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化合物论文_万金玉,刘怡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磷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有机磷,农药,苯环,毒剂,冰片,阴离子。

有机磷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万金玉,刘怡飞[1](2019)在《基于QSAR模型的有机磷化合物毒性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有机磷化合物(OPs)的广泛应用,其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大多数OPs具有毒性,但人们缺乏快速且有效的预测手段来对毒性进行评估。本文将结合E-Dragon软件计算的分子描述符,采用不同的QSAR模型对36个OPs的毒性进行预测。文中采用后退法作为描述符筛选方法,以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标准,共找到14个对线性核函数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贡献较大的描述符;在最终得到的SVM模型交叉验证结果中,计算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 913,均方根误差为0. 388;外部测试验证结果中,平均相对误差为9. 10%。此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模型对OPs的毒性进行预测,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叁个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78、0. 686与0. 620,没有SVM模型的预测能力好。因此采用线性核函数的SVM模型对OPs进行毒性预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符飞燕,孙凤娟,高润利,卢晓刚,王红梅[2](2018)在《有机磷化合物蛋白质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机磷化合物会引起迟发性神经疾病,严重时可诱变致癌甚至死亡。预防和处理有机磷化合物引起的中毒、判断中毒程度及评估治疗效果,需要及时、准确地检测有机磷化合物。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对其体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本文简要介绍了有机磷化合物及其中毒机制,介绍了蛋白质加合物的研究现状,着重概括了有机磷化合物和白蛋白的加合位点和加合机制,尤其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加合位点和靶向蛋白。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机磷化合物蛋白质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陈芃[3](2018)在《应用理论计算方法对有机磷化合物参与的重要生化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作为生物体内的必要元素之一,其相关研究涉及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有机磷化合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体内生化反应,对相关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论文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别针对高压对磷活化氨基酸成肽反应的影响、蛋白激酶磷酸根转移以及钌(Ⅱ)催化的磷酰基导向邻位选择C-H活化反应,以上叁种磷参与的反应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更好地理解相关反应的本质提供理论支持。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叁方面内容:一、现代生命起源学说普遍认为生命来源于原始海洋,其中小分子合成大分子是重要的阶段之一,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缩合反应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而海底热液系统所具有的高温、高压特性对于促进生化反应有很大的作用。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氨基酸在不同压力、温度下的成肽过程,同时以苯丙氨酸和甘氨酸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二肽的具体形成机制,对苯丙氨酸成肽产率较甘氨酸低,而其受高温高压影响更大等问题给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二、现有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成果表明,P-N键和P-O键均存在于蛋白激酶的磷酸根转移过程当中,据此我们提出了叁步完成的“排球机理”这一种新机制假设,即整个过程经过P-N中间体、P-O中间体、磷酰基转移叁个步骤。该机理与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的“乒乓机理”不同,过程中包含了碱性氨基酸参与反应的P-N重要中间体的形成。本论文以丝氨酸蛋白激酶PKA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量子计算方法对其磷酸根转移的“排球机理”进行验证,相关数据进一步支持了 P-N中间体形成的客观性。