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失语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罗卡氏失语,系统功能语言学,描述,阐释
汉语失语症论文文献综述
严世清[1](2019)在《汉语失语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描述与阐述:一个案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报告了某汉语方言操用者左脑前部接受手术后出现的失语症状。语料系笔者现场录制的患者与家人语言交流的各种场景,时间跨度约90天,累计22个有效片段。本报告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描述和阐述该案例,指出被试的失语症状属于典型的布罗卡失语,但由于手术并未对传统意义上的布罗卡区造成损伤,该结论对于传统的失语症归类理论形成明确的挑战。本文呼吁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寻求评定和辅助失语症康复更为有效的量表或方案。(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梁俊杰[2](2018)在《频率效应在汉语失语症患者中作用机制的相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观察频率效应对于汉语失语症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频率效应在失语症患者中的影响目的:明确汉语失语症患者能否能引出频率效应。方法:纳入符合失语症标准的被试11人,连续进行由15个高频图片及15个低频图片组成的视图命名任务两次,采集其反应时及正确率。通过分析命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确定频率效应是否存在及频率效应的强弱情况。结果:把反应时和正确率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第一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命名时间比低频组的快7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命名时间比低频组的快26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正确率比低频组高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正确率比低频组高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控制命名一致性、熟悉性、表象一致性、复杂度的条件下,频率效应可出现在失语症被试中。在失语症被试的命名任务中引出的频率效应并不稳定。因此,失语症也是影响频率效应的一种因素,导致频率效应的表现与在正常被试中引出的不一致。第二部分:在失语症被试中频率效应对概念水平的影响目的:在概念水平到词汇-语义模块中划分频率效应的作用位点。方法:将第一部分入组的失语症被试进行视图判断分类任务一次,采集其正确率及反应时。通过分析判断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确定频率效应是否存在及频率效应的强弱情况。结果:把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在判断任务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反应时间比低频组的快21m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图片的平均正确率比低频组低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语症被试的视图判断任务中,未能恒定地引出频率效应,说明频率效应不一定影响失语症患者的概念水平。第叁部分:探讨在正常被试中频率效应对概念及词汇水平的作用机制目的:利用正常被试研究,寻找频率效应的作用位点。方法:纳入31个健康正常被试,分别进行与第二部分相同的视图判断分类任务及相同语料的词汇判断分类任务,采集其反应时。通过分析,观察频率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视图判断任务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反应时间比低频组的快1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词汇判断任务中,高频组词语的平均反应时间比低频组的快25ms,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常被试的非发声词汇判断任务中,可引出频率效应,且频率效应可能作用在词汇-语义表征、词条选择、词条水平中。(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08)
萧演清,汪洁,张大华,宋为群[3](2017)在《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受损的汉语失语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不同类型失语患者治疗前后的ERP脑电变化。方法:根据"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得分结果,把1例归为语义损伤为主和3例患者归为词汇通达障碍。另1例患者因不能理解动作指令,不能理解简单句子,归为语义损伤组,采用ERPs作为技术手段,实验任务为延迟命名,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脑电情况,用于实验的图片分为训练组图片和非训练组图片,记录15例健康人的脑电图作为对照。结果:2例语义损伤的患者治疗后波幅变化出现在400ms以前的时间窗,3例找词困难的患者治疗后波幅变化出现在400ms前后或之后的时间窗,波幅变化不仅出现在训练过的图片,也出现在非训练组语义相关的图片,左右半球间有不同形式的波幅变化(P1和P3),训练组图片与非训练组图片也有不同形式的波幅变化(P5)。结论:ERPs可作为探讨汉语失语症病态内部语言的过程,辅助探讨失语症恢复的机制以及与语言治疗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曹艳静,刘晋宣,丁珊珊,郑钦,Kim,Ha-kyung[4](2017)在《汉语失语症患者工作记忆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不同的任务方式和测试材料,探讨失语症患者的工作记忆特征。方法选取15例54~70岁汉语失语症患者(失语症组)与1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进行数字、实词和虚词的听觉复述和听觉再认任务测试,以正确完成的最大字符串长度(个)作为工作记忆广度,比较两组工作记忆广度的差异。结果不同任务和测试材料下,失语症组的工作记忆广度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失语症组在正序复述测试中的工作记忆广度显着大于倒序复述、正序再认和倒序再认(P<0.01),倒序复述显着大于倒序再认(P<0.01),正序再认显着大于倒序再认(P<0.01)。