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源性胸痛论文_张丽娜,马治国,杨少奇,叶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管源性胸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管,胸痛,贲门,心绞痛,心源性,弛缓,硝酸甘油。

食管源性胸痛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娜,马治国,杨少奇,叶婷[1](2019)在《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在食管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在食管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52例考虑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 24 h食管pH测定结果显示,25例(48.08%)存在异常酸反流;食管动力测定异常者29例(55.77%),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降低20例(38.5%)、松弛不良5例(9.6%)、LESP升高4例(7.7%)。经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23例,食管裂孔疝2例,功能性胸痛15例,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10例,弥漫性食管痉挛1例,贲门失弛缓1例。24 h食管pH及食管动力测定对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08%和55.77%,均高于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对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尤其是对内镜阴性的食管源性胸痛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继敏,莫鹏[2](2018)在《正确认识食管源性胸痛》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起食管源性胸痛的疾病较多,如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但最常见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实,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在西方国家,它的发病率高达20%~30%,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7%~8%,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人(本文来源于《家庭医生报》期刊2018-07-09)

穆扎帕尔·木沙[3](2018)在《联合诊断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非心源性胸痛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脉造影患者中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占比、其中食管相关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非心源性胸痛(NCCP)比例;对电子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PPI试验)、症状指数及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等方法的联合诊断效果做出评价。方法:冠脉造影确切排除心源性胸痛后,近二周疼痛发生≥2天/周;发作心电图无ST-T异常。排除消化道溃疡、良恶性肿瘤、研究前14日口服PPI、生育期妇女、埃索美拉唑口服禁忌者、计入实验前14日内阿司匹林口服至少5次或总剂量>0.5克、无法停止服用NSAID药。进行问卷调查、胃镜、24h食管测酸测压监测后,予埃索美拉唑20mg,2次/天,治疗性试验14天,重复评估症状改变。调查卷有一般临床资料,GerdQ,BMI,导致胸痛因素、疼痛类型、疼痛辐射类型。结果:住院冠脉造影589人,NCCP患者165人(28%),NCCP当中食管有关NCCP 65人(11%);65名NCCP病人,最终满足Gerd相关NCCP联合诊断标准,即同时满足(1)糜烂性食管炎、病理性酸反流、(2)症状指数(+),共49人(75%)。其中满足传统诊断方法,即只满足单独一项(1)22人(22/49,45%),或单独满足(2)27人(27/49,55%);共同达到上述标准15人(15/49,30%)。PPI治疗试验:PPI治疗试验(+)在Gerd相关NCCP组包括37人(37/49,75%),Non-Gerd相关NCCP组总共16人、当中PPI(+)仅2人(2/16,14%),有统计差异(P=0.009)。PPI治疗试验对GERD相关NCCP诊断敏感性为75%(37/49)、特异性86%(14/16)、(+)预测值94%(49/51)、(-)预测值55%(22/41)。两种组的一般资料、胸前区疼痛无统计学差异。GERD有关NCCP组反流发病率比非GERD组高、无统计学差异。非GERD相关NCCP组要食管静息压力高于GERD相关NCCP组患者、有统计差异(P=0.001)。结论:PPI试验是GERD相关NCCP可行性较高的初筛手段。结合电子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PPI试验)、症状指数及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进行联合诊断方法提高了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伊里旦·萨依然,艾力·马合木提,陶发明[4](2017)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NCCP)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急诊科收治NCCP患者的病案资料,总结GERD相关性NCCP发生率及其治疗经验。结果125例NCCP患者中GERD相关性NCCP者87例(69.6%),确诊后72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15例患者给予抗反流手术治疗,治疗2周后均胸痛症状好转。结论造成急性非心源性胸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GERD是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GERD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应着重于GERD治疗,急诊医护人员应重视鉴别诊断并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李娜,张然,郝海蓉[5](2016)在《经皮电穴位刺激疗法合疏肝降逆颗粒治疗食管源性胸痛》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或食管运动异常所引起的以间歇性前胸痛为发作特点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骨下疼痛,严重时疼痛剧烈,甚至可放射至后背、肩部、颈部、牙齿和耳后等部位,多伴有烧灼感、嗳气、泛酸等临床表现。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最常见的因素,占50%~70%。本文观察经皮电穴位刺激疗法合疏肝降逆颗粒治疗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6年06期)

