SEM和Raman测试分析可知,经PNP-NS阻燃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能形成在阻燃表现上更为优异的炭层。阻燃剂添加份数相同时,经PNP阻燃改性环氧树脂在LOI测试中表现的更为优异。结合MCC、TG测试过程中后者能够明显的降低热解/燃烧的剧烈程度且最终的残炭率更高以及SEM、Raman测试过程中后者成炭的质量更高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能经PNP阻燃的环氧树脂主要由气相阻燃发挥作用,而经PNP-NS阻燃的环氧树脂阻燃过程中凝聚相阻燃机理发挥主要作用。

于占龙[5]2003年在《PNP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指出火炸药的发展总是沿着不断提高能量和应用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能量与安全要求之间的矛盾性质,支配着整个发展进程。现代武器对火炸药的能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又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现代武器的发展,要求作为“能源”的含能材料在具有尽可能高的能量的同时,具有尽可能好的安全性能。含能粘结剂和含能增塑剂的使用是解决含能材料能量和安全性能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技术途径。粘结剂是火药、高聚物粘结炸药、低易损性炸药的重要组成成分。 聚叁硝基苯作为粘结剂属于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叁个硝基以对称性结构排布在苯环上,使聚叁硝基苯具有优良的耐热安全性。它不容易结晶,易于成膜,能与多种增塑剂相容;PNP的生成热为164.3J/g,具有较高的氧含量,PNP能很好的解决火炸药能量和安全性能之间的矛盾。 以产品得率为衡量指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1,3-二氯-2,4,6-叁硝基苯(DCTNB)为单体,合成PNP的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方法,得到了PNP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官能团(Cu/Cl)摩尔比为1.08~1.1,官能团摩尔比是影响得率的最重要因素;聚合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82~185℃;实验的最佳保温时间为90min。并对PNP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和撞击感度等性能进行了表征。 本文研究了PNP作为粘结剂在低易损发射药中的应用,设计出了新的LOVA发射药配方。进行了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火药力、撞击感度和爆发点等性能。实验证明应用PNP做粘结剂即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又增加了发射药的耐热安全性,因此PNP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应良[6]2006年在《一些光电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文中指出基于共轭聚合物能带工程理论,本论文从分子设计出发,分别利用Wittig缩合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McMurry缩合反应设计并合成了噻吩类、咔唑类、叁苯胺类以及噻嗪类四个系列19个主链中含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其中14个聚合物未见报道。利用~1H-NMR、IR、GPC、TG、UV-vis光谱、FL光谱对所合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热稳定性能、光吸收性能和光发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主链中不同官能团对聚合物热稳定性能、光吸收性能和光发射性能等的影响。~1H-NMR、IR和GPC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聚合物与设计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一致。TG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腈基的引入降低了聚合物PBP、PNP和PQP的热稳定性,以致于聚合物PBP、PNP和PQP分别成为该类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聚合物,这是因为聚合物PBP、PNP和PQP中的对位亚苯基形成大共轭醌式结构所致;由于间位亚苯基不能形成醌式结构,所以在聚合物PBM、PNM和PQM中,腈基的引入只是增加了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以聚合物PBM、PNM和PQM的热稳定性得以大幅度提高;除聚合物PNM外,聚合物PBM和PQM是该类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聚合物。从所合成的四类共轭聚合物的UV-vis光谱、FL光谱和EL光谱可知,主链中含有对位亚苯基的聚合物在四氢呋喃稀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以及OLED器件的EL最大发射波长都大于主链中含有间位亚苯基的聚合物,其带隙都小于含有间位亚苯基的聚合物;当聚合物主链中亚苯基之间的几何尺寸比较大时,邻位亚苯基对聚合物的吸收性能和发射性能的影响大于间位亚苯基的影响;在聚合物的主链中引入功函数比较小的噻吩基团可以使聚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以及OLED器件的EL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从聚合物荧光量子效率的测量结果可知,腈基的引入以及催化剂金属元素的残留大幅度降低共轭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荧光量子效率。 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结合CD光谱、FL光谱和比旋光度测量对聚合物PCaV和PBP在溶液中的构象进行了表征。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聚合物PCaV和PBP都能够折迭成为一个具有中空纳米孔洞的圆柱状结构。UV-vis光谱的结果表明,当聚合物PCaV的氯仿溶液浓度增加时,高波段出现一个新的

孟启, 舒斌斌, 周峰, 夏丰敏, 孙小强[7]2015年在《胺化聚苯乙烯树脂的制备及吸附对硝基酚》文中研究说明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PS-Cl)和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PS-Acyl-Cl)为母体,引入叁乙烯四胺(TETA)制备两种胺化聚苯乙烯树脂PS-TETA与PS-Acyl-TETA。用红外光谱和表面孔径吸附仪对树脂进行表征,并用于对硝基酚(PNP)的吸附研究。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树脂对PNP的吸附过程都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液膜扩散为吸附PNP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属于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PS-TETA与PS-Acyl-TETA对PNP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57.87mg/m L、90.77mg/m L,穿透体积为165BV、80BV,动态脱附率为98.4%、98.9%。

