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

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

谭琴[1]2004年在《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同时适应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趋势。那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英语水平成为教育工作中的紧迫任务。 尽管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在21世纪战略性的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近几十年的外语教学也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传统教学存在“费时低效”“聋哑英语”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在19世纪中期起就已经开始聘请外籍教师任教。本论文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及怎样产生影响,这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选择的对象包括了小学、中学及其大学,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研究由五部分组成:前言对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等有关问题予以说明。第一部分阐述了外语教学的涵义、本质特征以及外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力求在准确把握各自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研究了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其存在的原因。第叁、第四部分主要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特点和比较在不同语境下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状况,从教与学两方全面探讨外籍教师的教育理念及其他们对治教产生的作用。第五部分为本研究的结论,论证了中国的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外籍教师的参与,为使中国外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选聘更多、更专业的外籍教师走进我国的外语教学是必要的。

王万智[2]2015年在《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要素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方国家大学聘请国际教师执教由来已久,大学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地方”。但在我国,政府大量引进外籍教师在大学执教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在政府政策引导下,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大批外国专家、外籍教师来华工作,高校每年聘请从事跨文化教学的外籍教师越来越多。外籍教师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伴随外籍教师的日益增多,目前,高校外籍教师管理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实施高校外籍教师的跨文化教学管理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急需解决。回顾发达国家学术界对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研究就会发现,其研究主要着眼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交际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跨文化交际中强弱语境的研究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我国学术界也开始探究高校外籍教师管理问题,学者们主要聚焦于高校外籍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高校外籍教师课堂教学不适应及文化障碍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跨文化教学管理问题刚刚走向研究视域,尚未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视角来探讨、研究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工作,选题的视角有创新。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跨文化管理工作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绝大多数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而以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几乎都是从事高校外事管理的工作人员,研究的视角大多聚焦于外事管理工作本身,研究内容多为对外事工作的体会、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和建议。本研究聚焦于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问题,体现了选题视角及研究问题的创新。本研究在运用相关理论方面的创新点是,跨学科研究------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跨文化管理理论这叁个维度来研究高等学校的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目前,国内尚无人通过用上述叁个维度的理论对高等学校的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因此,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跨文化管理学理论用于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的跨文化教学管理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对其管理的特殊性的研究应该是一全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除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围绕我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紧扣影响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诸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体现了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运用跨文化管理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对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在理论的指导下对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诸要素进行分析,并把相关理论有机地嵌入到本研究中,特别是在实证分析研究中,紧扣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与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联,体现了理论运用的创新。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证案例分析为主线,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的跨文化管理的全过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到教学激励、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深刻地挖掘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凝练出应对策略及措施。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以跨文化管理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揭示高等学校跨文化教学管理核心概念、对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要素进行介说、在实证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举措与创新路径,体现了内容创新。本研究在阐释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和创建真实语境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应该是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特定情境中的崭新构成要素,体现了管理要素创新。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跨文化教学管理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明晰跨文化管理目标是有效实现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跨文化教学管理队伍是提升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明确管理任务与内容是富于针对性地进行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的前提;采用科学且完备的管理方法是有效进行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的关键;客观认识“跨文化间性”是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主体的核心特征,有利于跨文化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陈艳[3]2009年在《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外籍教师作为一种外语教学资源,在许多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从两个方面探析了外籍教师的作用,窥视了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外籍教师对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了解,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同时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外教师应相互借鉴合作教学,高校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外籍教师进行管理,同时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等建议。

