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污染论文-杨舒然,荫硕焱,裴晓燕,杨大进

藻类污染论文-杨舒然,荫硕焱,裴晓燕,杨大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藻类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即食藻类制品,卫生状况,食品安全

藻类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杨舒然,荫硕焱,裴晓燕,杨大进[1](2019)在《2014年中国十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售即食藻类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当前市售即食藻类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使用随机抽样原则,于2014年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集即食藻类制品,共计2307份,用国标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结果即食藻类制品总体卫生状况较差。菌落总数不满意率为11. 10%,大肠菌群不满意率为12. 70%,即食藻类干制品中霉菌不合格率为2. 98%。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满意率高于腌制藻类和干制藻类(P<0. 05)。散装样品菌落总数不满意率、大肠菌群不满意率和霉菌不合格率均高于预包装样品(P<0. 05)。采样于农贸市场的样品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满意率最高(P<0. 05)。结论即食藻类制品卫生状况有待提高,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步云,韩玉洁,杨琳[2](2019)在《藻类植物在水体污染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淡水资源随着工业发展出现污染问题,加强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治理十分必要,藻类在水净化中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以水体污染中藻类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治理和菌藻共生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综述了藻类在水体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丁腾达,李雯,阚啸林,李菊英[3](2019)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对藻类的毒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因持续排放到水环境且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而受到广泛关注.藻类作为水体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地表水PPCPs污染,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地表水体中PPCPs的浓度分布和污染特征,并从毒性效应、生物累积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方面,综述了PPCPs对藻类的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阐述PPCPs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PPCPs在藻类中的生物累积,以及地表水体PPCPs的生态风险,为地表水体PPCPs的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以及水体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胜男,纪雄辉,朱坚,李尝君,简燕[4](2019)在《藻类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地表水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首要污染源。藻类广泛存在于包括稻田在内的各类水生态系统中,其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N、P营养物质,而且藻类回收后还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等,因此,利用藻类同化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物拦截净化和养分循环再利用双重目的。基于藻类生长特性,本文探讨了以藻类作用为主的稻田藻类固氮减磷、多营养级综合养殖系统、固着藻类沟渠净水系统及高效藻类塘等生态技术模式,并对各类技术模式的主要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露,马良,谭红霞,刘微,周鸿媛[5](2019)在《食物中藻类毒素污染及暴露风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藻类毒素在不同食物中可能的污染类型、暴露水平、污染风险等。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从藻类毒素的毒性、危害、污染情况、限量标准以及暴露风险等方面对不同食物中主要存在的藻毒素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目前报道显示海产品中藻毒素以贝类毒素的暴露频率较高,尤以软骨藻酸的暴露水平最大(> 1. 0×10~5μg/kg)。其他非海产食物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最大,在淡水产品、农作物、藻类食品膳食补充剂等食品中都有相关报道;此外,藻类食品膳食补充剂中暴露频率相对较高的藻毒素是类毒素-a,最大暴露水平高于1×10~4μg/kg。该综述可以为不同食物中可能存在的藻类毒素及其暴露水平、污染风险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2期)

马鑫标[6](2018)在《茜坑水库藻类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茜坑水库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较小,水库水源主要来自境外引水,是典型的抽水型水库。近年来水库富营养化问题频发,蓝藻爆发次数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水质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文章对茜坑水库藻类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水库外源污染控制及内源污染治理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29期)

石遵计,曹政,胡科鑫,彭鑫碧,朱一帆[7](2019)在《镉离子污染条件下微生物群落中细菌与藻类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水体微生物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水体内的藻类与某些微生物可以发生多种相互作用,然而人们对逆境条件下的菌藻有益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为了研究镉对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镉胁迫下菌藻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方法】本研究运用了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不同Cd~(2+)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利用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菌藻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分离培养筛选出了与集胞藻PCC6803互作抗Cd~(2+)的关键细菌Y9菌株。【结论】研究结果表明Y9菌株属于Phyllobacteriaceae科,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互作网络的分析结果相符。本研究为探索水体环境中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菌藻互作抗Cd~(2+)的生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婧[8](2018)在《文昌鱼体内细胞能有效降解藻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孟婧)近日,英国皇家科学会会刊以历史最长篇幅,在线报道了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陆祖宏、何春鹏师生等撰写的研究性论文。此次发表的论文中,科研人员发现文昌鱼盲囊是一种执行细胞内消化机制的消化器官,第一次以直接证据证明细胞内消化机制在多细(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报》期刊2018-07-05)

