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与佛学论文_刘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学与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学,理学,心性,朱熹,德性,关系,论文。

理学与佛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聪[1](2013)在《宋明理学与佛学关系蠡测——“格物贯通”与“渐修顿悟”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儒佛关系是宋明理学研究中重要问题。比较"格物贯通"与"渐修顿悟"的异同是重新研究宋明理学与佛学关系的具体切入点。"渐修顿悟"是中国佛教在探讨"渐次修行"和"直下了悟"的关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渐修"为权、为方便,以"顿悟"为实、为了义的修行观;"格物贯通"是程朱在融合《大学》"格物"和西晋杜预"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认识天理的方法,而与佛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理论继承关系。"格物贯通"则通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格物工夫,在求得"物理"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对天理的整体性把握。通过辨析宋明理学与佛学相似概念的异同,有助于重新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3年03期)

王俊杰[2](2011)在《宋明理学与佛学之比较与会通——以王恩洋与唐君毅的诠释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明理学家所辟之佛教是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他们以为儒释之辩主要在性与天道之主题,具体可以分为成德之教与解脱之道之辨、空实之辨、本心本天之辨、天道与缘起之辨等方面。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对宋明儒学家之辩释儒佛的结论与依据不尽赞同,主张儒家实为心境论,为道德形而上学,即道德的形上学与形而上学论道德为一。民国着名法相唯识学家王恩洋则以为宋明理学于佛学与儒学均未能得其真髓,故宋明理学家的儒佛之辨实际上是伪问题。他同意唐君毅之道德心境的说法,然批判唐仍然以为心境与天道可以沟通互证之论。他更进一步用法相唯识学之种性论诠解儒家心性论,而用缘起论破除宋明儒学之天道本体论。对此,唐君毅以为法相唯识学为现象学式的内省之学,其学在内省的角度上看为牢不可破;然不从内省的角度看,则缘起论缺乏必然性;进而认为种性论也不能够解决儒家心性论的问题。两人的疏释于当代中国哲学之善与真的追寻不无启发。(本文来源于《朱子学刊》期刊2011年00期)

黄世福[3](2010)在《朱熹理学与佛学心性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心性论上,朱熹理学与佛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的关系。儒佛在心性论上的根本不同是儒家以"善恶"论人性,而佛教以"清净"论佛性。朱熹丙戌之悟期间的观点是"性体心用"说,佛教在理论上的错误主要在于误心为性,导致"作用是性"。在心性情关系上,朱熹主张性体情用,而佛教最终走向是去情复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卢连章[4](2004)在《二程理学与佛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程颢、程颐在建立理学体系时 ,对佛教的出世主义、轮回报应等思想持批判态度 ,对禅宗、华严宗的本体论、心性论持吸收融合的态度。从二程兄弟哲学异同的角度看 ,程颢较多地吸收了禅宗的佛性、真如、本心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 ,使他的思想具有心本论倾向。程颐较多地吸收了华严宗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 ,从而形成了理事二分的理本论。(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4年01期)

黄世福[5](2003)在《朱熹理学与佛学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儒佛道叁教之间既冲突又融合。理学就是以儒家为主体,在吸收佛学、道学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朱熹是理学之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佛教的影响不可低估。他的哲学思想无论是本体论、心性论,还是认识论,都与佛教有密切联系。在本体论上,通过对朱熹理学与佛学的比较,可以看出朱熹对佛教本体思维模式的吸收;心性论上,理学与佛学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朱熹心性情理论的形成,与对佛学的批判与吸收是分不开的;认识论上,佛教与朱子理学在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认识道路等方面存在许多相近、相互联系的思维路径,同时朱子理学在吸收、借鉴了佛教认识理论的基础上,在知行上又实现了对佛教的超越。(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3-05-01)

理学与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明理学家所辟之佛教是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他们以为儒释之辩主要在性与天道之主题,具体可以分为成德之教与解脱之道之辨、空实之辨、本心本天之辨、天道与缘起之辨等方面。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对宋明儒学家之辩释儒佛的结论与依据不尽赞同,主张儒家实为心境论,为道德形而上学,即道德的形上学与形而上学论道德为一。民国着名法相唯识学家王恩洋则以为宋明理学于佛学与儒学均未能得其真髓,故宋明理学家的儒佛之辨实际上是伪问题。他同意唐君毅之道德心境的说法,然批判唐仍然以为心境与天道可以沟通互证之论。他更进一步用法相唯识学之种性论诠解儒家心性论,而用缘起论破除宋明儒学之天道本体论。对此,唐君毅以为法相唯识学为现象学式的内省之学,其学在内省的角度上看为牢不可破;然不从内省的角度看,则缘起论缺乏必然性;进而认为种性论也不能够解决儒家心性论的问题。两人的疏释于当代中国哲学之善与真的追寻不无启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学与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聪.宋明理学与佛学关系蠡测——“格物贯通”与“渐修顿悟”之比较[J].学习与实践.2013

[2].王俊杰.宋明理学与佛学之比较与会通——以王恩洋与唐君毅的诠释为线索[J].朱子学刊.2011

[3].黄世福.朱熹理学与佛学心性论比较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卢连章.二程理学与佛学思想[J].中州学刊.2004

[5].黄世福.朱熹理学与佛学之比较[D].安徽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王伯安-王守仁像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

标签:;  ;  ;  ;  ;  ;  ;  

理学与佛学论文_刘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