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尿囊论文_刘冠照,曾国华,袁坚,钟东亮,单炽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贮尿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膀胱,结石,回肠,内窥镜,粘膜,肿瘤,乙状结肠。

贮尿囊论文文献综述

刘冠照,曾国华,袁坚,钟东亮,单炽昌[1](2012)在《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对11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患者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灌洗泵、不同内窥镜及碎石系统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进行碎石及取石,其中3例阑尾输出道患者采用F8/9.8Wolf输尿管硬镜或输尿管软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19.5Wolf尿道膀胱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21Wolf肾镜进入贮尿囊内行EMS超声碎石。结果:11例患者经输出道将贮尿囊内结石全部取出,并发症出现少,对输出道的抗尿失禁作用影响少。结论:对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可采用不同的碎石系统和不同的内窥镜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内进行碎石,其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薛胜,李庆文,张家俊,陈志军,王成勇[2](2011)在《原位回肠新膀胱与乙状结肠新膀胱早期贮尿囊功能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为(485±60)ml,较SN组的(350±52)ml多(P<0.01);膀胱充盈压及排尿膀胱压均较SN组降低(P<0.01);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0.9%;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5%,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组出现2例上尿路轻度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结论:采用去管化的回肠或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能达到足够的贮尿容量和可接受的尿动力学改变,获得满意的日间控尿。SN夜间控尿较IN差。夜间尿失禁仍是肠道膀胱替代术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薛胜,李庆文,方习武[3](2011)在《2种常见原位新膀胱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73例,其中Ⅱ级41例,Ⅱ~Ⅲ级17例,Ⅲ级15例;临床分期为T2~T3,均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随访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评价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6-03)

吴嘉[4](2011)在《可控回肠贮尿囊冲洗:安全、简单、经济的饮用水可代替无菌溶液》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可控回肠贮尿囊需要定期进行灌注冲洗,以降低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我们都采用无菌溶液进行灌注冲洗。23名患者参与了此项前瞻性单中心双组交叉随机实验研究。在两阶段各90d的研究时间(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徐啊白,戴维森·托马斯,古德约翰森·西记,利德贝格·福斯贝克,曼森·维京[5](2010)在《200例Lundiana可控膀胱术贮尿囊和输出道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Lundiana可控膀胱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2年至2007年,共200例患者接受了Lundiana可控膀胱术。Ludiana可控膀胱是印第安纳(Indiana)膀胱的一种改良术式。它采用吻合器缩窄回盲瓣并将其固定于盲肠壁,做成抗(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10-14)

李剑欣[6](2010)在《奥曲肽减少回肠代膀胱术后贮尿囊黏液分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使患者术后从原尿道自行排尿,排尿方式与健康人相似,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转化为尿道后,肠道仍长(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0年05期)

么安亮[7](2009)在《兔行回肠代膀胱手术后不同药物对肠贮尿囊黏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兔回肠的去粘膜作用,探讨一新的去粘膜方法。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5组,每组12只,手术游离15cm回肠,保留游离段血供,肠吻合恢复肠的连续性。A组灌注0. 9% NaCl 10min, B组灌注0.5%碘伏10min ,C组灌注无水酒精15min,D组灌注5% AgNO3溶液l0min,各组灌注液均为20ml,E组做蒸馏水粘膜下注射5ml,各组处理完毕后逐层关闭腹腔并留置肠腔引流管。每日由留置的肠腔引流管灌注人工尿液15ml保留5小时后取出。标本采集及指标检测自手术当日起,将每组收集的人工尿液取出,予以离心,提取上清液,采用考马斯亮兰法测定黏液蛋白含量。分别于术中,术后3天,术后7天截取各组兔游离肠管,将标本用10%甲醛磷酸缓冲液固定及戊二醛固定,备HE染色、AB-PAS染色及行电镜观察。结果: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黏液分泌减少(P﹤0.05)。光镜下可见各处理组粘膜层化学性损伤明显,各处理组单位面积下杯状细胞数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杯状细胞破坏,细胞器损伤及腺体细胞凋亡。各组中尤以蒸馏水粘膜下注射组明显。结论:碘伏,无水酒精,5% AgNO3溶液以及蒸馏水粘膜下注射均有去肠粘膜作用,蒸馏水粘膜下注射处理肠段可以完全去除肠粘膜,无显着纤维化,无显着肠管挛缩,对回肠代膀胱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潘杰,岑和,张铭斌,陈纪猛[8](2009)在《一体多囊动物模型在肠贮尿囊粘液分泌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一体多囊"的动物模型以研究五种不同药物对肠贮尿囊粘液分泌的影响及相应的粘膜变化。方法根据拉丁方原理设计试验模型,在同一实验动物体内建立6个人造"肠贮尿囊",模拟尿路环境,通过对"人工尿液"中粘液蛋白的测定,及粘膜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比较达到试验目的。结果模型术后粘液分泌规律临床结果相一致,无水酒精对减少粘液分泌影响最为显着。结论"一体多囊"模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09年02期)

