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丝核菌论文_郭良,杨鸣琦,赵煜,罗颉,史嘉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豆类丝核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豆类,免疫,酰胺,阿霉素,抑制,菌丝体,鉴定。

豆类丝核菌论文文献综述

郭良,杨鸣琦,赵煜,罗颉,史嘉瑜[1](2013)在《红花叁叶草中产苦马豆素豆类丝核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认中国红花叁叶草中是否存在产苦马豆素(SW)的豆类丝核菌,用改良的真菌分离方法从植物样品中分离豆类丝核菌。根据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初步筛选所得真菌的5.8S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初步筛选真菌的种属,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豆类丝核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SW检测。最终,筛选出一株符合豆类丝核菌形态特征的丝核菌属真菌RL2012,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到其菌丝体提取物中含有SW。综上分析最终确认红花叁叶草中存在产苦马豆素的豆类丝核菌。(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郭良[2](2013)在《豆类丝核菌的分离鉴定及苦马豆素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建立一种简捷有效的分离和鉴定豆类丝核菌的方法,为进行豆类丝核菌及其相关研究提供菌种。改进从豆类丝核菌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纯化苦马豆素的方法,以期减少实验步骤、降低提取成本、提高苦马豆素的产量,为实现大规模生产苦马豆素奠定基础。方法1.用改良的豆类丝核菌分离方法,从豆科植物的根组织分离豆类丝核菌,通过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形态特征筛选、分子生物学鉴定、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豆类丝核菌菌丝体提取物中的苦马豆素进行检测。2.豆类丝核菌接种于改良查氏培养基上,25℃培养14d,收集菌丝体和发酵液,采用甲醇索氏抽提菌丝体,酸性饱和正丁醇萃取酸水液中有机物杂质,碱性饱和正丁醇萃取碱水液中苦马豆素,酸水液反萃酸性正丁醇中苦马豆素,酸水液调碱性与SiO_21:1混合后充分挥发掉水分,氨性氯仿萃取其中苦马豆素,减压升华纯化产物等步骤提取菌丝体中苦马豆素。最后,通过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鉴定。3.通过酸化、加热、絮凝、凝聚、离心、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步骤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经烘干、甲醇索氏抽提、酸性饱和正丁醇萃取酸水液中有机物杂质、碱性饱和正丁醇萃取碱水中苦马豆素、酸水反萃酸性正丁醇中苦马豆素、酸水液调碱性与SiO_21:1混合后充分挥发掉水分、氨性氯仿反复萃取其中苦马豆素、硅胶柱层析、减压升华纯化产物等从发酵液中提取苦马豆素。最后,通过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分离的豆类丝核菌在形态特征上与豆类丝核菌相符,分析其5.8S rDNA-ITS表明其为丝核属真菌,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到其菌丝体中含有苦马豆素;从豆类丝核菌菌丝体中提取得到白色晶体物质,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表明其为苦马豆素;从豆类丝核菌发酵液中提取到白色粉末物质,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表明其中含有苦马豆素。结论运用建立的便捷有效豆类丝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出4株产苦马豆素的豆类丝核菌,命名为RL2012、H、F11、CZ。运用改进的提取方法,从50g干燥菌丝体中提取分离出白色晶体5mg,经薄层检测后确定为苦马豆素;250ml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白色粉末30mg,经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检测后,确定其中含苦马豆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罗颉,杨鸣琦,郭良,刘宸铄[3](2013)在《连续液相萃取法提取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苦马豆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从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分离苦马豆素的有效方法。豆类丝核菌经改良的Czapek's培养液培养14 d后,所得培养液经浓缩、超声波-水提法、叁氯甲烷萃取及二氯甲烷连续液相萃取(60~70 h)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淡黄色粗品,粗品在90℃下减压升华得到白色晶体5 mg。经薄层色谱法(TLC)和气相色谱法(GC)检测其含有苦马豆素。确定使用连续液相萃取法可以从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提取分离出苦马豆素。(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3年01期)

