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丙肝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东台市,血液。
丙肝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陆荣华[1](2019)在《老年女性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反复紫癜4年,水肿、蛋白尿23天,肾功能异常9天入院。患者缘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针尖样出血点,突出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应用中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后好转。3年前再次出现四肢皮肤针尖样出血点,于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自行应用中药(具体药物及剂量)治疗后好转。此后曾多次复发,应用中药治疗后均可好转。2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四肢皮肤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2期)
梁文忠[2](2019)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2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丙肝病毒(HCV-RNA)情况、肝功能、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早期抗病毒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V-RNA对数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V-RNA对数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CV-RN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TL、AST、TB、D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TL、AST、TB、D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ATL、AST、TB、DB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尿黄、夜不能寐、五心烦热、面色晦暗积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尿黄、夜不能寐、五心烦热、面色晦暗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早期抗病毒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能显着改善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余俊开[3](2019)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抗体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抗体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来我院做丙肝病毒检测的500例病患,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和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分析2种检测方式对诊断HCV诊断的价值。结果:分析后得知,丙肝抗体灵敏度43.12%,特异性77.21%;联合灵敏度92.31%,特异性98.87%,后者显着优过前者(p值<0.05)。结论:应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抗体联合检测对HCV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异性和敏感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9期)
张战锋,谢在春,庞志宇,陈久凯,周迎春[4](2019)在《NF2基因在丙肝病毒非结构蛋白4B调节细胞周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HEPG2细胞内观察丙肝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B(NS4B)对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基因的影响及NF2在NS4B调节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将细胞分为多组,其中3组对照,分别为无处理组、pCDNA3.1空质粒组和si-NF2 control组;3组作用组,分别为NS4B质粒组、NF2质粒组和si-NF2沉默基因组。每组经过转染、培养后收获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相应基因转录及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NS4B可降低NF2转录水平(P<0.01),同时NS4B的高表达和NF2的低表达对细胞周期具有相似的作用,及促进细胞周期向S期的转变;而NF2的高表达则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_0/G_1。结论 NS4B对NF2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NF2可能参与NS4B调控细胞周期机制。(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09期)
Novikov,D,Feng,J,E,Anoushiravani,A,A,胡孔足[5](2019)在《检测不到的丙肝病毒载量患者全关节置换术疗效更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发现感染丙肝的患者全关节置换术效果比较差,作者分析比较了检测不到丙肝病毒载量患者与可检测到丙肝病毒载量患者全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总共289例关节置换患者,118例检测不到丙肝病毒载量,171例可检测到丙肝病毒载量。可检测到丙肝病毒载量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更多,住院时间更长,感染率更高,翻修率更高;检测不到丙肝病毒载量组生存率更高。将可检测到丙肝病毒载量组进一步分为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发现上述指标无差(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薛海玲,曾昭伟,孙兰菊,常艳敏[6](2019)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丙肝病毒抗体(HCV-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采用RFQ-RT-PCR检测HCV RNA。529例健康查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精密度试验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精密度,绘制浓度与S/CO曲线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灵敏度。特异度实验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特异度。根据719例份(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529例健康查体者)空腹促凝血HCV-Ab检测结果,比较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阴性、阳性一致率及总一致率。结果 190例份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中,CMIA法检测HCV-Ab阳性、阴性分别为190、0例,ELISA法分别为145、45例。529例份健康查体者标本中CMIA法检测阳性、阴性分别为0、529例,ELISA法分别为156、563例。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批内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 70%±0. 27%、7. 11%±0. 90%(P <0. 05),水平2分别为19. 10%±0. 59%、22. 08%±2. 22%(P <0. 05),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批间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 64%±0. 16%、6. 71%±0. 81%(P <0. 05),水平2分别为19. 11%±0. 48%、21. 39%±1. 67%(P <0. 05)。CMIA法检测HCV-Ab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P <0. 05)。CMIA法与ELISA法检测HCV-Ab阴性一致率为97. 92%,阳性一致率为72. 32%,总一致率为92. 21%,两者一致率比较,χ2=4. 400,P <0. 05; CMIA与ELISA法HCV 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 21%和46. 32%,CMIA法的HCV RN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χ2=51. 045,P <0. 05)。结论与ELISA法比较,CMIA法测定HCV-Ab的精密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李超,郭阳琛[7](2019)在《医院感染管理为何层层失守》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60岁的王崇(化名)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做了10年血透。5月17日,医生要求他先做一项血常规检查。本以为尿毒症检查,但他发现医生拿着检验报告,脸色阴沉。他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感染了丙肝病毒。“怎么会感染丙肝?感染原因是什么?”他一再追问,(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5-28)
