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表型论文_于慧前,杜强,李华伟,李庆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骨表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表型,不全,基因,内皮,突变,甲状旁腺。

成骨表型论文文献综述

于慧前,杜强,李华伟,李庆忠[1](2019)在《COL1A1突变致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的遗传和临床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查1个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中COL1A1基因突变位点,并对中国COL1A1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和比较。结果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COL1A1基因中c.3540delC(缺失胞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即p.G1181Afs*58(移码突变),家庭成员中先证者的母亲和儿子也存在该基因突变位点,其余表型正常者未见该基因改变。结论通过该家系分析,COL1A1基因c.3540delC突变导致的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症为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较轻,这对进一步研究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和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林杰辉[2](2019)在《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小鼠的构建与表型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重要组分,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分化产生骨基质,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它将特定的骨钙蛋白,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形成具有支撑功能的骨的最重要部分。成骨细胞上的缺陷会导致骨疾病的发生,通过靶向成骨细胞会促进骨形成,能加速骨结构与功能性疾病的修复,所以成骨细胞在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bxw7是SCF(Skp-Cullin-F-box)泛素连接酶E3复合物中底物特异性识别的关键因子,控制细胞中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研究表明:Fbxw7可通过骨中的内皮细胞Notch MiR-497-195簇靶向Fbxw7和P4HTM,进而影响CD31hi Emcnhi骨内皮细胞中的Notch,从而调节血管跟骨组织,这提示我们Fbxw7与骨组织之间有重要联系。泛素化因子通常被广泛报道用于肿瘤研究中,可泛素化在骨骼发育和骨代谢平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泛素连接酶的功能障碍与骨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有实验证明:Smurfl,一种HECT类型的泛素连接酶,是重要的骨形成负调控因子,它的高表达会引起骨量下降。这提示泛素化因子与骨代谢有关联。骨代谢过程包括骨吸收与骨形成,合成骨基质的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不可或缺的组分,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bxw7是泛素化的重要因子,部分泛素化因子会影响骨代谢。但是,目前尚无确切研究证明Fbxw7基因是否会参与骨代谢,也无研究报道成骨细胞中Fbxw7基因对骨代谢的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成骨细胞(Bglap)敲除Fbxw7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验证:Fbxw7基因是否参与了骨代谢,如果参与了骨代谢,Fbxw7基因在成骨细胞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探究Fbxw究对细胞和动物体内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关物质的影响,为骨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本实验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成骨细胞(bglap)中敲除Fbxw7基因的转基因小鼠,通过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转基因小鼠的敲除效果。然后通过HE染色、Mirco-CT分析Fbxw7基因对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Trap染色、Ocn染色、ALP染色分析成骨细胞中Fbxw7基因对小鼠骨组织成分的影响。另外通过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探究成骨细胞中Fbxw7基因对小鼠骨组织中的蛋白通路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方法论证:Fbxw7基因是否参与了骨代谢过程。由于成骨细胞是成熟个体中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关键构成成分,成骨细胞功能的变化与多种血液相关疾病有关联,因此本课题还通过流式细胞仪、血常规仪观察Bglap-Fbxw7小鼠的造血功能。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Fbxw7基因参与了骨代谢过程。2、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后,小鼠体重、体长无变化,但敲除组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数值显着上升。3、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后,成骨细胞数量增多。4、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后,使PCNA蛋白上升、Runx2蛋白下降,成骨细胞增殖增多,成骨细胞分化减少。综上所述,我们研究表明:Fbxw7基因参与了骨代谢,成骨细胞中敲除Fbxw7基因,会使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数值升高,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分化减少,成骨细胞数目增加。提示在今后骨疾病防治中,Fbxw7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5)

