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论文-刘志国,王丽妙

梅花拳论文-刘志国,王丽妙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花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花拳,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梅花拳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国,王丽妙[1](2019)在《梅花拳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花拳——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于中国古老拳种之一,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新时代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现阶段为了梅花拳文化的保护传承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梅花拳特色小镇建设的功能、价值和创新发展新形式以及本土文化建设生存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及梅花拳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经费、地方产业融合度、文化认同、政策扶持等问题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初步分析研究,提出了地方政府应鼓励地方产业支持小镇建设,明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新政策,完善经费管理机构管理条例等建设性理论策略,为梅花拳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景磊,郭玉成[2](2019)在《“我是谁?”: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表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梅花拳是兼具组织传播和民间信仰特征的传统武术代表性拳种,当前研究表明梅花拳在传承中群体成员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对其具体呈现特征缺少深层次的阐释。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对梅花拳弟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表现特征进行系统阐释,这有助于发现梅花拳传承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梅花拳等传统武术拳种的当代传承与保护。而且,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多、文化融合增强,如何建设民族文化的向心力、保持身份认同是当今各个民族与国家的时代课题。如何坚守文化传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术传承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对梅花拳的凝聚力建设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是对此问题的思考与回应。研究方法:身份认同研究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研究中都多有涉及,本研究主要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在于对梅花拳传承中梅花拳弟子对于个体或群体认知的社会行为进行描述、判断与诠释。本研究以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多点调研,调研地点选取了梅花拳代表性传承地河北、山东、河南叁省的六个县市,并选取了17名梅花拳弟子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结论: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第一、个体信仰特征的仪式表现。主要体现为:(1)敬拜祖师是梅花拳弟子表明身份的重要方式。在梅花拳的《根源经》中有非常突出的尊祖意识和祭祖制度,有"叁时香,四时供"的要求。祭祖活动是梅花拳成员表明身份的重要方式,也是当代梅花拳弟子门内重要的活动形式。(2)"立架"是梅花拳文场弟子体现身份的重要方式。"驾"是梅花拳文场弟子"修行"与举行仪式的地方。但"驾"并非随便可立的,需要达到一定的资格。因此,"立驾"也是梅花拳文场弟子身份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3)"亮拳"是梅花拳武场弟子展示身份的重要方式。"亮拳"是梅花拳武场弟子集体展示所学技艺的重要活动,也是梅花拳武场弟子展示身份的重要方式。第二、个体行为特征的显性表现。主要体现在:(1)懂得梅花拳弟子内部交流方式。组织或群体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套内部的语言或交流方式,这都被视作内部"机密",不轻易示人,只有正式的师承弟子才会得到"传授"。梅花拳"盘道"就是梅花拳弟子内部的交流和认同方式。梅花拳传承中会通过"盘道"的方式来确认对方是否是梅花拳弟子,"盘道"的内部语言只会传给正式的梅花拳弟子。(2)掌握梅花拳弟子所练正宗技法。梅花拳弟子对于所习练功法的"正宗性"十分注重,这也是认同门内其他弟子的重要方式。虽然梅花拳技法较多,但每个人都掌握所有的技法是不现实的,被称作"万拳之母"的五势拳法是梅花拳弟子武场学习的必学科目,也是梅花拳弟子相互认同的重要方式。(3)承担梅花拳弟子应负有的责任。存在于组织中的个体权利与责任是共存的,作为梅花拳弟子,自我认同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主动承担作为梅花拳弟子的责任。这包括主动参与梅花拳的门内组织活动,以及为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等。第叁、组织价值属性的认同表现。主要包括:(1)对于梅花拳群体价值诉求的认同。梅花拳在历史上形成的是一种"内圣外王"的价值诉求,是一种既注重自身内在修为、遵循伦理社会道德秩序又蕴含着对于国家、社会和劳苦民众的责任和使命感,这也是一种侠义精神的体现,作为梅花拳弟子首先应符合梅花拳的价值诉求和规范要求。(2)对于梅花拳内在功能等方面的认同。梅花拳具备表演观赏、强身健体、技击实战、社会教化等多重功能,梅花拳弟子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于梅花拳内在功能的认同,认为成为梅花拳弟子能够从中受益。在调研访谈中发现梅花拳弟子对于梅花拳的功能有极为强烈的认同表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赵景磊,郭玉成[3](2019)在《他者的认同:梅花拳传承中的社会影响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梅花拳又名"梅花桩",是我国优秀而古老的武术拳种之一,自明末清初开始广泛流传,具有传承受众多、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而且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传承特征。