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丝特白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字,海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男权,圣母,之恋。
海丝特白兰论文文献综述
成程[1](2019)在《《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备受万众瞩目,主要讲述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和他毫无感情的医生奇灵渥斯,在孤独和追求自由中,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一女儿。学术界对海丝特·白兰的人物性格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将从海丝特性格中的叛逆精神和勇敢坚强的意识两方面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丽娟[2](2017)在《小说《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霍桑的小说《红字》是一部浪漫现实主义作品,作品充满着宗教情结并传达了崇高的人文精神。该文据此主要分析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如何解决她与宗教,社会及和她密切相关的几个人物的矛盾和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她的一生是实现清教教义人的救赎的典范,她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宗教对人的控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身心与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01期)
张琦[3](2016)在《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爱玛·包法利和海丝特·白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其意在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爱玛·包法利和霍桑的《红字》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二者都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而背叛各自的婚姻,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女权主义,体现新时代女性的进步,但两部小说女主人翁却也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将从女权主义角度,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来分析包法利夫人和海丝特·白兰,分析各自相同点及不同点,从而从更深层理解造成这两个人物形象命运不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13期)
谢倩[4](2016)在《重新解读《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伟大之处离不开小说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学术界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就海丝特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所塑造的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她绝对不是为了贪图一时欢乐而自甘堕落的女人,但也不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站在历史最前沿的女权主义者,而是一个在传统道德和清教制度的压迫下逐渐觉醒、开始叛逆、走向独立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海丝特·白兰这一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24期)
邱旭[5](2016)在《空间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斯特·白兰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公,她从众人眼中的“通奸犯”逐渐成为人们心中“能干的女人”,甚至成为人们眼中的“天使”。海斯特的身份变化使她所处空间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研究了《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身份嬗变,认为海斯特的身份与她所处空间紧密相关,其身份变化也使她所处空间也发生相应变化;通过空间再现,小说很好地展现了海斯特从一个毫无权势的女性逐渐成为一个在小镇上颇具权威且受人们尊敬的女性胜利者的形象。除了序言和结论,本文主体部分由叁章组成。第一章从空间角度探讨了海斯特的性别和阶级困境。该章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清教社会性别与阶级的空间再现。海斯特生活的小镇是一个清教主义统治的小镇,性别与阶级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空间位置与镇上建筑和房屋的空间布局,体现了这个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第二部分和第叁部分分别分析了海斯特面临的性别和阶级困境。海斯特是一个“通奸者”,她不得不忍受来自小镇男人和女人的蔑视。虽然他们都视她为一个堕落的女人,但是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在男性眼中,海斯特更多的是一个“通奸者”;而在女性眼中,海斯特就是一个“荡妇”。来自女性同胞的憎恶使海斯特倍感痛苦和忧伤。同时,海斯特是游离于特权阶级和平民阶级的“局外人”,她深感自己与小镇格格不入。因此,她在刑满释放后选择搬到小镇郊外居住生活。这一空间变化展现了海斯特对爱情的坚守和对清教压迫的坚决抵制。第二章从空间角度探讨了海斯特对清教社会的反抗。如果说海斯特搬到小镇郊外居住生活是对清教社会的公开对抗,她回归清教社会并维护自己的身份则是一种隐形反叛,目的是为了重建其公众形象,追求个人幸福。基于这样的观点,该章首先分析了海斯特重建个人公众形象所做的努力及其空间表征。为了改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海斯特选择做针线活和做慈善,由此使自己逐渐从一个“通奸者”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女人”和“天使”。通过针线活,海斯特使自己进入专属男性的经济空间,成为了一个经济独立的女性;通过慈善活动,海斯特展现了自己的仁慈和善良,成为人们心中牧师般的人物。通过针线活和慈善活动,海斯特顺利地重建了与清教社会的联系,也使她顺利进入清教社会,并赢得了小镇人们自下而上的接受,成为了小镇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该章然后分析了海斯特为追求个人幸福所做的努力及其空间表征,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海斯特对自己作为牧师情人与珠儿母亲的身份的坚决维护和对自己作为齐林沃斯妻子和背叛者的身份的尽力摆脱。