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何群英(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贸易系湖南邵阳422004)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目前,在会计人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有经验、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在招聘中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大量刚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仅有理论知识,但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即使找到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认为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与课堂上讲授的东西不一样,有时候学校学习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到企业后要重新学习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由此可见,现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知识的需求相脱节。

2、课程内容重复

通过多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重复和交叉。以我院为例,来探讨课程设置的情况。

(1)理论课程设置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2门课程都涉及到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但各有侧重点,这2门课程一般不会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有部分内容重叠,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中均有成本分析的内容,

(2)实践课程设置

会计实践课程分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课内实训主要针对某门理论课程重要知识安排的实训,集中实训是综合几门课程或几项业务进行的训练。在《基础会计》课内实训、《中级财务会计》课内实训和手工会计模拟实训(集中实践)这三门核心职业技能实训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分别都有集中实训课程,但由于几门理论课程内容本身有交叉重复,因此实训内容也有交叉。

3、理论内容偏重,真正的实训不足

尽管各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都增加了实训课程,但大多数实训是授课教师参考各种版本的会计教材,设计出虚拟的企业会计业务,而这些业务依然存在对某个理论知识点的强化训练,类似于练习题,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和分析。比如,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生做会计分录的练习上(强化理论的吸收和消化),及怎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上(简单的重复劳动),而不是让学生进行具体的会计业务判断训练。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学校的课程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用不上,而企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却没有掌握,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一方面,学校没有对企业进行真正的了解,没有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及素质进行详细分析;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请会计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会计负责人真正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尽管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大多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合作。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没有脱离本科课程设置的框架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借鉴本科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似,仅仅压缩内容。由于普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于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其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学科研究有交叉和重复,有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普遍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所以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也十分严重。

3、缺乏贴近企业实际的教材

目前,几乎每个出版社都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但即使是高教出版社的规划教材,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科的教学体系。有的仅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简化,没有从实际工作过程对知识技能的需要来安排课程内容,缺少任务驱动型教材。因此,许多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只能按照现有的教材来设置课程。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培育职业基本素质为基础

会计电算化(高职)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会计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企事业一线的会计、出纳工作岗位主要是与现金、银行存款打交道,包括现金的收入、支出登记,各种有价票据的管理,填制凭证,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审计核算、信贷审查等等。这些职业岗位对其人员的要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基本素质。基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还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

(2)专业能力。这主要包括“精核算、会管理、能监督”三种能力。

2、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

由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财会人员,因而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的会计专业那样,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数上也有了回旋的余地。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具体到会计电算化(高职)专业,我们认为必不可少的理论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政治思想品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经济法律法规教育,经济应用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学科的教育,还应该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3、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型、技能型人员,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针对性;二是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同步,作到边教学边实践。具体到会计电算化(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原理能力训练,财务会计能力训练,成本会计能力训练以及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训练。具体地说,会计原理能力训练主要是指使学生学会填制凭证,掌握会计核算、帐务处理、会计报表实际编制与分析的方法等。财务会计能力训练主要是指使学生学会货币资金核算,应收、预付、应付款核算,投资核算以及应交税金核算等。成本会计核算能力训练主要是指使学生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各项费用归集分配。根据部分院校教学实践的体会,会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应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

4、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

为了搞好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对学科体系大胆做出相应调整,如减少课程门类,整合相关课程等。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训练》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5、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主要有:

(1)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会计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定岗实习,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

(3)引进高学历、学有专长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4)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向学校争取人、财、物的大力支持。

6、加强教材建设

各门专业课程尽量使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和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没有统编教材的课程,要结合我校实际,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实训指导书和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适应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教育教材建设。

7、提高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专业建设发展,根据学校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有关政策,积极扶持和帮助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基本的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

8、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抓好实习基地建设,出色完成教学实践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生要手段,我系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搞好原有实习、实验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相关对口单位联系,多建立实习基地,并对实习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严格检查和考核。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6

[2]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标签:;  ;  ;  

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