在复述任务中,失语症组的工作记忆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数字、虚词、实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正序再认中,对数字的工作记忆广度显着大于实词(P<0.01)和虚词(P<0.01),实词显着大于虚词(P<0.01);在倒序再认任务中,对数字的记忆广度显着大于虚词(P<0.01)。结论失语症患者工作记忆广度显着低于正常成人;失语症患者对数字的工作记忆最容易;正序复述最容易,其次为倒序复述和正序再认,倒序再认最难。(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彭爱军,蒋京功,周肖东,肖胜,武永康[5](2014)在《汉语失语症测评软件在脑出血后失语评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康法汉语标准失语症电脑软件测评系统(CRRCAE)在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评定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行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并在术前、术后4 w,8 w应用CRRCAE(电脑版)行语言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RCAE测评系统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提高。结论CRRCAE电脑软件测评系统可用于评定脑出血患者语言恢复的程度和特点,能有效的鉴别其改善的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周亮,叶祥明,李厥宝,闻万顺[6](2013)在《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治疗前后N400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分析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N400波幅和潜伏期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方法 20例汉语失语症患者接受规范语言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电生理检查记录N4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经12周治疗后,WAB中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及失语商(AQ)积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N4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波幅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后,N400潜伏期、波幅差值与AQ积分差值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N400能反映汉语失语症患者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可以作为语言功能恢复的电生理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2期)
萧演清,宋为群,汪洁[7](2013)在《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受损的汉语失语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了汉语失语症患者言语产生过程中语义和语音的编码情况。方法:根据"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得分结果将14例失语症患者分为词汇语义损伤、词汇通达障碍、词汇语音损伤3组不同言语加工水平损伤组,采用ERPs作为技术手段,实验任务为延迟命名,观察患者的脑电情况,记录15名健康人的脑电图作为对照。结果:词汇语义损伤为主的患者异常波幅出现在400ms以前,词汇通达障碍为主的患者异常波幅出现在介于400ms前后的时间窗,而词汇语音损伤为主的患者异常波幅出现在400ms以后的时间窗,每种类型其异常波幅出现的时间窗有较大的重迭。结论:ERPs可作为探讨汉语失语症病态内部语言的过程,以及辅助失语症评价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周亮,叶祥明,李厥宝,闻万顺[8](2012)在《汉语失语症患者的N400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汉语失语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23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组)和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检查和N400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语组N400差异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较对照组增大。N400潜伏期(r=-0.553,P=0.000)、波幅(r=-0.628,P=0.000)与失语症患者失语商(AQ)值具有显着相关性,波幅与命名能力具有显着相关性(r=-0.372,P=0.001)。结论 N400能客观反映汉语失语症语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以用于临床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尤其是命名能力的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08期)
汪洁,宋为群,吴东宇,袁英[9](2012)在《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探查视觉性失语症伴纯失读的语言加工损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视觉性失语症伴纯失读患者的语言加工损害水平。方法:对1例视觉性失语症患者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语言评价。结果:①患者的基本视知觉、不同视点物体匹配的结构表征检查正常;②从视觉输入通达到详尽的语义受损,表现为视觉图命名障碍和视觉图—图联系困难;③将视觉词形转换为对应的语音表征受损,表现为视觉输入词朗读障碍;④将视觉词形映射到语义较听觉语音映射到语义受损更为显着,即字形输入词典到语义系统的联系受损更为严重,表现为视觉词—图匹配较听觉词—图匹配显着受损。结论:该例视觉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加工损害主要为从视觉输入(事物)通达到详尽的语义受损,以及将视觉字形通达到语义和语音表征受损。