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箐林谢荣张新军乔纲(山东省淄博市万杰肿瘤医院山东淄博255213)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衰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它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管通畅,减少气道阻力,有利于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保证有效通气量,便于气管给药。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或观察不仔细,可引起导管脱出或痰液堵塞,导致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引起患者死亡。自2009—2011年我科对32例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病人的临床实践,结果32例不同疾病需气管插管患者,治愈21例,死亡11例。现对32例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观察要点、呼吸道湿化方法、吸痰注意事项等护理问题,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情观察及注意事项
1.1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可根据需要调节流量,保持机械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道通畅,正确吸痰,观察痰液量、颜色及性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充分湿化气道并加强插管后各种基础护理,注意观察气管切开处瘀血情况及是否发生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1.2气管插管的观察与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头颈肩基本在一条直线,避免头颈过伸过屈,减轻插管对咽后壁、气管黏膜的压迫。气囊每8h放气一次,每次5-10min,放气前充分吸净口腔、咽喉部分泌物,以免流入肺内引起感染,气囊充气至不漏气为准。严密检查并做好气管插管的记录,每班护士均应准确记录并在交接班时严格查对,如有出入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1.3吸痰注意事项加强翻身拍背及体位引流,及时吸净口鼻腔的分泌物,随时擦净口鼻周围及面颊部的痰液。(1)吸痰动作轻柔,降低对气管壁损伤程度,吸痰管应粗细适宜。(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时,首先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2~3min,以提高患者血氧浓度,防止缺氧。护士戴无菌手套。(3)吸痰间歇时间应根据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及黏稠度而定,以1-2h为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2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2.1要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掌握技巧,加强巡视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翻身、搬运等操作时,要保持病人头颈部与气管插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吸痰时要一手妥善固定,另一只手持吸痰管操作。清醒病人操作前要告知病人取得同意与配合,操作中动作轻柔不可过猛;做口腔护理时,注意检查经口插管病人气管插管位置与固定是否妥当;护士应特别注意当协助患者翻身时,应保护好气管插管,固定好呼吸机管道,避免因牵拉气管插管而引起滑脱、扭曲及导管气囊漏气。对于非清醒病人或不配合病人注意巡视,适当时候采取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2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取一条长20cm和一条35cm的寸带,分别在两条寸带的一端距边缘2cm处剪一个1cm长的横向切口,然后将剪有切口的一端分别从套管两翼固定孔穿过,再将寸带另一端自寸带切口穿过拉紧,固定套管两翼,气管切口处按无菌操作覆盖纱布后,将寸带在颈部任意一侧避开颈动脉打结系紧,松紧以容纳一指为宜。更换时,解开颈部寸带自套管两翼固定孔将寸带反向拉动即可。该固定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了因局部刺激造成的切口疼痛不适,可以预防气管插管脱出。
3气管插管的湿化方法
3.1做好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护理,是保障气道通畅,改善病人通气与换气,预防感染的前提条件。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U,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于呼吸机湿化器中加入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视病情而定),利用射流原理形成直径为2~10mm的雾滴,随呼吸进入小气道稀释痰液,预防感染,2次/d,每次30min。(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注入量为200~220ml/d。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3.2观察湿化的程度(1)湿化不良:痰液粘稠,量少,不易吸出,肺部粗干啰音。(2)湿化良好:痰液稀薄,量适中,易吸出,肺部呼吸音正常。(3)湿化过度:痰液呈泡沫状,量多,吸之不尽,肺部大量粗湿啰音,或短期内肺部湿啰音明显。一般每日应用湿化液200—300ml,不超过600ml,气温低时将湿化液加温至32—35度再注入呼吸道,防止冷刺激引起支气管痉挛。
4加强心理护理与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哀、愤怒、害怕、敌对等情绪反应。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是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的问题。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重置管率,才能保证气管插管病人的安全。气管插管病人有语言障碍,加强沟通与心理护理,能稳定病人情绪,可以避免自行拔管的发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对护理人员的认知培训、评估技巧培训及护理对策培训,降低意外拔管率。
通过对32例气管插管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到,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为危重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