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突变体论文_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矮化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突变体,油菜,黄瓜,陆地棉,赤霉素,基因。

矮化突变体论文文献综述

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1](2019)在《水稻卷叶矮化突变体rld的表型鉴定及基因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引起水稻叶片卷曲的分子机理,鉴定出新的水稻卷叶基因.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镇恢084,获得一份卷叶矮化突变体材料,命名为rld(rolling leaf and dwarf).通过形态学分析水稻表型,石蜡切片观察叶片细胞组织形态,图位克隆和测序技术进行精细定位和确定目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序列结构.结果显示:rld突变体叶片极度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rld突变体叶片维管束间的下表皮叶肉细胞面积增大;rld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2和Indel5间的32.3 kb的物理区间,测序发现rld是调控卷叶基因RL9的一个新等位基因,由于外显子上精氨酸缺失引起rld基因编码的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推测精氨酸在RL9蛋白的正常功能行使过程中是必要的,对维持水稻叶片表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徐丽霖[2](2019)在《黄瓜矮化突变体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拉丁文学名为Cucumis sativus L.(2n=14),属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是中国各地夏季主要食用蔬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蔬菜作物之一。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黄瓜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得的矮化突变体Csdw及其野生型为研究材料,通过表型观察、细胞学观察、外源激素处理及内源激素测定等生理学实验对Csdw的表型进行分析,随后对黄瓜矮化表型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遗传分析结果,采用Mutmap和KASP等技术对黄瓜矮化候选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转基因等手段对黄瓜矮化候选基因的序列、表达量及功能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瓜矮化突变体Csdw表型分析结果表明,矮化突变体Csdw株高为42.4±2.30 cm,野生型植株的株高为150.6±3.20 cm,Csdw的株高显着低于其野生型;Csdw的平均节间长度为2.21±0.25 cm,野生型植株平均节间长度为7.50±0.29 cm,Csdw的平均节间长度显着短于其野生型;然而在节间数量上Csdw与其野生型均为20个左右,无显着性差异,说明Csdw主要是由于平均节间长度的缩短使植株表现为矮化表型。(2)细胞学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Csdw主茎纵切面细胞数目从野生型中的125.7±3.50个显着减少为76±3.41个,表明Csdw主茎细胞的分裂过程受到了抑制,从而使细胞数目减少,影响节间长度。(3)不同浓度外源GA_3处理Csdw后使其在株高及平均节间长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且400 mg.L~(-1)浓度GA_3处理后Csdw的恢复程度最大。在株高性状上,Csdw对照组的株高为42.4±2.30 cm,400 mg.L~(-1)浓度GA_3处理后Csdw的株高为64.2±4.40 cm,相比于Csdw对照组显着增加了51.4%,然而却没有恢复至野生型状态(150.6±3.20 cm);在平均节间长度上,野生型对照组平均节间长度为7.5±0.29 cm,Csdw对照组的平均节间长度为2.21±0.25 cm,400 mg.L~(-1)浓度GA_3处理后Csdw的平均节间长度为3.24±0.08 cm,相比于Csdw对照组显着增加了46.6%,同样没有完全恢复至野生型状态。在节间数量上,野生型对照组、Csdw对照组及处理组均为20个左右,无显着性差异。内源激素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植株体的内源GA_3含量为4.87±0.44ng.g~(-1).FW~(-1),而Csdw的内源GA_3含量显着减少为2.89±0.25 ng.g~(-1).FW~(-1);内源BR、IAA及ZR含量在野生型和Csdw间均表现无差异。此外,不同浓度外源BR和IAA处理后Csdw没有出现任何恢复现象,说明Csdw对外源激素BR和IAA的处理不敏感。综上结果说明Csdw对于GA_3外源激素处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且体内GA_3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4)遗传分析表明Csdw突变体矮化表型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将黄瓜矮化突变体基因定位在了黄瓜基因组的第3染色体,后续KA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结果表明Csa3G872760包含的SNP基因型与F_2单株表型共分离,表明Csa3G872760为调控黄瓜矮化表型的候选基因。