王禹天,孙映宏,薛庆云,丁新峰,何晓丽[9](2018)在《河道水环境污染及重金属与有害藻类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典型河道备塘河8个水样采集点的重金属监测含量不超标。河道内陆4个水体的藻类检测表明,蓝藻频发的水体微囊藻为优势种,水体藻类种类多。杭州运河段拱宸桥水质检测断面,2008年总磷、氨氮处于Ⅱ~Ⅲ类水水质水平,但溶解氧也为劣V类水水质水平,有机污染物处于Ⅱ~Ⅲ类水水质水平。10年间,运河拱宸桥水质检测断面,总磷、氨氮和溶解氧提升1个水类水质水平,而高锰酸盐指数仍处于同一水质水平,但同比下降了34.2%。(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6期)

龚雄虎[10](2018)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典型POPs污染归趋及其与浮游藻类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湖泊面临的富营养化和持久性有机污染(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问题十分严峻。富营养化和POPs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文首选取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为考察对象,以菲(Phe)和滴滴涕(DD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目标污染物在湖泊水环境的归趋过程,探讨浮游藻类对目标污染物迁移赋存的影响效应。同时选取湖泊中四种优势藻种(铜绿微囊藻,小环藻,卵型隐藻和斜生栅藻)做为实验对象,通过室内纯藻培养试验,阐明浮游藻类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过程。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在POPs污染下藻体自身的生理响应变化。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太湖水环境各介质中Phe和DDTs均有检出。Phe和DDTs在水体中的浓度分别为24.36-72.58ng/L和0.25-2.27ng/L;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27.54-92.12ng/g dw 和 0.93-6.36ng/g dw;在藻体中的浓度分别为 74.35-919.76 ng/g dw和1.39-19.08 ng/gdw。另外,由污染物的水-沉积物分配系数Koc和藻体吸附分数Ψ可知,DDTs比Phe更容易吸附在沉积物和浮游藻体中。(2)太湖水环境中Phe和DDTs的含量与优势藻种生物量的冗余分析(RDA)揭示了不同藻类种群对Phe和DDTs具有不同的吸附规律。夏季高生物量的蓝绿藻增加了污染物的气-水迁移通量,导致夏季水体中POPs赋存含量高于冬季。冬季优势藻硅藻生物体的沉降作用导致沉积物中POPs赋存量高。(3)四种浮游藻类都能吸附部分Phe和DDT,其吸附能力主要与藻细胞比表面积和脂质含量有关。比表面积较大的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能够快速吸附污染物;而总脂和中性脂含量较高的小环藻和隐藻则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4)四种浮游藻类能降解部分Phe和DDT,且对Phe的降解能力更强。在四种浮游藻类中,斜生栅藻对Phe和DDT的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为64.2%±1.9%和37.6%±2.9%。而铜绿微囊藻对Phe和DDT的降解能力最弱,降解率仅为 48.1%±1.5%和 19.9%±2.8%。(5)1000ng/L的Phe和200ng/L的DDT均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且Phe对浮游藻类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目标污染物对四种藻类的生长促进作用表现为小环藻>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卵型隐藻。通过优势藻种与营养盐离子和POPs的RDA分析结果发现,POPs与无机盐离子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蓝藻和硅藻生长,加快富营养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5)

藻类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淡水资源随着工业发展出现污染问题,加强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治理十分必要,藻类在水净化中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以水体污染中藻类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治理和菌藻共生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综述了藻类在水体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藻类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杨舒然,荫硕焱,裴晓燕,杨大进.2014年中国十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售即食藻类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J].卫生研究.2019

[2].张步云,韩玉洁,杨琳.藻类植物在水体污染中的研究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3].丁腾达,李雯,阚啸林,李菊英.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对藻类的毒性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9

[4].李胜男,纪雄辉,朱坚,李尝君,简燕.藻类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5].陈露,马良,谭红霞,刘微,周鸿媛.食物中藻类毒素污染及暴露风险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6].马鑫标.茜坑水库藻类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7].石遵计,曹政,胡科鑫,彭鑫碧,朱一帆.镉离子污染条件下微生物群落中细菌与藻类的相互作用[J].微生物学报.2019

[8].孟婧.文昌鱼体内细胞能有效降解藻毒素[N].江苏科技报.2018

[9].王禹天,孙映宏,薛庆云,丁新峰,何晓丽.河道水环境污染及重金属与有害藻类特征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

[10].龚雄虎.富营养化湖泊中典型POPs污染归趋及其与浮游藻类相互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8

标签:;  ;  ;  

藻类污染论文-杨舒然,荫硕焱,裴晓燕,杨大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