张琪颖[8]2016年在《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高效吸附剂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剂,因其拓扑结构多样性、比表面积较大以及孔径可以调节等特性,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本文制备了多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以染料、铬酸盐以及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了MIL-101-Fe和NH_2-MIL-101-Fe,并对其进行XRD、FTIR、SEM、EDX以及Zeta电位的表征。系统研究了NH_2-MIL-101-Fe对两种典型染料—罗丹明B(RhB)和酸性橙7(AO7)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NH_2-MIL-101-Fe的最佳用量为0.01 g,吸附时间2 h。采用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数据拟合,发现NH_2-MIL-101-Fe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NH_2-MIL-101-Fe对AO7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而NH_2-MIL-101-Fe对RhB的吸附则符合Freundlich模型。NH_2-MIL-101-Fe对AO7和RhB两种染料均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中对RhB的吸附效果更好,表明了MOFs材料在染料吸附方面的巨大潜能。(2)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Fe_3O_4@NH_2-MIL-101-Fe,并利用XRD、FTIR、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_2-MIL-101-Fe成功地包覆于Fe_3O_4上,成功地合成了核壳结构的Fe_3O_4@NH_2-MIL-101-Fe。对Fe_3O_4@NH_2-MIL-101-Fe吸附铬酸盐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NH_2-MIL-101-Fe的最佳用量为0.08 g,溶液最佳pH为5.67,Fe_3O_4@NH_2-MIL-101-Fe对铬酸盐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通过对共存离子的研究,发现Fe_3O_4@NH_2-MIL-101-Fe对铬酸盐的吸附具有高效选择性,同时Fe_3O_4@NH_2-MIL-101-Fe在吸附后可以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快速分离。(3)通过XRD、FTIR、SEM对合成的ZIF-8分析表征,结果说明成功的制备出了ZIF-8材料。对ZIF-8吸附对硝基苯酚(PNP)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ZIF-8最佳用量为0.02 g,吸附时间为30 min,溶液最佳pH为6.50,ZIF-8对PNP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通过对共存分子的探究,发现ZIF-8吸附PNP有高效选择性。同时考察了吸附-解吸循环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表明ZIF-8具有良好的再生性和可重用性,说明MOFs在有机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翟利鹏[9]2005年在《PNP的合成及其在LOVA发射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粘结剂是火药、高聚物粘结炸药、低易损性炸药的重要组成成分。聚叁硝基苯(PNP)作为粘结剂属于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叁个硝基以对称性结构排布在苯环上,使聚叁硝基苯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安全性。它不容易结晶,易于成膜,能与多种增塑剂相容;PNP的生成热为164.3J。g~(-1),具有较高的氧含量。 本文对耐热含能粘结剂PNP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及性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合成得到了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PNP试样。 为探索PNP对LOVA发射药易损性和能量性能的影响,本课题设计出几种不同配方(其中PNP为固有组分)的LOVA发射药粘结剂,制备出相应的LOVA发射药。根据差热分析、撞击感度、密闭爆发器、点火模拟试验和5秒延滞期等实验手段,对LOVA发射药的易损性、燃烧性能、点火性能和火药力进行测定,并与国内现有的其它发射药进行性能比较,探讨了粘结剂对LOVA发射药性能影响的一些规律,为今后LOVA发射药粘结剂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沈宇[10]2016年在《基于刚性芳羧酸和1,2,4-叁氮唑基元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成,结构和功能》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四个含芳羧酸或1,2,4-叁氮唑基元的有机配体,即苯并叁噻吩叁甲酸(H3BTTC)、4,4',4"-叁甲酸叁苯胺(H3TCA)、4,4',4"-叁(1,2,4-叁氮唑-4-基)叁苯胺(TTPA-4)和N,N,N',N'-四(4-苯基-1,2,4-叁氮唑)对苯二胺(TTPPDA-4),与不同金属离子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十个不同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并对它们的合成,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具体如下叁部分所述:(1).