膜蛋白预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sa3G872760编码CLAVATA1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因此将Csa3G872760命名为CsCLAVATA1。CsCLAVATA1在黄瓜野生型植株不同部位中均可表达,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显着低于野生型。(5)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连有CsCLAVATA1目的片段的RNAi载体PTCK303-CsCLAVATA1转化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及PCR鉴定共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通过比较拟南芥野生型及5个纯合转基因株系的生长势发现,定植后17-38 d,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均显着高于野生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基因株系植株的株高与野生型的株高渐渐趋于一致。通过比较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的抽薹时间发现所有转基因株系植株较野生型提前6 d进入抽薹期。不仅如此,野生型中的茎生叶侧枝数为4条左右,5个转基因株系的茎生叶侧枝数量均为6条以上,最多达9条,转基因株系的茎生叶侧枝数量相比于野生型显着增加。此外,扫描电镜观察顶端花序大小结果表明,野生型植株中的顶端花序平均直径为1.5 mm,转基因株系的顶端花序平均直径均为2 mm以上,最大的接近4 mm,因此转基因株系的顶端花序较野生型显着增大。与CsCLAVATA1同源性最高的拟南芥基因(LOC9329593)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明显下调了3.13倍以上,说明了干扰载体在拟南芥转基因株系中发挥了抑制同源基因表达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sCLAVATA1参与调节了植物体SAM的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升财[3](2019)在《水稻半矮化突变体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初步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通常与植株高度和分蘖等农艺性状有关。决定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源激素和外界环境等,内源激素主要包括赤霉素(GA)、油菜素内酯(BR)和独角金内酯(SL)等,其中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调控植株高度,而赤霉素调控水稻分蘖的相关机制至今还缺乏具体的阐述。本研究在组培实验中发现了一棵半矮化突变体,命名为sd13。该突变体表现出与内源激素(如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等)缺乏导致的矮化症状相似,如株高变矮、包穗、穗表皮毛消失、分蘖增多、结实率低和种子变小等。微观检测表明该突变体植株细胞伸长受阻,而植物内源激素如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正是决定水稻中细胞伸长的重要因子。因此,对突变体进行外源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处理,结果表明突变体对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敏感,但只有赤霉素能使突变体表型得到恢复,且sd13无叶片直立、叶夹角变小等BR缺乏的典型症状,说明sd13可能为G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探寻突变体矮化的分子机制,对突变体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突变体共有631个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发现了一个与GA合成有关的基因OsGA13ox,该基因在突变体中上调表达,而喷施GA后表达下调。qRT-PCR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OsGA13ox在突变体的茎和叶中显着上调,在花中也出现了上调但差异不显着。OsGA13ox是G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负责将GA12转化为GA53,而GA12和GA53分别转化为GA4和GA1,GA4的活性高于GA1,因此,推测该水稻突变体可能是由GA4合成受阻导致其富集减少引起的。对GA4和GA1的检测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的GA4含量显着减少,差异极显着;而GA1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着,说明GA4含量减少是突变体表型异常的主要原因。突变体表现出半矮化而不是矮化表型,且GA1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说明GA12上游的合成基因未发生突变,所以对GA12下游与GA4合成有关的基因OsGA20ox和OsGA3ox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水稻中3个OsGA20ox基因和2个OsGA3ox均无突变发生,说明突变体GA4含量减少是由OsGA13ox表达异常导致的。另外,本研究还发现GA可以抑制水稻的分蘖。