梅花拳在我国众多武术拳种中具有自身特色,是因为其既具备其他武术拳种都有的"武场"进行武功锻炼,传授拳理,还具备自身特色的"文场"进行文理研究,并有世代文化典籍相传。由于梅花拳与义和团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近代史上曾谱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梅花拳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2006年5月梅花拳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身份认同是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是研究群体成员关系和组织特征的重要切入点。梅花拳是兼具组织传播和民间信仰特征的传统武术代表性拳种,在传承中群体成员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认为身份认同是明确"我是谁""我们是谁"即"我认为我是谁""我们认为我们是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他们说我或我们是谁"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聚焦于梅花拳传承中"他者的认同",即梅花拳传承中的社会影响与评价,也就是梅花拳群体之外的个体对于梅花拳弟子的看法。目的在于结合身份认同的理论审视梅花拳的传承特征,以为当前武术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多点调研,调研地点选取了梅花拳代表性传承地河北、山东、河南叁省的六个县市,并选取了17名梅花拳弟子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结论:梅花拳因为自身具有"济世救人"的思想,而且在教化中注重培养弟子高尚武德和品行,从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些社会形象在历史上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社会影响和评价中都有所体现。(1)梅花拳弟子自身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与沿承主要是由于:梅花拳自产生就带有"济世救人"的思想;梅花拳门规戒律对于梅花拳弟子组织纪律性的规训有助于梅花拳弟子赢得群体外他者认同;与人治病不收取费用也有助于梅花拳弟子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2)义和团运动中梅花拳弟子的社会影响与评价。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争论最多的事件之一,对于义和团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皆有,但可以确定的是义和团运动是在清末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生死存亡之际,由人民自下而上掀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梅花拳弟子在这场浩浩荡荡的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义和团运动组成人员的复杂性,对梅花拳弟子影响的评价既应看到其在运动中的个体性作用,也要看到其在运动中的共性作用。综合来看,梅花拳弟子在义和团运动中的的社会影响与评价表现为:梅花拳弟子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发起者;梅花拳弟子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梅花拳弟子在义和团运动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义和团运动整体影响中都能体现他者对于梅花拳弟子的认同。(3)民国时期重要事件中梅花拳弟子的社会影响。民国时期梅花拳弟子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为国家、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其中就包括盐民暴动和抗日战争中梅花拳弟子的社会影响。梅花拳弟子在盐民暴动、抗日战争等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作为梅花拳弟子的使命和担当,这和梅花拳传承中一贯所崇尚的弘扬正义、扶危济世等理念是相符合的,这也是梅花拳得到他者认同的重要原因。(4)当代社会中他者对于梅花拳弟子的认同表现。当代社会梅花拳弟子主要致力于梅花拳的传承与传播,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致力于发挥梅花拳强身健体、社会教化、文化传承、娱乐表演等功能。梅花拳弟子的被认同更多的体现在其行为特征和思想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并得到认同,这也许并不是非常显性的表现,但也能通过"这(些)是练梅花拳的""这是练梅花拳的人做的"等方式对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进行明确的区分,进而也会对其行为和思想特征产生认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平少康,王震[4](2019)在《博物馆视阈下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从博物馆的视角,集中从梅花拳"有形(实物)"和"无形"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博物馆对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路径。结合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保护经验,发挥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对梅花拳提出:以传人为中心,开设梅花拳传习场所;以藏品为支撑,建立梅花拳研究基地;以教育为根本,促进梅花拳馆校合作;以娱乐为目的,强化梅花拳互动体验;以节庆为依托,开展梅花拳讲座展演;以科技为引领,加快梅花拳数字化建设;以生活为导向,开发梅花拳文创产品等"活态"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路径。本研究旨在拓展梅花拳的研究宽度和保护方法,丰富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视角,同时为其他武术拳种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研究意义:理论意义:(1)从博物馆的角度探索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拓展了新时代博物馆学的研究范围。