何敬仪[6](2016)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非心源性胸痛古代文献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GERD被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 NCCP)指的是在缺乏明显的活动性冠状动脉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反复发生的心绞痛样胸骨后疼痛的症状。2006年蒙特利尔专家共识将非心源性胸痛中的反流胸痛综合征纳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症状的范畴,反映了二者的密切关系。即便如此,临床上将此类患者转诊予消化专科诊治的患者却相对少见,而患者的就诊规律更是反映了虽然GERD相关NCCP在临床上较多见,但认识胸痛和GERD之间的关系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并不多。研究也发现GERD相关NCCP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更是带给社会及个人客观的经济负担,而该病发病机制呈多样化,因此,临床上常规抑酸剂治疗疗效不明显。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医研究,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特点,为本病的治疗及研究开辟一条新的中医道路。目的初步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与GERD相关NCCP相关的脉象、药物、方剂,讨论与之相应的病因病机学说、治疗理论及病位,探讨其基本证治规律,并针对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规律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导师论治本病的医案,针对所收集导师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导师治疗此病的治疗思想和用药规律。通过两部分研究初步了解中医治疗GERD相关NCCP的辨证论治,为往后进一步研究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本次研究的古代文献中,检索范围以汉代至清末中医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与GERD相关NCCP的脉法、药物及方剂为研究对象。以“胸痹”、“胸痛”、“胸痞”、“胃痹”、“胃心痛”、“厥心痛”、“肝着”、“胸满”和“吐酸”、“吞酸”、“醋心”、“噫醋”、“噫酸”、“中酸”为关键词输入第5版《中华医典》进行复合检索。将其数据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针对频次>40次的中药进行常用药物规律分析并运用Python2.7.2程序及Cytoscape程序对出现药味进行探索性的聚类分析和药物之间关系探索,分别以热图和网络图示意。本次导师临床用药规律部分是针对导师治疗GERD相关NCCP的109份复诊有效门诊病例的首诊处方用药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将其数据规范化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其结果运用Python2.7.2程序及Cytoscape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和药物之间关系的探索,分别以热图和网络图示意。结果古代文献的研究部分所检索到与本课题相关的药物共有396条,192种,20类,总频次3320次。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类为理气药,中药排列前25位的中药以理气药为多,其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温里和化湿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甘草,共计出现频次为232次,其频率为6.99%,属补虚药。其用药归经以入脾经的为主,其次为入胃经、肝经和肺经的中药。频次排列前25位的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两大类。根据网络图可得出11类药队。方剂统计的相关方剂共有165个,出现总频次为348次。理气剂、温里剂、消导剂、祛痰剂、补益剂和祛湿剂六类方剂的累计频率达92.24%,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剂类型,其中理气剂出现频率最高。使用频率居前八位的为分心气饮、补中益气汤、平胃散、越鞠丸、逍遥散、沉香降气汤、二陈汤、六君子汤。在使用频率居前20位的方剂中,属理气剂的方剂出现最多,占前20位方剂出现总频率的44.5%,其次是祛湿和补益剂。检索到记载与本课题相关的脉法条文供43条,脉象种类为30类,总频次为48次,平均频次1.6次。出现的脉象类别频率最多的为脉沉细数而涩、脉弦细而微、脉弦弱而涩和沉脉。导师用药规律探索部分通过对109份医案进行统计,共得到135味中药,总频数为1752次。导师用药规律的药物以入脾经为主,其次为胃,再者是肺和肝。经频数分析可得用药频率>10%为部分研究的常用药,经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根据网络图分析可见其中柴胡及青蒿;白芍和半夏、黄芩;枳壳和枳实之间有明显的负关系,显示二味药物为相互排斥的药。有明显正关系的药物有八组。结论通过古代文献分析可见古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多从调气燥湿化痰、养血活血、温中补虚入手。通过探索常用药物的归经分布,发现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病为在脾,与胃、肝和肺关系密切。在导师用药探索的部分可见导师用药规律多以疏调肝气、清肝泄热、和胃降逆,佐以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消食导滞及燥湿化痰。所用之药多入脾、胃、肝及肺经。古代医家治疗GERD相关NCCP时,在调气燥湿、养血活血的同时也注重温补脾胃,故能推测古代患本病者多有中焦脾胃虚弱的基础。而从导师用药规律探索中可见,其治疗着重于清肝泄热、疏调肝气、和胃降逆,与古代文献用药规律相比较少使用了温补脾胃法。这与社会的发展,劳动人民生活改善,现今社会中较少见中焦脾胃虚寒之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则带给人民较大的生活压力等因素而致多有肝气不舒,郁而化热者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袁召[7](2016)在《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及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联合24小时PH/阻抗监测分析食管源性胸痛(Esophageal chest pain,ECP)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动力特点,同时对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经临床及心血管检查明确为非心脏起因的108例E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HRM检查及24小时PH/阻抗监测。同时对其中确诊为GERD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分析,记录各组患者的相关参数,比较各组之间的参数差别。结果:1.共纳入10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93:1,年龄21-83岁,平均56.85±13.4岁。食管动力障碍患者为102例,其中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Esophageal movement disorders,NEMD)5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41例,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7例,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1例,贲门失驰缓3例。2.102例食管源性胸痛的患者中NEMD、GERD及HH存在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异常分别占54%、58.5%、71.4%,其中表现最常见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降低。3.RE组与NERD组较正常对照组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RE组与NERD者组比较UESL、UES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E合并HH组的UESP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NERD组、RE合并HH组的LESL、LESP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E合并HH组与RE组、NERD患者组比较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NERD组、RE合并HH组的食管体部参数远端收缩积分(DC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RD组与RE组及RE合并HH组比较变化更明显;RE组、NERD组、RE合并HH组的远端潜伏期(D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EMD、GERD、HH患者的异常收缩最常见为食管弱蠕动收缩、其次为失蠕动收缩。50例NEMD患者中体部蠕动异常为40%,其中失蠕动收缩占4%、弱蠕动收缩34%、过度蠕动收缩2%。41例GERD患者中体部蠕动异常的为34.1%,其中失蠕动收缩4.88%、弱蠕动收缩26.8%、过度蠕动收缩2.4%。7例HH患者体部蠕动异常为42.9%,均表现为弱蠕动收缩。5.在GERD患者中,24h小时PH/阻抗监测的阳性诊断率最高,且对NERD患者的诊断率最高,胃镜对于NERD只是一个排除性的检查。6.41例GERD患者行24h小时PH/阻抗检测阳性例数为31例,GERD患者中酸、弱酸、非酸反流的比例分别为48.4%、41.9%、9.7%,提示GERD中酸反流为主,其次为弱酸反流,PH检测阴性的GERD患者行食管阻抗检查,部分证实存在非酸反流,反流物性质中气体反流最为常见。7.41例GER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便携式食管动态24小时p 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中RE组、NERD组、RE合并HH组中酸反流次数、酸反流>5min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总PH<4时间、立值PH<4时间、仰卧位PH<4时间、De Meester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E组与NERD组、RE合并HH组比较酸反流次数、酸反流>5min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总PH<4时间、立值PH<4时间、De Meester评分差异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管源性胸痛的患者发病机制是多样的,常见原因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NEMD),其次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2.食管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存在食管动力学障碍,食管体部蠕动异常、LESP降低可能是食管源性胸痛的重要原因。3.GERD患者中食管上括约肌的作用对其可能无影响,主要为食管下括约肌的改变,其中GERD中不同亚型的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及食管体部蠕动异常程度均不同。4.食管源性胸痛患者食管异常收缩最常表现可能为弱蠕动收缩,其次为失蠕动收缩。5.HRM联合24小时PH/阻抗监测是诊断GERD的重要检查方法。6.酸反流在GERD的发病中是重要原因,其次是酸反流,部分证实GERD患者中存在非酸反流。反流物性质中气体反流最为常见。7.GERD患者中RE组酸反流重于NERD组。(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2-01)

