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中学渠县6352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景物美、人物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以文本为中心,提升审美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
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
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二、以情感为纽带,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情感熏陶了。在情感审美过程中,必须在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为例,可先让学生进行再现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藤条攀附着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曲清溪,清溪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古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自己悄然踯躅……这与其说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不如确切地说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他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负载到作者已经创造出的艺术画面上去,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文中的美的所在。
三、以情境为铺垫,培养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答丑恶,有的鞭答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赏析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边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边听歌颂父爱的歌曲《父亲》,从油画中父亲那深深的皱纹中,从音乐中歌手那充满感伤的歌声中,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爱,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父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朱自清为何时隔八年才写呢?父亲如此钟爱儿子,是人之常情,还是另有理由呢?”问题的提出,便把读者带人特定的环境,渐渐地学生便能从事与情中找出深藏其中的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光景惨淡中,儿子便成了父亲老境中唯一的依靠和寄托,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开这依靠和寄托。依恋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情感由此得以诱发。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径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
总之,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