张浩,汪纯,岳华,顾洁梅,胡伟伟[3](2018)在《国人COL1A1和COL1A2突变致成骨不全家系内表型不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123个汉族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并探讨导致同一突变不同表型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123个汉族OI家系(包括以往研究的117个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SNa Pshot分型技术检测21个家系先证者及其表型不一家系成员的血液和口腔黏膜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中COL1A1和COL1A2基因21个SNP位点的分型,从而检查体细胞样本的嵌合率。同时检测2个存在COL1A2基因同一突变(c. 1009G>A)家系的甲基化程度差异。结果在123个OI家系中,21个(17. 1%)家系存在表型不一,仅1例先证者的父亲显示体细胞基因镶嵌,其血液中有43. 1%突变等位基因,口腔上皮细胞有39. 6%的突变等位基因。在2个存在COL1A2基因同一突变(c. 1009G>A)的家系中,2例先证者的甲基化程度均高于其母亲。结论国人OI家系内COL1A1和COL1A2基因同一突变发生不同表型的比率为17%。在这21个表型不一的家系中只有1例(4. 8%)先证者的父亲存在体细胞镶嵌。甲基化程度可能与表型严重程度有关。在遗传咨询时,对先证者无临床表型的家属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王中秀[4](2018)在《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分泌因子(IL-17/IFN-γ)对原代成骨细胞体外增殖、分化与钙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表型辅助性T细胞17特征性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单独和联合后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钙化功能的体外调控作用,并对其介导骨改建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并以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小鼠原代颅骨成骨细胞,实验分为IL-17组、IFN-γ组、IL-17联合IFN-γ组、单纯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MTT检测24h,48h,72h,96h时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结节含量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成骨细胞相关标志AL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通路相关分子、RANKL和OPG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成骨细胞多为单核、梭形及多边形,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钙结节形成。IL-17组、IFN-γ组、联合组和单纯诱导组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活性检测发现IL-17组、联合组的ALP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IFN-γ组、单纯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CR结果显示IL-17组、IFN-γ组和联合组的ALP、RUNX2、OPG和RANKLmRNA水平较单纯诱导组显着增高,IL-17组的OCNmRN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诱导组(P<0.05);然而,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发现IL-17组、IFN-γ组和联合组的钙结节含量均低于单纯诱导组;此外,IL-17组p-JAK2、p-STAT3、RANKL蛋白表达以及RANKL/OPG数值均显着高于单纯诱导组(P<0.05)。结论: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分泌因子IL-17、IFN-y单独和联合后均能对原代成骨细胞分化起促进作用,对钙化起抑制作用,而IFN-γ会减弱IL-17的促成骨分化能力。同时,IL-17可通过JAK2/STAT3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泌RANKL。研究目的:观察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CG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研究方法:纳入需进行手术的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之后,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CGF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定期牙周维护,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对患牙进行临床检查,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探诊出血BOP和角化龈宽度并进行比较,使用X线片评估治疗前后牙槽骨增量情况。研究结果:3位患者手术部位牙龈均无明显感染,创口愈合为一期愈合。术后3、6、12个月复查,均无牙齿敏感、咬合疼痛等不适主诉症状。部分位点角化龈宽度增加,X线片显示局部骨密度明显增高。结论: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慢性牙周炎中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李钒,李盛楠,白玉兴[5](2017)在《甲状旁腺激素对应力作用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协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作为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可以促进牙周再生和牙槽骨修复。前期研究发现,PTH可以促进牙周改建从而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本实验拟进一步探索PTH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Fs)在应力作用下成骨表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对h PDLFs施加2000μstrain、0.5Hz的周期性牵张力,加载时间0h、6h、12h、24h,应力加载前10n M PTH预处理30 min。采用IFC、流式细胞术、q PCR、Western Blot检测应力作用下PTH1R、转录因子Runx2、矿化蛋白OPN、COL-1、ALP、破骨因子RANKL/OPG的表达,Wnt通路Wnt3a、β-catenin、LRP5、Wnt5a、ROR2的表达,以及Wnt/β-catenin抑制剂DKK-1对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PTH提高了应力作用下PDLFs上PTH1R的表达,对Runx2、OPN、COL-1、ALP表达的协同促进作用随加力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上调了加力前期RANKL的表达;经典Wnt通路Wnt3a、β-catenin、LRP5水平表现出协同上调,而非经典Wnt通路Wnt5a、ROR2水平无协同上调;DKK-1阻断Wnt/β-catenin后,Runx2、OPN、COL-1、ALP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PTH通过经典Wnt/β-catenin通路对周期性牵张力作用下h PDLFs成骨分化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王中秀,谭静怡,王娜娜,陈莉丽[6](2016)在《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细胞因子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L-17+Th17细胞与IL-17+IFN-γ+Th17细胞的特征性分泌因子IL-17/IFN-γ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探讨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分泌因子IL-17/IFN-γ在牙周病变进展过程中协同或拮抗作用以及它们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生24h的小鼠乳鼠颅骨成骨细胞,通过茜素红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诱导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IL-17干预组,IFN-γ干预组和IL-17/IFN-γ联合干预组,MTT法检测24h,48h,72h,96h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ALP活性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real time-PCR检测各组1d,3d,5d,7d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 B受体(RANKL),AL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 RNA表达差异。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多为单核、多边形及梭形,体积较大,局部有细胞密集的细胞团,茜素红染色将钙化结节染成红色;MTT结果显示IL-17,IFN-γ以及联合组均能促进细胞增殖,且72h,96h IFN-γ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实验组,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速度快于IL-17组;ALP活性结果显示3d时,实验组成骨细胞活性高于单纯诱导组,且IFN-γ组高于联合组,联合组高于IL-17组;PCR结果显示IL-17组RANKL m 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而联合组介于IL-17组和IFN-γ组之间,IFN-γ组ALP,OPG,OCN,RUNX2m RNA表达水平高于联合组和IL-17组,但实验结果与作用时间无关。结论: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分泌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均有一定影响,IFN-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IL-17作用不明显,而IL-17和IFN-γ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方面具有相互拮抗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不同表型Th17细胞及其特征性分泌因子在牙槽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2016国际口腔及颅颌前沿研究研讨会暨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11-04)

