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整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整车,热机,刚度,谐振,系统,间歇性,电极。
整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杨文荣,王子龙,鲍宇[1](2019)在《基于稳压控制的DC/DC对整车干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兼容问题始终困扰着电动汽车性能和安全的发展,而准确定位干扰产生的源头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扰抑制。通过研究电动汽车DC/DC,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压控制的集成信号调制电路,旨在稳定电压波动,从源头降低电压畸变导致的传导干扰。同时考虑到高频环境下的寄生参数,对电路进行优化,使其符合实物测试结果,并根据整改方案对仿真电路进行了修改。阐述近场中磁场影响大于电场的原因,并找到二者的关联性,最后通过整车测试验证了30 MHz主要干扰源是DC/DC,阐述测试与仿真存在的差异,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预测模型构建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王健,杨思,史晓宁,徐仰汇,田子龙[2](2019)在《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控制方法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车辆怠速舒适性和品质感,提出了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整车振动试验和发动机性能参数测试,明确了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形成机理,从激励源和传递路径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并对优化前、后的整车振动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振动幅值降低70%,主观评价得分提升2分,整车不规则抖动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彭闪闪,尹宗军,叶良龙,李梦楠[3](2019)在《基于LQG控制的整车8-DOF系统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了主动悬架控制,并增设了主动座椅控制,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LQG控制器。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所得最优控制策略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为了改善人椅系统质心及车身质心的跳振性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各轮轮胎动位移性能。从控制效能上来看,该最优控制器能够满足各行驶状态下对悬架性能的要求,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吕运川,万鹏程,王弘岩[4](2019)在《整车进气系统噪声研究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款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3 600 r/min左右车内出现轰鸣噪声,文章利用试验和CAE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进气系统存在120 Hz声模态和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不足是产生车内轰鸣声的要因。通过提升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出气管设计120 Hz谐振腔,降低了问题转速的噪声峰值,主观评价轰鸣声改善明显。另外,针对出气管隔振波纹的隔振方向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验证隔振波纹解耦对车内噪声峰值有2 dB(A)的优化效果,此优化方向为工程化控制和解决进气系统噪声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9年11期)
文健峰,李勇华,杨杰君,钟昌霞[5](2019)在《燃料电池系统在整车控制中功率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系统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合理、高效地分配给驱动系统,从动力系统结构与能量流两个方面分析了车辆功率需求特性。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并借助MATLAB完成功率控制策略模型搭建,将此控制策略应用于实际道路工况,证明了其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传海,高攀,王健,滕晓雷,周昌水[6](2019)在《整车怠速间歇性抖动评价方法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怠速间歇性抖动与常规怠速振动不同在于怠速间歇性抖动是非稳态量,不适宜用分析稳态数据的FFT或者计算OA法,所以需要引入新的计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怠速间歇性抖动评价指标(Bobble Index,BI)的计算方法以及该指标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本文介绍了两个怠速间歇性抖动的案例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一种是由燃烧稳定性控制不良导致的怠速间歇性抖动,另一种是由炭罐电磁阀工作频率不合理导致的怠速间歇性抖动。(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高攀,滕晓雷,王健,石代云,温国庆[7](2019)在《工作温度对整车怠速NVH的影响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冷机工况下橡胶材料的隔振性能、发动机转速策略都会影响整车怠速振动噪声。本文利用建模的方法,仿真预测了常温时整车振动大小,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整车振动。文中还介绍了两个冷热机差异案例,一个是由于冷却模块隔振垫刚度对温度的鲁棒性差而导致的冷机热机NVH性能差异,并从设计鲁棒性角度进行了分析。另一个案例从转速避频角度分析并优化了低温环境下整车怠速振动,识别低温环境下不同发动机转速时车辆的振动量,并综合选择较为合适的怠速暖机转速来减小该过程的整车抖动。(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罗光盛[8](2019)在《整车工艺开发过程中焊点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点焊作为汽车车身焊接的主要工艺,其强度直接影响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整车工艺开发的各个阶段,焊点的控制方法各不相同,文章介绍了工艺开发各个阶段焊点质量控制方法,为整车车身焊点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型汽车》期刊2019年05期)
刘俊,方春苗,张旱年,赵景毅[9](2019)在《浅谈整车四门漏水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门漏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针对漏水时,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排查,并对排查的问题点从设计、工艺和操作的一致性进行控制,提升整车质量。(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周哲,董恩源,王晨,程辉军,王博[10](2019)在《插电式混动SUV控制策略研究及整车性能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成熟SUV车型,提出整车性能目标,根据整车性能目标对车辆的动力系统进行参数匹配。采用正向仿真法利用Simulink搭建了该车整车控制策略。通过AVL Cruise对整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对该车进行实车测试。将仿真值、实际值与整车性能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值和实际值非常吻合,且都满足整车性能目标,尤其是整车动力性,明显优于基础车型,证明整车有一定的后备功率。同时说明整车的参数匹配和控制策略满足目标要求,有很高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整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升车辆怠速舒适性和品质感,提出了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整车振动试验和发动机性能参数测试,明确了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形成机理,从激励源和传递路径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并对优化前、后的整车振动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振动幅值降低70%,主观评价得分提升2分,整车不规则抖动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杨文荣,王子龙,鲍宇.基于稳压控制的DC/DC对整车干扰的影响[J].电力电子技术.2019
[2].王健,杨思,史晓宁,徐仰汇,田子龙.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控制方法及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19
[3].彭闪闪,尹宗军,叶良龙,李梦楠.基于LQG控制的整车8-DOF系统振动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吕运川,万鹏程,王弘岩.整车进气系统噪声研究及控制[J].上海汽车.2019
[5].文健峰,李勇华,杨杰君,钟昌霞.燃料电池系统在整车控制中功率控制策略研究[J].客车技术.2019
[6].李传海,高攀,王健,滕晓雷,周昌水.整车怠速间歇性抖动评价方法及控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7].高攀,滕晓雷,王健,石代云,温国庆.工作温度对整车怠速NVH的影响及控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8].罗光盛.整车工艺开发过程中焊点质量控制[J].重型汽车.2019
[9].刘俊,方春苗,张旱年,赵景毅.浅谈整车四门漏水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10].周哲,董恩源,王晨,程辉军,王博.插电式混动SUV控制策略研究及整车性能仿真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