差异基因韦恩图显示,野生型和突变体有12个共表答的基因,其中D14为独角金内酯的特异性受体,可以抑制水稻分蘖。qRT-PCR结果表明D14在突变体中下调表达,而在野生型和突变体喷施GA4后均上调表达。D14下调会使独角金内酯信号减弱,促进水稻分蘖,上调表达则相反。统计结果表明突变体的有效分蘖显着增加,而喷施GA3后,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有效分蘖显着降低,说明GA可能通过调控D14的表达间接调控水稻分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娟[4](2019)在《樱桃砧木马哈利‘CDR-1’矮化突变体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甜樱桃营养丰富且成熟期早,在北方落叶果树中,是上市最早效益最高的一种水果。砧木是果树发展的基础,砧木抗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甜樱桃栽培成功与否,其中樱桃砧木马哈利‘CDR-1’由于抗根癌病强同时具有抗旱、适应能力极强、耐盐碱、抗寒、耐瘠薄等特点,十分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其作为半矮化的优秀砧木,矮化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本研究2017年从80万株马哈利‘CDR-1’实生苗中,初步通过形态观测,筛选出株高较矮,分支较少,节间长度较短的539株S组优株;对这539个优株分别进行测量株高,植株基部与顶部茎粗,20个芽的节间长度,经统计分析优选出30株用于春季芽接。2018年3月将选出的30个优株每株嫁接3-5个芽,于5月植株旺盛生长期,采取叶片进行与矮化密切相关的激素含量测定。于11月同样测量嫁接苗以上四个数据,通过与对照组CK、2016年选出的优系SS组对照,进一步筛选出用于嫁接的S’组优株13个,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四组樱桃株高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其中叁年生SS组最高,一年生对照组次之,初次选育的13个优系S’最矮;相对尖削度达到了显着水平,CK组最高,S’、S组次之相对较低,SS组最低;节间长度达到了显着差异水平,其中SS组最短,S’、S组次之,一年生对照组最长;(2)樱桃叶片中IAA、GA、CTK、ABA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的比值在不同类型问的差异均达到了显着水平。IAA、GA的含量及IAA/ABA、GA/ABA、IAA+GA+CTK/ABA的比值与树体生长势呈正相关;CTK的含量与树体生长势呈正相关;与促进生长的激素相反,ABA含量与树体生长势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季高翔,何守朴,潘兆娥,龚文芳,贾银华[5](2018)在《基于重测序开发的InDel标记定位陆地棉矮化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重测序开发的InDel标记实现陆地棉矮化突变体基因AS98的定位。【方法】利用1个极端矮化材料AS98与其野生型LHF10构建F2群体,根据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重测序数据开发InDel标记,并利用新开发的分子标记对矮化性状进行定位。【结果】挑选新开发的位于初步定位区间内的InDel标记114对,用2个材料进行标记多态性检测,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20对;利用多态性标记在包含223个单株的F2群体中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表型把矮化基因AS98定位于染色体D12上,与其最近的分子标记是InDel-50,遗传距离为6.9 cM。【结论】本试验证实了利用重测序数据开发InDel标记,并在陆地棉矮化材料衍生的分离群体中进行基因定位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敏娟,李帅军,陈琼琼,景秀清,陈坤明[6](2018)在《水稻矮化少蘖突变体dlt3的基因定位和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株高是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导致株高变矮的原因很多,最受关注的是赤霉素(GA)和油菜素内酯(BR)对株高的影响,其调控机制的阐明对于植物科学基础研究及遗传育种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γ射线诱变水稻材料9311,获得一个矮化少蘖突变体,命名为dlt3 (dwarf and low-tillering 3),通过形态学调查手段分析dlt3突变体的株高、分蘖数、叶夹角、叶形态和结实率等性状,通过叶枕部位的伸直情况和α-淀粉酶活性检测分析其对外源BR和GA应答的敏感性,通过构建遗传群体和筛选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定位,并利用基于i 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dlt3突变体的蛋白质组表达谱。【结果】表型分析显示dlt3突变体具有半矮化、少分蘖、叶夹角减小、叶表面皱褶、叶形变短变宽和结实率降低等多个突变表型;突变体对GA正常应答,而对BR处理表现为不应答。遗传分析显示dlt3突变因单个基因隐性突变导致;利用分子标记将dlt3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标记RM2615和R6M14之间。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在dlt3突变体中鉴定到330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222个上调和108个下调表达蛋白。