李焕铮,吴容荣[7](2016)在《成骨不全致病基因突变及其表型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成骨不全家系进行外显子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位置及遗特征,检出突变位点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全外显子捕获技术对成骨不全家系先证者进行测序,采用SIFT和Polyphen软件对突变点进行蛋白功能预测,应用sanger测序验证。经SIFT和Polyphen软件对突变点进行蛋白功能预测,分析蛋白结果发现家系1COL1A2基因的编码区存在一个杂合突变c.4048G>A(p.Glyl350Ser)为错义突变,甘氨酸突变为丝氨酸,使其肽链丧失原有功能,很可能影响其蛋白功能。家系2COL1A2基因发生错义突变位点(c.2180G>A,p.Gly727Asp),经PolyPhen-2和SIFT预测为有害在人类突变数据库(HGMD)及临床数据库ClinVar均未记载,两家系突变位点皆为新发突变,在人群中的发病频率低正常人群中,可能与成骨不全相关据相关文献报道。结论:COL1A2这两个基因突变是新发突变基因是导致成骨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基因水平上阐明骨骼发育异常的原因,为今后临床诊治,降低骨骼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丰富了Ⅰ型胶原基因的突变谱。(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董辰,周文浩,任芸芸[8](2016)在《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1例报道并表型基因型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1例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和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引物。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该胎儿分别进行了COL1A1和COL1A2 2个基因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测序分析并行父母验证。依据HGMD数据库,对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症状行文献复习。结果:胎儿的COL1A1和COL1A2基因上均检测出变异位点。其中,在COL1A2基因检测到的杂合突变(c.3142G>T,p.Glu1048Cys)在dbSNP、HGMD及Ⅰ型胶原蛋白突变数据库均未见报道,结合胎儿父母验证为新发突变,对比公共数据库及线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类型为致病突变。在HGMD专业版数据库中搜索"COL1A2",共检索到387个HGMD收录的COL1A2致病突变,与21种疾病及其亚型相关。有92%的突变引起OI或其亚型,其余还可引起Ehlers-Danlos综合征或其亚型。结合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症状文献复习,本文胎儿较为符合与Ⅱ型OI。结论:产前通过超声影像结合基因分型诊断胎儿为COL1A2基因新发突变(c.3142G>T,p.Glu1048Cys)所致Ⅱ型OI;COL1A2基因编码蛋白长链双螺旋的400到480氨基酸及MLBR 3区域中甘氨酸被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替代,多会导致严重表现的OI;本文为产前准确预测胎儿结局、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常立欣,徐金升,杨硕,白亚玲,张胜雷[9](2016)在《碱性环境和高磷条件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表型转化中钙激活钾通道mRNA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碱性环境中高磷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Ca3.1)与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Ca1.1)表达的变化,以及探究钙激活钾通道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利用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制备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使用HCl和Na HCO3调节培养基p H值。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p H 7.4组、高磷p H 7.4组、高磷p H 7.7组、高磷p H 8.0组、TRAM-34干预组,共培养4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KCa3.1、KCa1.1α、KCa1.1β、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平滑肌22α(SM22α)表达。结果与正常p H 7.4组相比,高磷组Runx2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p H升高而表达量增加(P<0.05);高磷组SM22α水平明显下降,且随着p H升高而表达量减少(P<0.05)。与正常p H 7.4组相比,高磷p H 7.4组KCa3.1表达升高(P<0.05),KCa1.1α表达下降(P<0.05)。在高磷组中,随着p H升高KCa3.1、KCa1.1α表达量增加(P<0.05)。在同一组中KCa3.1表达高于KCa1.1α(P<0.05)。KCa1.1β表达在3个高磷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磷p H 8.0组相比,TRAM-34干预组Runx2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SM22αmRNA水平明显上升(P<0.05)。相关分析显示,KCa3.1表达与Runx2表达呈正相关(r=0.945,P<0.01),与SM22α表达呈负相关(r=-0.926,P<0.01);在正常p H 7.4组、高磷p H 7.4组中KCa1.1α表达与Runx2表达呈负相关(r=-0.746,P=0.029),与SM22α表达呈正相关(r=0.971,P=0.002);在高磷p H 7.7组、高磷p H 8.0组中KCa1.1α表达与Runx2表达呈正相关(r=0.805,P=0.002),与SM22α表达呈负相关(r=-0.806,P=0.005);KCa1.1β表达与Runx2、SM22α表达不相关(r=0.414,P=0.356;r=-0.155,P=0.714)。