罗颉[4](2012)在《豆类丝核菌培养条件及苦马豆素分离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良豆类丝核菌生长条件,改善菌种活力,提高苦马豆素产量;寻找有效的苦马豆素提取方法,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提取率,以便从豆类丝核菌菌丝体及培养液中提取出更多的苦马豆素,为苦马豆素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1.将制备好的浓缩叁叶草草汁加入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中。豆类丝核菌在改良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25℃生长7d后,挑选生长旺盛的菌丝移接至改良的Czapek’s培养液中,25℃生长14d后,可获得豆类丝核菌菌丝体及培养液。2.豆类丝核菌菌丝体自然干燥后,剪碎,置于500ml甲醇中。50℃水浴1h,40KHz、50℃超声处理30min,索氏抽提8-10h,弃去菌丝。加入200ml20ml/L冰乙酸,充分摇匀后加入等体积叁氯甲烷萃取2次,弃去有机相。酸水液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30min,先用去离子水冲洗,再用1mol/L氨水冲洗,收集氨水洗脱液,置于60℃干燥箱干燥,可得总生物碱,90℃减压升华。使用薄层色谱对样品进行检测。3.豆类丝核菌培养液按体积比200:1浓缩成浸膏后,收集100ml,加入等体积去离子水,用冰乙酸调pH2~3,置于50℃水浴1h,40KHz、50℃超声处理30min。酸水液使用等体积叁氯甲烷重复萃取10次,弃去有机相及油性杂质,用氢氧化钠调pH至9~10后,加入500ml二氯甲烷,连续液相萃取60~70h,浓缩有机相可得淡黄色蜡状固体,干燥后可得粗品。粗品90℃减压升华。使用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豆类丝核菌在改良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上生长旺盛,适用于菌种的保藏与传代;豆类丝核菌在改良的Czapek’s培养液中生长情况良好,培养液清亮,杂质较少;从50g干燥菌丝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白色晶体共2.3mg,经薄层色谱检测后,确定含有苦马豆素;100ml培养液浓缩浸膏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白色晶体共5mg,经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检测后,确定含有苦马豆素。结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经过改良后,豆类丝核菌生长状态较先前更加旺盛;首次使用连续液相萃取法进行苦马豆素的提取,但其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效果良好,还需今后进一步的改善以提高苦马豆素的提取率和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张伟,金玉荣,李友昌[5](2011)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围产期毒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受孕0 d的母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56.62、14.15、3.54 mg/kg 4个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的围产期毒性。[结果]中剂量组母鼠21 d体重显着下降(P<0.05)。各试验组F1代小鼠出生胎数、0 d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生长指数、内脏指数、游泳生存时间、生理发育指标、反射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有围产期毒性,在临床上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孕妇应禁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6期)

商育锦,杨鸣琦,吴延磊,施姗姗[6](2011)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一将200只14日龄健康未免疫雏公鸡随机分为8组,Ⅰ-Ⅳ组动物于14日龄以新城疫活疫苗滴鼻进行第1次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Ⅴ-Ⅷ组不免疫。Ⅰ-Ⅲ组、Ⅴ-Ⅶ组为试验组,分别注射高、中、低(1、2、4 mg/kg)3种剂量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Ⅳ组和Ⅷ组分别为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首免后连续6周各组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ND-HI抗体效价检测;于首免后连续5周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于3、5、7周龄检测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试验二将20只30日龄健康已免疫雏公鸡随机分为4组用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中剂量免疫试验组各试验指标与疫苗对照组相比均显着提高,中剂量未免疫试验组各试验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提高,高、低剂量试验组与疫苗对照组相比各试验指标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07期)