其中,4个差异表达蛋白与BR信号途径直接相关;多个差异表达蛋白与水稻株高或生长发育调控直接相关;此外,多个差异表达蛋白,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a~(2+)结合蛋白和锌指结构域蛋白等在dlt3突变体中大量富集。【结论】dlt3是一个BR不敏感的矮化少蘖突变体,DLT3基因突变引起BR信号途径的异常,进而可能导致胞内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途径受到广泛影响,从而引起植株生长发育等多方面性状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7](2018)在《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原因,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茎秆细胞学观察、苗期赤霉素(GA)反应试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和矮秆基因检测,分析了陕农33的13个矮秆突变体植株生长发育、茎秆解剖特征及对GA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型陕农33相比,矮秆突变体的株高都显着下降,株高的下降与节间数无关,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的缩短,其中穗下节和第四节间的降秆效应较大。经进一步细胞学观察,突变体变矮是由茎秆细胞长度减少和细胞变小共同引起的,其中细胞长度减少是主因。从苗期植株对GA3的反应看,13个矮秆突变体属于赤霉素不敏感型或弱敏感型,说明赤霉素转导途径存在问题,即矮秆突变位点可能在赤霉素转导途径上。从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看,13个矮秆材料中只有1个材料的茎秆GA3含量较陕农33略降,其余均增加,而CTK含量均减少,10个材料的IAA含量增加,说明这些材料的株高下降与赤霉素等内源激素代谢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矮秆基因检测,13个矮秆突变体和陕农33均含有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Rht-D1b基因,只有两个矮化材料含有Rht-B1b,因而推测矮秆突变体可能还含有其他致矮相关的基因。(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牛群凯,杨聪,时子文,曹墨菊[8](2018)在《玉米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矮化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玉米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ms39,选自川单9号种子太空诱变后代。该突变体为细胞核遗传,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育性分离群体的不育株往往伴随着植株的矮化,旨在探讨该突变体不育性与矮化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太空诱变核不育株(ms39)与自交系B73杂交组配(ms39ms39×B73)F2群体,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支数、雄穗长度进行QTL定位。【结果】共定位到9个QTL,4个株高QTL分别位于1、3、4、10号染色体;2个穗位高QTL分别位于3、4号染色体;1个雄穗长度QTL位于3号染色体;2个雄穗分支数QTL分别位于2、4号染色体。【结论】在3号染色体检测到1个主效株高位点qph3-1,该位点恰好位于不育基因定位区段附近,这对解释该核不育材料常常伴随株高降低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陶怡然,熊毓贞,谢佳,田维江,张晓琼[9](2018)在《水稻矮化大粒突变体sdb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度矮化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性,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是水稻育种中重要的选择性状之一,因此研究矮秆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鉴定新的矮秆资源,探讨株高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我们对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的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体库进行了鉴定,从中筛选到1个植株半矮化且籽粒变大的突变体sdb1。本文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细胞学观察、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等研究。田间种植条件下,全生育期sdb1的株高都明显矮于野生型,成熟期仅76.66cm,与野生型的117.43cm相比,下降了34.72%,差异达极显着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sdb1的穗和各节间长均显着变短。在茎秆石蜡切片中发现,纵向细胞的长度与野生型相比无显着变化,横向细胞面积极显着变小、数量则极显着增加,纵向细胞变少是导致sdb1植株半矮化的主要原因。除植株变矮外,sdb1的另一典型特征是籽粒变大,千粒重由野生型的24.83 g变为突变体的29.00 g,差异达极显着水平;颖壳中薄壁细胞数量增加了22.05%,致使籽粒的长、宽、厚均极显着变大,从而提高了sdb1的粒重。此外,sdb1叶肉细胞层数增多,导致其光合色素含量极显着高于野生型,叶片呈现深绿色。