基于 H3BTTC 配体的 MOFs:Pb-BTTC(Pb13(BTTC)8(OH)2(H20)4-H2O·DMA)和 Sr-BTTC([(CH3)2NH2]6[Sr13(0)3(BTTC)8(OH)2(H20)16]·xS,S 代表未配位溶剂)。Pb-BTTC是一例少见的基于独立二十面体笼八重穿插构建的叁维结构,而Sr-BTTC是一例基于截角八面体笼的具有the拓扑结构的叁维多孔MOF。Sr-BTTC类似于无机沸石ITQ-21结构,框架呈负电性同时孔道内含有平衡阳离子二甲胺,是一例沸石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MOF)。基于阳离子交换机制,Sr-BTTC可以选择性吸收阳离子型染料,而不吸收中性和阴离子染料,对阳离子型染料罗丹明B(RB)和臧红T(BR2)的最大吸收量处于已报道材料前列。此外,Sr-BTTC还具有热致变孔特性,随活化温度提高其孔从微孔逐渐转变为介孔,为获得介孔材料提供一种新的制备途径。结合Sr-BTTC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和热致变孔特性,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活化温度对负载光活性催化剂[Ru(bpy)3]2+离子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 Ru(bpy)3@Sr-BTTC催化氧化苯硼酸反应。(2).基于 H3TCA 和 TTPA-4 配体的 MOFs:Cd-TCA({[Cd5(TCA)2(H20)2]·8DMA·16H20}n)、La-TCA({La(TCA)(DMA)3}n)、Cd-TTPA-1({[Cd(TTPA-4)](NO3)2·3.0H2O·3.5CH3OH}n)、Cd-TTPA-2({[Cd(TTPA-4)0.5(TDA)]}n)和Cd-TTPA-3({[Cd3(TTPA-4)(TPA)3(H2O)3]·5.0H2O}n)。Cd-TCA 是一例以十二连接五核Cd簇合物为次级构筑单元(SBU)的叁维微孔材料,其狭长弯曲的孔道、亲水性的五核Cd簇合物以及配位水分子赋予了 Cd-TCA潜在的质子导电性,在相对湿度RH = 85%,温度T = 80℃条件下其质子导电率为1.45 × 10-6 S·cm-1;La-TCA是一例二维层状结构,对不同芳香硝基化合物(NACs)尤其是含酚羟基结构的具有不同的荧光响应行为,可用于区分识别不同类型尤其是含酚羟基的NACs;Cd-TTPA-1是一例具有(412.63)(49.66)-nia拓扑类型的非穿插阳离子型多孔MOF(NO3-为电荷平衡阴离子);Cd-TTPA-2是由TTPA-4配体和2,5-噻吩二甲酸(TDA)辅助配体共同构筑的一例具有(42.6)(44.6.88.104.124)(4)2拓扑类型的四重穿插叁维网络结构;Cd-TTPA-3是由TTPA-4配体和对苯二甲酸(TPA)辅助配体共同构筑的一例具有(103)-srs拓扑类型的八重穿插叁维网络结构。Cd-TTPA-1是一例基于MOF的NACs荧光探针,对2,4-二硝基苯酚(2,4-DNP)、2,4,6-叁硝基苯酚(TNP)和对硝基苯酚(PNP)的识别灵敏度较高,淬灭常数KSV为已报道材料中最高;此外基于阴离子交换机制,研究了 Cd-TTPA-1对重污染离子Cr2O72-的吸附消除能力。(3).基于 TTPPDA-4 配体的 MOFs:Cd-TTPPDA-1({[Cd(TTPPDA-4)(HCOO)](C104)·9H2O·DMF}n)、Cd-TTPPDA-2({[Cd(TTPPDA-4)2(OH)2]·9H20·5DMF}n)和 Zn-TTPPDA({[Zn(TTPPDA-4)0.5(TPA)]·H20·0.5DMF}n)。Cd-TTPPDA-1 是一例具有(42.63.8)—sra 拓扑类型的叁维框架结构,框架呈正电性(ClO4-为电荷平衡阴离子);Cd-TTPPDA-2为一例由一维带状结构相互堆迭形成的叁维超分子结构材料;Zn-TTPPDA由TPA和TTPPDA-4配体共同构筑而成的一例具有四个(4.64.8)2(42.62.82)-mog拓扑类型叁维网络穿插而成的叁维结构。通过荧光淬灭响应机制,Cd-TTPPDA-1-2及Zn-TTPPDA能够识别检测不同NACs,其中对2,4-DNP、TNP和PNP的识别灵敏度较高;基于同样的信号转导机制,Cd-TTPPDA-1和Zn-TTPPDA可荧光传感识别不同的抗生素,其中对呋喃西林(NZF)和呋喃妥因(NFT)的识别灵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超支化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对纺织品的改性研究[D]. 张德锁. 苏州大学. 2013

[2]. 阻燃功能化蒙脱土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聚乙烯醇中的应用研究[D]. 窦午红. 中北大学. 2016

[3]. 银纳米粒子对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催化还原性能研究及功能性粒子的合成与应用[D]. 钱国珠. 苏州大学. 2007

[4]. 磷氮金属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熊宽宽. 中北大学. 2016

[5]. PNP的合成及应用[D]. 于占龙. 华北工学院. 2003

[6]. 一些光电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D]. 刘应良. 郑州大学. 2006

[7]. 胺化聚苯乙烯树脂的制备及吸附对硝基酚[J]. 孟启, 舒斌斌, 周峰, 夏丰敏, 孙小强. 化工进展. 2015

[8].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高效吸附剂研发[D]. 张琪颖. 济南大学. 2016

[9]. PNP的合成及其在LOVA发射药中的应用研究[D]. 翟利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10]. 基于刚性芳羧酸和1,2,4-叁氮唑基元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成,结构和功能[D]. 沈宇. 东南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PNP的合成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