结论碱性环境中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表达参与高磷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李叶婷,孟舒,陈俊文,沈成兴[10](2016)在《冠状动脉钙化与成骨细胞表型的内皮祖细胞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的内皮祖细胞(EPC-OCN)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新华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48例,以钙化积分(CACS)定量评估冠脉钙化程度。其中冠状动脉无明显或轻度钙化的记为轻、中、重度钙化组。流式细胞术分析以CD34、KDR和OCN抗体所标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PC数量及EPC-OCN含量。结果:轻度钙化组EPC数量较中度及重度钙化组明显增多;重度钙化组表达EPC-OCN比例显着高于轻、中度钙化组;3组EPC-OCN数量无显着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PC数量与钙化积分呈负相关;而EPC-OCN比例与钙化积分、血磷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循环EPC数量减少,与钙化积分呈负相关;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EPC-OCN比例升高,并与钙化积分、血磷浓度、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成骨表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重要组分,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分化产生骨基质,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它将特定的骨钙蛋白,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形成具有支撑功能的骨的最重要部分。成骨细胞上的缺陷会导致骨疾病的发生,通过靶向成骨细胞会促进骨形成,能加速骨结构与功能性疾病的修复,所以成骨细胞在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bxw7是SCF(Skp-Cullin-F-box)泛素连接酶E3复合物中底物特异性识别的关键因子,控制细胞中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研究表明:Fbxw7可通过骨中的内皮细胞Notch MiR-497-195簇靶向Fbxw7和P4HTM,进而影响CD31hi Emcnhi骨内皮细胞中的Notch,从而调节血管跟骨组织,这提示我们Fbxw7与骨组织之间有重要联系。泛素化因子通常被广泛报道用于肿瘤研究中,可泛素化在骨骼发育和骨代谢平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泛素连接酶的功能障碍与骨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有实验证明:Smurfl,一种HECT类型的泛素连接酶,是重要的骨形成负调控因子,它的高表达会引起骨量下降。这提示泛素化因子与骨代谢有关联。骨代谢过程包括骨吸收与骨形成,合成骨基质的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不可或缺的组分,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bxw7是泛素化的重要因子,部分泛素化因子会影响骨代谢。但是,目前尚无确切研究证明Fbxw7基因是否会参与骨代谢,也无研究报道成骨细胞中Fbxw7基因对骨代谢的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成骨细胞(Bglap)敲除Fbxw7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验证:Fbxw7基因是否参与了骨代谢,如果参与了骨代谢,Fbxw7基因在成骨细胞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探究Fbxw究对细胞和动物体内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关物质的影响,为骨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本实验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成骨细胞(bglap)中敲除Fbxw7基因的转基因小鼠,通过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转基因小鼠的敲除效果。然后通过HE染色、Mirco-CT分析Fbxw7基因对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Trap染色、Ocn染色、ALP染色分析成骨细胞中Fbxw7基因对小鼠骨组织成分的影响。另外通过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探究成骨细胞中Fbxw7基因对小鼠骨组织中的蛋白通路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方法论证:Fbxw7基因是否参与了骨代谢过程。由于成骨细胞是成熟个体中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关键构成成分,成骨细胞功能的变化与多种血液相关疾病有关联,因此本课题还通过流式细胞仪、血常规仪观察Bglap-Fbxw7小鼠的造血功能。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Fbxw7基因参与了骨代谢过程。2、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后,小鼠体重、体长无变化,但敲除组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数值显着上升。3、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后,成骨细胞数量增多。4、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后,使PCNA蛋白上升、Runx2蛋白下降,成骨细胞增殖增多,成骨细胞分化减少。综上所述,我们研究表明:Fbxw7基因参与了骨代谢,成骨细胞中敲除Fbxw7基因,会使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数值升高,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分化减少,成骨细胞数目增加。提示在今后骨疾病防治中,Fbxw7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骨表型论文参考文献