将博物馆学与梅花拳研究进行学科交叉,将有助于博物馆学内容的丰富,当前博物馆学和梅花拳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章尚处空白,从博物馆视角进行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有助于拓展新时代博物馆学的研究范围。(2)从博物馆角度探索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是对武术拳种理论的补充。新时代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梅花拳的研究者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迎接新的挑战。从博物馆视阈进行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是一种理论创新,有助于丰富武术拳种的理论研究。(3)从博物馆的角度探索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是拓宽新时代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需要。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新时代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在当前社会中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为其他拳种提供理论借鉴,推动新时代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意义:(1)博物馆有助于促进梅花拳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并将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转化为实践运用。之前梅花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本研究引入博物馆学的概念和理论,能够全方面多层次的保护梅花拳的历史遗存,展示梅花拳的历史传承脉络,阐释梅花拳的文化内涵,直观呈现梅花拳的技术风格等,通过博物馆的专业性和教育功能来对梅花拳进行长期专业性保护。(2)博物馆有助于传播真实的梅花拳文化。梅花拳作为着名的武术拳种,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以博物馆视阈进行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扩展和细化了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也让梅花拳更加贴近社会大众,为梅花拳祛魅,为大众认识真实的梅花拳解惑,帮助大众重塑正确的武术观。(3)博物馆是实现梅花拳保护与发展的永久性性单位。将梅花拳纳入博物馆的保护范畴,能够对梅花拳进行科学整理、研究与展示,博物馆作为一个永久性的社会服务组织,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研究结论:(1)博物馆应特别注重把人放在保护和发展梅花拳的第一位。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应高度重视物质遗产与非物遗产的收集、保护、研究与传承。特别是要注重梅花拳的整体性保护,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叁个层面,不能人为的将其割裂开。(2)梅花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与用的关系。梅花拳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遗产的载体与物化形态。物质文化遗产是梅花拳非物遗产保护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博物馆作为专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展陈与教育机构,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其他拳种的保护与发展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但是,国内涉及武术保护与发展的博物馆不多,这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存在的不足和之后应该努力方向。2.研究建议:(1)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应围绕武术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展陈室、资料室、研究室、博物馆等,并与学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具体到像梅花拳一样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考虑建设梅花拳博物馆,使之成为保护、传承、发展和研究梅花拳遗产的基地与平台。(2)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应积极寻求与当地有关博物馆合作,反之,相关博物馆也应积极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和功能,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拥有物质文化基础,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用物形态进行展现。(3)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文化教育与传播机构,除了在收藏武术文化遗产之外,要积极的发挥教育功能,积极迎合大众需求,创新展览模式,加快推广和传播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武术非物遗产。(4)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人员应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考古、文物及博物馆知识,扩大武术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有助于推进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燕蕊[5](2019)在《近10年梅花拳科研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梅花拳"为检索词搜索2008-2018年相关文献资料,从梅花拳的本体性、传承与事迹、高校教育、现状及发展等进行分析,发现梅花拳在高校传播的领域研究较少,整体研究领域较窄。文章通过梅花拳与其他拳种的研究领域进行比较,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以引起专家及学者的注意,大力促进梅花拳的深入传播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10期)

