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旅行时论文-郭振波,孙鹏远,李培明,任晓乔,钱忠平

初至旅行时论文-郭振波,孙鹏远,李培明,任晓乔,钱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至旅行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析,射线追踪,程函方程,近地表建模

初至旅行时论文文献综述

郭振波,孙鹏远,李培明,任晓乔,钱忠平[1](2019)在《射线追踪方程与程函方程的初至旅行时层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近地表建模方法。按照反演中正演算子的不同,可将基于射线理论的层析反演方法分为基于射线追踪方程与程函方程两类。本文分别从理论及数值测试上对两种方法在反演精度、计算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方法可在统一的反演框架下推导得到,两者主要的差别均是由反演中正演算子的不同引起的;②两者具有相似的反演精度,由于后者的核函数是带限的,在复杂地区的层析反演中更加稳定;③前者的计算效率、内存占用等依赖于检波点个数,后者则依赖于模型大小,检波点稀疏时优选前者,否则优选后者;④前者具有射线密度等质控手段,后者缺少类似的质控手段。(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3期)

郝晓菡,夏江海[2](2017)在《利用勒夫波频散曲线和SH波初至旅行时联合反演获取浅地表S波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层析成像方法和面波多道分析方法都可以用来获取浅地表横波速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地球物理。由于勒夫波是由SH波相互干涉而形成,它与SH波具有相似的粒子振动情况,与P波的速度无关。因此相对瑞雷波而言,勒夫波频散曲线反演参数更少,反演系统更稳定。而SH初至波旅行时反演可以获得比勒夫波频散曲线反演更深的横波速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反演方法,利用同一(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一)——专题59: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60: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期刊2017-10-15)

张一[3](2015)在《基于地震初至与反射波旅行时的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至波能量强,在地震记录上容易识别、拾取,利用初至波旅行时信息对近地表地下介质进行层析速度成像效果较好,但受到初至波分布范围的影响,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对多层速度模型的深层介质成像效果较差,因而为了实现对更大深度多层复杂构造的层析成像,我们需要利用反射波的旅行时信息进行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的联合层析成像。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的联合层析成像包括正演和反演两个部分,其中正演部分需要计算初至波与反射波的旅行时及射线路径,反演部分需要求解联合迭代方程组。论文在正演部分采用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LTI方法来获取初至波的旅行时和射线路径,并对LTI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在网格边界处插入次生节点的办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效率;采用基于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LTI方法的分区多步法计算反射波旅行时和射线路径。反演部分求解联合迭代方程组采用的是LSQR算法。设计了多组二维层状速度模型进行试算,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利用LTI算法计算初至波的旅行时及射线路径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通过在网格边界插入次生节点的方法对LTI算法法进行改进,相比于传统的LTI方法能够在同等网格尺寸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及效率;(2)基于LTI算法的分区多步法,能够计算反射波旅行时和射线路径;(3)理论试算结果表明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对于近地表速度模型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加入反射波旅行时信息进行联合层析成像能够提高深层速度模型的成像精度。(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6-05)

谢春,刘玉柱,董良国,杨积忠[4](2015)在《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有限频理论,对于特定震相的观测信息,不仅射线路径上的介质对该信息具有影响,路径以外的其它区域对接收信息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核函数来表达。传统核函数的计算是基于"波路径"的,计算繁琐且效率低。而基于射线理论的伴随状态法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反演效率,却没有考虑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特性,这就导致了反演过程中低波数信息的缺失。本文基于伴随状态法,同时考虑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特性,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将该方法应用于表层速度结构反演,理论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非线性射线旅行时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5年02期)

陈常乐,刘财,胡婷,刘洋[5](2015)在《基于S变换和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自动初至拾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波走时拾取是地震资料前期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后期层析成像方法中计算速度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初至拾取的方法,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旅行时属性进行地震波自动初至拾取,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计算包括两个独立但相关联的部分,首先通过S变换将地震信号转换到时频域,然后利用映射算子将时频域表征映像回时间域得到瞬时旅行时,从而实现自动拾取初至。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拾取地震波初至时间。(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5年01期)

付翠[6](2014)在《井间地震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仅是处理、解释地震数据的主要依据,而且其本身就是反映地下介质构造和岩性的重要数据。因此,求取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精确速度显得尤为重要。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反演井间介质传播速度的有力工具。因此,利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求取较为精确的井间介质传播速度一直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井间地震波旅行时速度层析反演是根据观测得到的地震波旅行时建立模型,从而反演地下介质结构以及相关参数等的一种反演方法。这是一类非线性问题,仅仅利用一种波的旅行时信息是难以准确、完整地反演出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因此,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际资料进行反演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初至波容易识别、追踪,稳定性较好。但是初至波只能反演出地层速度,不能准确地反演出地层界面形态,故不能满足勘探和开发的要求。而反射波走时附带较为丰富的地下信息,对地层界面较为敏感,可以精确反演出地下中深度的速度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井间地震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反演方法,此方法可以同时发挥初至波和反射波的优势,不仅可以反演得到精确的地层速度,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地层界面形态,为高精度地震勘探、油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本文提出的井间地震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反演,是以拾取的初至波和反射波旅行时为观测数据,以地层单元节点上的慢度为模型参数,建立了迭代联合层析反演方程。此问题中需要解决正演和反演两个步骤,文中正演部分采用改进的旅行时线性插值(简称LTI)射线追踪法,反演部分采用的是带阻尼的LSQR法。编程实现了LTI射线追踪和带阻尼的LSQR算法。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井间地震层析反演过程中,通过在边界上加入次生节点,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精度;2)本文提出了分区多步思想,将传统的LTI方法应用于反射波的射线追踪,进行了反射波的层析反演。同时建立了初至波与反射波联合层析方程组;3)通过四组理论模型资料试算及结果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05-28)