刘冠照[9](2008)在《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6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病人,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灌洗泵、弹道碎石系统及不同内窥镜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碎石取石,总结此方法的效果。结果:2例阑尾输出道的病人置入F14PEEL-AWAY外鞘,采用F8/9.8WORLF输尿管硬镜进入贮尿囊弹道碎石及取石,2例回肠输出道的病人置入F22PEEL-AWAY外鞘,采用F21WORLF尿道膀胱镜直接进入贮尿囊异物钳取石,另外2例回肠输出道的病人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联合取石,收治的病人6例全部将贮尿囊内结石取出,合并出血少,手术时间快,对病人的创伤少。结论: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采用不同内窥镜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碎石取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01)

杜跃军,谭万龙,郑少斌,黄崇学,张辉见[10](2008)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的发生原因与对应措施。方法:对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患者105例随访14~94个月,平均43.5个月,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贮尿囊结石发生率6.7%(7/105),6例手术治愈,其中2例行经皮穿刺膀胱镜下气压导弹道碎石,4例行贮尿囊切开取石,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的发生多与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相关,规律、充分的贮尿囊冲洗及定时清洁导尿对于预防贮尿囊结石有重要作用;选择性地采取经皮穿刺膀胱镜下碎石术或贮尿囊切开取石术,均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贮尿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为(485±60)ml,较SN组的(350±52)ml多(P<0.01);膀胱充盈压及排尿膀胱压均较SN组降低(P<0.01);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0.9%;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5%,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组出现2例上尿路轻度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结论:采用去管化的回肠或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能达到足够的贮尿容量和可接受的尿动力学改变,获得满意的日间控尿。SN夜间控尿较IN差。夜间尿失禁仍是肠道膀胱替代术所面临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贮尿囊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冠照,曾国华,袁坚,钟东亮,单炽昌.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

[2].薛胜,李庆文,张家俊,陈志军,王成勇.原位回肠新膀胱与乙状结肠新膀胱早期贮尿囊功能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

[3].薛胜,李庆文,方习武.2种常见原位新膀胱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评价[C].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4].吴嘉.可控回肠贮尿囊冲洗:安全、简单、经济的饮用水可代替无菌溶液[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1

[5].徐啊白,戴维森·托马斯,古德约翰森·西记,利德贝格·福斯贝克,曼森·维京.200例Lundiana可控膀胱术贮尿囊和输出道的并发症发生情况[C].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6].李剑欣.奥曲肽减少回肠代膀胱术后贮尿囊黏液分泌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

[7].么安亮.兔行回肠代膀胱手术后不同药物对肠贮尿囊黏膜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

[8].潘杰,岑和,张铭斌,陈纪猛.一体多囊动物模型在肠贮尿囊粘液分泌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

[9].刘冠照.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C].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10].杜跃军,谭万龙,郑少斌,黄崇学,张辉见.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

论文知识图

双输尿管末端合并为一根包埋在U形#~缩窄远端回肠后包埋在贮尿囊壁...输尿管与贮尿囊吻合W形贮尿囊肠管排列及手术方法示...完成后的贮尿囊手术完成后,‘,Studer’’原位回肠新...

标签:;  ;  ;  ;  ;  ;  ;  

贮尿囊论文_刘冠照,曾国华,袁坚,钟东亮,单炽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