遗传分析发现, sdb1的突变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中花11/sdb1杂交组合的F2隐性植株,最终将调控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SSR标记RM16632和Indel标记J50-7之间约406 kb的物理范围内。这为SDB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水稻株高发育分子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侯珊珊[10](2018)在《黄瓜极端矮化突变体“super compact-2”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株型特征如株高、紧凑型等在植物的抗倒伏和作物产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超矮化个体在研究植物株型发育和提高植物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大多数黄瓜品种都是无限生长的,然而在本研究中,前期发现一个异常矮化的黄瓜自然突变个体super compact-2(scp-2),这为黄瓜矮化植株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试验材料。通过对该突变材料的系统研究,现获得以下分析结果:1.scp-2突变体与之前已经报道的黄瓜矮化突变体cp不同。scp-2突变体下胚轴长度、节间长度都比cp突变体要短,植株更矮,突变体植株叶片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都表现出皱缩,并且颜色深绿。对10天苗龄的植株进行光学显微观察发现scp-2突变体细胞的平均长度比野生型的小很多,而二者下胚轴纵切和横切方向的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区别;突变体的维管束形态和细胞长度与野生型的相比不规则,这些都与前人报道的油菜素内酯缺失突变体的典型特征相似。2.图位克隆结果显示scp-2基因位于黄瓜基因组的第Ⅲ号染色体上。突变表型的产生是由于其中CsDET2基因发生了两个单核苷酸突变和一个单核苷酸插入引起的。CsDET2基因编码的类固醇-5α-还原酶是油菜素内酯早期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CsDET2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提前终止,从而产生一段截短的蛋白,这个蛋白缺少类固醇-5α-还原酶发挥催化作用的保守结构域。3.对scp-2突变体植株的内源植物激素含量进行测量之后发现活性最高的油菜素内酯BL的含量很低;对突变个体外源喷施EBR之后能够部分恢复野生型状态;黑暗处理该突变体表现为下胚轴不伸长和子叶部分展开的表型。这些结果均说明scp-2是一个油菜素内酯合成受阻的突变个体,并且CsDET2基因在黄瓜的BR生物合成中扮演重要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矮化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瓜拉丁文学名为Cucumis sativus L.(2n=14),属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是中国各地夏季主要食用蔬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蔬菜作物之一。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黄瓜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得的矮化突变体Csdw及其野生型为研究材料,通过表型观察、细胞学观察、外源激素处理及内源激素测定等生理学实验对Csdw的表型进行分析,随后对黄瓜矮化表型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遗传分析结果,采用Mutmap和KASP等技术对黄瓜矮化候选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转基因等手段对黄瓜矮化候选基因的序列、表达量及功能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瓜矮化突变体Csdw表型分析结果表明,矮化突变体Csdw株高为42.4±2.30 cm,野生型植株的株高为150.6±3.20 cm,Csdw的株高显着低于其野生型;Csdw的平均节间长度为2.21±0.25 cm,野生型植株平均节间长度为7.50±0.29 cm,Csdw的平均节间长度显着短于其野生型;然而在节间数量上Csdw与其野生型均为20个左右,无显着性差异,说明Csdw主要是由于平均节间长度的缩短使植株表现为矮化表型。(2)细胞学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Csdw主茎纵切面细胞数目从野生型中的125.7±3.50个显着减少为76±3.41个,表明Csdw主茎细胞的分裂过程受到了抑制,从而使细胞数目减少,影响节间长度。(3)不同浓度外源GA_3处理Csdw后使其在株高及平均节间长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且400 mg.L~(-1)浓度GA_3处理后Csdw的恢复程度最大。在株高性状上,Csdw对照组的株高为42.4±2.30 cm,400 mg.L~(-1)浓度GA_3处理后Csdw的株高为64.2±4.40 cm,相比于Csdw对照组显着增加了51.4%,然而却没有恢复至野生型状态(150.6±3.20 cm);在平均节间长度上,野生型对照组平均节间长度为7.5±0.29 cm,Csdw对照组的平均节间长度为2.21±0.25 cm,400 mg.L~(-1)浓度GA_3处理后Csdw的平均节间长度为3.24±0.08 cm,相比于Csdw对照组显着增加了46.6%,同样没有完全恢复至野生型状态。在节间数量上,野生型对照组、Csdw对照组及处理组均为20个左右,无显着性差异。