杨慧[4]2015年在《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改变了高校在本国内部形成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状况,使高等学校自身与国际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沟通的网络。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切,归根到底离不开高素质和高效率的教师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主要策略。高校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其中聘请外籍教师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最便捷的做法,而能否建立一支科学、合理、高效的外籍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高校外籍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如何,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怎样完善管理工作,进而提升外籍教师管理效率,是高校外籍教师管理人员无法回避的问题。高校外籍教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涉及高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各种事务。随着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环境、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发生显着变化,传统管理方式的不完善造成外籍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至今尚无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使高校外籍教师管理遭遇“被忽视”与“空心化”的命运。这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又有现实制约的因素。破解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诸多现实困境,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着重对管理要素进行识别与完善,进一步优化配置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资源,不断提高外籍教师管理实效。这是本文立足于现实展开研究的意义之所在。系统管理理论提出整体优化的管理新方法,是一个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强调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凸显了高校深化改革中要注重系统或组成部分之间关联性的意义。对管理要素进行识别是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发展的前提,确定影响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之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介入,进而提升管理效率。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从而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将系统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要素的理论应用到高校外籍教师管理领域,对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界定与本文相关的核心概念,包括高等学校外籍教师、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以及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实现了研究问题的创新。第二,除了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历史分析法以外,还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调研,以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掌握高校内部外籍教师教务行政、外事行政、后勤行政管理内容,结合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高校外部主管部门的管理情况,全面探析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现状,突出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第叁,本研究的内容创新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历史的视角,首次对我国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发展进行阶段性划分,梳理了满清政府时期、民国政府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的历史跨越,为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从经验化转向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系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围绕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提出了科学的目标设计与时代价值彰显,常态化的社会心理调适,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建设信息化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对策建议,对于提升高校外籍教师管理效率,合理配置高校外籍教师管理资源,乃至确保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系统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曾健坤[5]2016年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已有叁十余年历史,其办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因而,讨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对其课程的强烈关照。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法,运用知识价值论、跨文化理论、教育目的论和课程论,首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然后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要求对其课程进行建构性设计;最后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导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文献综述及本研究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理论基础”,对本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一阐释,着重论述了知识价值论与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跨文化理论与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课程的文化多元问题;教育目的论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其规格问题;课程论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建构问题。第叁部分为第叁、四两章,通过案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的现状。然后结合案例,首先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目标的依附和悬空;课程设置的移植和拼盘;课程实施的守旧和单一;课程师资的不适应。然后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机制、办学环境和课程的文化的深入分析,得出:课程理念的偏离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课程机制的不健全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办学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文化的多元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第四部分分为五、六两章,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叁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进行设计。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坚持“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创新性”、“跨文化性”的原则,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民族心”、“国际性”和“整全人”。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将“国际化”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取向,确立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在课程实施设计上,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海外锻炼叁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课程设计,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系列策略。一是确立创新、开放、人本、整合的课程理念。二是创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融合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文化。叁是拓宽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途径,围绕“叁个课堂”,即:“学生的课堂”、“活力的课堂”、“双语的课堂”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建构;同时充分利用中外双方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将国内实习与海外锻炼同时并举,从而实现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四是明确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出: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之心和对家国民族的赤子之心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另外,具有较强的双语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要求。根据以上基本要求,提出加强优秀海归的“外引”和中方师资的“内培”力度,以及规范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的主要举措。五是从垂直行政管理、日常运行管理、师生共建机制和第叁方评估四个层面着手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机制。第五部分为结语,是对本研究的简要总结:首先,准确把握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以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主要依据,围绕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最后,通过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理念,创生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文化,拓宽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途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机制来建构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策略。最后指出,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设计的方案还不够完善,课程实施策略的建构还要进一步丰富等。本研究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今后将继续加大实践探索,并力争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去。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中外合作办学所要培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因而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便是课程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利用,也正是本论文所关照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研究和建设的主要内容。

郭利华[6]2012年在《湖南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现状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需更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外国专家和外籍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为有效管理外籍教师队伍,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内部需不断加大外籍教师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力度,为促进规范管理,提升效益,研究外籍教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管理理论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外事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湖南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现状与改革进行了研究,意为提高外籍教师管理效益。本研究首先对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引进外籍教师的背景、外籍教师管理的相关法规建设情况以及外籍教师管理现状叁个方面,在对湖南省涉外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现状分析中结合了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外籍教师管理个案。接着总结归纳我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现有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到位,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管理组织体系与结构方面不合理以及外籍教师管理的具体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湖南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外事政策僵化,用人单位自主权利有限;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较多和外籍教师工作激励制度阙如,外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叁个方面,然后重点谈湖南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改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掌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概况、改善政府部门业务管理方式与方法、建立有特色的外事管理机构、建立有效运行体制与体系、建立聘请外籍教师引进制度、建立外事管理激励机制、健全外籍教师管理队伍、改善解决合同纠纷与突发案件措施等五个方面,最后对湖南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赵菁[7]2017年在《中学外籍教师管理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苏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聘请国外优秀教育人才,提高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外籍教师无论从语言水平还是从文化思维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外籍教师也为苏州各校带来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外籍教师为我市的英语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目前对外籍教师的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外籍教师的招聘途径单一、招聘程序不严谨;外籍教师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外籍教师的评估机制不科学,反馈不及时等。这些管理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聘请外籍教师的效果。因此,将外籍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局、学校的发展有机融合、制定专门制度、培养专业管理人员势在必行。本论文以笔者在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外籍教师管理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心得为基础,通过对外籍教师聘任、培训、评估、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归纳了目前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管理学、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在积极拓宽招聘途径的基础上严把招聘关、运用科学管理理念从外籍教师的培训、评估、反馈和跨文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上和管理上的细化。同时提高外籍教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本文的写作以期能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外籍教师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中学外籍教师管理研究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优化提供参考实例。

