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气体扩散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极,多孔,气体,孔隙,电解池,氧化碳,传感器。
多孔气体扩散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朱帅[1](2017)在《多组分气体在多孔电极中扩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对减缓全球化石能源短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很有意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内主要存在叁大损失为:欧姆极化损失、活化极化损失以及浓差极化损失,由于气体在多孔电极内扩散产生的浓差极化损失是影响电池效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损失,因此,研究气体在多孔电极内的扩散机理对减少电池的浓差极化损失,提高SOFC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精确的尘气模型(DGM)的简化二维理论,推导出了N_2-O_2双组分气体通过多孔电极的扩散系数与电极两侧氧气分压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并采用实验的方法直接测量N_2-O_2的双组分气体扩散通过多孔电极的有效扩散系数,考察了电极的孔隙率、实验温度对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并简单分析了叁元以上气体系统的扩散理论。结果表明,提高电极的孔隙率对提高气体的有效扩散系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实验温度也能够提高气体有效扩散系数,但是温度过高会产生电极烧结等缺陷。(2)基于实验测量的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系统分析了电极厚度、电极孔隙特性、工作电流等对浓差极化损失的影响,并综合所有实验参数选择出了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电极厚度越小、电极孔隙率越大、弯曲度越小、工作电流密度越小均可以减小电极的浓差极化损失。最优的参数组合:厚度200μm,电极孔隙率0.4,曲折度2.64,操作温度650℃。(3)借助comsol软件简单模拟了气体通过多孔电极的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比,此外还对SOFC的单电池建立了叁维模型,对其工作的实时状态进行模拟,并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改变了电极的属性,对电池的性能状况、气体传质过程、电流密度分布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扩散的模拟修正值与实验值吻合的较好;当孔隙率在40%左右时,以氢气为燃料的SOFC单电池表现出很好的气体扩散和电流传导特性,相应的输出电压、功率密度等也较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葛浩森[2](2016)在《锌空电池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内液体界面运动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池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锌空电池因其大容量无污染等诸多优势得到广泛关注。锌空电池的气体扩散电极作为氧气的反应场所是锌空电池的关键技术。当前主要使用的气体扩散电极是孔径尺度在1微米左右的多孔介质,气体扩散电极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工作时,电流密度又主要由空气、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共同组成的气液固叁相交界线处提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1.通过实验测定了泡沫镍骨架气体扩散电极浸液质量与放电伏安曲线和峰值功率的对应关系,发现电极放电性能变化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干燥气体扩散电极开始工作后放电性能先小幅增加,在浸液2小时后达到最佳性能,2-24小时,峰值功率逐渐衰减到刚开始的75%,总体尚处在可有效工作水平;24小时后,放电性能随浸液量增加快速下降,直到96小时后基本不再衰减,此时峰值功率只有最开始的27%;同时发现实验电极浸液量变化规律近似一条对称轴为时间轴的二次曲线,并通过推导圆柱形单管中电解液在毛细力驱动下的推进过程,得到电解液界面在单管中推进的近似规律,二者对比后发现,实验测量结果与近似理论推导的单管中液体变化规律一致,2.通过将气体扩散电极电镜照片网格化,转化成四通道二维拓扑网格,通过数值模拟近似描述了电解液界面在多孔电极中的推进过程。发现电解液界面推进过程中,形成的气液固叁相交界线总长度也会经过先增长再逐渐缩短的过程,与实验现象一致,从而对电极放电性能变化规律作出合理解释,认为电极放电性能和气液固叁相交界线总长度直接相关。3.通过改变电极骨架结构的实验,发现电解液主要沿着电极骨架快速推进。因此,从骨架结构入手初步设计了压皮电极和疏水化预处理骨架表面的两种电极,有效的减缓了电解液界面推进过程,但由于导电性下降等原因,导致放电性能有所下降。该方向探索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深入研究有望得到放电性能更好,持续时间更长的气体扩散电极。4.通过采用一种数字图像的处理方法,将气体扩散电极内部各材料分布规律和连通性规律可视化。了解了由多种粉末状材料按一定配比比例混合组成的电极材料内部各种成分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嘉伟,方正,潘义,刘仁红,王佳黎[3](2011)在《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不同催化层结构与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是制备甲醛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所在,其中催化层的结构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响应性能.通过柠檬酸叁钠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金-活性炭、纳米金-碳纳米管催化剂,制备了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并对电极进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表征.在甲醛气体浓度为0.24和0.63 mg/m3时,电极C具有较好的响应,在0.1到0.84 mg/m3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10.515x+4.4049(R2=0.9917),响应时间约80 s.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结构与甲醛响应性的关系,为研制开发性能优良的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周平,吴承伟[4](2007)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受压对电学与传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装置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关注,主要被用来给汽车等耗能设备提供能源或者作为社区电站和便携式电源。多孔气体扩散层是燃料电池电极的主要部件之一,用来传输反应气体和排出电极电化学反应生成的水,并在电极板与膜电极之间传输电子。多孔气体扩散层一般是碳纸或碳布,碳纸或碳布属于纤维多孔介质,孔隙度较高,一般在0.5~0.9之(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7-08-20)
