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论文_王开元,王雅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奥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拉奥孔,莱辛,特洛伊,群雕,神权,时间性,造型艺术。

拉奥孔论文文献综述

王开元,王雅丽[1](2019)在《从拉奥孔看孔子“仁”的内在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之仁虽被广泛地讨论过,但在有关"仁"的内在结构形式问题上,远未如对"仁"之实质内涵的阐释更为丰富与深入。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概念,以说明造型艺术的内在美学特征,而这一概念所具有的理论形态则有助于对孔子思想中"仁"的内在结构的理解。在作为道德心理状态这一道德哲学意义上,"仁"具有时间性与孕育性两种内在的结构特征,前者使得孔子之仁具有动态性,而后者则保证了仁的内在推动力。由此,仁更多的存在于主体内心的具体状态中,其普遍性也更多的是在形式结构上才具有成立的可能。而且,对孔子之仁做内在结构性的探讨,亦有助于重新审视孔子之仁在后世所被赋予的形而上的意义与美学特征的阐释错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书亮[2](2019)在《漫画与动画的表意之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莱辛写就的《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是西方美学历史上的一本经典着作。在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里,拉奥孔因为告诫特洛伊人勿将木马带入特洛伊而被希腊保护神派出的巨蛇咬死。书中,莱辛集中论述了史诗中与希腊雕塑中对拉奥孔死前状态的表(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1-13)

赵书可[3](2019)在《拉奥孔精神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认为拉奥孔应该是接受了剧痛与痛苦,他是十分绝望而又无助的,人们想起他来就是一个悲剧,但是人们没有进一步去解析他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他应该是多种心情纠结而成,除了痛苦还有满足成就和自责懊恼,他的行为和后果十分悲惨,由于他触怒了众神,可是西方史学史普遍认为人权终会战胜神权,拉奥孔就成为之前的一个例子,进一步阐明人应该由自己控制而不是神。(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蒋帅,刘德斌[4](2019)在《从诗画之界谈起——莱辛《拉奥孔》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和批评史上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作者从拉奥孔这一题材在古代雕塑和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中的不同表现出发,着重探讨了画与诗的界限问题。通过详细论述,莱辛严厉批判了当时在德国盛行一时的描绘体诗,指出诗比画具有优越性,由此力图打破束缚德国文学发展的桎梏,引导整个文学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莱辛作为启蒙先驱的作用。莱辛提出的"自然的符号"与"人为的符号"等概念对我们今天研究和解读新媒介、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08期)

刘玥[5](2019)在《论群雕《拉奥孔》的鉴赏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群雕《拉奥孔》是古希腊时期的雕塑艺术,以拉奥孔父子3人抗争厄运为主题,整个雕塑在形象上生动和鲜明,在结构上成熟和完整,在艺术表达上丰富和真实。体现出"高贵的单纯,敬慕的伟大"这一美学理念。分析《拉奥孔》不仅具有时代性的意义,同时也给现代雕塑的艺术创作予以新的审美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从《拉奥孔》雕塑的灵感来源去探索,其次论述其表现手法,比如线条美和动态美,接着分析雕塑的戏剧性和其"顷刻性"的表现形式,最后阐述《拉奥孔》群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4期)

徐秋赟[6](2019)在《中西丑学观念对比——以《拉奥孔》和《中国的丑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丑学是一门关于丑的概念、形态和本质的一门研究,是与美学相对应的。关于美学的研究能够追溯到古希腊,而丑学则在18世纪中后期才出现。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提出了丑只能存在于诗,而不能存在于画的观点,这一观点无疑是现代丑学发展的先河,为之后一系列的现代丑学话语体系奠定基础。在中国,丑的概念一直和"怪诞""丑怪""志怪"等联系一起。在现代学者看来,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思想是与"乐""天人合一"相关的,但鲁迅先生也曾说:"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因此,将丑学放在中西艺术观念的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对丑学的概念进行深层的解剖。(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7期)

张旭[7](2019)在《论莱辛《拉奥孔》中的“丑可以入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叁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3期)

李文蕾[8](2019)在《花开两朵——温克尔曼、莱辛和《拉奥孔》》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辛在《拉奥孔》一文中虽然表达了对于古典主义理论家温克尔曼观点的批驳,但同时,对于温克尔曼的观点来说,莱辛所提出的"书画同异性"、"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准则"这两个最主要的观点,事实上是温克尔曼论述的"美是理性"的延伸。(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3期)

朱犀[9](2019)在《浅析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雕塑《拉奥孔》中意识形态倾向性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说明了张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了艺术的张力如何呈现视觉化。他分析了运动产生的条件,即经验和倾向性,并把运动和张力的产生联系起来。本文将从"张力"的内涵及外延、古希腊意识形态倾向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倾向性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倾向性展开论述,并分析不同意识形态或者经验的欣赏者对同一件作品产生的不同情感张力。(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5期)

韩华宁[10](2018)在《从《拉奥孔》看西方的诗画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画关系历来是文艺美学的热点之一,"诗画一致说"与"诗画异质说"则一直是诸家的争论焦点。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德国文艺批评家莱辛,在其美学着作《拉奥孔》中开辟专章讨论诗画关系,打破了"诗画一致"说的垄断地位,建构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然而却因此忽视了诗画异质相通的特点。诗与画的相异之处构建了艺术的丰富性,而其相通之处则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分析诗画的相异与相通,不仅有助于理解莱辛的诗画观甚至美学思想体系,更可以在宏观层面把握中西方文艺美学的差异与融通。(本文来源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拉奥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莱辛写就的《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是西方美学历史上的一本经典着作。在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里,拉奥孔因为告诫特洛伊人勿将木马带入特洛伊而被希腊保护神派出的巨蛇咬死。书中,莱辛集中论述了史诗中与希腊雕塑中对拉奥孔死前状态的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奥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开元,王雅丽.从拉奥孔看孔子“仁”的内在结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刘书亮.漫画与动画的表意之别[N].文艺报.2019

[3].赵书可.拉奥孔精神的解析[J].青年文学家.2019

[4].蒋帅,刘德斌.从诗画之界谈起——莱辛《拉奥孔》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9

[5].刘玥.论群雕《拉奥孔》的鉴赏意蕴[J].艺术评鉴.2019

[6].徐秋赟.中西丑学观念对比——以《拉奥孔》和《中国的丑怪》为例[J].艺术评鉴.2019

[7].张旭.论莱辛《拉奥孔》中的“丑可以入诗”[J].美与时代(下).2019

[8].李文蕾.花开两朵——温克尔曼、莱辛和《拉奥孔》[J].国际公关.2019

[9].朱犀.浅析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雕塑《拉奥孔》中意识形态倾向性的体现[J].名作欣赏.2019

[10].韩华宁.从《拉奥孔》看西方的诗画关系[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公...拉奥孔《拉奥孔》群雕中拉奥孔的...《拉奥孔》群雕远景拉奥孔群像-拉奥孔群雕《拉奥孔》

标签:;  ;  ;  ;  ;  ;  ;  

拉奥孔论文_王开元,王雅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