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意识论文-胡月

家族意识论文-胡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族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萧红,家族意识,《马房之夜》

家族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胡月[1](2018)在《从家族意识升华出来的悲凉诗情——读萧红的短篇小说《马房之夜》》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她受乡土传统与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独特的家庭背景与童年经验,形成了她创作的民间视角。《马房之夜》就是体现萧红小说家族意识的代表,萧红借冯山抒发自己对家庭独特复杂的情感,家族意识也贯穿萧红创作的始终,成为她维系精神情感的心灵方舟。(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崇[2](2018)在《浙江海外华人移民家族意识的文化模式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从家族意识角度来阐释浙江籍海外华人向侨乡汇款和在国内投资行为背后的文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并将这种文化认同情感延伸到对宗族、侨乡和祖国的认同。这种认同使海外华人即使获得国外国籍,依然保持与祖国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提出,华人群体尤其华人二代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同,需要在文化相对性的宽容基础上加强与西方文化沟通,从而促进华人移民群体的文化整合。(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颜以琳[3](2018)在《家族意识所引发的书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这篇《晋-唐陈郡殷氏书风渊源与家学传承》其实是我关于"颜氏书法文化与家学传承"研究的衍生文章。与我接触过的师友们基本都晓得,作为颜氏家族七十九世、颜鲁公四十世从孙的我,有着深厚而强烈的家族意识,因此,颜氏书法与家学传承并家族文化,是我一直关注的重要领域,而在研究我颜氏家族的书法文化与家学传承和在自己成长的经历中,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家风与家学的传承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一个家族长期稳定绵延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在家学(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8年03期)

杨珍珍[4](2015)在《在日本女性文学教学中导入家族意识的重要性——以《华冈青洲之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讲授表现女性主义的女性作家作品时,单纯强调与男权社会的激烈对抗尚嫌不足。以有吉的《华冈青洲之妻》为范例,让学生认识到以下叁点:一,在描写传统家族意识的熏陶下成长的女性反抗传统家族意识时,从对家族意识的认可到反抗切入更为真实;二,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目的是确立女性自主意识,而非单纯描写男女两性的对抗;叁,鉴赏作品时应关注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鲁旭[5](2015)在《家族意识与文化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考察了一部尚未走向成功的家谱,对其编纂的过程进行描述。对于族谱、家谱的专门研究,已在历史学、社会人类学领域成为较常见的题目,然而,历史学的研究角度,基本方法往往是立足文本,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搜集,展示族谱编写的框架式的流程,其特点为说明式的;社会人类学领域的族谱研究,则是通过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细节,对其在根植其中的家族(宗族)及社会中发挥的机能进行结构性、功能性的分析,此外,在具体内容上,常常涉及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家族仪式,用来展现一个宗族的全体成员如何对家族的“成果”进行共享。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是一部尚未走向成功(或正在走向成功)的家谱,本文试图摆脱以往只对于“成功案例”的分析与展示,从而通过参与观察家谱编纂的具体过程,对这部尚未最终完成的家谱的缓慢成型过程进行描述。以此来展示在当代中国开始现代化转型之后,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化现象的家谱编写,在传统乡村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传统家族组织消解、观念转变、家族权威权力转移与分散的地方社会情境中的种种遭遇。文章的主体部分为叁章,分别为第二章:编写家谱的背景与动因。主要分析促使行动主体进行某种文化活动时,所涉及到的观念的、现实的、社会的以及宗教的各种因素。第叁章:成型中的家谱文本。依据考察对象所提供的家谱文本(第五稿)以及相关的访谈资料、历史资料,对个案中的杨氏家族在长达几年的组织、策划、考证、编写等过程中的遭遇进行介绍。第四章:家谱与家族文化:一个村落范围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文化基因的家族观念,部分的文化特质仍存留在人们的当下生活中,并发挥作用,个案中这些文化特质同时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景观特性,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色。若当下的城市、新型农村社会中仍然存在宗族,其当表现为一种“后宗族形态”。在一种持久的宗族意识作用下,分散于不同地域的宗族与家族成员之间试图建立联系。然而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家族内部的种种原因,其间会遇到种种来自不同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此类表象虽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于传统家族的境况,但这些表象却来自相异于传统的、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不同的背后遭遇。(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唐霞[6](2014)在《中国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概况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文化对现代文学创作来说,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同时也是一个重要母题,考察现代家族题材类小说在主题选择、情节设计、情感抒写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及艺术缺陷。有利于读者正确看待民族化,增强民族自强信念振兴民族精神。(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4年12期)

顾友泽,黄燕燕[7](2012)在《范凤翼的家族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范凤翼家族意识的来源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十叁代爝火不熄,乃中国文化世家之特殊现象。①明末清初的范凤翼是这十叁代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位。范凤翼(1575—1655年),字异羽,号太蒙,学者称真隐先生,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人。曾在明朝为官,为时所忌,称病还乡,后屡召不起。其诗歌(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2年12期)