内源激素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植株体的内源GA_3含量为4.87±0.44ng.g~(-1).FW~(-1),而Csdw的内源GA_3含量显着减少为2.89±0.25 ng.g~(-1).FW~(-1);内源BR、IAA及ZR含量在野生型和Csdw间均表现无差异。此外,不同浓度外源BR和IAA处理后Csdw没有出现任何恢复现象,说明Csdw对外源激素BR和IAA的处理不敏感。综上结果说明Csdw对于GA_3外源激素处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且体内GA_3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4)遗传分析表明Csdw突变体矮化表型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将黄瓜矮化突变体基因定位在了黄瓜基因组的第3染色体,后续KA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结果表明Csa3G872760包含的SNP基因型与F_2单株表型共分离,表明Csa3G872760为调控黄瓜矮化表型的候选基因。膜蛋白预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sa3G872760编码CLAVATA1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因此将Csa3G872760命名为CsCLAVATA1。CsCLAVATA1在黄瓜野生型植株不同部位中均可表达,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显着低于野生型。(5)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连有CsCLAVATA1目的片段的RNAi载体PTCK303-CsCLAVATA1转化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及PCR鉴定共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通过比较拟南芥野生型及5个纯合转基因株系的生长势发现,定植后17-38 d,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均显着高于野生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基因株系植株的株高与野生型的株高渐渐趋于一致。通过比较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的抽薹时间发现所有转基因株系植株较野生型提前6 d进入抽薹期。不仅如此,野生型中的茎生叶侧枝数为4条左右,5个转基因株系的茎生叶侧枝数量均为6条以上,最多达9条,转基因株系的茎生叶侧枝数量相比于野生型显着增加。此外,扫描电镜观察顶端花序大小结果表明,野生型植株中的顶端花序平均直径为1.5 mm,转基因株系的顶端花序平均直径均为2 mm以上,最大的接近4 mm,因此转基因株系的顶端花序较野生型显着增大。与CsCLAVATA1同源性最高的拟南芥基因(LOC9329593)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明显下调了3.13倍以上,说明了干扰载体在拟南芥转基因株系中发挥了抑制同源基因表达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sCLAVATA1参与调节了植物体SAM的生长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矮化突变体论文参考文献

[1].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水稻卷叶矮化突变体rld的表型鉴定及基因精细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丽霖.黄瓜矮化突变体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黄升财.水稻半矮化突变体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初步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王娟.樱桃砧木马哈利‘CDR-1’矮化突变体选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季高翔,何守朴,潘兆娥,龚文芳,贾银华.基于重测序开发的InDel标记定位陆地棉矮化突变体[J].棉花学报.2018

[6].张敏娟,李帅军,陈琼琼,景秀清,陈坤明.水稻矮化少蘖突变体dlt3的基因定位和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8

[7].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

[8].牛群凯,杨聪,时子文,曹墨菊.玉米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矮化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8

[9].陶怡然,熊毓贞,谢佳,田维江,张晓琼.水稻矮化大粒突变体sdb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18

[10].侯珊珊.黄瓜极端矮化突变体“supercompact-2”基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口叉月性李在根中受多种激素诱导表达...2-2矮化突变体W与18-599...在相同生长环境下陆地棉矮化突变体代矮化突变体的株型(a)正常...一种新的四棱豆矮化突变体鉴定与...矮化突变体(3,4),JJ12非...

标签:;  ;  ;  ;  ;  ;  ;  

矮化突变体论文_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