叁、运用DFT计算方法,对最近报道的两个钌(Ⅱ)催化的磷酰基导向邻位选择C-H活化反应进行了理论探究。计算结果说明,基于(R2P(O)和RP(O)OH)的磷酰基不同特性,可以以不同的反应历程,合成两种不同的产物。对R2P(O)来说,整个催化循环包括叁个步骤:C-H活化,炔烃插入和质子化。钌中心的氧化态在这里没有发生改变。而在RP(O)OH体系中,整个催化循环包括四个步骤:C-H活化、炔烃插入、还原消除和催化循环。RP(O)OH中的羟基引发了Ru(Ⅱ)/Ru(O)催化循环。另外,发现大部分的步骤更倾向于带正电的中间体和过渡态,这与实验中添加剂AgSbF6和KPF6能够有效提高产率的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双,李玉明,王典,魏榕,苗志伟[4](2018)在《手性诱导构建磷手性中心不对称合成有机磷功能化合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化学是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磷手性中心的有机磷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材料和不对称合成等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天然手性化合物作为手性诱导试剂,通过相应的化学转化可以高效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磷手性有机磷功能化合物.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薄荷醇、金雀花碱、麻黄碱和碳水化合物等天然产物作为手性诱导试剂,不对称合成磷手性有机磷功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波[5](2017)在《重氮基、炔基及羰基多官能团化有机磷化合物的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 1-重氮-2,4-二羰基-5-炔-己膦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同时也对合成吡喃酮膦酯化合物的条件进行了适当优化,另外,也对α,β-炔酮膦酯衍生物在无金属催化条件下一锅法合成吡喃并吡唑环反应进行了研究。论文分叁部分进行论述。1.综述α,β-炔酮的合成方法以及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2.探讨了 1-重氮-2,4-丁二酮膦酯衍生的烯醇钛试剂与炔醛的1,2-加成反应,及其1-重氮-2-羰基-4-羟基-5-炔-己膦氧化成1-重氮-2,4-二羰基-5-炔-己膦的反应。另外,探讨了催化剂和溶剂控制的1-重氮-2,4-二羰基-5-炔-己膦的环加成反应,得到γ-吡喃酮膦酯衍生物。合成γ-吡喃酮膦酯衍生物的最佳条件是:10 mol%AgSbF6作催化剂,室温,甲醇作溶剂。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发现各种底物均可以得到相应的γ-吡喃酮膦酯衍生物,产率89%-100%。3.发现1-重氮-2,4-二羰基-5-炔-己膦的新颖环化反应,提供合成吡喃并吡唑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不同的碱和溶剂对该反应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的反应条件:无水甲醇作为溶剂,30℃、TEA作为碱。在最优的条件下,不同的底物的炔膦酯化合物都得到相应的吡喃并吡唑化合物。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化学选择性,能容忍烯基,硅基等多个官能团。共合成了新化合物90个,都进行了 IR、1H NMR、13C NMR、MS等表征。(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亚丽,游利琴,梅玉雯,刘建平,何丽君[6](2016)在《苄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有机磷和苯环化合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苄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1-Benz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Be MIM][Tf2N])作为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用于环境水样中5种有机磷农药(辛硫磷、杀螟松、毒死蜱、甲拌磷和对硫磷)以及2种苯环化合物(氯化萘和蒽)的萃取与富集。并与其它离子液体([OMIM][Tf2N])以及普通有机溶剂(CCl4和C2Cl4)的萃取效能进行了对比。萃取优化条件为:40μL[Be MIM][Tf2N]作为萃取剂,1 m L甲醇作为分散剂,离心时间5 min,样品溶液中不添加盐。在优化的条件下,本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0.9998);对10,40和100μg/L不同添加浓度重复测定5次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1%~4.3%和0.8%~4.8%,LOD为0.01~1.0μg/L(S/N=3)。将本方法用于3种实际水样中目标分析物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82.7%~118.3%和0.7%~5.6%。由于在咪唑环上引入了苄基基团,[Be MIM][Tf2N]与目标分析物之间除存在疏水作用外,还存在π-π作用,故对目标物的萃取效率明显提高,富集倍数和回收率分别高达339和81.4%。测定了分析物在[Be MIM][Tf2N]-DLLME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对萃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6年06期)