商育锦[7](2011)在《豆类丝核菌发酵液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及其体外抑菌活性试验和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从豆类丝核菌发酵液中提取分离苦马豆素的方法;对发酵液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对3.2871A豆类丝核菌菌株发酵液在雏鸡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1.豆类丝核菌保藏与移接,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发酵培养用改良的查氏(Czapek’s)培养基,温度25℃,温箱培养14d,收集发酵液并对其进行预处理。采用减压浓缩、分段萃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冷冻干燥、减压升华等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分离SW,薄层色谱适时监测,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对分离产物进行鉴定分析。2.采用纸片扩散法与试管稀释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发酵液各段萃取物进行定性体外抑菌试验,然后根据定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再进行定量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各段萃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3.研究豆类丝核菌发酵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时,在雏鸡免疫新城疫疫苗前、后3天对其注射SW含量为(1、2、4 mg·kg-1)3种剂量的豆类丝核菌发酵液,通过测定雏鸡的抗体效价、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来分析免疫效果,确定其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结果:1.定期保藏与移接的各豆类丝核菌菌株生长状态良好;从3.2871A豆类丝核菌菌株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到白色粉末,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鉴定分析确定其中含有苦马豆素。2.发酵液4个部分提取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豆类丝核菌发酵液正丁醇萃取部分抑菌作用明显,雷氏盐提取物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由于SW标准液浓度太小没能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经进一步试验发现正丁醇萃取部分对大肠埃希菌MIC为5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杆菌MIC均25mg/mL,对其他2种菌MIC均为12.5mg/mL;雷氏盐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蜡状芽孢杆菌MIC均为50mg/mL,对其他3种菌MIC均为25mg/mL。3.雏鸡免疫新城疫疫苗前后3天,注射中剂量豆类丝核菌发酵液,作佐剂,可使雏鸡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极显着增高(P<0.01),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加(P<0.01),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差异极显着(P<0.01);中剂量豆类丝核菌发酵液单独或协同刺激淋巴细胞时,淋巴细胞增殖极显着(P<0.01)。结论:改进从3.2871A豆类丝核菌菌株发酵液中提取分离苦马豆素的方法,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鉴定分析确定其产物中含有苦马豆素,但未得到纯品SW,试验方法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发酵液4个部分提取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豆类丝核菌发酵液正丁醇萃取部分抑菌作用最明显,说明SW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一定剂量的豆类丝核菌发酵液能增强雏鸡的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朱超,杨鸣琦,赵守中[8](2010)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并给模型小鼠灌胃分别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8、16、32mg/(kg.d)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11天,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免疫抑制模型组,末次灌胃后24小时,眼眶采血,收集胸腺和脾,进行免疫学检测。结果:腹腔注射CTX80mg/kg,连续3天,可致小鼠免疫抑制,剂量为8、16mg/(kg.d)的SW组均可提高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颉颃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降低,提高外周血中溶血素水平、脾脏淋巴细胞转化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尤其以SW16mg/(kg.d)最为明显。结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恢复和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朱超[9](2010)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CTX诱导昆明小白鼠免疫抑制模型。通过外周血白细胞数、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中溶血素水平、脾脏淋巴细胞转化、NK细胞杀伤活性、脾细胞IL-2的活性及病理学观察等方面研究,探索两者联合应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代谢产物在今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①分别给小白鼠腹腔注射80 mg/kg的CTX,每日一次,共叁次建立能够造成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②给小白鼠注射CTX的同时灌胃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其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剂量分别为8、16、32 mg/kg,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CTX两者联合应用,随机均分为5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CTX对照组);Ⅲ组(SW 8 mg/kg + CTX 80 mg/kg);Ⅳ组(SW 16 mg/kg + CTX 80 mg/kg);Ⅴ组(SW 32 mg/kg + CTX 80 mg/kg),末次用药24h后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中溶血素水平、脾脏淋巴细胞转化、NK细胞杀伤活性。探索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CTX所致小鼠免疫抑制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并确定保护剂量。