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击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IP,可压缩,两相流,波浪冲击
冲击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孙宏月,孙昭晨,梁书秀,任喜峰[1](2019)在《基于CIP方法对波浪冲击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波浪对结构物的冲击过程中空气相的影响,文章基于紧致差值曲线(CIP)方法建立了可压缩两相流数值波浪水槽模型。在模型的验证基础上,首先模拟了规则波对直墙的冲击,冲击压强的数值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表明CIP方法可以精确的计算波浪对结构物的冲击问题。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模拟规则波对水平板的冲击,对比分析了水平板前、中、后部自由面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平板中前部,空气垫层是影响波浪冲击中压力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波浪的冲击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空气垫层的存在也使冲击过程更加复杂化。(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5期)
李振雷,何学秋,窦林名,王桂峰,宋大钊[2](2019)在《煤冲击破坏过程规律及同源声电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冲击地压监测预警问题,开展不同速率的煤样单轴加载实验和单轴加卸载实验,同步采集了全波形声电数据和煤破坏过程图像,结合频谱分析、相关性分析、声波波速层析成像分析、能量分析等,研究煤破裂过程的同源声电响应特征及煤冲击破坏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孕育特征。结果表明:声发射和电磁辐射都与应力降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两者的时序分布具有同步性,两者的频谱分布具有一致性且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表明声电信号是煤破裂产生的同源异象现象;煤的冲击破坏过程包含多个子冲击阶段,各子冲击阶段与载荷降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冲击破坏孕育阶段,煤样内裂纹、应力、能量、声发射等的分布具有对应关系,冲击破坏容易发生在临近自由面的破裂密集且应力集中高的区域。研究成果可为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3](2019)在《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流注发展过程中空间电场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注放电过程具有弱发光、电离程度高等典型特征,定量分析流注发展过程中光信号和空间电场跃变规律,对于加深流注放电过程机理认识、提升间隙绝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场传感器、光电倍增管、罗氏线圈等设备搭建光电联合检测系统,对正极性标准操作冲击电压下10 cm针–球间隙的放电发展过程中瞬时光功率、空间电场和接地极放电电流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电晕起始时,流注产生紫外光并引起空间电场的畸变,针电极头部发光越剧烈,其附近出现的强电荷群在空间建立的电场也越大;间隙击穿时,空间电场畸变明显,流注发光先于间隙击穿被光电倍增管测量到,有负极性电流流过地电极。通过对不同电压下的瞬时光功率和电场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利用电场传感器可判断流注的起始时刻以及流注电离的剧烈程度。(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陈雷,张克正,封星[4](2019)在《船用LNG储罐纵荡过程瞬时液体冲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燃料储罐纵荡过程内部液体最大冲击力随储罐内部液体的充注率、容积及液体的黏度、密度、加速度等参数变化的特性,采用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燃料储罐模型,采用单一变量法对不同充注率和容积下的罐内液体冲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参数变化对最大液体冲击力的影响,并对最大液体冲击力与惯性力的关系进行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最大液体冲击力出现时刻随储罐容积的增大而滞后,随充注率的增大而提前;最大液体冲击力不受容积、黏度、密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影响,与惯性力的比值与充注率呈4次多项式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文博,史智元,段东[5](2019)在《单孔条件下高能气体冲击增透过程中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似试验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高能气体冲击致裂的空气增压试验装置,同时利用RFPA~(2D)-dynamic有限元软件,研究高能气体冲击增透过程中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高能气体冲击增透时,瞬时冲击波对孔壁作用匀称,能量在试件孔周围均匀扩散,随着冲击能量在介质中传播衰减,此时裂纹的发展优先于材料本身较弱的单元处;高能气体冲击增透破碎区的产生主要由于径向压应力超过了煤体的抗压强度,裂纹区主要由于环向拉应力超过了煤体的抗拉强度。(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马慧敏,刘长根,李旭,房河宇,董娇娇[6](2019)在《液滴冲击液面过程中变形特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速相机拍摄了液滴以不同速度冲击液面的运动过程,测量了冲击过程中典型时刻液坑、中心液柱、次生液滴和次生液柱的几何尺寸,对这些几何尺寸的最大值与韦伯数(We)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液坑的最大垂直深度、液坑的最大水平长度、中心液柱的最大高度、次生液滴等效直径和次生液柱的最大高度随We数增加呈线性增加;次生液滴等效直径是初始液滴等效直径的1.2~2倍;当200<We<220时,次生液滴冲击液面没有次生液柱生成,当360<We<713时,有次生液柱形成,220≤We≤360为过渡区;时间上,We数越大,运动过程中液坑的大小和中心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快,液坑和中心液柱持续时间越长,中心液柱达到最大高度的时刻以及破碎生成次生液滴的时刻也越晚。(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白光,曲迎东,李荣德,苏睿明[7](2019)在《7075合金低温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分布和示波曲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7075铝合金低温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情况,冲击试验温度分别为0、-25、-50、-80、-120℃。试验发现,随着温度降低,7075铝合金的冲击裂纹形成功Ei逐渐增加,冲击裂纹不稳定扩展功Eup逐渐减小,但总功E_(add)(即E_i与E_(up)之和)相对稳定。高冲击载荷下的平均强度功Est是影响7075铝合金低温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而高冲击载荷下的E_(st)是由极值点前后(-50℃)平均冲击载荷F_(ave)的增加和亚稳扩展位移d_(st)的变化共同决定的。(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7期)