李金凤[8](2012)在《以电视剧《忠臣藏》为例浅析日本“家纹”反映的家族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家纹"是日本家族的标志,显示每个家族的身份、血统、地位和门第。如日本天皇的十六瓣菊花家纹、织田信长的五木瓜纹、丰臣秀吉的五七桐纹、德川家族的葵纹等。文章通过电视剧《忠臣藏》里武士的家徽来阐述日本武士"家纹"所隐含的家族意识。(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唐霞,赵耀[9](2012)在《现代作家的家族意识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家族既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更是意蕴丰富的文化概念。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迎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族小说的第一个繁荣期。一方面家族文化为家族小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作家主题的确定和情感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另一方面家族题材小说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宗法家族文化的特点。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镜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17期)

秦丹[10](2012)在《志贺直哉的家族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志贺直哉作品中体现的家族意识为课题。着重考察志贺直哉作品中的“母亲”形象、“父亲”形象和“妻子”形象。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被称为“小说之神”。其作品大致可分为私小说和创作小说两类。而作为志贺文学主流的私小说,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作家家族成员的描写。可以说,与家族的纠葛是志贺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因此,分析其作品中的家族意识对于理解志贺文学来说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志贺直哉的作品着手,分析其家族意识。结合志贺的日记与笔记、参考诸位先学的研究,探求其家族意识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对于志贺直哉而言,母亲是由生母、有养育之恩的祖母以及多年共同生活的继母叁人构成的。因此,笔者在考察志贺作品中“母亲”形象时,分成“祖母”形象、“生母”形象、“继母”形象叁个部分来展开论述。自叁岁起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志贺直哉在其初期作品《一个早晨》和《为了祖母》中,叙写了对祖母非比寻常的感情。对志贺而言,祖母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母亲。另一方面,生母由于长子的夭折而被公婆剥夺了抚养孩子的权力,加上其过早离世,志贺与生母间也就没有形成通常意义上母子该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因而,在其作品《母亲的死与继母》中,“生母”形象只是名义上的“母亲”而不具备实体性。再者,在志贺看来,继母更像是“长嫂”般的存在,继母的到来也并没有填补母爱的缺失。志贺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生母早逝带来的缺失感,以及由祖母和继母无法填补的对母爱的渴求。对于“父亲”形象的分析,笔者分成私小说和创作小说两类展开论述。志贺在私小说中虽然描写了父子间的矛盾,但在父子不和表象掩盖下的骨肉亲情则更加不容忽视。在作品《一个男人与其姐姐的死》中,志贺直哉从第叁者的角度,描述了父子间的冲突并客观地探究了父子不和的原因。在作品《和解》中,志贺则是从与父亲结束长年不和关系的兴奋感出发,有力地刻画了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相反,在创作小说《暗夜行路》前篇中,父子间虽然没有大的冲突,但因为非父亲亲生这一点,父子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作为祖父与母亲乱伦的证据而存在的主人公谦作与父亲的关系永远也得不到救赎。在对志贺作品中的“妻子”形象进行探讨时,笔者采用了文本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四部作品中夫妻关系、妻子形象的比较研究得出作家如下的夫妻观——夫妻间要坦诚相对,不互相欺瞒,以宽容体谅之心宽恕对方的无心之失。《范的犯罪》和《好人物的夫妇》两部作品中都描写了对配偶忠诚的怀疑,但两对夫妻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怀疑妻子不忠却没有询问勇气的范最终杀死了妻子,而称不上品行端正的《好人物的夫妇》中的丈夫却通过及时的自我表白打消了妻子的疑虑、挽救了夫妻关系。《雨蛙》与《暗夜行路》后篇中的“妻子”同样是犯了身不由己的错误,但之后的人生却因为丈夫的不同处理方式而截然不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3-15)

家族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从家族意识角度来阐释浙江籍海外华人向侨乡汇款和在国内投资行为背后的文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并将这种文化认同情感延伸到对宗族、侨乡和祖国的认同。这种认同使海外华人即使获得国外国籍,依然保持与祖国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提出,华人群体尤其华人二代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同,需要在文化相对性的宽容基础上加强与西方文化沟通,从而促进华人移民群体的文化整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族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胡月.从家族意识升华出来的悲凉诗情——读萧红的短篇小说《马房之夜》[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

[2].张崇.浙江海外华人移民家族意识的文化模式解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

[3].颜以琳.家族意识所引发的书学思考[J].中国书法.2018

[4].杨珍珍.在日本女性文学教学中导入家族意识的重要性——以《华冈青洲之妻》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5].鲁旭.家族意识与文化空间[D].上海师范大学.2015

[6].唐霞.中国现代作家家族意识研究概况及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4

[7].顾友泽,黄燕燕.范凤翼的家族意识[J].文艺评论.2012

[8].李金凤.以电视剧《忠臣藏》为例浅析日本“家纹”反映的家族意识[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9].唐霞,赵耀.现代作家的家族意识研究概述[J].青年文学家.2012

[10].秦丹.志贺直哉的家族意识[D].山东大学.2012

标签:;  ;  ;  

家族意识论文-胡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