最后剖检动物取肝脏、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腹腔注射CTX80 mg/kg,连续3天,可致小鼠免疫抑制,剂量为8、16 mg/ (kg·d)的SW组均可提高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颉颃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降低,提高外周血中溶血素水平、脾脏淋巴细胞转化以、脾细胞IL-2的活性及NK细胞杀伤活性,尤其以SW16 mg/ (kg·d)最为明显。结论:①CTX以80 mg/kg连续腹腔注射3次可以造成小鼠免疫抑制。②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SW剂量为8、16 mg/kg)对CTX致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有一定的恢复和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杨萍,武学峰,姚旭辉,刘少兴,杨鸣琦[10](2010)在《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的体外联合抑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的降毒增效作用。[方法]分别采用6种不同浓度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10.00、5.00、2.50、1.25、0.62、0.31μg/m l)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测量其IC50;然后用此代谢产物与2种不同浓度(60、6μg/m l)阿霉素(ADR)联合处理HepG2,分析两者的增效作用。[结果]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其对HepG2细胞作用72 h的IC50为1.25μg/m l;ADR可显着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加入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后HepG2细胞的形态和存活率变化不大。[结论]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体外联合不具有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豆类丝核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简捷有效的分离和鉴定豆类丝核菌的方法,为进行豆类丝核菌及其相关研究提供菌种。改进从豆类丝核菌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纯化苦马豆素的方法,以期减少实验步骤、降低提取成本、提高苦马豆素的产量,为实现大规模生产苦马豆素奠定基础。方法1.用改良的豆类丝核菌分离方法,从豆科植物的根组织分离豆类丝核菌,通过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形态特征筛选、分子生物学鉴定、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豆类丝核菌菌丝体提取物中的苦马豆素进行检测。2.豆类丝核菌接种于改良查氏培养基上,25℃培养14d,收集菌丝体和发酵液,采用甲醇索氏抽提菌丝体,酸性饱和正丁醇萃取酸水液中有机物杂质,碱性饱和正丁醇萃取碱水液中苦马豆素,酸水液反萃酸性正丁醇中苦马豆素,酸水液调碱性与SiO_21:1混合后充分挥发掉水分,氨性氯仿萃取其中苦马豆素,减压升华纯化产物等步骤提取菌丝体中苦马豆素。最后,通过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鉴定。3.通过酸化、加热、絮凝、凝聚、离心、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步骤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经烘干、甲醇索氏抽提、酸性饱和正丁醇萃取酸水液中有机物杂质、碱性饱和正丁醇萃取碱水中苦马豆素、酸水反萃酸性正丁醇中苦马豆素、酸水液调碱性与SiO_21:1混合后充分挥发掉水分、氨性氯仿反复萃取其中苦马豆素、硅胶柱层析、减压升华纯化产物等从发酵液中提取苦马豆素。最后,通过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分离的豆类丝核菌在形态特征上与豆类丝核菌相符,分析其5.8S rDNA-ITS表明其为丝核属真菌,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到其菌丝体中含有苦马豆素;从豆类丝核菌菌丝体中提取得到白色晶体物质,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表明其为苦马豆素;从豆类丝核菌发酵液中提取到白色粉末物质,经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表明其中含有苦马豆素。结论运用建立的便捷有效豆类丝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出4株产苦马豆素的豆类丝核菌,命名为RL2012、H、F11、CZ。运用改进的提取方法,从50g干燥菌丝体中提取分离出白色晶体5mg,经薄层检测后确定为苦马豆素;250ml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白色粉末30mg,经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检测后,确定其中含苦马豆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类丝核菌论文参考文献

[1].郭良,杨鸣琦,赵煜,罗颉,史嘉瑜.红花叁叶草中产苦马豆素豆类丝核菌的分离与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3

[2].郭良.豆类丝核菌的分离鉴定及苦马豆素的提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罗颉,杨鸣琦,郭良,刘宸铄.连续液相萃取法提取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苦马豆素[J].畜牧与兽医.2013

[4].罗颉.豆类丝核菌培养条件及苦马豆素分离方法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张伟,金玉荣,李友昌.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围产期毒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6].商育锦,杨鸣琦,吴延磊,施姗姗.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1

[7].商育锦.豆类丝核菌发酵液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及其体外抑菌活性试验和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8].朱超,杨鸣琦,赵守中.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

[9].朱超.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0].杨萍,武学峰,姚旭辉,刘少兴,杨鸣琦.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与阿霉素的体外联合抑瘤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论文知识图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豆类丝核菌在PDA斜面上的生长形态不同浓度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1豆类丝核菌在PDA斜面上的生长...培养基改良前后菌丝生长状态对比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阿霉...

标签:;  ;  ;  ;  ;  ;  ;  

豆类丝核菌论文_郭良,杨鸣琦,赵煜,罗颉,史嘉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