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邹会艳王涛任秀云高志刚陈会新(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0637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019-02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改善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生物电刺激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E功能区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功能评定,应用日常生活评分(ADL),同时应用肌电图对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生物电刺激肌电图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

脑性瘫痪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痉挛型脑瘫达60-70%,关键问题在于肌张力痉挛性增高,主要表现在髋的内收肌群、股四头肌群、小腿三头肌群前臂肌群等,其中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与患儿下肢功能紧密相关。Bobath技术以及针灸推拿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治疗。近年来,生物电刺激在治疗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高晶等研究中发现,生物电刺激能有效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但疗效上不肯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GMFM、ADL评分和肌电积分,进一步探讨生物电刺激治疗脑瘫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的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岁。选择标准:诊断与分型均符合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下肢腓肠肌肌张力异常增高;没有认知障碍,可充分配合治疗;降低肌张力可改善功能;无关节固定挛缩;具有选择性站立行走能力。

排除标准:正在接受抗痉挛药物治疗;曾接受过选择性脊神经或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前半年内使用过肉毒毒素注射;下肢曾接受矫形手术。

1.2分组

将30名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程度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Bobath技术、推拿、药物改善脑循环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师均有5年以上康复工作经验,且按摩手法经过统一培训。

治疗组15名患儿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所选用治疗仪为同一厂家、同一型号。治疗时将电极放在患儿股四头肌的位置,以低频脉冲直流电刺激神经纤维,从而刺激肌肉收缩和缓解痉挛。

1.3.2参数设置

脉宽:为患儿治疗时脉宽多选择在50-60μs;

强度:TNES的强度目前并没有一个金标准,一般视患儿个人情况及治疗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选用患儿最大承受强度。高频率可根据需要,维持在肌肉有可见的收缩。

1.3.3肌电图监测

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引导和记录在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的电信号,并经计算机处理为具有对肌肉功能状态特异和敏感的依赖性的时、频变化值,常被用于神经肌肉的评价。

在为两组患儿治疗的同时,将表面肌电图的电极放在患儿的股四头肌上,通过SEMG信号来评价患儿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

1.3.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表1治疗前后两组GMFM和ADL评分(p<0.05)n

GMFMADL治疗组3022.58±4.2014.52±10.41对照组1527.31±4.8522.63±13.39观察组1537.35±4.9427.74±12.87表2治疗前后功能位肌电积分(p<0.05)n股四头肌治疗前306.36±0.85对照组153.40±0.43观察组151.10±0.213讨论

脑瘫的康复训练中,常规的治疗方法如:Bobath疗法、推拿法等,对改善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有重要的作用,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增强肌力,还可促进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6]

Kerr等[7]对60例脑瘫患儿进行TENS电刺激治疗随机对照试验发现,TENS电刺激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江沁等[8]进行了Hufschmidt电刺激又称为痉挛肌电刺激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结果发现治疗前4个月,电刺激有较明显的效果,电刺激的疗效呈跳跃式。Hazlewood等[9]采用附加功能电刺激14例脑瘫患儿足背屈肌及股四头肌,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步态,说明FES是一项改善脑瘫患儿步态的有效方法。由此可见,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实验,在对治疗组加用生物电刺激治疗后,患儿的GMFM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作为评价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肌肉神经功能的一个指标,表面肌电图以其价格便宜,无创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表明,肌肉随意静力收缩时,用表面电极测定的肌电积分值与肌肉强力之间呈正相关;肌电积分值与肌张力呈正相关。表面肌电在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状况时所用的各种定量方法,不仅可用于评价治疗前患者受损神经肌肉功能的状况及与健侧的差异,而且可用于观察治疗前后患侧神经肌肉功能的进步情况,并通过这2种评价相结合来调整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作为临床上客观评价各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一种新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0]。张学君等[11]通过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过程中使用表面肌电图作为治疗效果的一种反馈,认为借助表面肌电图的使用,可以“中病即止”,从而避免“虚虚实实”之患,故可采用SEMG信号来评价脑瘫患儿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在我们为患儿治疗过程中,同样采用SEMG信号作为评定患儿股四头肌功能状态的一项指标,证实通过生物电刺激治疗的患儿,功能位肌电积分高于对照组患儿。(见表2)由我们的研究可以表明生物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梁惠慈,徐开寿,何璐,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2):911-912.

[2]刘晶红,赖碧云,刘振寰,等.脑性瘫痪患儿67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体感诱发电位对比[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2):932-933.

[3][11]张学君,吴强,林栋,等.表面肌电图在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1).

[4]高晶,岳红霓,毛红梅,励建安,等.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促进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

[5]王健.康复医学领域的表面肌电图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6-7.

[6]燕铁斌.积极推广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0):865—866.

[7]KerrC,McDowellB,CosgroveA,etal.Electricalstimulationincere-bralpals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DevMedChildNeurol,2006,48(11):870-876.

[8]江沁,刘鹏,陈少贞,等.Hufschmidt电刺激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20-122.

[9]HazlewoodME,HillmanSJ,RobbJE,etal.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tothedorsiflexorsandquadriceps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J].PediatrPhysTher,2008,20(1):23-29.

[10]杨坚.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病损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22(8):4580-4581.

标签:;  ;  ;  

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