通过聚焦绞刑台和森林这两个最突出的空间表征,论文分析了海斯特对爱情、母亲身份和珠儿抚养权的坚持以及不幸婚姻对她的伤害。该章最后分析了珠儿的反叛及其空间表征。“珠儿”是人们心目中的“小海斯特”,她充满创造力和反抗精神。跟母亲一样,“珠儿”的身份也经历嬗变了。作为在新大陆出生的私生子,“珠儿”选择离开新大陆前往旧大陆,在新的空间获得了新的身份。第叁章分析了海斯特的胜利及其空间表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小屋对于海斯特的重要性:一方面,小屋为海斯特和女儿提供了住所;另一方面,小屋象征着海斯特的独立,体现了她的身份变化,表明了她的成长与成熟。第二部分分析了海斯特的新身份及其意义。情人丁梅斯代尔的死亡与女儿“珠儿”的离开使海斯特摆脱了“爱人”和“母亲”的身份的束缚,逐渐成为“能干的女人”和“天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女性主义先驱,从一个考虑个人利益的普通女人成为考虑同胞利益的圣人。海斯特最后获得了新生。通过上述分析,本文结论部分指出,海斯特所处空间的每次变化都与其身份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空间再现,小说成功地展现了海斯特的身份嬗变,也揭示了海斯特所处空间变化体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4-01)
黄有芳[6](2016)在《海丝特·白兰与“执着”》一文中研究指出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而对《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言行的分析则是引起这场争论的基本原因。因此,如何分析海丝特·白兰这位人物形象的丰富意蕴就成为探讨小说全部价值的关键。细品小说文本,海丝特·白兰言行背后的特点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即"执着"。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海丝特·白兰的执着才使小说的创作充满了象征意义;正是因为海丝特·白兰的执着,才使小说的主题具有多义性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09期)
魏振华[7](2016)在《圆形的人生轨迹——《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敢于向传统清教思想挑战,是个自立、坚强、柔韧、善良的女性,但是由于异己的社会力量强大,自身力量弱小,经受了一次次的残酷打击,但仍然百折不挠坚强抗争。她以自己的方式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圆形的人生轨迹。(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6年03期)
顾亚琴[8](2016)在《安娜·卡列尼娜和海丝特·白兰女性意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娜·卡列尼娜和海丝特·白兰分别是托尔斯泰和霍桑笔下闪耀着女性主义色彩的极富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女性意识不仅体现了女性尝试挑战男权社会,对自我权利的追求,还体现了各自所属的时代历史风貌以及作家自身的思想及创作意图。两位女主公命运的不同也悄然隐藏其中。(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温晓兰,余仕鹏[9](2016)在《以福柯的权力理论剖析《红字》开篇海丝特·白兰示众场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观对《红字》开篇海丝特·白兰的在监狱外示众场景进行了分析,文章从监狱、刑台、围观人群、牧师、海丝特本人的话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力量,话语是权力的工具,同时能够加强权力。海丝特的示众是法律、宗教、道德等多种权力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杨健林,金文宁[10](2015)在《解读《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圣母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性。其代表作《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隐含着《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的原型形象。因此,本文结合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文本分析,论述《红字》中海丝特所体现出的圣母形象,从而进一步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5年09期)
海丝特白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霍桑的小说《红字》是一部浪漫现实主义作品,作品充满着宗教情结并传达了崇高的人文精神。该文据此主要分析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如何解决她与宗教,社会及和她密切相关的几个人物的矛盾和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她的一生是实现清教教义人的救赎的典范,她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宗教对人的控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身心与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丝特白兰论文参考文献
[1].成程.《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杨丽娟.小说《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救赎[J].海外英语.2017
[3].张琦.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爱玛·包法利和海丝特·白兰[J].海外英语.2016
[4].谢倩.重新解读《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人物形象[J].名作欣赏.2016
[5].邱旭.空间政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6].黄有芳.海丝特·白兰与“执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
[7].魏振华.圆形的人生轨迹——《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解读[J].英语广场.2016
[8].顾亚琴.安娜·卡列尼娜和海丝特·白兰女性意识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9].温晓兰,余仕鹏.以福柯的权力理论剖析《红字》开篇海丝特·白兰示众场景[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10].杨健林,金文宁.解读《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圣母形象[J].英语广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