林飞克,姜翔,张建华[8](2015)在《急性食管源性胸痛42例误诊为冠心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急性食管源性胸痛(esophagus chest pain,ECP)的误诊原因分析。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42例EC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经胃镜确诊为ECP,4例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抑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ECP因急性胸痛就诊在急诊科较常见,当排除心源性胸痛、肺部病变、神经痛等后,要警惕ECP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5年05期)

杨柳青,吴利利[9](2015)在《四逆丹参饮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食管源胸痛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食管源性胸痛患者应用四逆丹参饮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食管源性胸痛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四逆丹参饮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科学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显着(P<0.05)。结论针对食管源性胸痛患者,采用四逆丹参饮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78期)

王雪艳,解淑萍,索智敏,康玉华[10](2014)在《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 4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泮立苏,40 mg/次,1次/d,早晚空腹各服1次)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新络钠,5 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单给予泮托拉唑胶囊口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症状有效率(显效+有效)60%(12/20),内镜有效率65%(13/20);治疗组症状有效率(显效+有效)95%(19/20),内镜下有效率(19/20)95%(19/20),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在临床症状缓解及内镜下食管黏膜愈合上较单用泮托拉唑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4年16期)

食管源性胸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起食管源性胸痛的疾病较多,如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但最常见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实,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在西方国家,它的发病率高达20%~30%,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7%~8%,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管源性胸痛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娜,马治国,杨少奇,叶婷.食管动力及24h食管pH测定在食管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9

[2].吴继敏,莫鹏.正确认识食管源性胸痛[N].家庭医生报.2018

[3].穆扎帕尔·木沙.联合诊断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非心源性胸痛应用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4].伊里旦·萨依然,艾力·马合木提,陶发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7

[5].李娜,张然,郝海蓉.经皮电穴位刺激疗法合疏肝降逆颗粒治疗食管源性胸痛[J].中国民间疗法.2016

[6].何敬仪.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非心源性胸痛古代文献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7].袁召.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及病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6

[8].林飞克,姜翔,张建华.急性食管源性胸痛42例误诊为冠心病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

[9].杨柳青,吴利利.四逆丹参饮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食管源胸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10].王雪艳,解淑萍,索智敏,康玉华.泮托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

论文知识图

例胡桃夹食管病人的测压曲线为高幅收缩...为2例非特异性食管功能障碍病人的测压...为4例弥漫性食管痉挛病人的测压曲线...下部食管平均收缩压为121.2mmHg下部食管...食管引起脚痛的作用机制烧心患者的分类

标签:;  ;  ;  ;  ;  ;  ;  

食管源性胸痛论文_张丽娜,马治国,杨少奇,叶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