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用于芦荟多糖分离的研究

微胶囊技术用于芦荟多糖分离的研究

宋瑞峰[1]2004年在《微胶囊技术用于芦荟多糖分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芦荟多糖是芦荟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目前芦荟多糖提取仍然是以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为主,这成为制约芦荟产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根据芦荟多糖和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分子大小的差异,利用微胶囊半透膜性质将芦荟多糖和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分离,从而将芦荟活性多糖提取在微胶囊内,最大程度的保持芦荟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胶囊模型的建立和将所建立模型应用于芦荟多糖分离。 1.从蕃拉芦荟中提取了芦荟粗多糖(包含芦荟蒽甙),作为微胶囊模型建立时的模型药物。成功制各出表面光滑、球性好、尺寸分布均匀的海藻酸钙微胶囊。 2.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固化时间叁个因素对海藻酸钙微胶囊分离芦荟多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海藻酸钠浓度>2%,氯化钙浓度>1.5%,固化时间>30分钟时,芦荟蒽甙的渗出率达到95%以上,而芦荟多糖的渗出率在20%以下。所得海藻酸钙微胶囊在经过蒸馏水浸泡24小时后,芦荟蒽甙虽完全渗出,但芦荟多糖的渗出率也较大。因此在海藻酸钙凝胶珠基础上又制备了ACA微胶囊。比较了ACA微胶囊和海藻酸钙微胶囊在经过24小时浸泡后芦荟多糖的渗出率。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凝胶珠在经过复膜制成ACA微胶囊后,其芦荟多糖的渗出率有显着的降低。故在海藻酸钠浓度介于2~3%,氯化钙浓度介于1.5~2%,固化时间>30分钟时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凝胶珠可以用于芦荟多糖的分离,进一步制成ACA微胶囊以降低芦荟多糖渗出率。 3.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新鲜芦荟多糖分离。经测定,芦荟多糖的渗出率为10.7%。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芦荟多糖的分离,为芦荟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措施。

叶舟, 陈伟, 林文雄[2]2006年在《芦荟活性多糖保护性分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应用自行研制的ACA(Alginate-Chitosan-Alginate)微胶囊技术体系,考察了芦荟液ACA微胶囊成囊过程及微胶囊24h平衡透析过程中芦荟多糖、芦荟蒽醌类化合物渗透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芦荟液微胶囊化过程及微胶囊24h平衡透析后芦荟多糖总渗出率为27.7%,渗出多糖分子量<7600;芦荟蒽醌总渗出率为98.3%。在有利于保持活性的条件下,较好地实现了芦荟多糖和芦荟蒽醌两类不同功效成分的分离。