肖玮萍[8]2013年在《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引入,并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两大特性。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自身特点,培养出大批优秀外语专业人才,为近现代中国众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研究近代大学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建设以及办学成效,有利于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加深对大学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对于当前中国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围绕外语专门人才培养的主题,系统考察和分析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保障制度的变迁、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为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论述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界定相关概念,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厘清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探讨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嬗变。从洋务外语学堂的“中体西用”人才观,到清末确立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办学宗旨是理念演变的第一阶段。民初《大学令》提出“硕学闳才”的教育宗旨是第二阶段。到二十年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输入是第叁阶段。1938年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颁布与推广,标志着通识教育理念的最终确立。第叁章具体考察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不同大学组织模式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和师资队伍)进行论述,阐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第四章探究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论述教学管理制度和师资管理制度对外语专业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第五章以清华大学外文系教育模式为个案,探讨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及实施特点。第六章是成效分析。从五个职业领域探讨外语专业人才的成就与特点,并剖析其成才原因。第七章为理论探讨。运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阐释制约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归纳其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为当今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是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注重通识教育,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需要,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在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上,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经历了从培养“中体西用”专门人才到培养“会通中西”人才的变革过程,最终形成通才教育的模式。通过文理兼习的共同必修课与以文学课程为主的专业课相结合,以及营造人文教育氛围,达到培养知识面宽广、人文素养深厚的外语通才的目的。第叁,在教师选聘和教学管理方面,采用教师聘任制、导师制、教师兼课制和教授学术休假研究制,实施选科制、学分制、评价制度和转学转系制,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制度保障,促进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第四,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人才辈出,通识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识教育理念拓展了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通才教育模式为外语专业学生成才奠定了基础,高水平的大学外语师资队伍为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五,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启示在于:大学外语人才培养应以人文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结合,加强“通识”师资建设,改进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构建以文学和文化类课程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外语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系统考察中国近代大学外语教育理念嬗变的轨迹,以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迁,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通过实证研究,凸显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特色,揭示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第叁,总结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的群体特点,分析其成才经验,对当今改革和完善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束利[9]2009年在《高校双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语师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成效的“叁大瓶颈”问题之一。聘请外籍教师不仅被普遍认为是解决双语师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近年来在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因此,高校双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对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成都市某高校的一位外籍教师以研究生为教学对象的教学活动为个案,在文献梳理、师生访谈、课堂观察和实物收集的基础上,对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秉持“教学有效性研究不单单是评判已有的教学,更应该着眼于促进未来的教学”的理念,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从双语学生对外籍教师教学持有很高的满意度和外籍教师教学过程基本构成要素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来看,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较高。第二、影响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原因主要有:(1)双语学生的学业期待与双语教学目标差异较大;(2)在外籍教师教学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较少;(3)英语听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知策略差异较大。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整理材料的程序。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基础部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解读,厘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问题、明晰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对个案中外籍教师教学课堂观察、实录,师生的访谈,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外籍教师教学的实然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探讨高校双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从实践分析和理论探讨两个方面来分析高校双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探讨有碍其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呈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祁小峰[10]2014年在《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资源整合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的特点主要有对学生要求严格、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等;中方教师的特点主要包括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多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乐意为外籍教师提供帮助等;整合中外教师资源的对策主要有建构全方位的外籍教师保障体系、构建中方教师系统培训体系和建立中外教师的协同合作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D]. 谭琴.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2]. 高等学校外籍教师跨文化教学管理要素创新研究[D]. 王万智. 东北大学. 2015

[3]. 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J]. 陈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要素研究[D]. 杨慧. 东北大学. 2015

[5].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研究[D]. 曾健坤.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 湖南省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管理现状与改革研究[D]. 郭利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 中学外籍教师管理现状研究[D]. 赵菁. 苏州大学. 2017

[8].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肖玮萍. 厦门大学. 2013

[9]. 高校双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教学有效性个案研究[D]. 束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09

[10].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资源整合问题探析[J]. 祁小峰. 教育探索. 2014

标签:;  ;  ;  ;  ;  ;  ;  ;  ;  ;  ;  ;  

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的作用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