[1].于慧前,杜强,李华伟,李庆忠.COL1A1突变致Ⅰ型成骨不全/耳硬化家系的遗传和临床表型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林杰辉.成骨细胞敲除Fbxw7基因小鼠的构建与表型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张浩,汪纯,岳华,顾洁梅,胡伟伟.国人COL1A1和COL1A2突变致成骨不全家系内表型不一[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

[4].王中秀.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分泌因子(IL-17/IFN-γ)对原代成骨细胞体外增殖、分化与钙化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

[5].李钒,李盛楠,白玉兴.甲状旁腺激素对应力作用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协同作用[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6].王中秀,谭静怡,王娜娜,陈莉丽.不同表型Th17细胞特征性细胞因子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C].2016国际口腔及颅颌前沿研究研讨会暨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年会论文汇编.2016

[7].李焕铮,吴容荣.成骨不全致病基因突变及其表型相关性分析[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8].董辰,周文浩,任芸芸.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1例报道并表型基因型关联性分析[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9].常立欣,徐金升,杨硕,白亚玲,张胜雷.碱性环境和高磷条件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表型转化中钙激活钾通道mRNA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

[10].李叶婷,孟舒,陈俊文,沈成兴.冠状动脉钙化与成骨细胞表型的内皮祖细胞相关性[J].解剖学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成骨细胞在不同基质上胶原表达Fig.6...下调ATF6表达后VICs中成骨表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00)一KB两ssiRNA基因沉默对小鼠破骨样细...色质多,对照组2(FS+bFGF)的细胞增殖状...牙周组织OPN平均光密度值

标签:;  ;  ;  ;  ;  ;  ;  

成骨表型论文_于慧前,杜强,李华伟,李庆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