沈洁,杨艳兵,李森森,童永清[8](2019)在《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对发生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对肝炎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漯河市中心医院HCV感染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肝炎活动风险的统计学研究显示,入组的310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102例(32.9%)出现肝炎活动;患者原发病(实体瘤、血液恶性肿瘤及其他)在肝炎的发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8,P=0.14);接受治疗后,化疗和(或)靶向治疗组患者发生肝炎概率高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χ~2=4.09,P=0.04)。针对化疗和(或)靶向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HCV再激活风险评估的研究显示,入组210例患者中,38例(18.1%)发生了HCV再激活;血液肿瘤组患者发生HCV再激活率显着高于实体瘤组(χ~2=4.102,P=0.04)。针对肝炎发生与HCV再激活的关联性研究显示,病毒再激活组发生肝炎概率明显高于病毒未激活患者(χ~2=4.54,P=0.03)。结论 HCV感染患者,接受系统化疗和(或)靶向治疗时发生肝炎风险高于接受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剂患者。接受系统化疗和(或)靶向治疗时,血液肿瘤患者发生HCV再激活风险高于实体瘤患者,且可能会通过病毒再激活增加肝炎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孙玉洁[9](2019)在《直接抗病毒药物抗丙肝病毒治疗前后肝纤维程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LC)进展的必经过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成功清除丙型肝炎病毒(HCV)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是否有所改善。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1例经DAAs治疗后获得SVR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其中慢性肝炎组77例(69.4%),代偿期肝硬化组13例(11.7%),失代偿期肝硬化组21例(18.9%),比较了各组患者DAAs治疗前后LSM、APRI、Fib-4变化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DAAs治疗后获得SVR的CHC患者,WBC、PLT升高,ALT、AST、TBIL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04;t=2.308,P=0.023;t=-8.815,P<0.001;t=-9.044,P<0.001;t=2.540,P=0.013),而Cr、BU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0,P=0.259;t=-0.258,P=0.797)。获得SVR的患者叁种肝纤维化指标LSM、APRI、Fib-4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00,P<0.001;t=-7.872,P<0.001;t=-5.826,P<0.001),其中慢性肝炎组与代偿期肝硬化组以及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M:P~a=0.001,P~b=0.004;Fib-4:P~a=0.003,P~b<0.001;APRI:P~a<0.001,P~b<0.001),而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比较,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M:P~c=0.052、Fib-4:P~c=0.294、APRI:P~c=0.193)。此外,较高的ALT、AST、APRI基线值或较低的WBC基线值与患者LSM改善相关(P=0.045,OR=0.918;P=0.013,OR=0.862;P=0.032,OR=0.001;P=0.019,OR=2.508)。结论:成功清除CHC患者的HCV可使其肝纤维化改善,且LC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显着。WBC、ALT、AST、APRI基线值是CHC患者获得SVR后LSM改善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对CHC患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尽早实现SVR可阻滞CHC患者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进一步进展,从而减少肝硬化失代偿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4-20)
么宝铮[10](2019)在《艾滋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研究对象50例艾滋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2月10日-11月10日,使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实施丙肝病毒抗体检测,并对患者细胞因子使用细胞检验仪观察,分析比较两组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艾滋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患者CD4+/CD8为(0.38±0.04)、CD4+(18.15±1.16)%,均低于对照组CD4+/CD8的(0.73±0.05)、CD4+(27.83±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中以合并丙肝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应对患者进行肝功能保护措施,加强艾滋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能预防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9年03期)
丙肝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2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丙肝病毒(HCV-RNA)情况、肝功能、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早期抗病毒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V-RNA对数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V-RNA对数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HCV-RN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TL、AST、TB、D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TL、AST、TB、D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ATL、AST、TB、DB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尿黄、夜不能寐、五心烦热、面色晦暗积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尿黄、夜不能寐、五心烦热、面色晦暗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早期抗病毒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能显着改善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肝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陆荣华.老年女性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1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梁文忠.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3].余俊开.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抗体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J].名医.2019
[4].张战锋,谢在春,庞志宇,陈久凯,周迎春.NF2基因在丙肝病毒非结构蛋白4B调节细胞周期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
[5].Novikov,D,Feng,J,E,Anoushiravani,A,A,胡孔足.检测不到的丙肝病毒载量患者全关节置换术疗效更好[J].临床骨科杂志.2019
[6].薛海玲,曾昭伟,孙兰菊,常艳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9
[7].李超,郭阳琛.医院感染管理为何层层失守[N].中国青年报.2019
[8].沈洁,杨艳兵,李森森,童永清.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对发生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
[9].孙玉洁.直接抗病毒药物抗丙肝病毒治疗前后肝纤维程度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10].么宝铮.艾滋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