王晓丽[3]2011年在《库拉索芦荟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是一项连续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其具有无固相载体、样品无需严格预处理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天然产物、生物技术、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然而,现有的研究基本局限于采用高速逆流色谱的有机相-水相溶剂系统来分离纯化天然产物,在分离多糖、蛋白质、核酸的研究中因有机溶剂不能溶解生物大分子而受到限制。但随着近年来双水相体系的迅速发展,高速逆流色谱在研究分离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主要从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与双水相溶剂体系分离纯化芦荟多糖方面进行研究,为分离纯化粗多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国内,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比较传统、经典的方法大多是采用凝胶柱层析技术。该方法有方便,选择性大,对实验技能要求低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耗费时间长、制备量少等缺点。本研究将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与凝胶柱层析技术结合进行对芦荟粗多糖的分离纯化,不但克服了耗时、机械化程度低、制备量少的特点,而且使高速逆流色谱在分离多糖方面进行了创新。芦荟有着很多重要医用药用价值,但其化学成分相当的复杂。目前,人们研究出的芦荟的生理活性主要都是针对多种组分共同作用的,通常起主要作用的只是其中的很重要的一类。要研究具体某一种活性物质的价值,就必须对该物质进行分离纯化。芦荟多糖是芦荟中最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脂等生理功能。他们是医药及化妆品的天然原料,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利用价值。本文就是以此为目的,旨在研究运用高速逆流色谱与凝胶层析技术联合从库拉索芦荟凝胶中分离纯化芦荟多糖的方法,主要讨论了溶剂系统的组成、配比,及分配系数等用于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重要参数。其分离出的两个组分继续用凝胶层析技术进一步纯化,从而达到纯化为单一组分的目的,并研究其在小鼠活体实验中的降血脂作用。首先,通过采用基本方法对芦荟主要物质成份的测定可知,芦荟凝胶中含有98.74%的水分,总糖含量芦荟全叶要高于芦荟凝胶,为1.164%;芦荟全叶中蛋白质的含量主要在芦荟凝胶中,其外皮含量较少,芦荟凝胶中的灰分含量较低,仅为0.156%。其次,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芦荟多糖提取工艺参数的模型分析,超声波辅助提取库拉索芦荟凝胶中多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为45.85min,提取液pH值为8.74,液料比为29.84mL/g,对最佳工艺修正后得到的3次芦荟多糖平均提取率为11.332mg/g,采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得提取出的粗多糖含量为51.49%。再次,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对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出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为w(PEG600) : w(KH_2PO_4) : w(K_2HPO_4) : w (H_2O) =5 : 15 : 15 : 65,加入的NaCl的质量分数为2%。采用此系统在转速为600r/min,固定相流速为8mL/min,流动相流速为2mL/min,进样量浓度为7.5mg/mL,水浴温度为30℃条件下,采用固定相-进样-流动相的进样顺序,成功分离出芦荟多糖的两个组分(APS-1、APS-2)。采用Sephadex G-150葡聚糖凝胶层析技术进一步对APS-1纯化,并考察了流速与进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不断改变条件成功分离出单一组分的多糖APS-1-1,经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其纯度高达98%,分子量为1300道尔顿。最后,通过对小鼠的高脂模型研究得出,芦荟多糖APS-1-1在降低肥胖小鼠体重的同时能起到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中对总胆固醇、甘油叁酯的影响,多糖浓度在27mg/Kg为最佳,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多糖浓度在9mg/Kg为最佳。

王淑华[4]2007年在《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芦荟多糖具有杀菌、抗辐射、抗肿瘤、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药、食品、美容保健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芦荟多糖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其化学组成、分离纯化和分析方法等方面,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张昊, 吴赞敏, 陈丹[5]2008年在《芦荟微胶囊的性能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芦荟多糖微胶囊,并将微胶囊处理到织物上,探讨了其抗菌、抗紫外、透湿等效果。研究表明,微胶囊化增加了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性,提高了热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紫外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宋红艳[6]2011年在《芦荟多糖的荧光猝灭和电化学法测定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芦荟多糖(APS)的诸多生物学功能被不断地揭示和认识,APS的含量反映了芦荟的质量,其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应用荧光猝灭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利用茜素红(AR)的荧光特性和电活性特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建立APS含量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新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结果与传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一致。主要内容如下:(1)室温下去离子水中,APS与AR可形成微紫色、非荧光性、稳定的AR-APS复合物,以AR为荧光剂,APS为猝灭剂建立APS荧光猝灭测定新方法。在二次去离子水中,APS浓度在0.444~16.65μg?mL~(-1)范围内与AR猝灭的荧光强度(ΔF)成线性关系,对应的线性方程为:ΔF=0.8807C+1.8132,R2=0.9999,检测限为:0.1425 mg·L~(-1)。相对标准偏差RSD≤3%,该方法已成功用于芦荟产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2)弱酸性条件下,APS与AR形成微紫色、非电活性、稳定的AR-APS复合物。降低了AR的电流强度,且降低的电流强度(ΔI "p)与APS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的玻碳(GC)电极上检测APS的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最佳条件下,AR在该修饰电极上有灵敏的还原峰(–0.360V vs. SCE),APS在5.0×10~(-9)~10.0×10~(-8) mol·L~(-1)范围内与AR降低的还原峰电流(ΔI"p)成正比,检测限为9.33×10~(-10) mol·L~(-1),RSD≤0.8%,二者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2.75×10~4。该方法灵敏、准确,用于模拟样品和真实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3)在弱酸性条件下,通过荧光分析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AR和APS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R对APS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过程。实验得到了相应的各种参数K_q、K_(sv)(K_q代表生物大分子的猝灭率常数,Ksv代表动态猝灭常数);ΔHΘ、ΔGΘ、ΔSΘ,结果表明微紫色AR-APS复合物的形成是通过彼此间静电力的基础上的疏水相互作用。分子间的距离r,满足F?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化理论;同步荧光光谱表明,AR与APS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APS周围微环境的改变。