甘贞洁[7](2016)在《有机磷氧化合物与分子内炔烃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草酰氯的作用下,通过将磷氧双键转化成磷氯键并与分子内炔作用直接得到氯代苯并磷杂环戊二烯季磷盐。此方法无论对推电子基还是拉电子基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此方法也适应以噻吩或苯并噻吩合成噻吩并磷杂环戊二烯季磷盐或苯并噻吩磷杂环戊二烯季磷盐,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此外,使用草酰溴代替草酰氯也取得较好的结果,在甲苯作溶剂温度升到100°C一锅煮的方法能得到溴代苯并磷杂环戊二烯季磷盐,此方法开拓了一种合成溴代季磷盐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陈军华[8](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和水中有机磷农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具有高压、高效、高灵敏度、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现代分析领域如食品卫生、环境安全、石油化工、天然产物、生物工程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分析物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解吸速率差异,色谱柱对不同分析物的保留时间不一样,使各成分依次流出色谱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并且前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近年来,许多样品前处理技术被开发出来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绿色、简单、快速的前处理方法一直是广大研究者致力于发展的方向。本文由两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和研究报告。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中草药和样品前处理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第二部分研究报告建立了叁味中药中黄酮和有机酸以及水样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提取分离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石韦中绿原酸、槲皮素和山柰酚以甲醇作为萃取剂,建立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石韦中绿原酸、槲皮素和山柰酚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p H=3.0的冰醋酸混合溶液,设置梯度洗脱程序、1.0m L/min的流速、254 nm的紫外检测波长和35℃的柱温。结果叁种化合物在0.00024~3.00μg(绿原酸)、0.000 16~2.00μg(槲皮素)、0.000 16~2.00μg(山柰酚)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9。绿原酸、槲皮素和山柰酚的最低检出限(S/N=3)依次为3.29、0.43、0.33 ng/m 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73%、98.07%、96.92%。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测定准确、灵敏度高,为石韦中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叁种成分的分离和定量提供了实验依据。2.超声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翻白草中7种黄酮和有机酸基于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翻白草中的7种黄酮和有机酸(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和芹菜素)。利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完成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和芹菜素的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的乙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紫外测定波长350 nm,柱温40℃。7在20 min内完成7种黄酮和有机酸的色谱分离,并且获得了满意的线性方程(r>0.9995,n=7),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4.61%~104.06%(RSD小于4.77)。最终确定黄酮和有机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100倍量的80%甲醇溶液超声时间20 min。对翻白草样品的分析表明每0.1 g样品中含有:绿原酸12.15μg、咖啡酸6.0μg、金丝桃苷12.7μg、槲皮素10.8μg、柚皮素29.4μg、山柰酚6.1μg和芹菜素11.4μg。3.益母草中8种有效成分的超声提取和含量测定建立了益母草中丁香酸、阿魏酸、芦丁、大豆素、槲皮素、橙皮素、山柰酚和芹菜素8种有效成分黄酮和有机酸的超声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Inert Sustain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用于分离益母草中的8种有效成分;选用甲醇和p H=3.0的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大小为1.0 m L/min;定量分析波长为285 nm;柱温设置为35℃;进样体积20μL。在最优条件下8个成分达到完全分离,绘制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 1(n=7)以上。加标平均回收率(n=3)在89.93%~102.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7%~3.11%。实验表明本方法容易操作、分析速度快、准确,为中药益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4.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测定水样中的四种有机磷农药建立了水中四种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叁唑磷和杀螟硫鳞)的测定方法。样品水溶液依次用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富集其中的目标分析物,处理得到的萃取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包括洗脱溶剂种类和用量、样品溶液的流速、盐浓度、萃取溶剂的类型和用量、样品溶液p H值都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甲醇作为洗脱溶剂、二氯乙烷作为萃取溶剂效果最佳。在优化的条件下,100 m L水样经过固相萃取富集目标物,用1 m L的甲醇作为洗脱剂。在样品加标实验中,获得了较高的富集因子和满意的回收率(大于86.9%),检测限为0.021-0.15μg/L。0.5μg/L的加标样品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9-6.8%(n=5)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富集因子高和检测灵敏并且成功用于水中四种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02)