李庆春,叶佩[7](2013)在《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多尺度渐进联合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应用单一波反演难以更准确、更全面地重构地下速度信息及层析正反演中网格剖分大小相互矛盾的问题,本文采用Humphreys等[1]的数据加权算法,对模型空间和数据空间进行加权,并在反演中采用多尺度渐进层析反演;通过比较模型上各种波的理论旅行时与实际拾取的旅行时残差,更新模型速度及界面深度参数。模型资料试算结果表明,应用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整体上要优于单一波旅行时层析的结果;多尺度渐进层析反演能有效地解决层析正反演网格剖分大小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演网格尺度的逐渐减小,反演精度也会逐渐提高。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为高精度地震勘探提供精细的速度模型。(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3年04期)

惠智雄[8](2012)在《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研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内部结构的研究一直都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科学领域。地震层析成像是指利用大量地震观测数据反演研究区域内部结构的一种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区域内部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有效应用,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以后的科学发展和地球资源利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了层析成像发展历史,阐述了层析成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特别是对初至波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初至波是由炮点激发最先到达接波点的地震波,包括直达、折射、绕射等各种震相。针对传统LTI算法的缺陷,本文正演采用全方位循环LTI算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TI算法能成功地追踪出各种初至波射线路径。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能够得到全局最小时等优点。反演采用稳定性好、精度高、易于实现的LSQR反演算法。将全方位循环LTI算法与LSQR相结合,对一些有代表的理论模型进行反演,得到较理想结果。最后,将基于LTI-LSQR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应用到某煤矿煤层内部结构反演中,反演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进一步表明该方法的合理性、精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5-25)

贾宇鹏[9](2012)在《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FAST)方法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波蕴含丰富的地球内部结构信息,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资料的获取一般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地震层析成像是通过对观测到的地震波各种震相的运动学(走时、射线路径)和动力学(波形、振幅、相位、频率)等资料的分析,进而反演地下介质结构的速度分布及其弹性参数等重要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论文介绍了地震层析成像的几种分类和回顾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FAST方法适用于处理二维和叁维的数据资料,炮点和观测点的位置在模型中可以准确的表示出来,避免了由位置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正演计算采用改进的有限差分求解程函方程法,能够有效和准确的模拟地震波场的传播;反演计算采用最小平方QR分解法(LSQR),是利用迭代方法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对于反演结果的评价,可根据反演过程所用参数及矩阵计算分辨矩阵和协方差矩阵;还可以通过检测板的方法直观的对模型分辨进行评估。使用Colin Zelt的正则化反演方法(FAST),处理玉树震区人工地震剖面所获取的初至波地震走时数据,得到研究区域基底以上精细P波速度结构。在成像过程中,着重分析讨论了不同网格大小,不同初始模型,不同正演、反演参数对成像结果造成的影响,并采用检测板方法对最终模型的分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沿剖面自地表向下P波速度总体表现为正速度梯度,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比较平缓,但随着深度的增加,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均表现出强烈的非均匀性。小剖面穿过玉树-甘孜断裂带的玉树-结隆段,该段断裂旋转产生错断,由两条大致平行的北西走向小断裂构成。在反演结果图中可以看出有明显的速度间断面和低速异常,其或许对应这两个小断裂和断裂之间的小盆地和较松散的沉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12-04-01)

李庆春,叶佩[10](2011)在《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多尺度渐进法联合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地震旅行时层析成像是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旅行时信息应用模型重建算法反演地下介质结构、速度分布及弹性参数等信息的一种反演方法,目前地震旅行时层析广泛用于反演地下介质的速度及界面形态。地震波速度参数贯穿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过程,在地震勘探的许多环节中,速度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精确求取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直是地震勘探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地球物理反演问题是非线性的,只利用单种波的旅行时来反演不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重构地下速度信息,因此尽可能地利用更多的地震波携带的信息来反演是探索研究的方向。初至波容易识别、易追踪,在井间地震或近地表速度分析及复杂地表静校正中,可利用的价值高,优势明显;与初至波旅行时相比,反射波携带地下更丰富信息,能够反映地下不同深度不同位置更精细尺度的结构和参数分布。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7)

初至旅行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层析成像方法和面波多道分析方法都可以用来获取浅地表横波速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地球物理。由于勒夫波是由SH波相互干涉而形成,它与SH波具有相似的粒子振动情况,与P波的速度无关。因此相对瑞雷波而言,勒夫波频散曲线反演参数更少,反演系统更稳定。而SH初至波旅行时反演可以获得比勒夫波频散曲线反演更深的横波速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反演方法,利用同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至旅行时论文参考文献

[1].郭振波,孙鹏远,李培明,任晓乔,钱忠平.射线追踪方程与程函方程的初至旅行时层析对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2].郝晓菡,夏江海.利用勒夫波频散曲线和SH波初至旅行时联合反演获取浅地表S波速度[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一)——专题59: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60: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2017

[3].张一.基于地震初至与反射波旅行时的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

[4].谢春,刘玉柱,董良国,杨积忠.基于声波方程的有限频伴随状态法初至波旅行时层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

[5].陈常乐,刘财,胡婷,刘洋.基于S变换和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自动初至拾取方法研究[J].世界地质.2015

[6].付翠.井间地震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反演[D].长安大学.2014

[7].李庆春,叶佩.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多尺度渐进联合层析成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

[8].惠智雄.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研究应用[D].长安大学.2012

[9].贾宇鹏.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FAST)方法研究和应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

[10].李庆春,叶佩.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多尺度渐进法联合层析成像[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

标签:;  ;  ;  ;  

初至旅行时论文-郭振波,孙鹏远,李培明,任晓乔,钱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