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舒适性论文_凌敏,夏超逸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车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舒适性,行车,驾驶人,车桥,悬索桥,单轨,公路。

行车舒适性论文文献综述

凌敏,夏超逸[1](2019)在《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车桥耦合振动与行车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西北某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梁,对车桥耦合振动与行车舒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速度的增大,跨中截面的动挠度冲击系数也会随之出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中跨跨中截面的动挠度冲击系数会出现明显增大的现象,边跨跨中界面的动挠度冲击系数则增加并不显着,而波形刚腹板连续刚构桥的中跨和边跨跨中界面的动挠度冲击系数则相比于混凝土腹板结构的刚构桥而言,增加更为明显。同时伴随着高速公路路面的平顺程度等级的不同,其跨中振动感也会随着有所差异,当其降低的时候,波形刚腹板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的跨中截面振动效果更为强烈,其冲击系数和动挠度也出现大幅上升现象,因而对于连续刚构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现象而言,路面不平顺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对于不同的路面平顺度的前提下,研究表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振动要比混凝土腹板连续刚构桥大。随车重的增加,墩顶纵向位移随之增大,两种桥型中跨跨中及边跨跨中截面动挠度冲击系数的增长情况均呈现波动性起伏,但是总体而言,波形刚腹板连续刚构桥的中跨和边跨跨中界面的动挠度冲击系数则相比于混凝土腹板结构的刚构桥而言,增加更为明显。路面等级与车速均是影响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因素,路面等级较低时,车桥系统振动会加剧。(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胡祖敏,刘新舟,武贤慧[2](2019)在《双路拱道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行车轨迹线方法,建立车辆变换车道轨迹模型,分析双路拱及单路拱横坡面在不同设计速度、行车轨迹线半径条件下,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双路拱及单路拱行车条件结果相当,某些指标双路拱占优,多车道道路采用双路拱是完全可行的,重视对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实践研究对于行车安全非常重要。根据计算,提出了冰雪、雨天等特殊气候条件下车辆变换车道所需安全时间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柏华军[3](2019)在《高速铁路大高差桥墩竖向温度变形对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墩顶竖向变形是高速铁路桥梁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温度效应下,相邻桥墩高差较大时,桥梁会出现竖向变位差,造成轨道不平顺,这将影响高速铁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各类规范对桥墩竖向变形的限值规定不尽相同,为了研究大高差桥墩顶竖向变形的温度效应影响,以合福高铁巷坑大桥为例,对大高差桥墩在温度效应下的墩顶竖向变形进行现场测量,将测量和计算结果同各类规范进行对比,进一步对考虑温度效应时车辆通过桥梁结构时耦合响应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巷坑大桥桥墩顶竖向变形差超过规范限值,但车辆通行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车辆走行性偏于安全,合福高铁通车至今该桥一直运营正常。综上所述,现行规范对大跨度桥梁桥墩的变形指标要求偏严,特殊情况下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建议参考公式,适当放松验收指标。本研究对突破规范限制,在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杨苗苗[4](2019)在《基于驾驶人生理舒适性的城市下穿隧道行车安全参数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下穿隧道事故频发且严重,对于城市下穿隧道交通安全研究刻不容缓。当车辆快速通过城市下穿隧道时,其出入口的上下坡以及半封闭的隧道结构对驾驶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交通安全。因此,本研究设计了城市下穿隧道实车实验方案,探究城市下穿隧道不同隧道段(纵坡段、出入口段、内部段)驾驶人行为、生理特性变化规律。具体内容为:(1)实车实验设计。综合考虑城市下穿隧道纵坡段以及事故特征这两方面的影响,在合肥市内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合肥一环路的8个城市下穿隧道作为实验路段。采集得到32名被试驾驶人通过城市下穿隧道的行为、生理指标,例如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心率以及驾驶速度等。(2)城市下穿隧道纵坡段行车安全参数优化设计。重点研究城市下穿隧道纵坡段坡度、速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间的关系。探究坡度对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心率的影响,并采用续后分析具体比较不同坡度范围对车速和驾驶人心率的影响差异是否显着。并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下穿隧道纵坡坡度与速度、下穿隧道纵坡坡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的关系模型,定量分析了城市下穿隧道上下坡驾驶人心率增长率和行车速度随坡度的变化规律。此外,提出城市下穿隧道驾驶人心率增长率舒适阈值,并基于此阈值,提出城市下穿隧道上、下坡的最大安全坡度和最大安全行驶速度参考值。(3)城市下穿隧道出入口行车安全参数优化设计。基于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建立城市下穿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明暗适应时间指标。分析出入口段照度变化和坡度对驾驶人明暗适应时间的影响规律,构建最大照度过渡值、坡度和驾驶人明暗适应时间关系度量模型,量化了照度、坡度与驾驶人明暗适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此外,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模型中的两个自变量(最大照度过渡值和坡度)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基于明暗适应时间对驾驶人停车视距进行优化,为城市下穿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安全设计和管理提供有力参考。(4)城市下穿隧道内部段行车安全参数优化设计。重点研究隧道内部照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瞳孔直径和车速的关系。探究照度对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瞳孔直径和车速的影响。分别量化照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瞳孔直径和车速的关系。然后基于驾驶人生理特征舒适性的ROC判别模型,提出城市下穿隧道内部段照度设计建议值。最后基于此照度建议值,提出城市下穿隧道内部段车速建议值。(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金喜,周同举,王琳,吴洋[5](2019)在《基于D-S证据法的路面行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行车舒适性主要受路面平整度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主观感受、行车振动以及驾乘人员的心生理变化3种评价方法.由于测试对象、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不同,不同方法对路面行车舒适性评价的准确性不同,评价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提升路面行车舒适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文中利用平整度范围为1.06~5.53 m/km的12条沥青路面的室外乘车试验结果,提出了采用D-S(Dempster-Shafer)证据法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决策融合的路面行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S证据法建立的基于路面平整度的行车舒适性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显着降低各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综合3种舒适性评价方法的路面平整度绝对阈值;速度对综合评价体系的不确定性下降比例有重要的影响,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媛,李梦霞,安会峰,朱梦龙[6](2018)在《汽车-连续梁桥-列车耦合振动及行车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车速、车辆编组及轨道不平顺等因素对汽车-桥梁-列车耦合系统的影响,本文以滨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梁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及汽车和列车的多刚体模型,通过约束方程,将3个子系统进行耦合,得到了轨道不平顺、车速和车辆编组对桥梁动力位移和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桥梁结构阻尼,可以有效地减小汽车与列车间的相互影响;桥梁的结构位移主要与跨度和列车编组有关,与车速和轨道不平顺几乎无关;轨道不平顺对行车的舒适性影响非常大。该研究对行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8年04期)