王丽丽[9](2015)在《基于磷—碳键断裂合成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7-磷杂降冰片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双环结构的有机磷化合物,通常由磷杂环戊二烯或其衍生物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丙烯腈、2-炔基丁二酸二甲酯等亲二烯体发生[4+2]环加成反应,或者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发生自身的[4+2]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该类型化合物的双环结构具有较大的张力,容易发生磷-碳桥键的断裂,生成活泼的亚膦烯或其衍生物,用于合成新的含磷化合物。相比含磷单环化合物的研究,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人们对其认识还很有限。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基于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中磷-碳桥键的断裂,对其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几种合成含磷化合物的新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第一章主要综述了7-磷杂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反应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一种通过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的磷-碳桥键的断裂来合成二溴化磷化合物的新方法。二溴化磷常被用于合成有机磷化合物,是磷化学中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然而,其合成方法大多具有各种局限性,一直没有适用性比较广泛的合成方法。结合理论计算的结果,经过试验,我们以CBr4与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为原料,在100 oC的甲苯中合成得到一系列二溴化磷化合物,并对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反应过程通过31P NMR监测,其反应速率与磷原子上的取代基有关,并且差别较大(反应时间在10 min和4 h之间)。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温和的二溴化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可以用于芳基和烷基二溴化磷化合物的合成,并可以合成带有官能团的二溴化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中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通过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1-R-3,4-二甲基磷杂环戊二烯发生[4+2]环加成合成得到。鉴于产物二溴化磷化合物反应活性太高,除了对其进行31P NMR表征外,通过进一步胺化反应和硫化反应或者和五羰基四氢呋喃钨配位得到稳定的产物,进行了31P NMR,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表征来确定其结构。第叁章主要介绍通过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磷-碳桥键的断裂,建立了一条新颖温和的二氯化磷化合物合成路线及其用于合成5-磷杂菲衍生物的研究,并对5-磷杂菲衍生物的反应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利用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与CBr4反应一步合成二溴化磷化合物的研究基础上,我们考虑筛选合适的氯源,并最终发现以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和草酰氯发生反应,在室温下即可生成多种二氯化磷化合物,反应选择性好,是一条新颖、温和、适用性广泛的二氯化磷化合物合成路线,反应产率明显高于第二章中的二溴化磷合成路线。我们利用含有官能团的7-磷杂降冰片烯化合物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个环状氯膦烷,通过对其P-W(CO)5配合物的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利用该环状氯膦烷与DABCO反应合成得到6-甲氧基-5-磷杂菲化合物,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以及其P-W(CO)5配合物的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与目前已有报道的几种5-磷杂菲化合物相比,该化合物具有强的稳定性,并具有大的共轭结构,有望用于有机光电材料和有机磷配体的研究。第四章介绍了一个由7-磷杂降冰片烯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7-磷杂降冰片二烯,并进一步发生磷-碳键的断裂生成亚膦烯硫化物的新途径,通过31P NMR首次明确检测到了亚膦烯硫化物与2,3-二甲基-1,3-丁二烯反应得到的叁价的[4+2]环加成产物。我们通过设计亲二烯体,利用3-溴-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磷杂环戊二烯反应合成新的溴代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该类型化合物在碱性条件很容易脱去溴化氢,生成7-磷杂降冰片二烯衍生物,再原位分解生成亚膦烯硫化物,建立了一个新的、温和的生成亚膦烯硫化物的途径。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31P NMR首次明确检测到了亚膦烯硫化物与2,3-二甲基-1,3-丁二烯反应得到的叁价的[4+2]环加成产物,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其P-W(CO)5配合物,并结合理论计算对亚膦烯硫化物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探讨。最后,我们以亚膦烯硫化物和环戊二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含有P-P-S键的双环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对其进行了精确表征。由7-磷杂降冰片烯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7-磷杂降冰片二烯的新途径为7-磷杂降冰片烯衍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有望应用于更多的7-磷杂降冰片烯体系。(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徐尤智[10](2015)在《有机磷化合物与炔烃分子内环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环的底物加入过量的金属锂,选择性的切断两个P-C键,最终合成磷杂和苯并磷杂环戊二烯阴离子。向反应液中继续加入碘甲烷或溴化苄或者碘单质,能够得到磷上各种官能团化的磷杂和苯并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应用该实验方法还首次高效的合成含磷硅共轭稠环体系以及吲哚并磷杂环戊二烯类似物。最终我们合成了35个新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光学测试。磷叶立德在构建碳碳双键、小环化合物和叶立德配合物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报道了磷叶立德与未经活化的炔烃通过分子内环加成形成五元环的磷叶立德,加酸所得到的最终稳定季磷盐化合物的产率为80-90%。通过实验得出此反应方法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反应底物,并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有机磷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机磷化合物会引起迟发性神经疾病,严重时可诱变致癌甚至死亡。预防和处理有机磷化合物引起的中毒、判断中毒程度及评估治疗效果,需要及时、准确地检测有机磷化合物。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对其体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本文简要介绍了有机磷化合物及其中毒机制,介绍了蛋白质加合物的研究现状,着重概括了有机磷化合物和白蛋白的加合位点和加合机制,尤其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加合位点和靶向蛋白。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机磷化合物蛋白质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磷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万金玉,刘怡飞.基于QSAR模型的有机磷化合物毒性预测[J].化学通报.2019

[2].符飞燕,孙凤娟,高润利,卢晓刚,王红梅.有机磷化合物蛋白质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8

[3].陈芃.应用理论计算方法对有机磷化合物参与的重要生化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

[4].刘双,李玉明,王典,魏榕,苗志伟.手性诱导构建磷手性中心不对称合成有机磷功能化合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8

[5].陈波.重氮基、炔基及羰基多官能团化有机磷化合物的环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6].王亚丽,游利琴,梅玉雯,刘建平,何丽君.苄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有机磷和苯环化合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性能研究[J].分析化学.2016

[7].甘贞洁.有机磷氧化合物与分子内炔烃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6

[8].陈军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和水中有机磷农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

[9].王丽丽.基于磷—碳键断裂合成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

[10].徐尤智.有机磷化合物与炔烃分子内环加成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Ⅰ和Ⅱ型APP的化学结构聚合物的QCM器件对DMMP气体的频率改...六氟异丙醇取代六苯基环叁硅氧烷对D...导电聚合物有机磷敏感材料的分子结构小分子有机敏感材料与有机磷化合的分子结构式及其合成路线

标签:;  ;  ;  ;  ;  ;  ;  

有机磷化合物论文_万金玉,刘怡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