金安[6](2019)在《冠县首届梅花拳邀请赛暨梁山第七届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圆满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7日,由山东省武术院、聊城教育和体育局、冠县教育和体育人局、冠县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主办,聊城市武术协会、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梁山县武术协会承办,茌平县武术协会、茌平县崔氏黄酒厂、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冠县第一届梅花拳邀请赛暨梁山县第七届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在聊城市茌平县体育馆举办。(本文来源于《武当》期刊2019年09期)

董立叔,王海军[7](2019)在《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邢台梅花拳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邢台梅花拳起源、特征、传承方式和价值等。得出邢台梅花拳最早源于武术大家邹宏义;具有传统性、竞技性和文化性等特征;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以一徒多师为主要特点;主要承载着文化传承、健身健心和历史重现等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5期)

赵景磊[8](2019)在《梅花拳传承中的身份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武术拳种丰富且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与学术价值,其研究与保护工作既繁琐而又迫切。身份认同是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在于解读“我是谁”“我们是谁”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群体成员关系和组织特征的重要切入点。梅花拳是兼具组织传播和民间信仰特征的传统武术代表性拳种,在传承中群体成员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身份认同危机对当前武术拳种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读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认同问题有助于发现其传承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梅花拳等传统武术拳种的当代传承与保护。本研究以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梅花拳传承中梅花拳弟子对于个体、群体认知的社会行为进行描述、判断与诠释。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从梅花拳弟子身份的获得、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身份认同的确认表征叁个方面对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探究,以对梅花拳传承中具有较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征进行深入剖析与阐释,进而为武术拳种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提供启示。主要结论归纳如下。本研究将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认同明确为:个体基于获得梅花拳弟子的身份对于梅花拳门内个体或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主要通过“我是梅花拳弟子”“我们是梅花拳弟子”的社会行为来体现。进而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将梅花拳弟子身份获得的标志明确为拜师递贴,拜师贴主要是在拜师仪式上递交,但也存在由于距离相距较远通过“飘贴”方式完成的情况。梅花拳传承中具有较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原因包括:(1)梅花拳弟子身份的获得受单一或多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先赋条件的独特优势、治病养生的广泛影响、防身自卫的个性需求、学校传播的时代特征、文化感召的自身魅力等。因此在梅花拳弟子获得身份过程中已经对梅花拳的价值、理念等有了初步的见解和认同,并与其他已获得梅花拳弟子身份的个体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2)梅花拳弟子身份获得的过程是受到严格规范的,具体表现为:通过长时间的考察、通过严格要求的选择、通过精细化的程序等。严格筛选的过程有助于提升门内弟子的整体结构与质量,也有助于获得梅花拳弟子身份的个体得到其他门内弟子的认同。(3)从梅花拳弟子身份获得表现来看,体现了人文关怀和集体理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双向选择的准入理念;个体主动权让于集体;拜师入门不收取费用等。这使最终获得梅花拳弟子身份的个体充分感受到集体关怀,从而对门内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4)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建构的主要动机为技法追求、获得归属感与实现自我价值,这使获得梅花拳弟子身份的个体会主动通过模仿学习、沟通互动等方式建构身份认同。(5)集体制约也是梅花拳弟子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当群体中存在“不符合梅花拳规矩”的个体时,通过教化或对其已获得身份的“剥夺”也是维护门内弟子成员团结与稳定的重要方式。(6)梅花拳传承中有丰富的身份认同建构材料:具有“明文规训”作用的门规戒律;“约定俗成”形成的历史传统;“潜移默化”存在的文化底蕴。这有助于群体成员身份认同建构的充分性,也有助于梅花拳弟子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建设。(7)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建构的主要内容是建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主要包括叁个方面:集体伦理关系建构、集体亲近关系建构、师徒传承关系建构。极具特色的关系建构方式有助于梅花拳传承有序、梅花拳弟子相互认同,也有助于梅花拳传承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关于梅花拳传承中具有较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表现特征,本研究主要从“我是谁”“我们是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他者的认同”叁个方面来进行了阐述。(1)“我是谁”是指梅花拳弟子自我身份认同的确认,主要表现为:个体信仰特征的仪式表现;个体行为特征的显性表现;组织价值属性的认同表现。(2)“我们是谁”是指梅花拳弟子集体身份认同的确认,主要表现为:门内弟子间互相照应;严谨有序的伦理关系;门内弟子间技法相传;门内分支不影响认同。(3)“他者的认同”主要表现为梅花拳传承中的社会影响与评价。研究认为,梅花拳弟子在“他者的认同”方面表现较好主要是由于梅花拳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与沿承,具体体现在:义和团运动中梅花拳弟子的社会影响与评价;民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中梅花拳弟子的社会影响;当代社会他者对梅花拳弟子的认同表现。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对武术拳种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启示:(1)对于群体成员身份获得过程进行把控,提升群体成员整体的结构和质量。(2)注重群体成员身份认同建构的充分性,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3)群体成员应积极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9-06-12)

张兴宇[9](2019)在《乡村武术组织的节日传统与时间制度——以冀南北杨庄梅花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地方性节日文化传统的生成通常与特定地域的农事劳作模式、民众生活方式及时间制度设置等因素密切相关。梅花拳作为一种武术风格迥异并曾广泛盛行于冀鲁豫乡村地区的民间拳派,至今仍在华北村落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的组织和教化功用。通过对冀南广宗县北杨庄梅花拳这一乡村武术组织的田野考察不难发现,乡民在日常生活中借助"农闲玩拳""定期亮拳"和"四时八节动香火"等文场、武场日常运作机制,既构建了特征鲜明的地方性节日文化传统,也凸显出一种灵活自洽的乡村时间制度。(本文来源于《节日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平少康[10](2019)在《梅花拳博物馆化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花拳作为我国着名的武术拳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和发展好梅花拳对于守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博物馆的使命,博物馆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博物馆事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进步,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本研究以博物馆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保护经验,发挥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利用博物馆的专业职能,对梅花拳进行整体性保护,即有形遗产、无形质遗产和文化空间的一体化保护。结论如下:第一,梅花拳在保护主体、保护组织、保护空间、保护手段和保护环境上已经有了相应的转变,并日趋完善。第二,梅花拳保护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资金与传承代表匮乏、师资与课程教材稀缺、技击与文化内涵丧失、评估与反馈机制不足。第叁,博物馆在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博物馆建立梅花拳研究基地,开设梅花拳传习场所,促进梅花拳馆校合作,强化梅花拳互动体验,开展梅花拳讲座展演,加快梅花拳数字化建设,开发梅花拳文创产品等方法对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路径进行优化,根据当前博物馆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来看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9-05-31)