韩艳,黄静文,蔡春声,陈苏人[7](2018)在《考虑车桥间气动相互干扰的行车舒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车桥间气动相互干扰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以重庆太洪长江大桥为研究背景,针对厢式货车和小轿车两种车型,对强风作用下车桥的动力响应和车辆的行车舒适性进行了分析。基于风-车-桥耦合整体分析系统,分别获得考虑与不考虑车桥间气动相互干扰两种情况下车辆的竖向、俯仰、侧倾加速度响应,通过傅里叶变换、逆变换和加权的方法处理座位处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车桥间气动相互干扰对桥上行车舒适性影响显着,考虑车桥间气动相互干扰行车舒适性分析结果更加保守,研究结果为强风气象条件下大跨度桥梁的运营安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6-18)

崔可萌[8](2018)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行车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座式单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轨道交通,车辆不借助钢轨运行,而是直接跨坐在特制轨道梁上,轨道梁承受车辆荷载,同时兼做车辆导轨。车辆转向架上安装着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叁种轮胎,均为胶轮。跨座式单轨占地面积小,通过小半径曲线的性能好,施工周期短,胶轮降噪减震,在我国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别用SIMPACK和ANSYS建立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系统模型,将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单元法相结合,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研究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各影响因素的控制标准,探索改善跨座式单轨行车舒适性的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起源与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车桥耦合振动及行车舒适性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多体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同时阐述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多体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次,基于SIMPACK软件建立了车辆模型。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共计38个自由度,同时建立了走行轮侧偏模型,并将导向轮和稳定轮简化为跟随车辆移动的侧向力,最后将单节车辆模型组合成4车编组的列车模型。然后,基于ANSYS建立3×22m双线简支梁桥模型。对桥梁模型进行子结构分析,用SIMPACK有限元接口程序FEMBS将桥梁模型作为弹性轨道导入多体系统中,定义轮轨接触点,实现车桥系统耦合。用叁角级数法模拟轨道不平顺,将轨道不平顺转化为轨道梁表面不平顺,作为激励源施加到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上。最后,从车辆响应和桥梁响应两个方面提出跨座式单轨行车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在SIMPACK中对车桥系统进行动力仿真,分析车速、桥墩高度、轨道不平顺和载重等因素对跨座式单轨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就各影响因素的限值给出了建议,提出用适当提高桥梁刚度或增大轮胎阻尼的方法改善跨座式单轨的行车舒适性。本文所得结果能够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桥梁动力性能评价和列车运行性能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保证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行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瑞[9](2018)在《基于行车舒适性要求对公路设计的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人们已不仅仅注重公路里程数量,公路的通行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公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行车舒适性是公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体现,影响公路行车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我国现行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中对行车舒适性并无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对行车舒适性的分析,讨论基于行车舒适性要求的公路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2期)

耿波,李伟然[10](2017)在《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悬索桥船撞作用下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悬索桥在遭受船舶撞击作用下,轨道车辆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采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B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桥梁在船撞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车-桥耦合振动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船撞力的作用大幅增加了桥梁在横向的振动响应,并一定程度地增大了车辆的响应;但船撞力对车辆响应的影响远小于其对桥梁响应的影响,且列车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行车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行车轨迹线方法,建立车辆变换车道轨迹模型,分析双路拱及单路拱横坡面在不同设计速度、行车轨迹线半径条件下,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双路拱及单路拱行车条件结果相当,某些指标双路拱占优,多车道道路采用双路拱是完全可行的,重视对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实践研究对于行车安全非常重要。根据计算,提出了冰雪、雨天等特殊气候条件下车辆变换车道所需安全时间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车舒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凌敏,夏超逸.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车桥耦合振动与行车舒适性研究[J].公路工程.2019

[2].胡祖敏,刘新舟,武贤慧.双路拱道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3].柏华军.高速铁路大高差桥墩竖向温度变形对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

[4].杨苗苗.基于驾驶人生理舒适性的城市下穿隧道行车安全参数优化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张金喜,周同举,王琳,吴洋.基于D-S证据法的路面行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媛,李梦霞,安会峰,朱梦龙.汽车-连续梁桥-列车耦合振动及行车舒适性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8

[7].韩艳,黄静文,蔡春声,陈苏人.考虑车桥间气动相互干扰的行车舒适性分析[C].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2018

[8].崔可萌.跨座式单轨交通行车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刘瑞.基于行车舒适性要求对公路设计的要点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8

[10].耿波,李伟然.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悬索桥船撞作用下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车辙形成过程的叁个阶段(1)基于行...驱动电机性能指标法国冲刷试验装置澳大利亚冲刷试验装置预应力路面的纵向裂缝伸缩装置的有限元模型

标签:;  ;  ;  ;  ;  ;  ;  

行车舒适性论文_凌敏,夏超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