夏风,钱晓良,杨欣,刘光葵,孙尧卿[5](2001)在《ZrO_2氧传感器多孔电极中气体扩散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扩散障将多孔电极材料中微孔对ZrO2 气体氧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孤立出来研究 ,发现气体在电极层中扩散缓慢而使传感器的V/I特性和过渡过程等的变化显着 .通过对V/I特性的模拟 ,建立了电极材料中的空隙结构与V/I特性间的定量关系 .并对过渡过程的变化也提出了一个定性解释 .(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戈鹤山,周光发,沈彦彬[6](1994)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法一氧化碳个体监测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和大规模低功耗IC器件组成的一氧化碳个体监测仪器。检测浓度范围为0~100mg·m-3,便于个体携带。与相适配的支持部件相连接,可组成无人值守自动监测系统。该仪器具有直读瞬时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剂量值读出以及8h以上的数据记忆与再读出等功能。(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1994年S1期)
吴亚西,崔九思[7](1994)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法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应用多体扩散电极的方法测定空气中低浓度一氧化碳的传感器。电极电位控制在1.2V(SHE),当空气中CO扩散到传感器时,在阳极被氧化成CO2,其氧化电流与CO浓度成正比例。传感器灵敏度约为0.5μA/mg·m-3,可测浓度范围0~100mg/m3,传感器寿命大于1年。(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1994年S1期)
尤金跨,林祖赓,田昭武[8](1993)在《气体扩散多孔电极孔内充液状态对极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催化层孔内在缺液状态下氧电极的极化行为,结果表明,当覆盖在催化剂团粒粗糙包络面上的电液处于缺液状态下,可显着地改善电极极化的性能,并得出不同充液状态下反应物通过液膜传输到反应界面过程(F过程)的特征电流。(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5期)
朱世民,王建飞,吴琳,彭慈贞[9](1985)在《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测量二氧化氮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浓度二氧化氮的检测有不少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多数不能满足快速和现场瞬时检测的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检测低浓度二氧化氮的控制电位电解方法。本法是将被测气体通过一个由良好导电性和透气性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组成的电解池,使二氧化氮在工作电极上还原。当工作电极的电位恒定在-0.2伏(vs RE)时,电解电流与二氧化氮的浓度成正比。电解池的电极都可以用金催化膜做电极材料,但参比电极亦可以用铂催化膜为电极材料。电解液为25%的硫酸。本文还研究了电解池的某些特性。证明在适当条件下,它对二氧化氮具有快速、灵敏、稳定等响应特点。(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85年03期)
田昭武,林祖赓,尤金跨[10](1981)在《多孔电极极化理论——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新模型——不平整液膜模型。由于毛细管作用,催化剂团粒的粗糙包络面覆盖着电解质溶液薄膜,膜的各部份具有不同厚度。在实用的电流密度范围内,极化曲线的线性行为以及受气体反应物分压,催化层厚度和电解液成分的影响,都与新模型的数值解和解析解所预言的事实定量地符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期刊1981年05期)
多孔气体扩散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池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锌空电池因其大容量无污染等诸多优势得到广泛关注。锌空电池的气体扩散电极作为氧气的反应场所是锌空电池的关键技术。当前主要使用的气体扩散电极是孔径尺度在1微米左右的多孔介质,气体扩散电极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工作时,电流密度又主要由空气、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共同组成的气液固叁相交界线处提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1.通过实验测定了泡沫镍骨架气体扩散电极浸液质量与放电伏安曲线和峰值功率的对应关系,发现电极放电性能变化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干燥气体扩散电极开始工作后放电性能先小幅增加,在浸液2小时后达到最佳性能,2-24小时,峰值功率逐渐衰减到刚开始的75%,总体尚处在可有效工作水平;24小时后,放电性能随浸液量增加快速下降,直到96小时后基本不再衰减,此时峰值功率只有最开始的27%;同时发现实验电极浸液量变化规律近似一条对称轴为时间轴的二次曲线,并通过推导圆柱形单管中电解液在毛细力驱动下的推进过程,得到电解液界面在单管中推进的近似规律,二者对比后发现,实验测量结果与近似理论推导的单管中液体变化规律一致,2.通过将气体扩散电极电镜照片网格化,转化成四通道二维拓扑网格,通过数值模拟近似描述了电解液界面在多孔电极中的推进过程。发现电解液界面推进过程中,形成的气液固叁相交界线总长度也会经过先增长再逐渐缩短的过程,与实验现象一致,从而对电极放电性能变化规律作出合理解释,认为电极放电性能和气液固叁相交界线总长度直接相关。3.通过改变电极骨架结构的实验,发现电解液主要沿着电极骨架快速推进。因此,从骨架结构入手初步设计了压皮电极和疏水化预处理骨架表面的两种电极,有效的减缓了电解液界面推进过程,但由于导电性下降等原因,导致放电性能有所下降。该方向探索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深入研究有望得到放电性能更好,持续时间更长的气体扩散电极。4.通过采用一种数字图像的处理方法,将气体扩散电极内部各材料分布规律和连通性规律可视化。了解了由多种粉末状材料按一定配比比例混合组成的电极材料内部各种成分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气体扩散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朱帅.多组分气体在多孔电极中扩散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2].葛浩森.锌空电池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内液体界面运动规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3].杨嘉伟,方正,潘义,刘仁红,王佳黎.甲醛电化学传感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不同催化层结构与响应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1
[4].周平,吴承伟.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受压对电学与传输性能的影响[C].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2007
[5].夏风,钱晓良,杨欣,刘光葵,孙尧卿.ZrO_2氧传感器多孔电极中气体扩散过程模拟[J].传感技术学报.2001
[6].戈鹤山,周光发,沈彦彬.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法一氧化碳个体监测仪的研制[J].卫生研究.1994
[7].吴亚西,崔九思.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法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研制[J].卫生研究.1994
[8].尤金跨,林祖赓,田昭武.气体扩散多孔电极孔内充液状态对极化行为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9].朱世民,王建飞,吴琳,彭慈贞.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测量二氧化氮的方法[J].分析化学.1985
[10].田昭武,林祖赓,尤金跨.多孔电极极化理论——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J].中国科学.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