刘挺,樊军,董平,申传鹏[8](2019)在《扭转冲击器旋冲过程应力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平旋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深井高硬度地层的采钻速度和效率,但摆锤旋冲对能量传播的影响趋势尚不明确,尤其是在狭小渐变截面圆柱体内旋冲应力波的传播及反射特性未见研究。为此,建立了狭小圆柱体的特征关系和旋冲冲击波阵面上的突跃条件,讨论了渐变截面圆柱杆中的一维应力波传播和反射规律,确定了微分方程和解析表达式。然后依据构件的几何尺寸及材料属性对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特点,确定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再针对旋冲过程中应力波在渐变截面的应力-应变-衰减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基于现有的理论研究搭建冲击应力波实验平台,通过对实验中应力应变等变化参数的测量,验证了文中对渐变截面圆柱杆应力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3期)
王震,任高峰,张聪瑞,张健峰[9](2019)在《采空区失稳过程中冲击气浪灾害的动力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采空区顶板失稳灾害演化过程的动力学行为,针对某矿井采空区顶板整体切落的失稳形式,建立了流固耦合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得到了失稳后采空区内风速和风压的演化规律。利用FLUENT软件,获得了冲击气浪沿巷道传播的纵向风速以及横截面处流速分布情况,进而揭示冲击气浪灾害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顶板下落高度的增加,采空区内风速经历了加速和减速2个阶段,风压曲线可以分为缓慢上升阶段和类指数上升阶段,冲击气浪流速沿巷道纵向随着距离增大呈负指数函数减小,巷道横截面流速分布分为左侧高流速区和右侧低流速区,巷道横截面左侧底角处风速最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6期)
梁波,侯帅,白梅娟,刘建辉,耿华[10](2019)在《双缝隙喷嘴射流冲击正弦形状带材过程压力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垫炉广泛应用于铝带、铜带和硅钢的热处理过程,而双缝隙喷嘴是气垫炉装置的核心部件。研究悬浮带材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特性,可以为气垫炉的高效高值生产奠定重要理论依据。研究了Re=48 194~12 048、高度H/D=1~3、间距L/D=17.2和正弦幅值A=0~30 mm时,双缝隙喷嘴射流冲击正弦形状带材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Re对压力系数C_p以及主驻点与第二驻点的压力系数差值影响并不明显;压力系数C_p随着H/D的增大而减小,而双缝隙喷嘴驻点处的压力系数与非驻点处的压力系数差值随着H/D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正弦幅值A的增大,主驻点位置逐渐向x/D=0移动;压力系数C_p随着正弦幅值A的增加而减小;随着L/D的减小,主驻点位置向喷嘴的几何中心线移动,第二驻点的压力系数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冲击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冲击地压监测预警问题,开展不同速率的煤样单轴加载实验和单轴加卸载实验,同步采集了全波形声电数据和煤破坏过程图像,结合频谱分析、相关性分析、声波波速层析成像分析、能量分析等,研究煤破裂过程的同源声电响应特征及煤冲击破坏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孕育特征。结果表明:声发射和电磁辐射都与应力降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两者的时序分布具有同步性,两者的频谱分布具有一致性且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表明声电信号是煤破裂产生的同源异象现象;煤的冲击破坏过程包含多个子冲击阶段,各子冲击阶段与载荷降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冲击破坏孕育阶段,煤样内裂纹、应力、能量、声发射等的分布具有对应关系,冲击破坏容易发生在临近自由面的破裂密集且应力集中高的区域。研究成果可为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研究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击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宏月,孙昭晨,梁书秀,任喜峰.基于CIP方法对波浪冲击过程的数值模拟[J].水道港口.2019
[2].李振雷,何学秋,窦林名,王桂峰,宋大钊.煤冲击破坏过程规律及同源声电响应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3].律方成,钦雨晨,王平,耿江海,丁玉剑.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流注发展过程中空间电场变化规律[J].高电压技术.2019
[4].陈雷,张克正,封星.船用LNG储罐纵荡过程瞬时液体冲击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9
[5].刘文博,史智元,段东.单孔条件下高能气体冲击增透过程中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9
[6].马慧敏,刘长根,李旭,房河宇,董娇娇.液滴冲击液面过程中变形特征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9
[7].白光,曲迎东,李荣德,苏睿明.7075合金低温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分布和示波曲线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8].刘挺,樊军,董平,申传鹏.扭转冲击器旋冲过程应力波传播特性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9].王震,任高峰,张聪瑞,张健峰.采空区失稳过程中冲击气浪灾害的动力响应特性[J].煤矿安全.2019
[10].梁波,侯帅,白梅娟,刘建辉,耿华.双缝隙喷嘴射流冲击正弦形状带材过程压力系数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