佚名[7]2013年在《畜牧兽医科技文摘》文中认为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研究进展/李淑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09),张培君,龚玉梅…//动物医学进展.-2012,(8).-77~80副猪嗜血杆菌是猪革拉泽氏病的病原体,该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副猪嗜血杆菌相关致病性毒力因子的研究目前很少,关于转铁结合蛋白更是鲜为人知。在此对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免疫原性进行综述,对阐明致病菌的慢性感染机理

姚光明[8]2016年在《玫瑰精油的高效提取与抗氧化性及微胶囊化研究》文中认为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丛生灌木,在我国种植广泛。长白山地区大力发展玫瑰栽培,但大量野生和栽培玫瑰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玫瑰精油浓缩了玫瑰花瓣的芳香成分,是一种高级、昂贵的香料,具有保湿、抑菌、抗氧化、减压、安眠等功效;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以长白山产玫瑰花为原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研究玫瑰精油的抗氧化性,并制备玫瑰精油微胶囊产品,以期为玫瑰精油的高效提取和玫瑰花资源的开发应用与高值转化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传统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工艺:对玫瑰花匀浆处理,料液比1:6(g/m L),氯化钠浓度10%,蒸馏时间4h,在此工艺条件下,玫瑰精油得率为0.0802%。2、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微波、酶和表面活性剂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得率高,耗时短。3、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得率(Y)与电场强度(X1)、脉冲数(X2)、蒸馏时间(X3)之间关系的二次回归方程:Y=-0.22800+7.442520×10-3X1+0.038019X2+0.1039X3+3.325×10-4X1X2-4.4×10-4X1X3-2.21177×10-1X2X3-2.425×10-4X12-2.82812×10-3X22-0.02155X32经方差分析,得到高压脉冲电场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电场强度18.89KV/cm,脉冲数8.03个,蒸馏时间2.19h,此时玫瑰精油得率达到最大值0.1053%;各因素对玫瑰精油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蒸馏时间、电场强度、脉冲数。4、玫瑰精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Vc相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玫瑰精油在各个体系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随其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5、通过对水蒸气蒸馏和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的成分进行GC-MS分析,前者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73%;后者鉴定出5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34%;二者重要的香气成分基本相同,均为芳樟醇、香叶醛、橙花醛、乙酸香茅酯、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等;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未明显改变玫瑰精油化学成分种类,但对其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6、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玫瑰精油微胶囊包合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玫瑰精油微胶囊贮藏稳定性试验、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试验结果表明,乙醇与玫瑰精油的比例为20:1,β-环糊精与玫瑰精油比例为6:1,包合时间为2.5h,包合温度为50℃时,玫瑰精油的包合率最高;包合后玫瑰精油的稳定性提高;玫瑰精油微胶囊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对比红外光谱图谱,证明形成了玫瑰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创新点:首次采用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玫瑰精油,提高得率,缩短提取时间,为玫瑰精油的高效提取提供一种新方法。

卞杰, 齐啸, 吕景春, 陈嘉毅, 陈冰莹[9]2017年在《芦荟纤维的性能及应用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芦荟纤维的制备方法、基本性能、保湿性和保健性能,详述了芦荟纤维在功能纺织品中的产品开发及应用现状。芦荟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微胶囊技术用于芦荟多糖分离的研究[D]. 宋瑞峰. 福建农林大学. 2004

[2]. 芦荟活性多糖保护性分离技术研究[J]. 叶舟, 陈伟,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3]. 库拉索芦荟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D]. 王晓丽. 上海海洋大学. 2011

[4]. 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分析[J]. 王淑华. 江苏化工. 2007

[5]. 芦荟微胶囊的性能分析与研究[J]. 张昊, 吴赞敏, 陈丹. 天津纺织科技. 2008

[6]. 芦荟多糖的荧光猝灭和电化学法测定及机理研究[D]. 宋红艳. 江南大学. 2011

[7]. 畜牧兽医科技文摘[J]. 佚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8]. 玫瑰精油的高效提取与抗氧化性及微胶囊化研究[D]. 姚光明. 吉林大学. 2016

[9]. 芦荟纤维的性能及应用开发[J]. 卞杰, 齐啸, 吕景春, 陈嘉毅, 陈冰莹. 纺织科技进展. 2017

标签:;  ;  ;  ;  ;  ;  ;  

微胶囊技术用于芦荟多糖分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