梅花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梅花拳是兼具组织传播和民间信仰特征的传统武术代表性拳种,当前研究表明梅花拳在传承中群体成员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对其具体呈现特征缺少深层次的阐释。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对梅花拳弟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表现特征进行系统阐释,这有助于发现梅花拳传承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梅花拳等传统武术拳种的当代传承与保护。而且,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多、文化融合增强,如何建设民族文化的向心力、保持身份认同是当今各个民族与国家的时代课题。如何坚守文化传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术传承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对梅花拳的凝聚力建设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是对此问题的思考与回应。研究方法:身份认同研究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研究中都多有涉及,本研究主要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在于对梅花拳传承中梅花拳弟子对于个体或群体认知的社会行为进行描述、判断与诠释。本研究以梅花拳弟子的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多点调研,调研地点选取了梅花拳代表性传承地河北、山东、河南叁省的六个县市,并选取了17名梅花拳弟子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结论: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第一、个体信仰特征的仪式表现。主要体现为:(1)敬拜祖师是梅花拳弟子表明身份的重要方式。在梅花拳的《根源经》中有非常突出的尊祖意识和祭祖制度,有"叁时香,四时供"的要求。祭祖活动是梅花拳成员表明身份的重要方式,也是当代梅花拳弟子门内重要的活动形式。(2)"立架"是梅花拳文场弟子体现身份的重要方式。"驾"是梅花拳文场弟子"修行"与举行仪式的地方。但"驾"并非随便可立的,需要达到一定的资格。因此,"立驾"也是梅花拳文场弟子身份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3)"亮拳"是梅花拳武场弟子展示身份的重要方式。"亮拳"是梅花拳武场弟子集体展示所学技艺的重要活动,也是梅花拳武场弟子展示身份的重要方式。第二、个体行为特征的显性表现。主要体现在:(1)懂得梅花拳弟子内部交流方式。组织或群体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套内部的语言或交流方式,这都被视作内部"机密",不轻易示人,只有正式的师承弟子才会得到"传授"。梅花拳"盘道"就是梅花拳弟子内部的交流和认同方式。梅花拳传承中会通过"盘道"的方式来确认对方是否是梅花拳弟子,"盘道"的内部语言只会传给正式的梅花拳弟子。(2)掌握梅花拳弟子所练正宗技法。梅花拳弟子对于所习练功法的"正宗性"十分注重,这也是认同门内其他弟子的重要方式。虽然梅花拳技法较多,但每个人都掌握所有的技法是不现实的,被称作"万拳之母"的五势拳法是梅花拳弟子武场学习的必学科目,也是梅花拳弟子相互认同的重要方式。(3)承担梅花拳弟子应负有的责任。存在于组织中的个体权利与责任是共存的,作为梅花拳弟子,自我认同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主动承担作为梅花拳弟子的责任。这包括主动参与梅花拳的门内组织活动,以及为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等。第叁、组织价值属性的认同表现。主要包括:(1)对于梅花拳群体价值诉求的认同。梅花拳在历史上形成的是一种"内圣外王"的价值诉求,是一种既注重自身内在修为、遵循伦理社会道德秩序又蕴含着对于国家、社会和劳苦民众的责任和使命感,这也是一种侠义精神的体现,作为梅花拳弟子首先应符合梅花拳的价值诉求和规范要求。(2)对于梅花拳内在功能等方面的认同。梅花拳具备表演观赏、强身健体、技击实战、社会教化等多重功能,梅花拳弟子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于梅花拳内在功能的认同,认为成为梅花拳弟子能够从中受益。在调研访谈中发现梅花拳弟子对于梅花拳的功能有极为强烈的认同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花拳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国,王丽妙.梅花拳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9

[2].赵景磊,郭玉成.“我是谁?”: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表现特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赵景磊,郭玉成.他者的认同:梅花拳传承中的社会影响与评价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平少康,王震.博物馆视阈下梅花拳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李燕蕊.近10年梅花拳科研现状及展望[J].运动精品.2019

[6].金安.冠县首届梅花拳邀请赛暨梁山第七届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圆满举行[J].武当.2019

[7].董立叔,王海军.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J].科技资讯.2019

[8].赵景磊.梅花拳传承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9].张兴宇.乡村武术组织的节日传统与时间制度——以冀南北杨庄梅花拳为例[J].节日研究.2019

[10].平少康.梅花拳博物馆化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标签:;  ;  ;  

梅花拳论文-刘志国,王丽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