(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吴鸣,倪朝民[10](2011)在《脑卒中汉语失语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病变造成的后天习得性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表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及表达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我国是脑卒中高发病率国家,居世界第二位。脑卒中具有"疾病与障碍共存"特性,其中伴失语发病率约占总发病率的21%-38%有资料统计,卒中后10%-18%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交流和社会交往。美国着名神经病学家Michel曾指出,制定失语症康复训练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失语症的恢复机制,是决定汉语失语症患者评估和康复治疗效果的基础。下面就卒中后汉语失语症脑功能实验室研究应用、中枢听觉认知语言功能、语言认知神经心理学等机制的研究查阅了相关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期刊2011-12-02)
汉语失语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观察频率效应对于汉语失语症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频率效应在失语症患者中的影响目的:明确汉语失语症患者能否能引出频率效应。方法:纳入符合失语症标准的被试11人,连续进行由15个高频图片及15个低频图片组成的视图命名任务两次,采集其反应时及正确率。通过分析命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确定频率效应是否存在及频率效应的强弱情况。结果:把反应时和正确率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第一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命名时间比低频组的快7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命名时间比低频组的快26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正确率比低频组高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次命名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正确率比低频组高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控制命名一致性、熟悉性、表象一致性、复杂度的条件下,频率效应可出现在失语症被试中。在失语症被试的命名任务中引出的频率效应并不稳定。因此,失语症也是影响频率效应的一种因素,导致频率效应的表现与在正常被试中引出的不一致。第二部分:在失语症被试中频率效应对概念水平的影响目的:在概念水平到词汇-语义模块中划分频率效应的作用位点。方法:将第一部分入组的失语症被试进行视图判断分类任务一次,采集其正确率及反应时。通过分析判断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确定频率效应是否存在及频率效应的强弱情况。结果:把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在判断任务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反应时间比低频组的快21m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图片的平均正确率比低频组低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语症被试的视图判断任务中,未能恒定地引出频率效应,说明频率效应不一定影响失语症患者的概念水平。第叁部分:探讨在正常被试中频率效应对概念及词汇水平的作用机制目的:利用正常被试研究,寻找频率效应的作用位点。方法:纳入31个健康正常被试,分别进行与第二部分相同的视图判断分类任务及相同语料的词汇判断分类任务,采集其反应时。通过分析,观察频率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视图判断任务中,高频组图片的平均反应时间比低频组的快1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词汇判断任务中,高频组词语的平均反应时间比低频组的快25ms,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常被试的非发声词汇判断任务中,可引出频率效应,且频率效应可能作用在词汇-语义表征、词条选择、词条水平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失语症论文参考文献
[1].严世清.汉语失语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描述与阐述:一个案例报告[J].当代外语研究.2019
[2].梁俊杰.频率效应在汉语失语症患者中作用机制的相关探究[D].暨南大学.2018
[3].萧演清,汪洁,张大华,宋为群.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受损的汉语失语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变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
[4].曹艳静,刘晋宣,丁珊珊,郑钦,Kim,Ha-kyung.汉语失语症患者工作记忆的特征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
[5].彭爱军,蒋京功,周肖东,肖胜,武永康.汉语失语症测评软件在脑出血后失语评定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
[6].周亮,叶祥明,李厥宝,闻万顺.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治疗前后N400变化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7].萧演清,宋为群,汪洁.不同言语加工水平受损的汉语失语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
[8].周亮,叶祥明,李厥宝,闻万顺.汉语失语症患者的N400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
[9].汪洁,宋为群,吴东宇,袁英.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探查视觉性失语症伴纯失读的语言加工损害[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
[10].吴鸣,倪朝民.脑卒中汉语失语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