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拉姆齐夫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夫人,灯塔,拉姆齐,博爱,女权主义,传统,女性。
拉姆齐夫人论文文献综述
毕琳娜[1](2019)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莉两个女性形象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研究材料,从中挑选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和女画家莉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的文本内容,讨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反应出表面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事实上兼具传统与独立的精神。(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甄艳华,周欣悦[2](2018)在《浅析拉姆齐夫人的女性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世界着名女性小说家,对其他女性作家以及她们的作品产生了深远且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去灯塔就是其中之一。伍尔夫早年所遭受的苦难促成的女权意识在她年轻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本文拟从拉姆齐夫人两个方面对伍尔夫的女权主义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2期)
朱丹芬[3](2017)在《拉姆齐夫人——博爱的化身》一文中研究指出《到灯塔去》的女主角拉姆齐夫人是博爱的化身,她不仅爱她的丈夫、孩子和朋友,还爱她周围的每一个人。这种普世之爱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幸福,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宽广博大的爱来自于与生俱来的母性光辉,也表达了当时西方社会精神成长的渴望。(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22期)
王碧丝[4](2016)在《双峰对峙——达洛卫夫人与拉姆齐夫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伍尔夫笔下的达洛卫夫人、拉姆齐夫人可应俞平伯"双峰对峙"之喻。一方面两形象从不同的侧面对作者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做出诠释,另一方面这两个形象也显示了女性存在的共同困境,这包括婚姻之于女性的矛盾性特点、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体验、女性自身生命力量冲动带来的挣扎、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同,等等。达洛卫夫人与拉姆齐夫人作为伍尔夫笔下辉煌的"双峰",其意义在于体现出作者对"受过教育的人的女儿"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关注,对女性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同时她们也共同传达出作者真实的生命体验。(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赵鹏[5](2014)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小说《到灯塔去》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小说以细腻婉转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以极强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描述了"二战"前后人们的迷茫、彷徨和孤独。该作品不仅被认为是伍尔夫的巅峰之作,也被认为是伍尔夫所有作品中最完善的一部。伍尔夫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和家庭教育。与一般女作家的生活经历相比,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07期)
张慧敏[6](2013)在《叙事盛宴——拉姆齐夫人的晚餐——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二)》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此乃研究论文《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第二部分,以拉姆齐夫人的晚餐为聚焦点,集中探讨此人物符号的诗意与征服力量,在批评与叙事的双向互动中揭示心灵在流动意念中泛显的光芒。(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高专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毕琳娜[7](2013)在《浅析《到灯塔去》中艺术家莉莉对拉姆齐夫人精神本质的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中的主线人物绘画艺术家莉莉的目标是完成拉姆齐夫人的肖像,但是苦于无法展现她的精神气质而难以完成艺术创作,本文就莉莉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追寻并领悟拉姆齐夫人的精神本质这一议题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莉莉追求内心真实与艺术创作达到完美统一的心路历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12期)
刘怡[8](2013)在《荣格心理学观照下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女性形象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到灯塔去》是一部富象征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伍尔夫反思了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与作用,并通过画家莉丽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如何摆脱社会压力,确立自己独立人格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对比拉姆齐夫人与莉丽这两位女性,从而解读画家莉丽这一关键人物的自性化之路。(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3年06期)
龙志勇,梁俊瑜[9](2013)在《白璧微瑕:《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姆齐夫人不仅仅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而且是一位具有独立意识,善于思索的女性。她并不像有些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迷失自我,灵魂扭曲。虽然拉姆齐夫人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但光辉的人性也有黑暗的死角。在一个充满父权文化的历史环境下,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让她已不是普通意义上只会依附男性的菟丝花,她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赢得众人对她的尊重。(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朱玉霞[10](2013)在《女性审美的超越与升华——新解《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到灯塔去》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鼎力之作。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通常被认为是男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丧失女性自我的典型代表,但实际上,拉姆齐夫人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潜意识中渴望能有一定的社会作为,这种传统精神与超越精神的结合使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拓展和升华。以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透视出她既拥有家里天使的传统之美,又拥有博爱之母的超越之美以及圣母形象的永恒之美的多维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希望建立一种自足而开放的女性自我,希望男女两性和谐共存的女性美学立场。(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拉姆齐夫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世界着名女性小说家,对其他女性作家以及她们的作品产生了深远且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去灯塔就是其中之一。伍尔夫早年所遭受的苦难促成的女权意识在她年轻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本文拟从拉姆齐夫人两个方面对伍尔夫的女权主义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姆齐夫人论文参考文献
[1].毕琳娜.《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莉两个女性形象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9
[2].甄艳华,周欣悦.浅析拉姆齐夫人的女性主义[J].北方文学.2018
[3].朱丹芬.拉姆齐夫人——博爱的化身[J].山西青年.2017
[4].王碧丝.双峰对峙——达洛卫夫人与拉姆齐夫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5].赵鹏.《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管窥[J].芒种.2014
[6].张慧敏.叙事盛宴——拉姆齐夫人的晚餐——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
[7].毕琳娜.浅析《到灯塔去》中艺术家莉莉对拉姆齐夫人精神本质的追求[J].大众文艺.2013
[8].刘怡.荣格心理学观照下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女性形象的对比[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
[9].龙志勇,梁俊瑜.白璧微瑕:《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朱玉霞.女性审美的超越与升华——新解《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